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具以沛公报项王/今者有小人之
B.是故百战百/沛公不杯杓
C.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是时/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具以沛公报项王/今者有小人之
B.是故百战百/沛公不杯杓
C.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D.是时/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表闻  
③猥微贱,当侍东官  
④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⑤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谨拜表闻  
A.②③  
B.⑤⑥  
C.①⑤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成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竞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著作佐郎。——除:免职。
B.其五恤讼。——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处分:处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皆询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
B.①乃召绰,告之事 ②臣险衅,夙遭闵凶
C.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召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已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官岁余,未见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万州二中2011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乍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攉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1)

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著作佐郎。       除:免职。

B.

其五恤讼。        狱:案件。

C.

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

D.

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旌行。  处分:处罚。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皆询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

B.

①乃召绰,告之

②臣险衅,夙遭闵凶

C.

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D.

①若须有处分,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

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

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

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4)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官岁余,未见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突破重点线·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

褚玠

  褚玠字温理,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陈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迁中书侍郎。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陈宣宗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之内,试思其人。”景历进玠,帝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除山阴令。县人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锁次的等。具状启台,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所出军人八百余户。时舍人曹义达为宣帝所宠,县人陈信家富,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人股栗。信后因义达谮玠,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或以玠非百里才,玠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后累迁御史丞。瑜刚毅有胆决,善骑射。及以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卒于官,皇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世。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学能属文
属文:写作文章
B.县人陈信家富,谄事义达
谄事:做谄媚的事
C.于是吏人股栗
股栗:(吓得)大腿发抖
D.玠刚毅有胆决
胆决:勇敢果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及长,美风仪,善占对 ②为御史中丞

B.①卿文士之内,试思人 ②若渭不能自润脂膏

C.①除山阴令 ②玠遣使执显文

D.①因留县境种蔬菜自给 ②皇太子亲制志铭,表惟旧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玠)词义典实,不尚淫靡

B.信后因义达谮玠,(义达)竟坐免官

C.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皇太子)还都

D.皆切事理,由是(文章)见重于世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褚蚧为官清正的一组是

①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迁中书侍郎 ②宣帝手敕慰劳,并遣使助玠搜括 ③去官之日,不堪自致 ④除残去暴,奸吏局蹐 ⑤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

[  ]

A.①②④  B.①③  C.③④⑤  D.②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褚玠少年时就有很好的声誉。成人后能广泛地学习,文章写得典雅充实,不崇尚过分的华丽。后升任中书侍郎。

B.由于山阴有很多依仗财势的不法之徒,他们贿赂勾结官吏做不法之事,蔡景历向陈宣宗推荐玠任山阴县令。

C.褚玠在山阴惩治了有财势的不法之民,依法征兵役、劳役,并严惩了与皇帝宠臣曹义达有密切关系的富民,使曹义达被免官。

D.褚玠为官极清廉。因遭到非议,他知实申述自己能按标准办理政事而不谋取私利。后为御史中丞,受到人们称赞。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后令皆以赃污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考三人行 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於是汉王夜出女于荥阳东门,披甲二个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注释】

①荥(x0ng)阳: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境内。

②亚父:“亚”有“次”的意思。项粱被项羽尊称为“亚父”(仅次于父亲)

③疽(j&):毒疮。

④纛(d4o):古代军队中的大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易耳       与:打交道,对付。

B.汉将纪信汉王曰   说:劝说。

C.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的意思。

D.汉荥阳       军:军队。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一致的一项是

[  ]

A.楚军皆呼万岁

B.汉王亦与数十从城西门出

C.左纛

D.城中食尽,汉王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之”字不同,两个“间”字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间”字不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间”字也不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间”字也相同。

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救彭越    ②汉三年

③筑甬道属河    ④后必悔

⑤汉王败彭城    ⑥项王许

⑦君王自为     ⑧稍夺

⑨曾子之妻市    ⑩沛公引兵

[  ]

A.⑨⑩      B.②⑥⑦

C.④⑥⑦     D.⑤⑧②

5.对“愿赐骸骨归卒伍”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乞身引退,免官为士卒。运用了借代手法。

B.死后把我的骨灰带回家乡,葬在田野里。用了比喻手法。

C.希望君王准予退休,使自己的骸骨得归葬于山野。用了借代手法。

D.希望君王免去我的侯爵,恢复士卒身份,让我回到家乡去。此句用了比喻手法。

6.翻译下列句子。

(1)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教材全解 高中语文 必修2 (配鲁人版) 鲁人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  骑(j@

B.

范增目项王        数(sh)

C.

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   瞋(ch5n

D.

拔剑切而之        啖(d4n

(2)

下列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②其常在沛公也

B.

①刑人如恐不      ②高处不

C.

遣将守关者      ②君安与项伯有

D.

入前为寿       ②属皆且为所虏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②击沛公于坐

B.

以剑舞        ②臣入,与之同命

C.

①若属皆为所虏     ②臣死不避

D.

①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者有小人

(4)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亚父者,范增也。

[  ]

A.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

君王为人不忍。

C.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5)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项羽完全相信了刘邦的表白,而主张“急击勿失”的范增不肯罢休,离席叫项庄击杀沛公,使得宴会顿时充满杀机。

B.

