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动(zhé)

(diào)

(tì)听
B.(xiè)渎(qīng)诉(dàng)
C.清(liè)(tuān)急(fēn)
D.(fǔ)衍(náo)不休(wěn)乱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动(zhé) (diào) (tì)听
B.(xiè)渎 (qīng)诉 (dàng)
C.清(liè) (tuān)急 (fēn)
D.(fǔ)衍 (náo)不休 (wěn)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能力培养与测试(高一·下) 题型:013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动z6

di4o

听(t@

B.xi8)渎

q9ng)诉

d4ng

C.清li8

tu4n)急

f5n

D.f()衍

呶呶n2o)不休

qi7n)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动z6

di4o

听(t@

B.xi8)渎

q9ng)诉

d4ng

C.清li8

tu4n)急

f5n

D.f()衍

呶呶n2o)不休

qi7n)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①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②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诸生复力争,稍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且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有死者。巡抚幕中诸将率骑卒至,或拔刃胁众。众益怒。将夺刀刃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卒以徇。始稍定。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复数为温言譬之,众乃解去。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是日也,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③入城.强市酒肉.瞋目叱市人,市人复群殴之,走焚其舟,官旗皆泅水以免。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正卿谥忠介予特祠。

(《周忠介公遗事》 清·汪琬)

注释:①嘉善:地名。②官旗:逮治犯人的官役。③胥门:苏州城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公姓名其中 窜:藏匿

B.

宣旨公廨 比:等到

C.

一鹭 侵:冒犯

D.

又讶抚按官不法绳诸生也 以:依据按照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顺昌不畏奸佞的一组是

①公往与之饮酒 ②以季女许嫁其孙

③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④小民聚观者数千人

⑤遂舍一鹭署中 ⑥坐赃拷掠,瘐杀狱中

[  ]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为曾任给事中的嘉善人魏忠节公得罪了魏忠贤,所以魏忠贤让人逮捕了魏忠节公并指使御史倪文焕弹劾周顺昌,最后周顺昌被削除了官籍。

B.

魏忠贤派官差到苏州,要逮捕周顺昌。到府衙门宣读圣旨的那一天,赶来观看的百姓有好几千人,人人为周顺昌叫冤枉,声音如震雷一般。

C.

有兵卒拔出刀威胁百姓,百姓更加愤怒,要夺刀杀毛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打那个兵卒,用以平息众怒,局势才稍稍稳定。

D.

毛一鹭很惧怕,召了骑兵保卫他,夜里要挟御史徐吉上奏章报告苏州民变,下令相关官员逮捕颜佩韦等十几个百姓并关押起来。

(4)

用斜线(/)给下面的话断句。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

正卿谥忠介予特祠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

(2)辄手锒铛搪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

(3)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人城,强市酒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

  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①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②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诸生复力争,稍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且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有死者。巡抚幕中诸将率骑卒至,或拔刃胁众。众益怒。将夺刀刃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卒以徇。始稍定。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复数为温言譬之,众乃解去。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是日也,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③入城,强市酒肉,瞋目叱市人,市人复群殴之,走焚其舟,官旗皆泅水以免。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捕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正卿谥忠介予特祠。

(《周忠介公遗事》 清·汪琬)

注释:①嘉善:地名。②官旗:逮治犯人的官役。③胥门:苏州城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公姓名其中        窜:藏匿

B.

宣旨公廨         比:等到

C.

一鹭          侵:冒犯

D.

又讶抚按官不法绳诸生也  以:依据按照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顺昌不畏奸佞的一组是

①公往与之饮酒

②以季女许嫁其孙

③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④小民聚观者数千人

⑤遂舍一鹭署中

⑥坐赃拷掠,瘐杀狱中

[  ]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为曾任给事中的嘉善人魏忠节公得罪了魏忠贤,所以魏忠贤让人逮捕了魏忠节公并指使御史倪文焕弹劾周顺昌,最后周顺昌被削除了官籍。

B.

魏忠贤派官差到苏州,要逮捕周顺昌。到府衙门宣读圣旨的那一天,赶来观看的百姓有好几千人,人人为周顺昌叫冤枉,声音如震雷一般。

C.

有兵卒拔出刀威胁百姓,百姓更加愤怒,要夺刀杀毛一鹭。备兵使者张孝鞭打那个兵卒,用以平息众怒,局势才稍稍稳定。

D.

毛一鹭很惧怕,召了骑兵保卫他,夜里要挟御史徐吉上奏章报告苏州民变,下令相关官员逮捕颜佩韦等十几个百姓并关押起来。

(4)

用斜线(/)给下面的话断句。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

正卿谥忠介予特祠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

(2)辄手锒铛搪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

(3)他官旗之浙者,道胥门人城,强市酒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辽宁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殃,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閤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蹰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檐榆,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选自《汉书·隽不疑传》,有删改)
  【注】①直指使者:又称“绣衣直指”,汉代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职。②军兴:指战时的法令制度。③櫑(lěi)具剑:古代长剑。④踊(xǐ)履:趿拉着鞋。⑤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子。⑥檐榆:短衣,非正式朝服。⑦蒯聩(kuǎikuì):卫灵公之子卫庄公。⑧辄:蒯聩之子。蒯聩得罪卫灵公后,出逃,辄即位后拒绝他返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为郡文学——治:研究
B.收捕,皆伏其——辜:罪
C.北阙,自谓卫太子——诣:到
D.音蒯聩违命出奔,辄而不纳——距:离开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隽不疑“非庸人”的一组是(     )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
②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
③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
④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
⑤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
⑥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隽不疑特意穿戴整齐,腰带佩剑,就是想灭震动渤海郡的暴胜之的威风。可是,暴胜之非常欣赏他,认为他不是平庸之辈,且恭敬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B.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的豪杰,想谋反。隽不疑发觉其阴谋,悉数收捕。后来,隽不疑被提拔为京兆尹,京城的官吏百姓都很敬重他。
C.隽不疑巡查郡县时,都会认真平反冤狱,而且得到了母亲的支持。隽不疑处理案件严厉而不凶暴,与他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有关。
D.皇上和大将军霍光认同隽不疑对卫太子事件的处理,认为公卿大臣应当像他那样用经术明确大义,从此隽不疑在朝廷更有声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2008级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政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

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C.

大兵大,汉、唐灭亡之兆 狱:监狱

D.

弄笔者始知自 振:振作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政绩”的一组是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  ]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

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

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

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文言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之宜兴革者,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少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①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郕王(后来成为明景泰帝)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注:①橐:布袋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帝命谦口其罪    数:列举

B.

乃手书谦名吏部   授:教授

C.

兵部右侍郎    迁:提拔

D.

皆令归治丧,旋复  起:起用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生七岁,有僧奇曰        二虫又何知?

B.

师还,赏赉诸大臣等       蹴尔而之,乞人不屑也

C.

周、晋诸王亦言之,复命谦巡抚  家祭毋忘告

D.

驾陷土木,京师大震       前王之踵武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③少有水旱,辄上闻

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⑥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  ]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

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C.

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D.

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5)

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之宜兴革者,即俱疏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