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选出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双关 反语 双关 拟人
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选出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皮鞋油广告:“××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④儿童牙膏广告:“我叫小白兔,小朋友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A.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双关 反语 双关 拟人
C.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选出对第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对逝世时间写得那么具体、明确,是因为恩格斯时刻关注着马克思的病情发展。

  B.“停止思想”是恩格斯不忍说出马克思的逝世而采用的“讳饰”的修辞手法。

  C.“停止思想”与“思想家”照应。

  D.“停止思想”表明马克思逝世前还在全身心地工作。

  2.选出对上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两分钟”是为了突出恩格斯仅仅离开两分钟,却没有和生前的战友见上最后一面的痛苦、遗憾的心情。

  B.“当代”、“最伟大”分别突出了马克思的现实意义和崇高的地位。

  C.“安静地”是对马克思逝世的姿态进行描写,意在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D.文中的破折号兼有停顿与语意转折的作用。

  3.选出对下边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A.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是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是一无所有的“饥寒交迫的奴隶”。

  B.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需要是推翻资本主义,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去“做天下的主人”。

  C.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是要选择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

  D.巴黎公社战士、《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就是一位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下觉悟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13题。

  3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选出对第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对逝世时间写得那么具体、明确,是因为恩格斯时刻关注着马克思的病情发展。

  B.“停止思想”是恩格斯不忍说出马克思的逝世而采用的“讳饰”的修辞手法。

  C.“停止思想”与“思想家”照应。

  D.“停止思想”表明马克思逝世前还在全身心地工作。

  2.选出对上文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两分钟”是为了突出恩格斯仅仅离开两分钟,却没有和生前的战友见上最后一面的痛苦、遗憾的心情。

  B.“当代”、“最伟大”分别突出了马克思的现实意义和崇高的地位。

  C.“安静地”是对马克思逝世的姿态进行描写,意在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

  D.文中的破折号兼有停顿与语意转折的作用。

  3.选出对下边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A.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是受压迫、受剥削的阶级,是一无所有的“饥寒交迫的奴隶”。

  B.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需要是推翻资本主义,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去“做天下的主人”。

  C.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是要选择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

  D.巴黎公社战士、《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就是一位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下觉悟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草婴:为读者打开一扇窗

陈启伟

文汇报:您翻译托尔斯泰前后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得到俄罗斯文学界高度评价,“全世界只有草婴独自一人把托尔斯泰的小说翻译完”。您为何如此着迷地要把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翻译出来?

草婴:托尔斯泰文学作品在中国获得成功,主要是作品本身写得好。我当时选择翻译托尔斯泰的小说,主要是在阅读和翻译文学作品时,我认识到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一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养人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他的作品思想性比较接近我的内心活动。还有一点是托尔斯泰的作品不采用华丽的辞藻,他不卖弄技巧,而是非常朴实地真实地塑造了各种人物。

文汇报:除了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也占了您译作的重要部分。

草婴:肖洛霍夫是继承托尔斯泰最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写实中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文汇报:在肖洛霍夫被定为“苏联修正主义文艺鼻祖”后,您被定为这个鼻祖在中国的“吹鼓手”、“代理人”。但是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后,您为什么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

草婴:我曾多次讲过我凭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工作。我的回答就是凭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良知是心,是脑,是眼,是脊梁骨,是胆。“心”是良心,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要是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可以做。“脑”是头脑,不论什么事,什么问题,都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判断,也就是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眼”是经常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观察人民的生活,不能只听媒体的介绍,也就是要随时分清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脊梁骨”是人活在世上总要挺直脊梁,不能见到权贵,受到压迫,就弯腰曲背,遇到大风就随风摇摆。“胆”是勇气,人如果没有胆量,往往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事也不敢做。

文汇报:现在,翻译领域受经济利益驱使产生了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等丑恶的现象。有的出版单位三个月竟能翻译出100部“世界名著”您怎么看待?

草婴:文艺作品的粗制烂造是要不得的。一个好的、有良知的文学翻译家是要把原著作者的精神世界通过他的译文,非常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使得译文读者能准确地感受到原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生活,同样达到原著作者希望达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来完成文学翻译工作。

文汇报:您父亲希望您中学毕业后去学医科或者农科,用工业或者农业来救国。您后来是怎么走向翻译道路的?

