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宣传部门要求各广播站和记者站及时报道本会的工作情况,__________好人好事,宣传国家重大决策及国内外重大事件。
(2)建设乡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与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移风易俗,_________文明新风。
(3)队员们表示:“下一场比赛胜负难测。但我们尽力而为,__________付出的是失败的代价,我们_________会时刻认清自己的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A.宣扬 弘扬 尽管/仍然
B.宣扬 弘扬 即使/也
C.弘扬 宣扬 尽管/仍然
D.弘扬 宣扬 即使/也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宣传部门要求各广播站和记者站及时报道本会的工作情况,__________好人好事,宣传国家重大决策及国内外重大事件。
(2)建设乡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与公民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移风易俗,_________文明新风。
(3)队员们表示:“下一场比赛胜负难测。但我们尽力而为,__________付出的是失败的代价,我们_________会时刻认清自己的目标,不会轻易放弃。”
A.宣扬 弘扬 尽管/仍然
B.宣扬 弘扬 即使/也
C.弘扬 宣扬 尽管/仍然
D.弘扬 宣扬 即使/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辽史》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贼弃所掠而遁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杀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共大计只是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镇压
C.文静喜,言曰挑逗D.李纲、萧瑀其不反明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静死难子,袭仪同B.安知无人哉
奉养无主,辞不奉命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C.文静谋裴寂说D.须真主取用之
宾客至相如门                      死有知,其几何离
【小题3】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
① 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 文静多权诡     
③ 丧乱方刻,非汤、武、宣、光不能      ④ 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 (文静)深自结                      ⑥ 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小题5】选出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正确的一项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A.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B.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C.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D.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小题6】(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5分)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人望,字俨叔。成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查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有删节)

【注】①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狱讼填,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        籍:簿册

D.初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帑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于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兖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一十二》)
[注] 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属:连接
B.过高糜帑糜:消耗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相:治理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3分)(  )
①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 ②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 ③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
④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 ⑤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⑥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船只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
B.李清时小时在海边见人们先在海水中投入石块,潮水退后,用木桩拦住,然后在石块上填土,以此来造田,这给他治水以很大启发。
C.曹县发大水时,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
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_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选自《论语·公冶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辽史》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狱讼填,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         籍:簿册

D.初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县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中年兄殁南方,吾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帝问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之兴怀

C.贼弃掠而遁

吾少孤,及长,不省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

寡人不知力之不足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辽史》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贼弃所掠而遁
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二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徏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核。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惧如此。

(《辽史》卷一百五 列传第三十五 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京城狱讼填,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

始至,府皆空  廪:粮仓

C.

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籍:簿册

D.

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县与宋接境,驿道所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嫂归葬河阳

B.

帝问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之兴怀

C.

贼弃掠而遁

吾少孤,及长,不省

D.

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

寡人不知力之不足也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

[  ]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

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

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

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综合典型人物,是小说审美的第一范畴。本文①塑造了正义与邪恶的两大人物系列,展开了宋代社会的生活状况和历史色彩,其中最主要的是林冲。

  林冲的性格首先是一个_____1____,既善良反抗,又隐忍幻想;其次是一个_____2_____,例如善良使他扶危济困,力助小二,又使他惯于以己之善,衡人之心,冤情如山却随遇而安,被骗到死亡谷地还以为吉星高照;再次还是一个_______3______,来到绝路时一忍再忍,相对稳定,邪恶压力超过他的最大包涵力的时候,又会显示出怒目金刚的雷霆之威。而这一切主要是靠林冲自己的言行来完成的。

  茅盾说:“真艺术家的本领即在能够从许多动作中拣出一个紧要的来描写一下,以表现那人的内心活动。”(《小说月报·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鲁迅说:“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集外集〈穷人〉小引)又说:“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可见,让人物用言行自己展示自己,是小说审美传达的得力手段。

