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B.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
C.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B.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C.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所给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①,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注: ①图纬:指图谶和纬书,都是一些符命占验类的书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用尽心思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C.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D.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图身:图谋进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入京师,观太学/君我降,与君为兄弟
B.精思傅会,十年成/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虽才高世,而无骄尚之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3.下列语句中,属于表现张衡的“科学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⑤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⑦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⑦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为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到了原籍。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八尺,盖子中部隆起,像个大酒樽。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自己请求辞职回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5 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至军中——间:从小路   
B.张良入——谢:告罪
C.拜奉大将军足下——再:第二次 
D.闻大王有意过之——督:监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招樊哙出      ②人之力而敝之
B.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②是寡人过也
C.①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②使使以闻大王
D.①度我至军中,公入  ②欲以生劫之
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选段中对刘邦的描写方法,并简单概括选段中刘邦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武胜县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

  刘权,字世略,彭城丰人也。祖轨,齐罗州刺史。权少有侠气,重然诺,藏亡匿死,吏不敢过门。后更折节好学,动循法度。初为州主簿,仕齐,释褐奉朝请、行台郎中。及齐灭,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高祖受禅,以车骑将军领乡兵。后从晋王广平陈,以功进授开府仪同三司,赐物三千缎。宋国公贺若弼甚礼之。开皇十二年,拜苏州刺史,赐爵宗城县公。于时江南初平,物情尚扰,权抚以恩信,甚得民和。炀帝嗣位,拜卫尉卿,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大业五年,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逐北至青海,虏获千馀口,乘胜至伏俟城。帝复令权过曼头、赤水,置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留镇西境。在边五载,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诸羌怀附,贡赋岁入,吐谷浑馀烬远遁,道路无壅。征拜司农卿。加位金紫光禄大夫。寻为南海太守。行至鄱阳,会群盗起,不得进,诏令权召募讨之。权率兵与贼相遇,不与战,先乘单舸诣贼营,说以利害。群贼感悦,一时降附,帝闻而嘉之。既至南海,甚有异政,修建城郭,绥集夷夏。数岁,遇盗贼群起,数来攻郡,豪帅多愿推权为首,权竟尽力固守以拒之。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称四方扰乱,英雄并起,时不可失,讽令举兵。权召集佐僚,面斩其使,竟无异图,守之以死。卒官,时年七十。

  世彻倜傥不羁,颇为时人所许。大业末,群雄并起,世彻所至之处,辄为所忌,多拘禁之,后竟为兗州贼帅徐圆朗所杀。

  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①之地,遂能拒子邪计,无所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注]尉佗:原名赵佗,原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秦末他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文中指南越。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武帝以为淮州刺史  假:代理

B.

宋国公贺若弼甚之   礼:礼遇

C.

子世彻又密遣人书诣权 赍:送

D.

时不可失,令举兵。  讽:讽刺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功进授开府仪同三司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B.

权要请托,长吏贪残  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帝闻嘉之        吾尝跂望矣

D.

世彻所至之处,辄所忌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权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北齐、北周、隋朝为官。尤其在隋朝为官之时,他秉公执法,造福百姓,深受朝廷的器重和人民的喜爱。

B.

刘权是淮楚旧族,很早就英名显著,年少的时候有侠义之气,看重许诺的事。后来他改变不好的习惯变得好学,一举一动都遵照法度。

C.

他的儿子刘世彻暗中派人联系他,让刘权乘着天下大乱之势起兵,刘权拒绝了儿子的建议,一直到死都没有反叛,实在是守节之士。

D.

刘权在任南海太守之时,遇见盗贼多次前来攻打,当地的豪杰推举他为首领,让他率领大家出城迎战,他竟然在城内固守。

(4)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莘县实验高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恐死岭外      特:特别

B.

不以厄衰老改其度  穷:困窘。

C.

其敏        畏:敬服。

D.

饮酒不       衰:减退。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乘月

吾从师之

B.

定国不我怨

臣死不避

C.

病止酒

久之能足音辨人

D.

眊眊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则胶

(3)

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  ]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

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

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

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情酣畅。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③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六安一中2012届高三第十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①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②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③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④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⑤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1)

对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但问驿吏,吏言    绐:告诉

B.

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陟:到达

C.

马为之避易       避易:不容易

D.

其亦可谓不也已    审:慎重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退无

②某,而母立于兹

B.

①悉下马,累肩

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

①予默计此关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

①杳不知所穷,始大骇汗

②虽九死犹未悔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记述了作者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险途的事。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自然成文,但作者叙述有致,跌宕起伏,让人感觉险象环生。

B.

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但情形各不相同。第一次寒风助声,吹灭束燎,致使险象环生;第二次虽无束燎,但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

C.

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深夜渡关的经过,但两次渡关的原因不同。夜渡清流关是因误听“驿吏绐言”;而夜渡昭关则是因“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D.

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地,昭关是伍子胥困厄之地,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4)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答:________________

(2)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答:________________

(3)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

答: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悉:全部。   B.大破李信军,入两壁 壁:军营。

C.王翦言不用       用:被采纳。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于是引兵而西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C.翦因举兵追之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D.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大败李信部队,并杀死秦七个都尉。

B.秦军大败后,秦王亲自找王翦,请他出任统帅。王翦认为,虽然自己老糊涂了,但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这样的良将。

C.王翦临出发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不让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的秦王对他产生怀疑。

D.王翦抵达战场,不肯出兵交战,而是每天让士兵休息,供给好的饭食;荆军屡次挑战,秦军就是不肯应战,荆军就向东去了,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荆军。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2)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3)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