草婴: 1937年抗战爆发。我看到中国处在很危急的关头,另外看到国民党非常腐败,整个中国好像看不到希望。我虽是一名少年,也开始产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当年苏联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鲁迅先生都写过文章介绍苏联。因此我很关心苏联究竟怎么产生的,这个社会究竟怎么样,要了解这个社会,就要直接看俄文的书报,但苦于不识俄文。1938年3月,我无意中看到报上有一则“招生广告”,便跟一位中年俄国太太学起了俄文。其实,她不是教师,只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因生活所迫,想教俄文增加收入。所以,我更多的是进行自学。后来就认识了姜椿芳,他是地下党的领导人。

文汇报:您说过姜椿芳对你的影响很大。

草婴:他对我的影响、帮助都很大。当时他通过地下党的关系,知道我这个中学生学俄文很用功,他问我俄文学得怎么样?我说很困难。他说,我们过两三个礼拜见面一次,你有什么问题,我能帮的就帮你解决。我一面继续跟俄国人学俄文,一面得到姜椿芳的细心帮助,得益不少。

1941年8月,地下党与苏联塔斯社合作出版《时代》周刊,姜椿芳叫我翻译塔斯社的电讯稿。1942年,时代社又出版《苏联文艺》月刊,我开始翻译文学作品,翻译了苏联作家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这也是我最早的一篇译作,从此踏上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之路,到现在应该有65年了。

除了我父亲,姜椿芳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今年北京要出版一本纪念姜椿芳传,我写了一篇序言《蜡烛成灰泪难干》。姜椿芳是我一生的楷模。

(选自《激情中国》,内容有删改)

1.下列关于作品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世界只有草婴独自一人把托尔斯泰的小说翻译完”,可见草婴对俄罗斯文学推介的巨大贡献,也可以说他是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一扇窗户。

B.草婴那么着迷于托尔斯泰小说的翻译,是因为托尔斯泰的小说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培养人的博爱精神,比较接近草婴的内心活动。

C.姜椿芳是对草婴影响最大的人,因为姜椿芳是草婴的楷模,不仅帮助草婴学习了俄语,还给草婴实践俄语的环境,最终使草婴踏上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之路。

D.草婴人为文学翻译家实际上像桥梁一样,要能将原著作者的精神世界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让文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生活。

E.通过本篇访谈,我们仔细地了解了草婴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努力克服生活磨难,坚持自己翻译工作的过程。