  节选部分正是这样的,例如林冲手刃仇敌时的三声大喝就是典型的个性化言行。三个仇人在得意忘形时的檐下对话,对自己的阴谋和罪行是无意的自白,对庙内的林冲是难得的供词。它使林冲对事件的内幕恍然大悟,对自己不为刀俎、便为鱼肉的处境也如梦方醒,于是轻移巨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这一喝,是人间最简短的反抗宣言,表现出怒不可遏的阶级意识和复仇意识,锋芒直逼为虎作伥的陆、富、差三人,接着胳察一枪先搠倒差拨,再后心一枪搠倒跑了十几步的富安。他搠此二贼的原因是,差拨乃为金钱出卖灵魂,富安属替陆谦帮闲,都是协从,不必深咎。陆谦则不然,他是卖友求荣、出谋策划、认贼作父、落井下石的首恶之一。林冲先喝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抓住他之后又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二喝包容了林冲东岳庙被辱以来的无限酸楚和满腔义愤,更是对死有余辜的奸贼的罪行判决和道德审判。语言是小说的家园,言行是人物的自塑,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传达作者褒贬向背的外在形式,也是读者重建小说图景的抽象符号。这三声大喝和杀仇行为,的确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

  (节选自姚玉光的《山神证善恶  风雪逼林反》)

  作者刻画林冲性格的发展,是具备了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作者扣紧了林冲的阶级特质,形象而真实地刻画了林冲性格中的矛盾,作者没有把自己的英雄,不合实际的理想化。他通过林冲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行动,着重地表现了林冲前期性格中逆来顺受的特点。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忽略了林冲这个人物的反抗性的一面,即使在前期性格中,作者也显示了他的爱憎。和潜伏在他性格中的正义和反抗的因素。他的不愿受“腌臢气”的牢骚,以及向陆虞侯的寻仇,都充分显示了这个忍辱的性格,终究有一天会在绝路中觉醒。正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因素,才使林冲的形象更真实,更鲜明。表现出这不是一个驯服的奴隶,而是一个忍辱的英雄。

  其次,《水浒》表现林冲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是与环境的直接影响,紧密地结合着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单纯指人物四周的氛围和情调,而是连人物行动的最主要的空间——历史社会环境,也包括在内。一般来说,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描写人物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才能深刻地刻画人物,真实地表现现实。《水浒》这本书,正是由于真实地勾画出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才从这种社会关系中,创造出那样多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英雄典型。

  宋元时代的封建社会,正像作者通过白胜的嘴所唱的山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一方面是生活穷极奢侈的封建统治者,一方面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农民。“宋史”所谓的“政以日堕,民以日困”,“饥民并起为盗”,正是这个时期农民暴动的征兆,但是,不堪重压的,并不止于农民;市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在《水浒》中,也走上了抗争的道路。甚至某些在统治阶级的政权机关里服务的人,也不能忍受压迫了,林冲正是这种类型中的典型人物。

  []①本文是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第一篇文章的第一段中“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生活状况和历史色彩”在第二篇文章中有所表达,请概括出来。(不超过4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篇文章的第二段画横线的三处应填入的短语是什么?请从下面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多维系统    圆体系统    流动系统

  (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3.第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确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中的“一箭”和“三雕”各指什么?

  “一箭”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三雕”是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条均不得超过12个字)

  4.对第二篇文章第二段中的“他的不愿受‘腌臢气’的牢骚,以及向陆虞侯的寻仇,都充分显示了这个忍辱的性格,终究有一天会在绝路中觉醒”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个复句,第一层在“终究”前面,是并列关系。

  B.这是个单句,主语中心语是“牢骚”和“寻仇”,谓语中心语是“显示”和“觉醒”,宾语中心语是“性格”。

  C.这是个复句,第一层在“终究”前面,是因果关系。

  D.这是个单句,主语中心语是“牢骚”和“寻仇”,谓语中心语是“显示”,宾语中心语是“这个忍辱负重的性格……觉醒的”。

  5.两篇文章都谈到林冲的性格特点,请你在综合阅读两篇文章之后,总结一下林冲的性格特点。(不超过4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综合典型人物,是小说审美的第一范畴。本文①塑造了正义与邪恶的两大人物系列,展开了宋代社会的生活状况和历史色彩,其中最主要的是林冲。

  林冲的性格首先是一个_____1____,既善良反抗,又隐忍幻想;其次是一个_____2_____,例如善良使他扶危济困,力助小二,又使他惯于以己之善,衡人之心,冤情如山却随遇而安,被骗到死亡谷地还以为吉星高照;再次还是一个_______3______,来到绝路时一忍再忍,相对稳定,邪恶压力超过他的最大包涵力的时候,又会显示出怒目金刚的雷霆之威。而这一切主要是靠林冲自己的言行来完成的。

