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xìn)

夙遭(mǐn)凶

(xiǎn)兄弟

常在床(rù)
B.(wěi)以微贱责臣(bǔ)慢犹蒙(jīn)育宠命优(wò)
C.岂敢盘(huán)有所希(yì)(bó)西山除臣(xiǎn)马
D.(dǎi)奉圣朝过蒙拔(zhuó)门衰(zuò)薄(gēng)相为命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xìn) 夙遭(mǐn)凶 (xiǎn)兄弟 常在床(rù)
B.(wěi)以微贱 责臣(bǔ)慢 犹蒙(jīn)育 宠命优(wò)
C.岂敢盘(huán) 有所希(yì) (bó)西山 除臣(xiǎn)马
D.(dǎi)奉圣朝 过蒙拔(zhuó) 门衰(zuò)薄 (gēng)相为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五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x@n) 夙遭凶(m!n) 终兄弟(xi3n) 常在床r)

B.

以微贱(w7i) 责臣慢(b() 犹蒙育(j9n) 宠命优w^

C.岂敢盘hu2n) 有所希y@) 日西山(b$) 除臣马(xi3n

D.

奉圣朝(d3i) 过蒙拔zhu$) 门衰薄(zu^) 相为命(g5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一轮复习·必修课程 山东人民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的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

不积gu!半步)步 蟹六跪而二2o蟹钳)

B.

骐骥q0 j@良马)一y4o跳)

C.

n*劣马)马十驾,功在不sh8止)

D.

qi8雕刻)而不舍,金石可l^u雕空)

(2)

下面各组中加粗词的含义有相同义项的一组是

[  ]

A.

无可托者      寓于表

言于母      临崩臣以大事

B.

风雨焉       忧劳可以

利除弊      夙夜寐

C.

不能十步       五一楼

乃自强步       余马兮山皋

D.

黄泉       中军置酒归客

一发羽,狼失声而逋 日食得无衰乎

(3)

下面复句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锲而舍之,②朽木不折;③锲而不舍,④金石可镂。

[  ]

A.

①||②|③||④

 因果  递进  因果

B.

①|②||③||④

 假设 并列 假设

C.

①|||②|③||④

 假设 因果 假设

D.

①||②|③||④

 假设 并列 假设

(4)

下列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风雨兴焉 译:风雨就会兴起。

B.

积善成德 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

C.

而神明自得 译:于是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

D.

圣心备焉 译:孔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莘县实验高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恐死岭外      特:特别

B.

不以厄衰老改其度  穷:困窘。

C.

其敏        畏:敬服。

D.

饮酒不       衰:减退。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乘月

吾从师之

B.

定国不我怨

臣死不避

C.

病止酒

久之能足音辨人

D.

眊眊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则胶

(3)

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  ]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

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

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

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情酣畅。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③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三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入。王继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②。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③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④。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收敛,益蓄果实蔆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蹇蹇:音ji3n忠诚正直的意思。②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③二千石:汉代官级的代称。这里指太守。④乘传:音sh8ngzhu4n,乘驿站的传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官属皆入  征:征收

B.

欲安之也  固:原本

C.

遂乃开仓廪贫民  假:借贷

D.

秋冬收敛  课:检查督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句话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傅相)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B.

(昌邑群臣)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C.

(劫略相随者)弃其兵弩而持钩鉏

D.

(遂)劳来循行

(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龚遂勤政尽职的一组是①引经义,陈祸福 ②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③海濒遐远,不霑圣化 ④乃躬率以俭约 ⑤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⑥春夏不得不趋田亩

[  ]

A.

①⑤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龚遂为昌邑王郎中令,在刘贺执政时因多次谏诤规奉其主,才在昌邑王即位被废后免于一死。

B.

龚遂七十多岁出任太守,分析渤海盗贼四起之因,并为宣帝出谋划策,深得宣帝的赏识。

C.

龚遂到任就颁布各种命令,撤除捕盗官吏,不追究作乱者,开仓济贫,不久便乱平民安。

D.