樊哙与项羽的对话反映了其性格中粗中有细的一面,豪壮威严而不失技巧。

C.

从文中可以看出项羽不仅具有军事家的谋略和胆识,又重情重义,爱惜人才,显示出大将风范。

D.

从选文可以看出,司马迁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在紧张急迫、剑拔弩张的气氛中,通过每个人物语言、行动、神情的具体表现,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辽宁省鞍山一中四模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5分)
马寅初校长
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校园一条小道上,迎面见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警卫相随(当时马寅初还在中央任要职,行政三级,相当于副总理级别)。马校长走到我面前时,我恭恭敬敬向他问候:“马校长,您好!”他面带笑容用浙江嵊县方言回答说:“侬好。”我也是嵊县人,因此听他的口音,感觉特别亲切。
马寅初虽为校长,又在中央任职,但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他的身影,最常见到的地方是北大大饭厅的讲台和办公楼的礼堂。马寅初的一个重要办学理念是:大学生不能只读几本教科书,要接触社会,要见世面,要了解世界。因此,他任校长期间经常请各方著名人士来校演讲。他请过政界要人陈毅、李维汉、胡耀邦、陆定一、刘澜涛等,还请过当时缅甸总理吴努来北大讲佛学。他还请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民族英雄卓娅的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苏联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等来校作报告。每次演讲会开始,马寅初都有开场白,演讲结束必有他的结束语。他不但请人演讲,自己也经常发表演讲。
1956年上半年,我们西语系大三德语专业由一位东德教师教我们“当代东德文学”。这位老师年纪轻,水平不高,但态度粗暴,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不满。同学们向系主任冯至反映,冯先生找这位德国教师谈话,但收效甚微,大家只好忍着。到大三下学期,我们得知可靠消息,说这位教师还要教我们一年。于是全班同学给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写明我们对这位教师不满的原因,坚决要求更换教师。
信寄出后一个多月,马校长才约见我班学生代表。马校长讲的话,归纳起来有三点。首先,他说同学们的信虽寄出了一个多月,但他却今天刚读到,因为一直搁在校长办公室,读到信后他就立即接见同学代表。第二点,他说这样的教师他年轻时也碰到过,这种外国教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一个人讲一大堆,下次上课还要问同学他上次讲的内容,同学回答不出,他就骂学生,而不去反思一下自己讲得好不好,是否让人听得懂。第三点,马校长说他完全支持我们不欢迎这位教师再教我们一年的意见。全班同学了解了马校长的态度后,兴奋异常。然而,不久校长办公室主任就到班级来开会了,他说:这位教师明年还要教一年,因为他任教延长一年,已写进了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中方已无法提出更换教师的要求。但不久后,我们的要求被在北大学习的东德留学生知道了,他们听说赫赫有名的马寅初校长也支持我们,就将这事反映到使馆,从而使德方主动提出调换教师的建议。到大四开学时,我们班来了一对东德夫妇,两人都是教师,不仅有学问,课教得好,而且人品高尚,他们授课期间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的所教所为使我们终身受益。回想这些,大家首先感谢的,还是当年马校长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他讲人口论不只是谈学术,他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1953年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1955年7月,马寅初在对浙江、江西等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浙江小组讨论。他说建国几年就增加了一个多亿人口,人口如此快速的增长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他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他认为胚胎形成后已是生命,它就应该有生的权利。1957年,他发表《新人口论》,一反社会主义不存在人口问题的论调,大胆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长太快问题,并对人口控制的实现方式作出了新的选择。
他在1959年底的《新建设》杂志上宣告:他决不检讨,决不屈从于压服,他不怕丢官,不怕火里烧,不怕油里煎,决心为真理战斗到底。马寅初的直谏遭到了压制,他被毫无理由地剥夺了话语权。1960年初,在有组织的大字报的围攻下,马寅初断然辞去北大校长之职,迁出北大燕南园,赋闲返家。从此马寅初在中国政坛消失了,他被免去全部职务。但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动了老百姓。季羡林曾说过:他最钦佩的人,就是马寅初!
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2010年9月15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中,“我”对马寅初的问候体现了“我”对马校长的尊敬,马校长带有浙江嵊县方言的口音也引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B.北大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马寅初的身影,因为马寅初虽然同时还在中央任要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北大的职责,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C.马寅初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这体现了这位学者除了考虑经济学问题,也充满了人性光辉。
D.在学生们反对那位东德教师的事情上,由于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马寅初校长只给了学生们以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而无法真正地帮助。
E.本文通过对马寅初对待学生和在人口论方面的记述,刻画了一位富有个性的优秀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
【小题2】作为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文章题目为“马寅初校长”,文章主要内容也是记述其在北大的教育工作,但文中却说“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寅初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分析。(6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
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四模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25分)

马寅初校长

1956年上半年的一天,我走在未名湖校园一条小道上,迎面见马寅初正在散步,后面有一警卫相随(当时马寅初还在中央任要职,行政三级,相当于副总理级别)。马校长走到我面前时,我恭恭敬敬向他问候:“马校长,您好!”他面带笑容用浙江嵊县方言回答说:“侬好。”我也是嵊县人,因此听他的口音,感觉特别亲切。