  茅盾说:“真艺术家的本领即在能够从许多动作中拣出一个紧要的来描写一下,以表现那人的内心活动。”(《小说月报·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鲁迅说:“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集外集〈穷人〉小引)又说:“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可见,让人物用言行自己展示自己,是小说审美传达的得力手段。

  节选部分正是这样的,例如林冲手刃仇敌时的三声大喝就是典型的个性化言行。三个仇人在得意忘形时的檐下对话,对自己的阴谋和罪行是无意的自白,对庙内的林冲是难得的供词。它使林冲对事件的内幕恍然大悟,对自己不为刀俎、便为鱼肉的处境也如梦方醒,于是轻移巨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这一喝,是人间最简短的反抗宣言,表现出怒不可遏的阶级意识和复仇意识,锋芒直逼为虎作伥的陆、富、差三人,接着胳察一枪先搠倒差拨,再后心一枪搠倒跑了十几步的富安。他搠此二贼的原因是,差拨乃为金钱出卖灵魂,富安属替陆谦帮闲,都是协从,不必深咎。陆谦则不然,他是卖友求荣、出谋策划、认贼作父、落井下石的首恶之一。林冲先喝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抓住他之后又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二喝包容了林冲东岳庙被辱以来的无限酸楚和满腔义愤,更是对死有余辜的奸贼的罪行判决和道德审判。语言是小说的家园,言行是人物的自塑,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传达作者褒贬向背的外在形式,也是读者重建小说图景的抽象符号。这三声大喝和杀仇行为,的确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

  (节选自姚玉光的《山神证善恶  风雪逼林反》)

  作者刻画林冲性格的发展,是具备了这样一些特征:首先是作者扣紧了林冲的阶级特质,形象而真实地刻画了林冲性格中的矛盾,作者没有把自己的英雄,不合实际的理想化。他通过林冲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行动,着重地表现了林冲前期性格中逆来顺受的特点。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忽略了林冲这个人物的反抗性的一面,即使在前期性格中,作者也显示了他的爱憎。和潜伏在他性格中的正义和反抗的因素。他的不愿受“腌臢气”的牢骚,以及向陆虞侯的寻仇,都充分显示了这个忍辱的性格,终究有一天会在绝路中觉醒。正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因素,才使林冲的形象更真实,更鲜明。表现出这不是一个驯服的奴隶,而是一个忍辱的英雄。

  其次,《水浒》表现林冲性格的发展和变化是与环境的直接影响,紧密地结合着的。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单纯指人物四周的氛围和情调,而是连人物行动的最主要的空间——历史社会环境,也包括在内。一般来说,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描写人物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才能深刻地刻画人物,真实地表现现实。《水浒》这本书,正是由于真实地勾画出宋元时期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才从这种社会关系中,创造出那样多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英雄典型。

  宋元时代的封建社会,正像作者通过白胜的嘴所唱的山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一方面是生活穷极奢侈的封建统治者,一方面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农民。“宋史”所谓的“政以日堕,民以日困”,“饥民并起为盗”,正是这个时期农民暴动的征兆,但是,不堪重压的,并不止于农民;市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在《水浒》中,也走上了抗争的道路。甚至某些在统治阶级的政权机关里服务的人,也不能忍受压迫了,林冲正是这种类型中的典型人物。

  []①本文是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第一篇文章的第一段中“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生活状况和历史色彩”在第二篇文章中有所表达,请概括出来。(不超过4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篇文章的第二段画横线的三处应填入的短语是什么?请从下面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多维系统    圆体系统    流动系统

  (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3.第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确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中的“一箭”和“三雕”各指什么?

  “一箭”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

  “三雕”是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条均不得超过12个字)

  4.对第二篇文章第二段中的“他的不愿受‘腌臢气’的牢骚,以及向陆虞侯的寻仇,都充分显示了这个忍辱的性格,终究有一天会在绝路中觉醒”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个复句,第一层在“终究”前面,是并列关系。

  B.这是个单句,主语中心语是“牢骚”和“寻仇”,谓语中心语是“显示”和“觉醒”,宾语中心语是“性格”。

  C.这是个复句,第一层在“终究”前面,是因果关系。

  D.这是个单句,主语中心语是“牢骚”和“寻仇”,谓语中心语是“显示”,宾语中心语是“这个忍辱负重的性格……觉醒的”。

  5.两篇文章都谈到林冲的性格特点,请你在综合阅读两篇文章之后,总结一下林冲的性格特点。(不超过4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