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诗词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平仄没有严格规定,用韵比较自由,篇幅一般较 长。《诗经》《楚辞》及乐府民歌都属于古体诗范畴。 B.古体诗、近体诗的划分一般是从产生的时间方面考虑,所以唐代以后的诗歌都被称为近体诗。 C.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它在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篇幅虽小,却同样可 以显示诗人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诗清俊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等。 D.词,又称曲、杂曲、曲子词或长短句。唐、五代已经出现,盛行于宋。它可配乐歌唱,按字数多少分 为小令、中调、长调。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3+X高考冲刺(语文) 题型:013
下面有关文体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咏怀诗”,是抒发诗人情怀的诗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助于比兴、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咏史诗”,是借叙述历史史事的方法,抒情言志的一种诗歌;“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情趣,表现诗人热爱自然,不慕名利的情操和心境;“哲理诗”则以谈玄学、讲述哲学道理为其主要内容。
B.“散曲”是元曲中的一种体式,原指分散的单只曲词,有别于有宾白、有情节的“杂剧”;“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说唱体文学形式,(如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变文”,是唐代产生的一种边说边唱、用来宣讲佛经中神异故事的文体,(在民间流传中,又增添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当地国家大事的内容);“鼓子词”,就是“梨花大鼓”,以说唱故事为主的一种曲艺形式,《老残游记》中的“王小玉说书”,即是“鼓子词”。
C.“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介于通讯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通讯”是以写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的新闻体裁,对于真人真事叙述较为详尽、具体,有较多的描写,形象性强;“科学小品”,是用篇幅短小、形式活泼的笔调,描写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既有科学的正确性,又有文艺的生动性的一种文体,短小精悍却题材广泛;“杂文”,是一种反映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论文,它要求议论精辟、形象鲜明典型、语言生动幽默,尖锐深刻。
D.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叫“序”、“跋”。“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分为“自序”、“他序”两种;“跋”,又称“后序”、“后记”或“编后”。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叫“传记”,传记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有列传、别传、外传之分,而自述生平的传记,则称为自传。“按”(按语的简称)则是编辑人员对所编发的文章进行提示、评论、阐述或补充说明的文字。按语形式多样,运用灵活,而语言却须简明扼要。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才情绮丽,尤工律赋工:擅长 |
B.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凭:倚靠 |
C.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逼:逼迫 |
D.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辟:征召 |
A.①②④ | B.①③⑥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A.温庭筠年少时天资聪颖有悟性,不仅下笔成章,还擅长弹琴吹笛,并且自言,只要有弦就可以弹奏出旋律,有孔就可以吹奏出音乐。 |
B.温庭筠文思敏捷,在考场上常常不需要灯下构思起草,时人相传,他八叉手就可以写成八韵,于是时人又称之为“温八叉”。 |
C.温庭筠在考场上之上常常假借邻铺的答案,大中末年,温庭筠应试,主考官为了防止他暗中求助其他考生,特地让他在帘下考试,但仍然没有防止得了。 |
D.温庭筠深得当时相国令狐绹赏识,常常出入国书馆,待遇很优厚,令狐绹还曾向温庭筠询问“玉条脱”的典故,但后来却慢慢疏远了他。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祯每易服为间谍易:交换 | B.江阴当其要冲当:处在 |
C.在境十年,封疆晏然封:边疆 | D.太祖常召良劳曰劳:慰劳 |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A.吴良和弟弟吴祯跟随太祖从濠梁起兵,屡立战功,夺取江阴后,吴良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凭借勇略,多次打败张士诚的进攻。 |
B.太祖多次亲自带兵攻打陈友谅,大军出击,金陵空虚。但因为吴良镇守江阴,所以张士诚不敢趁机出兵攻打金陵。 |
C.吴良仁厚俭约,声色货利一无所好,勤于军务,重视教育,大兴屯田,减轻徭役和赋税。治理江阴十年,江阴非常安定。 |
D.太祖非常信任赏识吴良,命学士宋濂等人作诗赞美他,还夸赞他像当年的吴起一样。此后,为报答太祖的知遇之恩,吴良在浮子门将张士诚消灭。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祖惠蒨,散骑常侍、太府卿、左民尚书。父介,梁侍中、都官尚书。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梁时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方今百姓争欲奋臂而论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于一书生哉?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又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出为安前晋安王长史。六年,入为光禄卿。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乃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
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司徒左长史、安德宫少府。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行经延陵季子庙,设萍藻之荐,托为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辞理清典。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徵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居京口 寻:不久 B.未尝以荣利干怀 干:求取
C.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 修:整饰 D.已许晋安,岂可忘信 信:信用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允年轻时就通达有见识,行动合乎规矩,后来曾任太子洗马。侯景攻克台城时,他衣冠整齐地坐在太子的宫署。侯景手下的人对他很器重,不敢逼迫。
