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学校坐落在岳麓山的阳坡,背负泉石山林之美,前面蹲着几座低矮的山丘,山丘之外是一些______。穿过菜地,面前横着一道湘江,江中是著名的橘子洲,对岸是长沙城。这样一个所在,有______,又与现代文明近在唇齿。 A.湖泊、农田和菜地 乡野的天然静谧 B.菜地、湖泊和农田 乡间的农耕生活 C.湖泊、农田和菜地 乡间的农耕生活 D.菜地、湖泊和农田 乡野的天然静谧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会考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会考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
王琪森
由于《百家讲坛》的主旨是“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主讲的作品又是流传有绪、影响甚大的名作,再加上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从而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
然而,当我们在肯定或是推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和经典普及途径时,应当注意另一种被掩盖的倾向,不能让感性的视听愉悦代替理性的逻辑思考。美国学者克鲁克洪和凯利在《文化的概念》中曾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系统,既包含显形式样又包含隐形式样。”“电视讲经”显形表现是文化的社会普及和大众接受,但正是这种通俗直观与间接解说式的辅导传授,取代了受众直接阅读原著文本、深入感悟名作的过程,其隐性的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即无数受众聆听一个人的声音、接受一个人的思想,大众放弃了零距离地进入原作,悬搁了本体化的深入思考,而是靠文化二传手的快递和返销。这样简单是简单了,容易是容易了,速度是加快了,但直接导致的后果却是精神上的单薄缺氧和文化上的单一缺血,即思想能力的解构弱化和人文底气的匮乏低迷。从某种意义上讲亦是社会环境中心态浮躁、浅尝辄止、好走捷径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即把“电视讲经”看作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播的重大改造,甚至是再造了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是“述而不作”,亦即“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因此,无论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私欲”,无论是明代王阳明的“去物欲,致良知”,还是清代王夫之的“尊性达情”等,均是注经模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意识形态机制和社会认知方式坐标,而今的“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在传播方式上是运用了大众的信息反馈,在表现形态上是采用了古今的资源通融等,但在本质属性上没有改变,依然是借题发挥、借本叙述、嫁接延伸的“注经”模式,何来的“再造文化”?客体存在决定客观表现,这种“电视注经”的性质就决定其是属于普及的层次、了解的需求及感性的满足,从而使绝大多数受众懒得或者无暇去通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各地图书市场的销售就证明这一点,尽管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的书销售火爆、飙升至天文数,引发了出版商机,然而《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等原著却“门前冷落车马稀”而乏人问津。这种现实的文化反差和社会冷热,折射出的正是这些经典名著通过“电视讲经”使其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是扩大了,但这些经典名著真正的思想意义、文化渊薮和知识内核却被风干、冷落和忽略了。从而使经典名著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文化消费行为,而非是一种时代性的文化冶炼过程。
儒学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就十分注重并提倡阅读原作,他多次强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明确指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气、下功夫、勤用功、费心血的,特别是对于人类文明的结晶——经典名著,更是要认真阅读原作才能领悟丰富的内蕴和艺术的真谛。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走向经典名著是小众之事。这恐怕有个概念失误和定量不准的问题,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一类经典名著的原作绝非是小众之事,而研究考释才是小众之事。这些书从问世之初就是大众读本,其读者群遍及社会各个层面。“电视讲经”虽然依靠填入式的讲解,说书式的表演、即兴式的发挥推广经典名著,也仅仅是满足了受众一时一地之需,它们无力也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从而并不能为受众提供一碗营养丰富、颇有后劲的“心灵鸡汤”。如果文化传播者或是经典解说者回避文化的本体要义及思想的终极依据,把这种传播或解说当作“麦当劳”或“肯德基”式的快餐出售,那么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
(选自2007年2月13日《文汇报》,有删节)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讲经”被肯定或是推崇后,理性的逻辑思考将会被感性的视听愉悦所代替。
B.主讲者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或潇洒或优雅的个人魅力,是《百家讲坛》受到广大观众青睐和好评的主要原因。
C.“电视讲经”在载体上是依靠了先进的媒体平台,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模式或是传承的求知方式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D.文章认为阅读经典名著的原作和研究考证是小众之事,所以一般大众不需要去读名著。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电视讲经’是快餐时代的文化景观”的一项是( )
A.“电视讲经”让经典变成快餐推销,疏离受众走向原著文本。
B.“电视讲经”采用的仍是“述而不作”的“注经模式”,无法完整地提升经典的审美境界、构建名著的价值纽带、打造文化的历史品位。
C.“电视讲经”是一种社会求知的直接需求和知识传播的重大改造。
D.“电视讲经”的性质决定其属于普及感性的满足。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并说明文章引用孔子的这些言论,想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