龚遂纠正当地民风,鼓励农桑,耐心督导,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音乐理论中,声、音、乐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声与音的区别在于,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通常将声称为噪声,将音称为乐音。人与动物都有听觉,能够感知外界的声响。不同的是,动物一般不能识别声与音,而人不仅有感知音的欲望,而且能利用声的特性构成乐音,来满足自己感官的需要。是否懂得乐音,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所以《乐记》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在外物的作用下,人心会跃动而起。因外物作用的强弱不同,人的情感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舞足蹈再配上歌曲,是心情达到极致时的表现。乐音出自人心,但又能成为一种新的外物,给人心以反作用。乐音种类很多,可以是端庄的,也可以是张狂的;可以是细腻的,也可以是粗犷的;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诱导着人的情感的发生与转换。犹如今日的古典音乐与摇滚音乐,尽管都属于乐音的范围,但给听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儒家尤其注重乐音对人心的影响,主张乐音应该有益于人的教化,而不是为了刺激感官。认为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人类的进步;以满足感官刺激作为主导的乐音,会将社会引向混乱。所以《乐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乐音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乐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会引导人走向颓靡或暴戾的极端,最终毁灭人性,是亡国之音。而高层次的乐音是天道的体现,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心性,是入德之门。因此,对乐音要有所选择,儒家将最高层次的音称为“乐”。《乐记》说:“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只有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为乐。是否懂得音与乐的区别,十分重要,所以《乐记》又说:“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唯有君子才懂得真正的乐。
  春秋时期有古乐与新乐之争。所谓古乐,是自黄帝、尧舜以来,圣贤相传的雅乐,如黄帝之乐《咸池》,尧之乐《大章》,舜之乐《韶》,禹之乐《夏》等,节奏缓慢庄重,富有寓意。新乐则是时人所作的淫声乐曲,恣意放荡,无思想内涵可言。《乐记》记载了魏文侯向子夏问乐的对话。魏文侯对子夏说:我端冕而听古乐,总是担心会睡着;而听郑、卫之音,就不知疲倦。请问原因何在?子夏说:古乐进退齐一,没有奸声,弦匏笙簧,相互配合,奏乐始于击鼓,舞毕击金铙而退。君子聆听到此,可以说出古乐的义理,然后思索修身齐家,均平天下。新乐不然,行伍杂乱,奸声滥溺,舞如猴戏,男女混杂,尊卑不别。乐曲终了,君子不知所云。魏文侯好乐舞,但却是知音而不知乐,子夏讥笑他说“今君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古乐是圣人确立的父子君臣的纪纲之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配以乐器、辅以舞蹈、加以节奏的作品,所以子夏说“德音之谓乐”。而新乐“淫于色而害于德”,不能称为乐,所以,有道君王万万不敢将它搬进宗庙祭祀祖先。
1.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阐释“对乐音要有所选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乐音出自人心,又能给人以反作用,各种各样的乐音,能使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诱导着人的情感发生和转换。
B.是否懂得音和乐的区别十分重要,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懂得真正的乐。
C.低层次的乐音无益于人的教化,而高层次的乐音则能使人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人性。 D.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提高个人道德水平,促使社会进步;以小人之道为主导的乐音,以满足个人感官刺激为目的,不利于社会进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乐就是儒家认为的以君子之道为主导的乐音,新乐就是儒家认为的以满足感官刺激为目的的乐音。
B.古乐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如新乐那么强烈,所以魏文侯听古乐时总是担心会睡着,而听新乐时却不知疲倦。
C.古代有道君主不敢把新乐搬进宗庙祭祀的原因是新乐恣意放荡,无思想内涵可言。
D.文中引用《乐记》中魏文侯向子夏问乐的对话,目的是讥笑魏文侯只知音而不知乐。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很早就有重视乐音对人的教化作用的传统。
B.儒家强调乐音对人的道德熏陶作用,这对我们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有借鉴作用。 C.孔子曾称春秋时期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其原因可能是春秋时期盛行的是新乐,表现的是对声色犬马的狂热。
D.如果人人都能欣赏高层次的乐音,而摒弃靡靡之音、亡国之音,那就一定能达到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二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③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1)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清行称       致:得到

B.

于是召谭议郎、给事中 拜:拜见

C.

不与席而之曰     让:责备

D.

而今数郑声      进:演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弘闻之不,悔于荐举

B.

所以荐子者

C.

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

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

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

④谭见弘,失其常度

⑤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  ]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

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

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D.

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吉安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督率修缮      责:责备

B.

江西,雪冤囚数百  按:巡查

C.

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望:怨恨

D.

举人自代       擅:擅自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手书谦名授吏部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

每岁三月    比去,手阖门

C.

谦每议事京师   夜缒

D.

一动大事去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②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④太行伏盗皆避匿

⑤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⑥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

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C.

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

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于谦,字延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埕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刺军俘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B.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怨恨
D.举人自代——擅:擅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请每岁三月/比去,手阖门
C.谦每议事京师/夜缒
D.一动大事去矣/于其身也,耻师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
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②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④太行伏盗皆避匿
⑤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⑥劾谦以久不迁怨望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以忤执政意,不果用。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变姓名,卖药市中。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固称疾,屡诏不起。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
  行至平乐,被絷。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如是者再。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书盛行于世。(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注】①缁,黑色,和尚穿缁色僧衣,指代和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刑毒,两髁骨/见:显现
B.以智右/趋:奔向
C.失机问大辟/坐:坐等
D.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旨趣:旨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忤执政意,不果用/与推戴功
B.修怨欲杀/书画、医药、技勇
C.吾缁乎/澄之述语告以智
D.求忠臣必孝子/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  )
①以智怀血疏讼冤    
②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
③变姓名,卖药市中
④固称疾,屡诏不起
⑤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
⑥惟所择,以智趋右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
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