2.请概括本篇访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访谈中提到草婴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访谈中草婴谈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而且草婴也被社会誉为“坚守良知的翻译家”,请结合本文的具体事实,探究草婴为什么被誉为“坚守良知的翻译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草婴:为读者打开一扇窗
陈启伟
文汇报:您翻译托尔斯泰前后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得到俄罗斯文学界高度评价,“全世界只有草婴独自一人把托尔斯泰的小说翻译完”。您为何如此着迷地要把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翻译出来?
草婴:托尔斯泰文学作品在中国获得成功,主要是作品本身写得好。我当时选择翻译托尔斯泰的小说,主要是在阅读和翻译文学作品时,我认识到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一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养人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他的作品思想性比较接近我的内心活动。还有一点是托尔斯泰的作品不采用华丽的辞藻,他不卖弄技巧,而是非常朴实地真实地塑造了各种人物。
文汇报:除了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也占了您译作的重要部分。
草婴:肖洛霍夫是继承托尔斯泰最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写实中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文汇报:在肖洛霍夫被定为“苏联修正主义文艺鼻祖”后,您被定为这个鼻祖在中国的“吹鼓手”、“代理人”。但是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后,您为什么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
草婴:我曾多次讲过我凭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工作。我的回答就是凭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良知是心,是脑,是眼,是脊梁骨,是胆。“心”是良心,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要是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可以做。“脑”是头脑,不论什么事,什么问题,都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判断,也就是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眼”是经常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观察人民的生活,不能只听媒体的介绍,也就是要随时分清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脊梁骨”是人活在世上总要挺直脊梁,不能见到权贵,受到压迫,就弯腰曲背,遇到大风就随风摇摆。“胆”是勇气,人如果没有胆量,往往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事也不敢做。
文汇报:现在,翻译领域受经济利益驱使产生了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等丑恶的现象。有的出版单位三个月竟能翻译出100部“世界名著”您怎么看待?
草婴:文艺作品的粗制烂造是要不得的。一个好的、有良知的文学翻译家是要把原著作者的精神世界通过他的译文,非常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使得译文读者能准确地感受到原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生活,同样达到原著作者希望达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来完成文学翻译工作。
文汇报:您父亲希望您中学毕业后去学医科或者农科,用工业或者农业来救国。您后来是怎么走向翻译道路的?
草婴: 1937年抗战爆发。我看到中国处在很危急的关头,另外看到国民党非常腐败,整个中国好像看不到希望。我虽是一名少年,也开始产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当年苏联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鲁迅先生都写过文章介绍苏联。因此我很关心苏联究竟怎么产生的,这个社会究竟怎么样,要了解这个社会,就要直接看俄文的书报,但苦于不识俄文。1938年3月,我无意中看到报上有一则“招生广告”,便跟一位中年俄国太太学起了俄文。其实,她不是教师,只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因生活所迫,想教俄文增加收入。所以,我更多的是进行自学。后来就认识了姜椿芳,他是地下党的领导人。
文汇报:您说过姜椿芳对你的影响很大。
草婴:他对我的影响、帮助都很大。当时他通过地下党的关系,知道我这个中学生学俄文很用功,他问我俄文学得怎么样?我说很困难。他说,我们过两三个礼拜见面一次,你有什么问题,我能帮的就帮你解决。我一面继续跟俄国人学俄文,一面得到姜椿芳的细心帮助,得益不少。
1941年8月,地下党与苏联塔斯社合作出版《时代》周刊,姜椿芳叫我翻译塔斯社的电讯稿。1942年,时代社又出版《苏联文艺》月刊,我开始翻译文学作品,翻译了苏联作家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这也是我最早的一篇译作,从此踏上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之路,到现在应该有65年了。
除了我父亲,姜椿芳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今年北京要出版一本纪念姜椿芳传,我写了一篇序言《蜡烛成灰泪难干》。姜椿芳是我一生的楷模。
(选自《激情中国》,内容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作品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世界只有草婴独自一人把托尔斯泰的小说翻译完”,可见草婴对俄罗斯文学推介的巨大贡献,也可以说他是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一扇窗户。
B.草婴那么着迷于托尔斯泰小说的翻译,是因为托尔斯泰的小说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培养人的博爱精神,比较接近草婴的内心活动。
C.姜椿芳是对草婴影响最大的人,因为姜椿芳是草婴的楷模,不仅帮助草婴学习了俄语,还给草婴实践俄语的环境,最终使草婴踏上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之路。
D.草婴人为文学翻译家实际上像桥梁一样,要能将原著作者的精神世界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让文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生活。
E.通过本篇访谈,我们仔细地了解了草婴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努力克服生活磨难,坚持自己翻译工作的过程。
【小题2】请概括本篇访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访谈中提到草婴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访谈中草婴谈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而且草婴也被社会誉为“坚守良知的翻译家”,请结合本文的具体事实,探究草婴为什么被誉为“坚守良知的翻译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后面题目。