4.自从《百家讲坛》风靡电视荧屏以来,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的出现,完全突破了学术只属于少数人的常规,是让学术走向生活、走向寻常百姓的一大创举,是创新之举。而本文作者却认为“其效果及意义必然是有限的”。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的大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四册教学目标与检测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子被逼不过,只得________而言道:“仆天涯穷困,蒙恩卿不弃,委曲相从,诚乃莫大之德也。但反复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黜逐。你我流荡,将何底止?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日间蒙新安孙友邀饮,为我筹及此事,寸心如割。”十娘________道:“郎君意将如何?”公子道:“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孙友为我画一计颇善,但恐恩卿不从耳!”十娘道:“孙友者何人?计如果善,何不可从?”公子道:“孙友名富,新安盐商,少年风流之士也。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仆告以来历,并谈及难归之故。渠意欲以千金聘汝,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耳。但情不能舍,是以悲泣。”说罢________。十娘________道:“为郎君画此计者,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那里?”公子________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装束方完,天色已晓。……十娘________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如果: |
渠: |
行李之累: |
贾竖子: |
四鼓: |
分毫无爽: |
2.根据人物思想性格及情节发展中的心理变化,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画横线处。
泪如雨下 |
大惊 |
微窥 |
流泪 |
含泪 |
收泪 |
冷笑一声 |
大笑一声 |
生气 |
3.对李甲的“悲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情不能舍”。他对杜十娘有感情,为了爱情,他曾受尽世态炎凉,眼看“有情人将成眷属”,此时要他放手,实在是割舍不下。
B.为了要“舍情”。故作悲容去取得杜十娘对他的所谓无奈何于“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的同情,来成全他的“两便之策”。
C.对不起十娘。十娘对他恩深义重,而且,十娘为他远离了“院中”情同手足的姊妹,他却为“得千金”“可借口以见父母”而将十娘出卖。
D.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他与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是封建礼教不容他享受美好的爱情。
4.对杜十娘“殊于寻常”的言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惩罚李甲。她一往情深,而李甲却薄情如此;因此决心殉情,让李甲后悔一辈子。
B.情伤于中。平静,正表现其透彻心底的绝望,这平静中蕴蓄的情绪,比放声大哭,比抽咽更悲愤,更沉痛,其中所包含的失望,轻蔑,谴责,比大骂一场要深沉凝重得多。
C.头脑清醒。这个变故令她震惊,但“发乎情,止乎礼”,她彻底明白了,在封建礼教统治下,追求理想爱情只能是一种幻想,尤其是像她这样的人。
D.“迎新送旧”。她要彻底“告别”封建礼教的束缚,摆脱被人玩弄的商品地位,以维护自己爱情理想的完整,维护爱情的尊严、作为人的尊严。在毁灭中展现自己高贵的人格。
5.你怎样理解文段末句“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公子被逼不过,只得________而言道:“仆天涯穷困,蒙恩卿不弃,委曲相从,诚乃莫大之德也。但反复思之,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黜逐。你我流荡,将何底止?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日间蒙新安孙友邀饮,为我筹及此事,寸心如割。”十娘________道:“郎君意将如何?”公子道:“仆事内之人,当局而迷。孙友为我画一计颇善,但恐恩卿不从耳!”十娘道:“孙友者何人?计如果善,何不可从?”公子道:“孙友名富,新安盐商,少年风流之士也。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仆告以来历,并谈及难归之故。渠意欲以千金聘汝,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耳。但情不能舍,是以悲泣。”说罢________。十娘________道:“为郎君画此计者,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资,既得恢复,而妾归他姓,又不致为行李之累,发乎情,止乎礼,诚两便之策也。那千金在那里?”公子________道:“未得恩卿之诺,金尚留彼处,未曾过手。”十娘道:“明早快快应承了他,不可错过机会。但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妾始过舟,勿为贾竖子所欺。”时已四鼓,十娘即起身挑灯梳洗,道:“今日之妆,乃迎新送旧,非比寻常。”于是脂粉香泽,用意修饰,花钿绣袄,极其华艳。装束方完,天色已晓。……十娘________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催公子快去回话,及早兑足银子。……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如果: |
渠: |
行李之累: |
贾竖子: |
四鼓: |
分毫无爽: |
(2)根据人物思想性格及情节发展中的心理变化,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画横线处。
泪如雨下 |
大惊 |
微窥 |
流泪 |
含泪 |
收泪 |
冷笑一声 |
大笑一声 |
生气 |
(3)对李甲的“悲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情不能舍”。他对杜十娘有感情,为了爱情,他曾受尽世态炎凉,眼看“有情人将成眷属”,此时要他放手,实在是割舍不下。
B.为了要“舍情”。故作悲容去取得杜十娘对他的所谓无奈何于“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的同情,来成全他的“两便之策”。
C.对不起十娘。十娘对他恩深义重,而且,十娘为他远离了“院中”情同手足的姊妹,他却为“得千金”“可借口以见父母”而将十娘出卖。
D.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他与十娘“一双两好,情投意合”,是封建礼教不容他享受美好的爱情。
