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汉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lǚ)析 (yǐ)丽多姿 搪塞 追交赃款
B.(sǎn)漫 (qǔ)高和寡  观摹卑躬屈膝
C.藏(zhuō) (zhuó)手成春 首饰 姗姗来迟
D.(xiān)巧 (zhī)言片语 敲榨 利害得失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汉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lǚ)析 (yǐ)丽多姿 搪塞 追交赃款
B.(sǎn)漫 (qǔ)高和寡  观摹 卑躬屈膝
C.藏(zhuō) (zhuó)手成春 首饰 姗姗来迟
D.(xiān)巧 (zhī)言片语 敲榨 利害得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听时光飞舞

迟子建

  ①到达丽江时已是黄昏,从车上便遥遥望见了屹立于古城北的玉龙雪山。它巍峨挺拔,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我对人类从未征服过的山总是心生无限的崇敬,因为它瓦解了人类自以为战无不胜的意志,让人类明白挑战是有极限的。它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绝大多数时间被云雾缭绕,难得“开脸”,使无数企望一睹它芳容的人怅怅而归。

  ②天色已晚,空中仍然云雾涌动,我们对月亮的出现已经不抱什么幻想,一行人便去四方街听洞经音乐。

  ③我们落座不久,演奏古乐的老人们就带着乐器一一入场了。他们都在花甲之年,有的甚至已经七八十岁了。他们穿着黑底印满金黄色铜币图案的绸质长袍,有的头发和胡须完全花白了。他们演奏的是纯粹的古乐,演奏者以老人居绝大多数,他们使用几件我国其他地方均已失传的民间乐器:四弦弹拨乐器“速古笃”(胡拨)、曲项琵琶及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

  ④老人们坐在黑色木椅上,手扶乐器,明亮的灯光将他们脸上的皱纹很明显地照映出来,但他们一致拥有不惧沧桑的平和表情。演奏台与看台没有界限,我坐在第一排,与他们近在咫尺。

  ⑤演奏终于要开始了。屋子里的灯光突然消失了,我们陷在黑暗中,一种摄人心魄的寂静中忽然有划燃火柴的“嚓——”的声响,一簇橘黄色的火苗鲜润活泼地诞生了,它被一双老人的手护卫着,勃勃地靠近台中央神龛上的一支蜡烛,蜡烛亲切地接受了火光的热吻,欣然散发出柔和恬淡的光晕。在这片黎明般飞旋的烛光中,“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鼓声突然如骤雨袭来,接着是一声开阔悠长的锣声响起又落下,音乐如长河流水一般汹涌而来。那一瞬间,我犹如回到了远古的洪荒年代,看到了篝火,奔跑的野兽、茂密的丛林和苍凉的黄昏。随着音乐越来越走向细腻、典雅和舒缓,时光也迅速向前移动,我来到了汉朝的石桥,河对岸店铺林立、画坊遍布,空气中洋溢着好闻的墨香气,文人学士饮酒作赋。这是《八卦》曲,它以一种无法言传的魅力把我带入了遥不可及的旧时光中。我专注地看着已逾八旬的赵应仙老先生,他双目微合,手操大胡,烛光将他的白发和那缕花白的胡子染成金黄色,仿佛要将他燃烧。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轻轻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音乐还是已逝的青春?