草婴:为读者打开一扇窗
陈启伟
文汇报:您翻译托尔斯泰前后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得到俄罗斯文学界高度评价,“全世界只有草婴独自一人把托尔斯泰的小说翻译完”。您为何如此着迷地要把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翻译出来?
草婴:托尔斯泰文学作品在中国获得成功,主要是作品本身写得好。我当时选择翻译托尔斯泰的小说,主要是在阅读和翻译文学作品时,我认识到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一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养人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他的作品思想性比较接近我的内心活动。还有一点是托尔斯泰的作品不采用华丽的辞藻,他不卖弄技巧,而是非常朴实地真实地塑造了各种人物。
文汇报:除了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也占了您译作的重要部分。
草婴:肖洛霍夫是继承托尔斯泰最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写实中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文汇报:在肖洛霍夫被定为“苏联修正主义文艺鼻祖”后,您被定为这个鼻祖在中国的“吹鼓手”、“代理人”。但是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后,您为什么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追求?
草婴:我曾多次讲过我凭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工作。我的回答就是凭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良知是心,是脑,是眼,是脊梁骨,是胆。“心”是良心,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要是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可以做。“脑”是头脑,不论什么事,什么问题,都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判断,也就是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眼”是经常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观察人民的生活,不能只听媒体的介绍,也就是要随时分清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脊梁骨”是人活在世上总要挺直脊梁,不能见到权贵,受到压迫,就弯腰曲背,遇到大风就随风摇摆。“胆”是勇气,人如果没有胆量,往往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事也不敢做。
文汇报:现在,翻译领域受经济利益驱使产生了抄袭、剽窃、粗制滥造等丑恶的现象。有的出版单位三个月竟能翻译出100部“世界名著”您怎么看待?
草婴:文艺作品的粗制烂造是要不得的。一个好的、有良知的文学翻译家是要把原著作者的精神世界通过他的译文,非常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使得译文读者能准确地感受到原著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生活,同样达到原著作者希望达到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来完成文学翻译工作。
文汇报:您父亲希望您中学毕业后去学医科或者农科,用工业或者农业来救国。您后来是怎么走向翻译道路的?
草婴: 1937年抗战爆发。我看到中国处在很危急的关头,另外看到国民党非常腐败,整个中国好像看不到希望。我虽是一名少年,也开始产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当年苏联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影响,鲁迅先生都写过文章介绍苏联。因此我很关心苏联究竟怎么产生的,这个社会究竟怎么样,要了解这个社会,就要直接看俄文的书报,但苦于不识俄文。1938年3月,我无意中看到报上有一则“招生广告”,便跟一位中年俄国太太学起了俄文。其实,她不是教师,只是一般的家庭妇女,因生活所迫,想教俄文增加收入。所以,我更多的是进行自学。后来就认识了姜椿芳,他是地下党的领导人。
文汇报:您说过姜椿芳对你的影响很大。
草婴:他对我的影响、帮助都很大。当时他通过地下党的关系,知道我这个中学生学俄文很用功,他问我俄文学得怎么样?我说很困难。他说,我们过两三个礼拜见面一次,你有什么问题,我能帮的就帮你解决。我一面继续跟俄国人学俄文,一面得到姜椿芳的细心帮助,得益不少。
1941年8月,地下党与苏联塔斯社合作出版《时代》周刊,姜椿芳叫我翻译塔斯社的电讯稿。1942年,时代社又出版《苏联文艺》月刊,我开始翻译文学作品,翻译了苏联作家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老人》,这也是我最早的一篇译作,从此踏上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之路,到现在应该有65年了。
除了我父亲,姜椿芳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今年北京要出版一本纪念姜椿芳传,我写了一篇序言《蜡烛成灰泪难干》。姜椿芳是我一生的楷模。
(选自《激情中国》,内容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作品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世界只有草婴独自一人把托尔斯泰的小说翻译完”,可见草婴对俄罗斯文学推介的巨大贡献,也可以说他是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一扇窗户。
B.草婴那么着迷于托尔斯泰小说的翻译,是因为托尔斯泰的小说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培养人的博爱精神,比较接近草婴的内心活动。
C.姜椿芳是对草婴影响最大的人,因为姜椿芳是草婴的楷模,不仅帮助草婴学习了俄语,还给草婴实践俄语的环境,最终使草婴踏上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翻译之路。
D.草婴人为文学翻译家实际上像桥梁一样,要能将原著作者的精神世界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让文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精神生活。
E.通过本篇访谈,我们仔细地了解了草婴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努力克服生活磨难,坚持自己翻译工作的过程。
小题2:请概括本篇访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访谈中提到草婴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访谈中草婴谈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而且草婴也被社会誉为“坚守良知的翻译家”,请结合本文的具体事实,探究草婴为什么被誉为“坚守良知的翻译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___________,却原来也这般__________!地也,你__________何为地!天也,你__________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在空线处填进原著作的文字。

