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中加粗词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C.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项王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C.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项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导练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题。

涉江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猨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1)

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带长铗之陆离兮     陆离:修长的样子。

B.

吾方高驰而不顾     高驰:昂首快步前行。

C.

迷不知吾所如      所如:像什么样子。

D.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

(2)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都属于词类活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余马兮山皋,余车兮方林

步、邸:均为使动用法,“使……步行”“使……停止”。

B.

鸾鸟凤皇,日以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

C.

燕雀乌鹊,堂坛兮

巢:名词用作动词,筑巢。

D.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腥臊: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腥臊的东西,喻奸佞小人。

(3)

诗中还有一个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请把它找出来,并解释这个活用的词。

(4)

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并说说这几个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头作者以“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领起全篇。“奇服”,像《离骚》中一样,用以象征与世俗不同的高洁、忠直的志行,“年既老而不衰”,则表现了作者一生追求、百折不回的坚定意志。

B.

第二至三段,以行程为序展开叙写,既写出了自己受到的种种磨难,又抒发、表达了自己在被放逐因而无法施展抱负的情况下沉重的心情,以及不改初衷,依然关心、忧虑国家命运的高洁胸怀。

C.

流放地溆浦在当时是极其荒僻的,“幽独处乎山中”,这对屈原是严峻的考验;他认识到自己将“愁苦而终穷”“重昏而终身”,但他表示“吾不能变心以从俗”“余将董道而不豫”,这表现了诗人对高洁志行的执著与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

末段,是全诗的总结,完全运用比喻,揭露了贤士远离、邪恶当道、阴阳易位的黑暗的楚国政治;也呼应开头,再次交代了自己遭放逐、不得不远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粤教版必修第四册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复习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博鸡者事
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易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嗛(xi2n,怀恨)守,即诬守纳己赇(qi*,贿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让之曰:“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赀,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ch!,剥夺)豪民衣自衣,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徇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高子曰:“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观袁守虽得民,然自喜轻上,其祸非外至也。臧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识者固知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之渐矣。”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守自负年德,之  易:轻视

B.

郡至袁     按:巡视

C.

豪民于道     遮:遮盖

D.

使君,杖汝,法也 冒:冒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丈夫  若所为

B.

博鸡者义闻东南  使匹夫攘袂群起伸其愤

C.

日暮,至豪民门  为上者不能察

D.

里侠者皆下之  若民不自谨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博鸡者见义勇为、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 ②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 ③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 ④豪民子闻难,鸠宗族僮奴百许人,欲要篡以归 ⑤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 ⑥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

[  ]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欲扬先抑,开篇交代博鸡者是一个没有正当职业、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反衬。

B.

高启是明初诗文大家。本文塑造了博鸡者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游侠形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语言、行动及细节描写,使博鸡者的形象生动突出,使得他的任侠好斗、有勇有谋的思想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C.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博鸡者,但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个人的褒贬,而是把批判的锋芒直指社会核心和政治高层,揭露了元代社会权贵专横、豪民肆虐的黑暗现实,反映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D.

作者在篇末的评论中,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分别评述了袁守、臧使者和为上者,其中暗含对当政者的讽谏之旨。这种篇末点评的写法深受司马迁史传笔法的影响。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译文:________

(2)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

译文:________

(3)使者枉用三尺,以雠一言之撼,固贼戾之士哉!

译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贾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

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C.

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

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故为之传,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

起坐行步,尝先得所欲   众人皆醉,何不餔糟而啜其醨

C.

视母颜色怡,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

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问其饮食者,皆富贵也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⑤吾愧吴翁、焦翁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  ]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

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

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

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洪水退去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5)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大困,寻死富阳。

(2)奇之,立许字以女。

(3)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4)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茂名市实验中学2007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贾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

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C.

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

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故为之传,遗后之修志者  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

起坐行步,尝先得所欲  众人皆醉,何不餔糟而啜其醨

C.

视母颜色怡,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

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问其饮食者,皆富贵也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  ]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

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

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

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洪水退去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5)

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大困,寻死富阳。

(2)奇之,立许字以女。

(3)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4)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书    趣

大二时我很欣赏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梢也格外丰富而敏感.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以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

    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象里红袖添香的故事。美丽的狐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大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便尤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说不定竞品出会心一笑来了。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1.这篇散文中,作者说年轻人无法“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又说“书趣,只在‘乱”’,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意。(4分)

答:(1)“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为:

(2)“乱”字的含意为:

2..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什么看法?(4分)

答:(1)针对                                                   说的。

(2)暗含                                                                        

3.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不超过80字)(6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摘引宋人蒋捷词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似在说听雨,实则还在讲读书,道出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的读书情趣。

B.“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多情才子孤灯苦读的悲悯,透露出他并不是执意追求孤灯翻书这种场景.只是喜欢其浪漫的情调。

C.作者巧妙地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自己矛盾的读书观——静心可读书,读书大可不求甚解。

D.“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读书人凭借一盏孤灯而彻夜不眠、寒窗苦读的感叹,又赞颂了书籍伴随一盏孤灯将历史上无数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的思想照亮。

E.从作者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时“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我们推断“夜雨”之雨既指自然之雨,更是指能让周围“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的润物细无声的心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 新同步 语文 高二下册 配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书趣

  大二时我很欣赏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梢也格外丰富而敏感。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以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江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

  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像里红袖添香的故事。美丽的狐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便尤信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说不定竟品出会心一笑来。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了。

(1)

这篇散文中,作者说年轻人无法“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又说“书趣,只在‘乱’”,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义。

(1)“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字的含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的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摘引宋人蒋捷词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似在说听雨,实则还在讲读书,道出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下的读书情趣。

B.

“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多情才子孤灯苦读的悲悯,透露出他并不是执意追求孤灯翻书这种场景,也不喜欢其浪漫的情调。

C.

作者巧妙地借用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出自己矛盾的读书观——静心可读书,读书大可不求甚解。

D.

“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读书人凭借一盏孤灯而彻夜不眠、寒窗苦读的感叹,又赞颂了书籍伴随一盏孤灯将历史上无数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的思想照亮。

E.

从作者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时“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我们推断“夜雨”之雨既指自然之雨,也指能让周围“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的润物细无声的心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