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北收要害之郡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2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北收要害之郡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题型:0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南阳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加粗词有不完全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凌万顷之茫然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④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左右既前,斩荆轲
⑦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高二版 2009-2010学年 第4期 总第160期 粤教版
题型:048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题。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之泰州海陵县主簿也。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作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
嗟呼!彼有所待而不悔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佑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杨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夫人李氏。子男环,不仕;璋,真州司户参军;琦,太庙斋郎;琳,进士。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呜呼许君!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 (1) |
对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 |
A. |
余尝谱其世家 谱:编写家谱
|
B. |
士固有离世异俗 固:本来
|
C. |
而穷于用说之时 穷:贫穷
|
D. |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卒:去世
|
|
(2) |
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A. |
①以嘉佑某年某月某甲子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
B. |
①而穷于用说之时
②而其见愈奇
|
C. |
①以招天下异能之士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
D. |
①独行其意
②其孰能讥之乎
|
|
(3) |
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 ] |
A. |
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
|
B. |
而辱于右武之国
|
C. |
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
D. |
于人为可讥
|
|
(4) |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宝元时,朝廷开设“方略”的选科,用来招纳天下具有特殊才能的人,陕西大帅范文正和郑文肃公,争着拿着为他所写的文章来推荐。
|
B. |
作者对许平不能得到一次施展才能智慧的机会就死去表示了一种深沉的悲哀和惋惜之情。
|
C. |
先生享年五十九岁,死后安葬在真州的杨子县甘露乡某处的墓地,儿子们大都做了官,女儿有的已经出嫁。
|
D. |
本文叙议自然结合,作者在对许君的哀思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看法,思考深刻,令人警醒。
|
|
(5)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作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题型:048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①。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②。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私,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援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④得之。
初冯子琮以仆射摄选,婚嫁相寻,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冯公营婚,日不暇给。”及自居选曹,亦不能免,时人以为地势然也。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遣,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紬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亦欣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卒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
(选自《北齐书·袁聿修传》)
注:①清华:位高而重要的官职。②鉴:见识。③戢:深藏在心里。④物望:才干声望。
| (1)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 |
A. |
许其风鉴 许:答应,承认
|
B. |
当时少匹 匹:相配
|
C. |
今日仰过 过:经过
|
D. |
报书云…… 报:回信
|
|
(2)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A. |
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B. |
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
C. |
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D. |
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3) |
对下列各句的句意关系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同在一院,因成交友。
②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
③婚嫁相寻,聿修常非笑之。
④虽以清白自守,犹不能免请谒之累。
|
[ ] |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③/②④
|
C. |
①②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
(4) |
下列六句话,都是袁聿修的言行,共编为四组,其中说明他“为官廉谨”的一组是( )
①以名家子历任清华。
②聿修常非笑之,语人云……
③未受升酒之馈。
④仍命考校官人得失。
⑤聿修退紬不受。
⑥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
[ ] |
A. |
①②④
|
B. |
②③⑤
|
C. |
①④⑥
|
D. |
③⑤⑥
|
|
(5) |
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 ] |
A. |
袁聿修从小性情温和,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是最有法度的人。因其出身名门,一直做着高官,当时人们很看重他,认为他很有风采和识见。
|
B. |
赵彦深被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仍去探问他。彦深后来任了要职,对聿修感念甚深,聿修虽有才干,但他作高官也离不开彦深的援引。
|
C. |
冯子琮掌管官员选任的事务,来给他子女论婚的人很多,聿修嘲讽他:“冯公经营婚事,日不暇给。”后来聿修掌管选任官员,也和冯子琮一样,但作者认为这是所处地位造成的。并非聿修不廉谨。
|
D. |
聿修在吏部任要职,也巴结讨好有权势的人,因为他害怕祸不旋踵,作者认为聿修变坏,不是聿修本人的原因,而是因为当时政治混乱,道德沦丧的社会原因。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高二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09-2010学年 第22期 总第178期 粤教版(选修)
题型:048
|
阅读训练
焚驴志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棰,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
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节选自《中国古代小品精选》)
[注释]①厌禳( r3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2):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祈雨,驱赶旱鬼。
[练习]
|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厌禳小数,靡不为之 靡:无
|
B. |
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委:抛弃,舍弃
|
C. |
民自罹之 罹:遭受
|
D. |
吾何爱一死 爱:爱惜
|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
A. |
若乃水旱之事/吾乃梁人也
|
B. |
一人臆倡,众万以附/以无稽之言
|
C. |
吾何预焉/委焉而已
|
D. |
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则弥月不解
|
|
(3)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冤哉焚也”原因的一组是
①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
②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棰,亦惟所加
③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④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⑤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
[ ] |
A. |
①③⑥
|
B. |
②④⑤
|
C. |
②④⑥
|
D. |
①④⑤
|
|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河朔发生大旱,祭神消灾这类小的法术,没有不做的,但最终也没有效果。于是,一些怪异荒诞的说法就产生了。
|
B. |
白驴托梦陈词中引用了四个典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的道理。
|
C. |
白驴是作者所着力刻画的形象。在它身上,既有着勤劳负重的美好品格,又有着勇敢奉献的高尚品德。
|
D. |
荒唐昏庸、不辨是非的“镇阳帅”,无知妄测、随声附和的“众人”等是作者鞭挞的对象,通过对这些人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的讽刺。
|
|
(5) |
断句和翻译。
(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如 其 未 也 焉 用 为 是 以 益 恶 滥 杀 不 仁 轻 信 不 智 不 仁 不 智 帅 胡 取 焉 吾 子 其 属 也 敢 私 以 诉。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语文)
题型:04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2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2):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 (1)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远迩焦然无主赖 迩:近
|
B. |
命亟取,将焚之 亟:赶快
|
C. |
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预:预备
|
D. |
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咎:罪过
|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A. |
|
B. |
|
C. |
|
D. |
|
|
(3)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驴的反抗精神的一组是
①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
②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③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④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⑤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
[ ] |
A. |
①④⑤
|
B. |
②③⑥
|
C. |
①②④
|
D. |
③④⑤
|
|
(4) |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
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
|
B. |
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
|
C. |
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
|
D. |
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
|
|
(5) |
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靡不为之,竟无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节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具:准备
B.寻为窦建德所攻——寻:不久
C.陷于建德——陷:拘捕
D.绩雪涕致辞——雪:擦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者以绩意闻奏——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高祖遂归其尸——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密后为王世充所破——用之所趋异也
D.礼成,释服而散——不义而富且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绩原本姓徐,在李密部下谋事,后随李密投唐。李密反叛被诛后,李绩念其旧情,为他厚办丧事,高祖因此被李绩的义气所感动,赐姓李氏,并把他的户籍登入李氏宗室。
B.李绩为人,不但重义轻利,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上战功赫然。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太宗也赞其“胜数千里长城”。
C.有史书评价《贞观政要》“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本文以时间为序,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去繁就简。语言风格平实而不失精练,是典型的史传“尚简”笔法。
D.本文既记叙李绩对大唐的忠诚和贡献,也记叙他让李密自己来献出“十郡之地”和为李密举办葬礼这样怀念旧主的行为,正体现了作者“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的“直笔”写史书的理念。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3 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从之游,尽受其学——游:求学
B.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济:渡过
C.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视:和……比较
D.皆高其品秩——高:提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⑤章数十上,亦不听⑥遂置笏于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明初著名儒士,并于洪武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