B.萧允淡泊名利。陈高祖征召他入朝为官,他快速直接地推辞。晋安王镇守湘州时,萧允年事已大,且德高位重,但他依然跟随晋安王前往湘州去任职。
C.萧允与蔡景历、蔡征父子都有深交。蔡征曾向后主说,萧允清高淡泊的志操,深远微妙,并为陈后主吟诵萧允的诗歌。后主对萧允的德才十分欣赏。
D.萧允出身官宦世家,历经梁、陈和隋三朝。在隋灭陈之后,萧允本可以继续在隋朝做官,但他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请辞,并得到隋文帝的赏识和厚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
(2)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一次统一高考模拟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瞑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蚌衣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
【注】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归:旧称女子出嫁 |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甫:刚刚 |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趣:通“促”,催促 |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视:看待,对待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B.且为钉片于梁 / 重为乡党所笑 |
C.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遂携琴刺船而去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儿吹散。 |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深挚的感情。 |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4分)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4分)
(3)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2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同诣杓直修行里第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 | B.常奉使经常 |
C.觉来身在古梁州睡醒 | D.梦有征征兆 |
A.这篇传奇叙述了三个彼此相关联的梦境,这三个梦都取材于生活细事,主题的基本取向是生活情趣而非思想、人生等重大主题。 |
B.作品独特之处在于虚与实结合、夸张与想象结合。作者把梦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交融在一起,运用夸张和想象,使得故事既扑朔迷离,又如在眼前。 |
C.作者的叙述很高明,笔墨在叙述中有避有让、相互补充。例如窦质梦中看到巫者的装束及言行,但窦质本人的容貌及言行却被置于巫者的梦验及对梦境的追述中。 |
D.文中引用的两首诗是出自作者的长兄白居易与朋友元稹彼此往来的书信。白居易猜到元稹抵达梁州,元稹梦见白居易游历佛院。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陕西榆林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汉语文有很多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具有四声。四声(平、上、去、入)归纳成为平声(阴平、阳平)和仄声(上、去、入)两大声类,而这就是构成诗文学的最基本的音调声律的重要因子。
汉语本身具有的“四声平仄”的内在特质,经过文学大师们长期的运用实践,加上了六朝时代佛经翻译工作的盛行,由梵文的声韵之学的启示,汉文的声韵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于是诗人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安排诗的格律。齐粱至隋唐之间,诗的格律逐步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格律诗臻于完美。这完全是一种学术和艺术的历史发展的结果,把它看成人为的“形式主义”,是一种反科学的错觉。
至唐末期,诗的格律的发展达到最高点,再要发展,若仍在五、七言句法以内寻索新境地,已不可能,于是借助于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便生发开扩而产生词这一新体裁。历史上的无数语言音律艺术大师们,从此得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于中可以驰骋他们的才华智慧。这就可以理解,词乃是汉语诗文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后来又有了曲。元曲与宋词,其实都是“曲子词”,不过宋以‘词’为名,元以“曲”为名,本质原是一个;所不同者,元曲发展了衬字法,将原来宋词调中个别的平仄韵合押法普遍化,采用了联套法和代言体,因而趋向“散文化”,铺叙成份加重,将宋之雅词体变为俗典体,俗语俚谚,大量运用;谐笑调谑,亦所包容。但从汉语诗文学格律美的发展上讲,元曲并没有超越宋词的高度,或者说,曲对词并未有像词对诗那样的格律发展。
明确了上述脉络,就会知道要欣赏词,首先要从格律美的角度去领略赏。离开这一点而侈谈词的艺术,很容易流为肤辞泛语。众多词调的格律,千变万化,一字不能随意增减,不能错用四声平仄,因为它是歌唱文学,按谱制词,所以叫做“填词”。 格律的规定十分严格,词人作家第一就要精于审音辨字。这就决定了他每一句每一字的遣词选字的运筹,正是在这种精严的规定下见出了他的驾驭语文音律的真正工夫。正因此故,“青山”“碧蜂”“翠峦”“黛岫”这些变换的词语才被词人们选用。不懂这一道理,见了‘落日”“夕曛”‘晚照”“斜阳”“余晖”,也会觉得奇怪,以为这不过是墨客骚人的“习气”,天生好“玩弄”文字。然后,还要懂得,由音定字,变化组联,又生无穷奇致妙趣。“青霄”“碧落”,意味不同;“征雁”“飞鸿”,神情自异;“落英”缤纷,并非等同于“断红”狼藉。汉字的涵义渊繁,联想丰富,使得诗词极其变化多姿之能事。我们要讲欣赏,应该细心玩味其间的极为精微的分合同异。“含英咀华”与“咬文嚼宇”,虽然造语雅俗有分,却是道着了赏会汉字文学的最为关键的一点。
【小题1】下列关于“诗的格律发展脉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语本身具有的“四声平仄”的内在特质是诗的格律形成的原因之一。 |
B.齐梁至隋唐之间,诗的格律逐步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C.至唐后期,诗的格律的发展达到最高点,如不另寻他途,已难突破。 |
D.由于语言音律艺术大师们的努力,格律发展到词,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
A.平声和仄声是构成诗词文学最基本的音调声律的重要因素。 |
B.诗具有格律美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术和艺术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
C.和唐诗相比,元曲大量使用俗语俚谚,这是它更具有散文化特点的主要原因。 |
D.如果不能从格律美的角度欣赏诗词,那就不能真正领略词的精妙。 |
A.音乐曲调艺术的繁荣是词这一新体裁能形成发展的重要原因。 |
B.元曲和宋词虽然本质相同,但元曲在艺术上远远没有达到宋词的高度。 |
C.词作家要精于审音辨字,是因为词对格律的要求很严格,不能错用四声平仄。 |
D.“青宵”“碧落”两个词词义相同,但在不同的诗词中,其意味却不相同。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