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繁体字的一项是

A.至于卢仝,凭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便可以高中茶诗状元而很少异议。
B.《申报》在旧中国知名度高,信息量大,读者面广。
C.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希望“心灵鷄汤”式的文章多些再多些,希望中国也有自己的滋补心灵的一
      碗汤。
D.我将这首歌传唱,传唱至生命的永远。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繁体字的一项是
[     ]
A.至于卢仝,凭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便可以高中茶诗状元而很少异议。
B.《申报》在旧中国知名度高,信息量大,读者面广。
C.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希望“心灵鷄汤”式的文章多些再多些,希望中国也有自己的滋补心灵的一碗汤。
D.我将这首歌传唱,传唱至生命的永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8月测评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发即时捕            治:治理

B.莫敢谁                何:什么

C.桥圮,夺官            坐:因此

D.势家惧其不利,蜚语    构:编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请上官        未儿,卒

B.出呼役械诸盗                为不负

C.尝察知盗所在,伪丐者        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获罪                日惟粗粝蔬食自给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能”和“廉”的-组是(3分)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B.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C.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D.居数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B.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曾为关押在牢狱里即将被斩首的数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米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D.于成龙做官时,从来携带家属,吃穿极其简朴。去世时,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家家画像来祭奠他。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4分)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治理
B.莫敢谁何:什么
C.桥圮,夺官坐:因此
D.势家惧其不利,蜚语构:编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请上官未儿,卒
B.出呼役械诸盗为不负
C.尝察知盗所在,伪丐者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获罪日惟粗粝蔬食自给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能”和“廉”的-组是(3分)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B.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C.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D.居数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B.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曾为关押在牢狱里即将被斩首的数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米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D.于成龙做官时,从来携带家属,吃穿极其简朴。去世时,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家家画像来祭奠他。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4分)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u]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u]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发即时捕    治:治理

B.莫敢谁    何:什么

C.桥圮,夺官    坐:因此

D.势家惧其不利,蜚语    构:编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请上官

   未儿,卒

B.出呼役械诸盗

   为不负

C.尝察知盗所在,伪丐者

   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获罪

   日惟粗粝蔬食自给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能”和“廉”的-组是(3分)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B.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C.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D.居数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B.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曾为关押在牢狱里即将被斩首的数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米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D.于成龙做官时,从来携带家属,吃穿极其简朴。去世时,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家家画像来祭奠他。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3分)

答: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4分)

答: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3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治理
B.莫敢谁何:什么
C.桥圮,夺官坐:因此
D.势家惧其不利,蜚语构:编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请上官未儿,卒
B.出呼役械诸盗为不负
C.尝察知盗所在,伪丐者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获罪日惟粗粝蔬食自给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能”和“廉”的-组是(3分)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B.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C.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D.居数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B.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曾为关押在牢狱里即将被斩首的数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米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D.于成龙做官时,从来携带家属,吃穿极其简朴。去世时,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家家画像来祭奠他。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3分)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4分)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u]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u]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有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十九年,擢直隶巡抚。宣化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成龙至江南,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居数月,政化大行。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二十三年,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治理
B.莫敢谁何:什么
C.桥圮,夺官坐:因此
D.势家惧其不利,蜚语构:编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盗发即时捕治,请上官
未儿,卒
B.出呼役械诸盗
为不负
C.尝察知盗所在,伪丐者
朱行,民累
D.有民通海获罪
日惟粗粝蔬食自给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正面表现于成龙“能”和“廉”的-组是(3分)
A.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B.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C.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D.居数月,政化大行
惟笥中绨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岐亭盗贼一事的过程中,于成龙的魄力和计谋均得到了很好地表现。
B.于成龙任福建按察使时,曾为关押在牢狱里即将被斩首的数千名百姓求情。
C.康熙皇帝以于成龙为榜样米告诫江宁知府,并给予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的至高褒奖。
D.于成龙做官时,从来携带家属,吃穿极其简朴。去世时,曾任职之处的老百姓停止了买卖,聚集痛哭,家家画像来祭奠他。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3分)
答:                                                                        
(2)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4分)
答:                                                                        
(3)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3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上海市冠龙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秋之歌

  ①悲秋,大约是不分族别也不分国界吧,或者说,是普遍共有的人性人情。在西方诗文中,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我的客人,十一月》,说秋天是“秋雨绵绵的晦日”。至于天空寒冷萧瑟,树叶枯黄凋谢,“忧郁的日子终于来到,这一年中最凄凉的季节”之类的悲叹咏叹调,更是不时在西方的诗文中鸣奏。在我们中国悲秋之祖大约就是屈原了。昏君当政,奸佞弄权,楚国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而屈原却屡遭打击,流放江湘,他的生命也有如肃杀的秋日。他的作品中很少欢愉高昂的音调。“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九歌·湘夫人》的起句,读者刚一展卷,一股悲风便从两千多年前迎面而来。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辩》一开篇就长叹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至于以后曹丕《燕歌行》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六朝谢庄《月赋》的“洞庭始波,木叶微脱”等等,都是屈原悲秋异代不同时的变奏。