  2.这段文字节选自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冤》全名是____________

  这段曲词是由_________角演唱的。

  3.《滚绣球》是_____________,与下面四项当中的_____________不同。

 

A.《二煞》

B.《叨叨令》

 

B.《正宫》

D.《耍孩儿》

  4.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A.这段唱词互为反义的词有:“朝”与“暮”、“生”与“死”、“天”与“地”、“清”与“浊”、“盗跖”与“颜渊”、“为善”与“造恶”、“贫穷”与“富贵”、“命短”与“寿延”、“硬”与“软”、“好”与“歹”、“贤”与“愚”等。( )

  B.“只合”是“只应该”的意思。( )

  C.“盗跖”指传说中春秋末年的奴隶起义首领“跖”,“盗”是他的姓,在这里泛指坏人。( )

  D.“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在这里泛指好人。( )

  E.“错勘”的意思是错误地判断。( )

  6.对上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哪几项( )

  A.窦娥直接斥责封建统治者,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与反抗精神。

  B.窦娥直接斥天责地,大胆否定了神权,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与反抗精神。

  C.在这段文字中,窦娥只是斥责而不敢把反抗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这说明她还没有彻底觉醒,也没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D.表现出窦娥万分悲愤的心情。

  E.反映出窦娥能够分清贫富、善恶的鲜明的立场和感情,但她对封建社会还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7.与“糊突了盗跖、颜渊”的意思接近的成语是( )

 

A.良莠不齐

B.混淆黑白

 

C.鱼目混珠

D.鱼龙混杂

  8.这句唱词中对仗工整的两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段唱词反映了窦娥的什么性格?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A.反映出窦娥对于天地鬼神的大胆指责和否定。( )

  B.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

  C.窦娥虽对天地鬼神不满,但依然对天地鬼神寄予一些希望。( )

  D.表现出窦娥万分悲痛的心情。( )

  E.反映出窦娥能够分清清浊、善恶的鲜明的立场和感情,说明她对封建社会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___________,却原来也这般__________!地也,你__________何为地!天也,你__________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在空线处填进原著作的文字。

  2.这段文字节选自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冤》全名是____________

  这段曲词是由_________角演唱的。

  3.《滚绣球》是_____________,与下面四项当中的_____________不同。

 

A.《二煞》

B.《叨叨令》

 

B.《正宫》

D.《耍孩儿》

  4.这段文字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

  A.这段唱词互为反义的词有:“朝”与“暮”、“生”与“死”、“天”与“地”、“清”与“浊”、“盗跖”与“颜渊”、“为善”与“造恶”、“贫穷”与“富贵”、“命短”与“寿延”、“硬”与“软”、“好”与“歹”、“贤”与“愚”等。( )

  B.“只合”是“只应该”的意思。( )

  C.“盗跖”指传说中春秋末年的奴隶起义首领“跖”,“盗”是他的姓,在这里泛指坏人。( )

  D.“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在这里泛指好人。( )

  E.“错勘”的意思是错误地判断。( )

  6.对上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哪几项( )

  A.窦娥直接斥责封建统治者,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与反抗精神。

  B.窦娥直接斥天责地,大胆否定了神权,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与反抗精神。

  C.在这段文字中,窦娥只是斥责而不敢把反抗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这说明她还没有彻底觉醒,也没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D.表现出窦娥万分悲愤的心情。

  E.反映出窦娥能够分清贫富、善恶的鲜明的立场和感情,但她对封建社会还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7.与“糊突了盗跖、颜渊”的意思接近的成语是( )

 

A.良莠不齐

B.混淆黑白

 

C.鱼目混珠

D.鱼龙混杂

  8.这句唱词中对仗工整的两句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段唱词反映了窦娥的什么性格?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A.反映出窦娥对于天地鬼神的大胆指责和否定。( )

  B.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

  C.窦娥虽对天地鬼神不满,但依然对天地鬼神寄予一些希望。( )

  D.表现出窦娥万分悲痛的心情。( )

  E.反映出窦娥能够分清清浊、善恶的鲜明的立场和感情,说明她对封建社会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 高二(上) 题型:013

请赏析闻一多先生的诗《一句话》,启动发散思维,体味诗的意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春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说: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春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对《一句话》中诗句及词语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一个“祸”字,十足表现出这“一句话”正义性的千钧分量;同时,也暗示出腐败社会没有言论自由的现实。一句极朴素的诗,竟有这样大的容量,足见诗人锤炼语言功夫之深。

B.“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点得着火”,透射出的是热力。诗人在《最后一次讲演》中说:“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上述的这句诗,为诗人的演讲作了形象的注释。

C.“五千年没有说破”,是因为火山在缄(ji1n)默,然而地火在运行。由此,读者联想到了鲁迅的名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诗一文,真可谓异曲同工。

D.“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自然现象你可以不信;然而,革命的浪涛,犹如火山,犹如春雷,不仅会使你顿脚、伸舌,更会使你发抖!诗人就是这样运用欲进先退的手法形象生动地高歌了人民的力量。

2.下面对这首抒情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善于揣摩读者心理,激发其阅读兴趣,诗篇以“一句话”作标题,设置了悬念;诗中又三次咏叹了“一句话”,这是在诱导读者去探寻谜底。

B.“春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是诗人心底积蓄已久的力量而喷涌出的“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炽热的岩浆,将烧毁一切罪恶,锻造出一个红彤彤的中国!