(4)对杜十娘“殊于寻常”的言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惩罚李甲。她一往情深,而李甲却薄情如此;因此决心殉情,让李甲后悔一辈子。
B.情伤于中。平静,正表现其透彻心底的绝望,这平静中蕴蓄的情绪,比放声大哭,比抽咽更悲愤,更沉痛,其中所包含的失望,轻蔑,谴责,比大骂一场要深沉凝重得多。
C.头脑清醒。这个变故令她震惊,但“发乎情,止乎礼”,她彻底明白了,在封建礼教统治下,追求理想爱情只能是一种幻想,尤其是像她这样的人。
D.“迎新送旧”。她要彻底“告别”封建礼教的束缚,摆脱被人玩弄的商品地位,以维护自己爱情理想的完整,维护爱情的尊严、作为人的尊严。在毁灭中展现自己高贵的人格。
(5)你怎样理解文段末句“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邸永君
①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②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③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④在这个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游戏中,每个棋子的命运因人为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不一而命运各异。车是何等风光,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若被对方干掉,则不啻割肉抽筋,疼痛至极,为保其性命,则不惜以牺牲其它多个棋子为代价。马、炮也算是不枉活一世,拼杀苦战,效力沙场,丢掉也令人叹息扼腕。最悲惨者乃兵卒之辈,冲锋在前,挨炮打,遭马踏,往往中途夭折,甚至未曾起步,便呜呼哀哉;即使福星高照,幸运万分,自强不息,拱到最后,却变成废子一般,蟹行蠕动于底线,着实可悲可怜。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里处境的真实写照。对比之下,国际象棋中虽然也有兵卒若干,但本领较之中国象棋中的同类为大,且一旦冲到底线,则摇身变“后”,法力无边,给予下层人士以安慰和希望。
⑤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⑥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⑦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⑧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而围棋和象棋就是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活的化石和小小缩影。
【小题1】结合全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5分)
A.围棋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
B.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
C.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是中国封建专制思想的体现。 |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落子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才是胜利;而象棋则用减法,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最终才能取胜。 |
A.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
B.下棋通过占领地盘的大小来取胜,所以双方努力扩大自己的根据地。 |
C.围棋以多为胜,越下棋子越多,直到完全占领敌人的地盘。 |
D.下围棋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邸永君
①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②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③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④在这个等级森严,竞争残酷的游戏中,每个棋子的命运因人为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不一而命运各异。车是何等风光,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境;若被对方干掉,则不啻割肉抽筋,疼痛至极,为保其性命,则不惜以牺牲其它多个棋子为代价。马、炮也算是不枉活一世,拼杀苦战,效力沙场,丢掉也令人叹息扼腕。最悲惨者乃兵卒之辈,冲锋在前,挨炮打,遭马踏,往往中途夭折,甚至未曾起步,便呜呼哀哉;即使福星高照,幸运万分,自强不息,拱到最后,却变成废子一般,蟹行蠕动于底线,着实可悲可怜。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里处境的真实写照。对比之下,国际象棋中虽然也有兵卒若干,但本领较之中国象棋中的同类为大,且一旦冲到底线,则摇身变“后”,法力无边,给予下层人士以安慰和希望。
⑤围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⑥弈围棋者主观能动性大,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象棋弈者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而只是为了那位无能的统帅存活。将一人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甚至要牵制作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这种游戏规则乃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
⑦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在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好生寂寞,而随着双方落子,棋子越来越多,最终往往拥挤不堪,几无落脚之处;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战阵严整,兵将齐全,而随着双方厮杀,棋子越来越少,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一片狼藉,最后往往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⑧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阶段逐渐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虑到中国古代的爱国情操向以忠君行动来体现,象棋所表现出来的便可视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而围棋和象棋就是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活的化石和小小缩影。