  ②一年之中,有春发夏繁秋肃冬凋的不同,一个人的心理,甚至具体的生干遭际,也往往有春夏秋冬之别。秋天,本来就万木凋零,于众生只能引发相应的感受,尤其是你的生命面对的又正是秋日的肃杀。因此,唐代诗人的悲秋,那就绝非偶然,也无可厚非了。

  ③不过,初唐与盛唐之时,大唐帝国如朝日之初升,那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王朝。大唐正当春夏,尽管仍然有许多弊病与危机,但整个国家生机蓬勃,包括诗人在内的知识分子们大都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因而意气飞扬。他们喜欢歌唱春天,如同一群在原野上欢呼奔跑的孩子;他们热衷咏唱壮志,像一群在沙场上驰骋的血气方刚的青年。即使是写秋天,盛唐时代诗人的笔下,也很少那种萧索悲凉之气,而多的是清华高远的意境。张九龄在《感遇》中,礼赞秋天的“桂华秋皎洁”。而成天与青山为伴与白云为友的孟浩然呢?秋日登上兰山怀念朋友,“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没有悲秋之音,只有怡秋之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秋日清高悠远,自可留恋与流连。李白垂蓦之年,他似乎不太知道秋天与悲愁的不解之缘。早期的《秋下荆门》一帆高挂,秋风高远:在中年的《秋登宣城谢跳北楼》中,秋日的风光仍是一派爽朗明丽。看来,即使是极度的坎坷困顿,甚至是几遭杀身之祸,但如果要李白一天到晚苦脸愁眉,在秋天和他人一样低吟浅唱悲秋之曲,似乎也难于上青天。

  ④然而,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大唐帝国终于告别了它的全盛时期,如日中天的太阳逐渐西斜,最后成了晚唐李商隐诗中的只是近黄昏的落照。在夏日的惊雷与电闪之后,却道天凉好个秋,大唐帝国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了。也许是由于国势日衰,江河日下,昔日的青春光彩变成了疮痍满目,朝气蓬勃变成了老大悲伤,诗人们也仿佛一下子从豪气干云的青年,变成了摒除丝竹的中年和感时伤逝的老年。使人意冷心寒的秋声,纷纷起于唐代诗人的纸上,而那萧然暗淡的秋色,只要我们展卷而吟,山仍然会从千年前袭上我们的眉头与心上。

  ⑤杜甫就是一个代表。长安十年困守时期,他就有许多悲秋之歌了,及至支离东北,漂泊西南,辗转江汉与湖泊,更不禁悲从中来,秋声满纸:“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黄维梁教授运用加拿大学者佛莱的“基型论”,分析杜甫的《登高》,撰有《春之豫悦和秋之阴沉》一文,他说杜甫的《登高》“其悲苦,其潦倒,其英雄末路日落西山的情形,正吻合了佛莱所说的悲剧的基型”。

  ⑥英国诗人济慈说:“一年四季,人的心灵也有四季。”中唐已是夕阳西下,而晚唐呢?悲凉的晚钟敲来的是苍茫而苍老的暮色。盛唐时代的英风胜概早已荡然无存,诗人们的心态也早已进入了秋日和冬天。悲秋,是中晚唐诗坛流行的风景。白居易大约是悲秋的代表人物,他的《___A____》一开篇,破空而来的,就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瑟瑟秋声。除白居易之外,还有“岁老人头白,秋来树叶黄。搔首问黄叶,与尔共悲伤”的卢纶,“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李贺,“守到清秋还寂寞”的李商隐等等。

  ⑦然而,众声齐奏中也仍有裂帛而鸣的异响,千篇一律中也仍然有别具光辉的异彩,使我们从几乎无法自拔的哀思怨绪的沼泽,振羽飞向响晴亮丽的天空,这就是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山行》。

  ⑧不少诗人都有美丽的雅号,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_____B___”,白居易是“诗魔”,李贺是“诗鬼”,刘禹锡荣获“____C____”之名。他的《秋词》二首确实是劲风拂纸,豪气凌云,写秋色,咏秋光,却一洗自古相传的常态与旧调,唱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壮歌,虽然他此时独居无友,壮志不申。人到中年,我多次从长沙前去常德凭吊,今日的常德已是一座热闹繁华的现代都市,刘禹锡的踪迹已渺不可寻,只有他豪迈清越的诗句呵,依然写在山上水上白云之上鹤翅之上和我永不老去的心上。