⑥演奏的间隙,我悄悄抽身来到屋外的方形场院。仰望天空,我不由惊呆了:月亮竟然饱满地出现了,先前的阴霾突然不见了,月光莹莹地照着屋子的飞檐,仿佛人间的美好事物都要相约于一天出现在我面前。难道不是清幽的洞经之声吸引了月亮吗?月亮在聆听这来自大地的丝竹之声。我垂下头又向对面望去,使我更为吃惊的情景出现了,对面木屋的窗子敞开着,有五六颗白森森的人头探出来,他们挤靠在一起,头上裹着孝布,也在聆听洞经音乐。看来这家死了人,他们正在守灵,却经不住音乐的诱惑。我便想象有一个已故人也在倾听音乐,死亡顿时变得平和而富有诗意了,我就是在那一瞬间渴望着拥有霓裳羽衣,因为我突然顿悟有多少逝去的灵魂就在我身边浮游,比如那个曾创作了《紫微八卦舞》乐曲的风流皇帝唐玄宗,我一直为他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也许他的灵魂就在月下的古城徘徊。我三十岁了,身材还称得上窈窕,虽然我没有杨贵妃的美貌,但我自信霓裳羽衣加身后,再将秀发高绾,月色中也一样清丽动人。我那样装扮后,我所仰慕的灵魂也许就会引我飞入重霄,让我在银河中舞蹈,在月光中沐浴。

  ⑦洞经音乐是多么优雅、纯洁而高贵。我甚至觉得玉龙雪山之所以如此俊美,是由于终年聆听古乐的结果。这样的山注定是不可征服的。

  ⑧我是多么庆幸在我三十岁的时候,在中秋节,能看到一轮真正无瑕的月亮,能够在一个晚上走过一千多年的历程。时光和月光一齐在古乐中飞舞,老人们的面容在我面前渐渐模糊起来,因为那屋外的泉水已经悄悄流入我的双眼。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玉龙雪山的巍峨挺拔,且“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暗示洞经古乐难以传承。

B.老乐人的演奏具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演奏者以老人居绝大多数,另一个是他们使用几件我国其他地方均已失传的民间乐器。

C.对面木屋家里虽然死了人,但仍禁不住音乐的诱惑,尽管头上裹着孝布,仍探出头来聆听洞经古乐,足见洞经音乐的魅力。

D.洞经音乐与玉龙雪山的俊美相得益彰,终年聆听古乐的雪山受音乐浸染,更加纯洁、高贵、优雅,是粗鲁和野蛮不可征服的。

E.通过聆听穿越千年的古乐和仰望屹立于古城北的雪山,总能让我们找到一份宁静安然,在岁月变迁中,拥有一份淡定和从容。

2.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从哪些方面描写洞经音乐?为什么作者不惜笔墨描写老人演奏的洞经音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写“我们对月亮的出现已经不抱什么幻想”,而结尾却说“时光和月光一齐在古乐中飞舞”,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上海卷)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④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口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

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

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3)

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

“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

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

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4)

第⑤段中加粗词“性灵”的意思是________

(5)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

B.

何况

C.

可见

D.

虽然

(6)

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笔墨的超越
  ①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 或缺的角色。
  ②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
  ③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 “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 “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
  ④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锺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
  ⑥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
  ⑦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
  ⑧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
  ⑨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_______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③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
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
4.第⑤段中加粗词“性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虽然
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四语文语文版 语文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长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筚篥①哀鸣,狼烟在山头并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夐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前门被堵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大掖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③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喀嚓喀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④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注:①筚篥(b@ l@):汉代从西城传入的一种管乐器。②斥堠(h^u):暸望敌情的土堡。③紫塞:指长城。④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1)

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

(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2)

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3)

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都提到了“归鸿(飞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

(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

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

“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的讽刺。

D.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

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新余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赌,输千金立尽。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土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也。

  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之。初,皖人阮大铖者,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候生为解之,乃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阮氏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且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论城旦:被定罪判刑。城旦,古代刑罚名。世望:家世和名望。下第:指侯方域应试未中。东汉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将,以职称名中郎。

(1)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也     发:演奏

B.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之  偿:偿还

C.

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其事 首:带头揭发

D.

所善王将军         假:借助

(2)

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为清议

交接皆当世豪杰

B.

姬为养女

人有高义

C.

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奈何阮氏负至交乎

D.