马寅初虽为校长,又在中央任职,但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他的身影,最常见到的地方是北大大饭厅的讲台和办公楼的礼堂。马寅初的一个重要办学理念是:大学生不能只读几本教科书,要接触社会,要见世面,要了解世界。因此,他任校长期间经常请各方著名人士来校演讲。他请过政界要人陈毅、李维汉、胡耀邦、陆定一、刘澜涛等,还请过当时缅甸总理吴努来北大讲佛学。他还请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民族英雄卓娅的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苏联著名作家波列伏依等来校作报告。每次演讲会开始,马寅初都有开场白,演讲结束必有他的结束语。他不但请人演讲,自己也经常发表演讲。

1956年上半年,我们西语系大三德语专业由一位东德教师教我们“当代东德文学”。这位老师年纪轻,水平不高,但态度粗暴,引起了全班同学的不满。同学们向系主任冯至反映,冯先生找这位德国教师谈话,但收效甚微,大家只好忍着。到大三下学期,我们得知可靠消息,说这位教师还要教我们一年。于是全班同学给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详细写明我们对这位教师不满的原因,坚决要求更换教师。

信寄出后一个多月,马校长才约见我班学生代表。马校长讲的话,归纳起来有三点。首先,他说同学们的信虽寄出了一个多月,但他却今天刚读到,因为一直搁在校长办公室,读到信后他就立即接见同学代表。第二点,他说这样的教师他年轻时也碰到过,这种外国教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一个人讲一大堆,下次上课还要问同学他上次讲的内容,同学回答不出,他就骂学生,而不去反思一下自己讲得好不好,是否让人听得懂。第三点,马校长说他完全支持我们不欢迎这位教师再教我们一年的意见。全班同学了解了马校长的态度后,兴奋异常。然而,不久校长办公室主任就到班级来开会了,他说:这位教师明年还要教一年,因为他任教延长一年,已写进了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中方已无法提出更换教师的要求。但不久后,我们的要求被在北大学习的东德留学生知道了,他们听说赫赫有名的马寅初校长也支持我们,就将这事反映到使馆,从而使德方主动提出调换教师的建议。到大四开学时,我们班来了一对东德夫妇,两人都是教师,不仅有学问,课教得好,而且人品高尚,他们授课期间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的所教所为使我们终身受益。回想这些,大家首先感谢的,还是当年马校长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他讲人口论不只是谈学术,他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1953年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次的人口普查结果就引起了他的注意,1955年7月,马寅初在对浙江、江西等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浙江小组讨论。他说建国几年就增加了一个多亿人口,人口如此快速的增长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他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他认为胚胎形成后已是生命,它就应该有生的权利。1957年,他发表《新人口论》,一反社会主义不存在人口问题的论调,大胆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人口增长太快问题,并对人口控制的实现方式作出了新的选择。

他在1959年底的《新建设》杂志上宣告:他决不检讨,决不屈从于压服,他不怕丢官,不怕火里烧,不怕油里煎,决心为真理战斗到底。马寅初的直谏遭到了压制,他被毫无理由地剥夺了话语权。1960年初,在有组织的大字报的围攻下,马寅初断然辞去北大校长之职,迁出北大燕南园,赋闲返家。从此马寅初在中国政坛消失了,他被免去全部职务。但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知识分子,也感动了老百姓。季羡林曾说过:他最钦佩的人,就是马寅初!

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2010年9月15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中,“我”对马寅初的问候体现了“我”对马校长的尊敬,马校长带有浙江嵊县方言的口音也引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B.北大师生员工经常能在校园内看到马寅初的身影,因为马寅初虽然同时还在中央任要职,但他没有忘记自己在北大的职责,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C.马寅初大力主张优生,提倡节育,但他在报告中反对堕胎,这体现了这位学者除了考虑经济学问题,也充满了人性光辉。

D.在学生们反对那位东德教师的事情上,由于中德双方签字的文化协定,为了中德友谊,马寅初校长只给了学生们以理解和精神上的支持,而无法真正地帮助。

E.本文通过对马寅初对待学生和在人口论方面的记述,刻画了一位富有个性的优秀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

2.作为北大校长的马寅初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题目为“马寅初校长”,文章主要内容也是记述其在北大的教育工作,但文中却说“马寅初一生最辉煌的一笔,就是他坚持新人口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寅初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分析。(6分)

4.文章结尾说“如果中国的校长们都能像马寅初那样,那中国的教育,一定不会是今天

这个样子;世界一流人才,也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高一版 2009-2010学年 第6期 总第162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8

阅读课文“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到“吾属今为之虏矣”,完成下题。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让:谦让

B.

沛公已去,至军中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C.

大王来何操          操:拿,文中是指携带

D.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

B.

公为我献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

不如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杀之

D.

大王为此计者

何辞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属今为之虏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樊哙献计的核心是什么?这里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两段文字是鸿门宴的结局部分,文中最能体现出刘邦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