  ⑨可以和刘禹锡的《秋词》媲美的,那就是杜牧了。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李唐王朝行将闭幕之时,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出身世家望族的杜牧虽怀抱大略雄才,但壮志难酬。然而,他的诗风却清峻豪放,峭拔劲健,一扫晚唐诗中的苍然暮色,敲响的竟是凛然的晨钟。他写南方秋景的《山行》堪称“明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来没人像杜牧一样,认为枫叶比二月的春花鲜艳灿烂。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青枫峡里,有一处名胜“爱晚亭”,就是清代诗人袁枚根据们山行》一诗取名。每当枫叶流丹的深秋时节,我和一二好友渡湘江而西去观赏枫的大展,满山的枫树在绿过于春青过了夏之后,在秋风与秋霜的助威之下,忽然发出一声呐喊,纷纷举起了火把,把岳麓山烧成了一座火焰山,我们于山下与山中若无其事地高吟低咏杜牧的《山行》。

  ⑩如今,我的生命的驿车早已驶过了蓬勃的春热闹的夏,到达了早秋这个驿站。青春在于精神,生命在于创造,刘禹锡和杜牧千年前的高歌犹在耳畔,不要去低吟“悲哉,秋之为气也”吧,不要去浅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吧,当代诗人郭小川慨当以慷的《秋歌》中的诗句,如同催征的鼓点,敲沸了我不冷的热血激励了我不老的肝胆。

“秋天呵,请把簌簌的风声喝断,________。”

(1)

在上丈A、B、C空格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出下列对上文内容判断不正确的两项

A.

悲秋是共同的人性,不分国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甚。

B.

唐朝很多诗人的对秋的感受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

C.

文中的“秋日”有着双重含义,不仅指时令的“秋”,而且还指人精神上的“秋”。

D.

李白和杜甫在对待秋天的情感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不同。

E.

刘禹锡和杜牧虽处于人生的秋天,但是却都在他们的诗作《秋词》和《山行》中彰显出明亮、豪迈的精神风貌。

F.

作者到了年龄的秋天,然而他的“秋之歌”却是高亢激昂,蓬蓬勃勃的。

(3)

选出下列对上文在形式表达上判断不正确的两项

A.

文中引用了很多诗句,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地体现作者的文化积累。

B.

文章以时间顺序和对“秋’的情绪贯穿全文,脉络清晰。

C.

文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语言明朗,表情达意直抒胸臆。

D.

文中的“春夏秋冬”喻意生命的各个过程,表达形象贴切,展现了生命每个过程的特征。

E.

从文势角度看,上文层层推进,结尾处得以升华,形成了明朗、激昂的基调。

F.

文中所举的刘禹锡与杜牧的诗和白居易与杜有的诗是形成相互衬托的关系。

(4)

如果在文章结尾处续了这样一句诗“我的歌呀,已经唱到了尽头!”,你认为是否恰当?

请简述理由:________

(5)

请你举出一个典型的文学现象(可以是一具体作家作品)来印证文章在③、④、⑤段中所阐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描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景象,要求能体现你对人生的感悟。(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六祖惠能禅师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惠能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父亲名卢行瑫,早逝,母李氏。惠能自幼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萌生学佛之念。他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并命南归。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
  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传法长达37年之久。他弘扬禅宗,主张“顿悟”,人称“南宗”。当时,六祖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和唐中宗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惠能入京。惠能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
  惠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他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无念为宗”。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
禅宗从达摩始百余年间皆以《楞伽经》相印证,故亦称为楞伽宗。达摩的三传弟子道信开始兼以《金刚》等经为典据,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了《楞伽经》,其目的在于摆脱名相烦琐的思想束缚,而单刀直入求得开悟。
【小题1】下列关于六祖惠能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祖惠能的祖籍在河北燕山,父亲做官被贬岭南新州为平民后,他出生在岭南新州。
B.六祖惠能从小受《金刚经》影响,立志向佛,在黄梅山拜谒了五祖弘忍,得弘忍真传。
C.六祖在岭南曹溪传法30多年,影响深远,他弘扬的禅宗,被人称为“南宗”,与神秀的“北宗”齐名。
D.六祖惠能传扬的禅宗,受到了唐王朝的重视,唐宪宗还因他而出家,法名大鉴禅师。
【小题2】在五祖弘忍命弟子作偈时,对神秀和惠能的偈子的不同之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秀主张凝心向佛,时时用佛法告诫自己,不让世俗的尘埃玷污了自己的心灵。
B.惠能认为佛家是帮助人从佛理根本上认识佛法的,人的身心和佛法最终都是来自空寂。
C.神秀偈子的主旨在于念佛的人心中还有一个“我”,惠能偈子的主旨是信佛的人心中只有一个佛。
D.神秀和惠能都提到的“尘埃”,是佛家指称的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和污浊。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能禅法以定慧为本。他主张从静坐敛心中来认识佛理,体味佛法博大精深。
B.惠能解释风吹幡动为“仁者心动”,就是采用“单刀直入”方法从自己的本心来认识自己以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与现象,从而达到契合佛法的境界。
C.惠能提出的“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不仅对佛教徒修炼自身有好处,对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创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也是大有益处的。
D.文章结尾处用惠能禅法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楞伽经》,在弘扬佛法时一扫过去僧徒繁琐章句之学,与文章开头引用的陈寅恪对惠能的论述相呼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