1.结合全文,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5分)
A.围棋要有自己的根据地,要有一个气眼,否则没有回旋的空间。因而下围棋就是要多造气眼多占地盘,地盘多者为胜。 |
B.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楚河、汉界”可以佐证,围棋更能体现中国早期文化的特征。 |
C.围棋各子平等,机遇相同,体现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象棋各子地位不同,本领不同,是中国封建专制思想的体现。 |
D.下围棋就如用加法,落子越多越好,最后要填满全部棋盘才是胜利;而象棋则用减法,吃对方的子越多越好,最终才能取胜。 |
E.围棋体现一种自主能动的思维特征,下棋者可以因时因势而变;而象棋则很死板,缺乏主观能动性,只能依照规则,步步为营。
2.下面不符合围棋体现中华文化的民主平等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
B.下棋通过占领地盘的大小来取胜,所以双方努力扩大自己的根据地。 |
C.围棋以多为胜,越下棋子越多,直到完全占领敌人的地盘。 |
D.下围棋不必为保全先行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
3.作者是怎样认识中国象棋中的文化观念的?(4分)
4.联系全文,说说围棋与象棋在表现中国文化上的区别。 (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18分)
那 树
王鼎钧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摇,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贡。有时候,的确连树叶也完全静止。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长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它依然绿着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到老树叹息,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哮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一个人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两个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选文有删改)
2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计程车司机和乘客的话语,十分清楚地表明,这棵大树已经成为历史车轮前进的障碍,它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再也没有人需要它了。
B、文中说“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而不说“交通专家决定砍去那棵树”,意在表现交通专家的专横,也表现大树不可改变的悲剧结局。
C、散文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作者的爱憎感情,如“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它们的传统是引领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D、大树最终在电锯声中倒下了,大树的叹息是对一个生命结束的惋惜和无奈,隐含作者对只顾建设发展,破坏自然的短视行为的忧虑和非议。
E、本文想像大胆而丰富,笔法虚实相生,语言优美含蓄,构思新颖独特,诗化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悠长的情韵,为读者留下了极大的审美空间。
F、作者在行文之间流露出对大树的依恋哀悼之情,但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大树的命运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大树的悲剧结局是无可避免的。
23、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大树悲剧的震撼力。请结合原文,就对比、拟人的艺术手法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
24、文章中大树的形象,有人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也有人认为是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象征,还有人认为是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阅读全文后,大树的形象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把这种感受写成一段赏析性文字。(字数在100---140字之间,6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新教材辅导(高二全一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1-4题。
总看这四首词,可见每一首都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都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①,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②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③,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1.在横线处填上准确的词语。应选项是
[ ]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根据本段内容,给诗词中的“艺术的形象”下个定义。
________。
3.解释“触类旁通的据点”。
________。
4.与“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语意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岳飞:魂兮归来
陈世旭
车出新郑机场,尽管是夜间,也能感觉到处在内陆季风气候中的中原,漫天扬着雾一般的沙尘。
此行的目的地是汤阴。汤阴是岳飞故里。
高速路像一柄长剑,横亘中原,直插茫茫暗夜,直入历史腹心。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那时的中原,荒烟笼罩城郭。当年的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都不见,只有铁蹄满郊畿,千村寥落。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潇潇雨后,谁人凭栏,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得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把破碎山河,从头收拾!
