下列句子含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题库·练考新课堂》高一语文(全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不可以已 |
已:同“矣”,句末语气词 |
B.青,取之于蓝 |
蓝:草名,叶子可制成染料 |
C.金就砺则利 |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
D.不积跬步 |
跬:古代的半步 |
2.对下列加粗的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A.两个“中”相同,两个“水”也相同
B.两个“中”相同,两个“水”不相同
C.两个“中”不同,两个“水”相同
D.两个“中”不同,两个“水”也不同
3.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①虽有槁暴
②君子生非异也
[ ]
A.①虽然有些槁枯 |
②君子的本性没有什么差别 |
B.①虽然有些槁枯 |
②君子生下来没有什么不同 |
C.①即使又晒干了 |
②君子生下来没有什么不同 |
D.①即使又晒干了 |
②君子本性没有什么差别 |
5.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翻译正确的是
[ ]
A.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B.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蓝色更深
C.青色,是从蓝草中拿出来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D.靛青,是从蓝色中拿出来的,便比蓝色更深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劝学》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学习不可以停止。同时这句话也表明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B.文中用“青蓝”“水冰”两个比喻,说明人经过学习会获得提高和发展。
C.“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两个比喻说明学习可以培养美德(直而不邪),增长智慧(利而不愚)。
D.以马行路和雕刻设喻,旨在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切忌浮躁。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君子曰: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瑕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人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 B.用心一也。用心:专心
C.假舆马者 假:借 D.锲而不含 锲:雕刻
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两思矣 B.虽有槁暴
C.君子生非异也 D.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B.荀子劝学首先是劝人们学习文化知识。
C.荀子看来学习可以通过人的品德修养
D.本文是从意义、方法、作用、态度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