C.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然而却没有空洞说教的痕迹;诗人调动了比拟修辞格,渲染了诗中意象的艺术色彩。如:把对旧世界的诅咒比拟为火和火山,比拟为铁树与春天的霹雳。

D.将口语入诗,且音韵和谐,旋律明快,是《一句话》的风格。语言通俗晓畅,既唱出了民众的心声,又为民众喜闻乐见;诗篇句式整齐,一韵(uo韵)到底,更平添了艺术情趣和美感愉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文贵通达

李文海

眼下,杜撰几个含糊不清的概念,拼凑一些半古半洋的语句,堆砌成一篇诘屈聱牙、不知所云的文章,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一种时尚。这可以说是当前文风不正的一个突出表现。这种坏风气也蔓延到研究生教育中。有人说:有的博士论文常常连博士生导师都看不懂。这可不只是一句玩笑话,而是现实生活的某种真实反映。

其实,朴实无华,明白晓畅,乃是一篇好文章的头一个,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关于这一点,老一辈的文学大家们曾经反复强调过。

梁启超要算是文章高手了。梁启超创造了一种“新文体”。这种“新文体”不拘一格,俚语、韵语乃至外国语法均可入文,但前提是必须“平易畅达”、“条理明晰”。他说:“为什么要作文章?为的是作给人看。尤其是历史的文章,为的是作给人看。”文章写得让人看不懂,读来犹如雾里看花,这不但表明作者心目中没有读者,而且也失去了作文章的本意。

梁启超强调好文章首先要做到“词达”。他说:“若为文章之美,不要多说,只要能把意思表明就得。做过一篇文章之后,要看可删的有多少,该删的便删去。我不主张文章作得古奥,总要词达,所谓‘词达而已矣’,达之外不再加多,不再求深。我生平说话不行而文章技术比说话强得多。我所要求的,是章无剩句,句无剩字。这件事很重要。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只有常作。”这一段话,把“简、浅、显”三个字都包括进去了。“章无剩句,句无剩字”,就是“简”;“不再求深”,就是“浅”;“词达”,就是“显”。

“五四”时期倡导“文学革命”的胡适,也称赞梁启超的文章“有很大魔力”,并且对产生这种魔力的原因作了很有意思的分析。他说:“这种魔力的原因约有几种:(1)文体的解放,打破一切‘义法’‘家法’,打破一切‘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2)条理的分明,梁启超的长篇文章都长于条理,最容易看下去;(3)辞句的浅显,既容易懂得,又容易模仿;(4)富于刺激性,‘笔锋常带情感’。”

胡适对梁启超文章的推崇,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他自己对文章好坏的判断标准。他在评价黄遵宪的诗时,跳出所论的具体范围,谈了自己对于“做诗”与“做文”的一般性看法。他指出:“这种诗的长处在于条理清楚,叙述分明。做诗与做文都应该从这一点下手:先做到一个‘通’字,然后可希望做到一个‘好’字。古来的大家,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古来绝没有一首不通的好诗,也没有一首看不懂的好诗。金和与黄遵宪的诗的好处就在他们都是先求‘通’,先求达意,先求懂得。”连“通”都做不到,既不能“达意”,又不能让人“懂得”,哪里谈得上是好文章?

对那些文理不通、逻辑混乱、晦涩难懂的文章,最深恶痛绝的大概要算是毛泽东同志了。1958年9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一封信里严肃批评有些干部不大懂辩证逻辑,也不大懂形式逻辑,不大懂文法学,也不大懂修辞学,所以写的文章和文件只是将一些观点凑合起来,聚沙成堆,缺乏逻辑,准确性、鲜明性都有不足,文字又不通顺,更无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之态。他呼吁全党要认真提高写作水平,改进文风。时间虽然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仍然有着重大的警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11月9日第15版,有删节 )

17.选出对“通达”的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所谓“通达”指的就是写文章要朴实无华,明白晓畅,这是一篇好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

B.所谓“通达”指的就是在“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的前提下,不拘一格,俚语、韵语乃至外国语法均可入文。

C.所谓“通达”指的就是要做到“简、浅、显”,即“章无剩句,句无剩字”,“不再求深”和“词达”。

D.所谓“通达”指的就是先求‘通’,先求达意,先求懂得。”否则,就既不能“达意”,又不能让人“懂得”。

18.为了使自己的观点鲜明突出,作者采用了一些方法,以下对作者采用的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论点作为文章的题目。

B.在文章的“提出问题”部分,揭示论点的内涵。

C.在论证过程中,紧紧扣住论点。

D.用“篇末点题”的方式,再次强调论点。

19.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怎样的论证作用?(6分)

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选用的论据具有什么特点。(6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