非结客

王将军殊怏怏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姬“见识卓异,风骨凛然”的一组是

①所交接皆当世豪杰

②能辨土大夫贤否

③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

④歌琵琶词以送之

⑤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

⑥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

[  ]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⑤

D.

②③④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写李姬母亲有侠气,是为了衬托作为养女的李姬有乃母之风,为后面直接写李姬的“皎爽不群”埋下了伏笔。

B.

皖人阮大铖者依附魏忠贤,被定罪判刑,为清议所斥。当时王将军不断拉拢,侯方域终于向阮氏屈服。后在李姬的劝说下,侯生与王将军断绝了来往。

C.

淮阳巡抚田仰以三百锾为聘,邀李姬见面,李姬断然予以拒绝,因为田仰与阮大铖有牵连,李姬孤标傲世的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D.

本文章选材精当,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绝伦、不慕荣利、不屈服权势、对社会政治保持清醒认识的、情义深重的歌伎形象。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氏!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

________________

(2)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

________________

(3)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 高三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入。王继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②。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③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霑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④。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鉏。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收敛,益蓄果实蔆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注:①蹇蹇:音ji3n忠诚正直的意思。②城旦:秦汉时的一种刑罚。③二千石:汉代官级的代称。这里指太守。④乘传:音sh8ngzhu4n,乘驿站的传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官属皆入  征:征收

B.

欲安之也  固:原本

C.

遂乃开仓廪贫民  假:借贷

D.

秋冬收敛  课:检查督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句话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傅相)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B.

(昌邑群臣)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C.

(劫略相随者)弃其兵弩而持钩鉏

D.

(遂)劳来循行

(4)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龚遂勤政尽职的一组是①引经义,陈祸福 ②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③海濒遐远,不霑圣化 ④乃躬率以俭约 ⑤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 ⑥春夏不得不趋田亩

[  ]

A.

①⑤⑥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龚遂为昌邑王郎中令,在刘贺执政时因多次谏诤规奉其主,才在昌邑王即位被废后免于一死。

B.

龚遂七十多岁出任太守,分析渤海盗贼四起之因,并为宣帝出谋划策,深得宣帝的赏识。

C.

龚遂到任就颁布各种命令,撤除捕盗官吏,不追究作乱者,开仓济贫,不久便乱平民安。

D.

龚遂纠正当地民风,鼓励农桑,耐心督导,官民都富裕起来,老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鲁人高一版 2009-2010学年 第22期 总第178期 鲁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以父不仕,复修其业。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勃疾患,医药不给。颙谓勃曰:“颙随兄得闲,非有心于默语。兄今疾笃,无可营疗,颙当干禄以自济耳。”乃告时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邪王司马属,并不就。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晏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注]一部。颙合《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十八年,卒,时年六十四。无子。景阳山成,颙已亡矣。上叹曰:“恨不得使戴颙观之。”

(选自《宋书·戴颙传》)

  [注]正声伎:正声乐队;伎:古代从事乐舞的人。

(1)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此长抱患    羸:瘦弱

B.

各造新      弄:演奏

C.

颙当禄以自济耳  干:谋求

D.

减臂胛     错:锉磨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义季鼓琴/再迁太史令

B.

颙当干禄自济耳/因为长句,歌赠之

C.

太祖每欲见/哀吾生须臾

D.

迎颙看之/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戴颙“艺术才能”卓越的一组是

①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②乃述庄周大旨

③众论以此多之

④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⑤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⑥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  ]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戴颙在十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但他继承了父亲所擅长的弹琴和书法这些技艺。

B.

戴颙热衷于隐居,他曾经改变主意想去做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获取俸禄给他哥哥治病。

C.

戴颙淡泊名利,喜好隐居生活,因此,他远离达官贵人,一生不愿为官。

D.

戴颙不但擅长弹琴和书法,还擅长塑佛像,他曾经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宋世子在瓦官寺铸造铜佛像时出现的难题。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告时求海虞令,事垂行而勃卒,乃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