岳飞出生在两宋交接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如流星刹那划过,瞬间陨落。他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太短了,只有三十九年!
这是岳飞个人的悲剧,是南宋那个“自坏汝万里长城!”的偏安朝廷的悲剧!更是华夏民族精神历程的悲剧!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经天纬地的人物,不缺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中华传统文明里慷慨悲歌之士的经典故事令我们荡气回肠。即便在靖康之乱中依然产生了华夏精神的典型代表——文武皆备,尽忠报国,气贯长虹的岳飞。
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应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领域都曾达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终因不图进取而自戕灭亡!南宋出现的英雄们是如此的显眼,盖因为南宋的悲剧,注定了那么多悲情英雄的出现!
岳飞的为人和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廉洁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与士卒同饭,与士卒同住茅屋军帐。他的财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他直言不讳,行若明镜。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他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他武艺高强,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卫国尽职,事母至孝。他不纵女色,不图安逸……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
然而,这个上天恩赐给南宋的救星,上天却没有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真是苍天弄人!岳飞之死,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最终演变成崖山之败。
岳飞之死乃是包括华夏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文明整体的悲剧。杀害岳飞实则是损伤民族的脊骨。血性一次次被嘲讽,忠勇正气一日日衰微,越来越多的人灵魂和身体分裂,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智慧蔓延滋长,把“好人不得好报”、“好死不如赖活着”奉为人生哲学。官场则奉行“淘汰清官定律”,清官举步维艰,贪官如鱼得水,君子获罪,小人得志,成了劣性竞争的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如赵构、秦桧者越可能取得成功,而越是忠直仁爱如岳飞者越容易遭到惨败。宋以后的伪文化为日后的汉奸卖国贼的滋生准备了土壤和温床。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亡国事件不胜枚举。但像南宋这样的灭亡仍不失为一个异数。落日余晖,亦足令后人羞愧难当。悲悼英魂,真是不胜唏嘘。
所幸的是人民的意愿从来都不可违拗,人民的意志更不是暴力所能征服。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成为一种历史奇观。
汤阴的岳飞故居和先茔,安卧在浑朴古老的乡土中间,皆由乡人建造和看护。其修缮和看护之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并将永远。此间的石碾、木盆或牛槽无从考证,历经过泛滥的洪水或烽火,会在原野的麦香和民族的史册里永存。
人民的力量使华夏原生文明即便遭遇灭顶之灾,仍能将对英雄的珍重根植于民间回忆。而对英雄的崇拜又转化成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华夏民族在屡遭巨创之后,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
岳飞无愧。
中国亦无愧。中国人纯正不曲的血性在汶川大地震中又一次大放光芒。中华民族的脊骨永不会断裂;中华民族的命运可以挑战,却永不会屈服。
岳飞,魂兮归来!
(节选自《人民文学》2008年第8期《汤阴行》)
原文中说在岳飞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岳飞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美德?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2)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
文中第四段化用了岳飞的诗词,有什么作用?
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首尾呼应,以作者游踪开头,通过对南宋历史的反思与岳飞悲剧的叙写和分析,表现了作者对岳飞的景仰之情。
B.结尾部分联系了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民族精神,使文章更富于时代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