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先生的散文给人的感觉是:如茶余酒后的闲聊,是有趣味的闲聊,恰恰和当今一些沉湎于“纯文
      学”,孤芳自赏、远离大众的“美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B.在山水游历中,柳宗元如饥似渴地寻觅着,发现着存在于自然中的真、善、美,以此实现自己所崇
      尚、所具有的完美人格的再现。
C.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社会,一大特点是安土重迁、固守本位。轻易不迁徙,背井离乡被视作
      不得已之举。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
      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1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舍先生的散文给人的感觉是:如茶余酒后的闲聊,是有趣味的闲聊,恰恰和当今一些沉湎于“纯文学”,孤芳自赏、远离大众的“美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B.在山水游历中,柳宗元如饥似渴地寻觅着,发现着存在于自然中的真、善、美,以此实现自己所崇尚、所具有的完美人格的再现。
C.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社会,一大特点是安土重迁、固守本位。轻易不迁徙,背井离乡被视作不得已之举。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厮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 厮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宋史》)
  注:①台:御史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亿不民而营筑之/赋:赋税
B.亿独言岁饥,愿民租/贷:借款
C.亿请下诏为馆舍礼之/除:修建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教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亿独掌台务逾年
B.以专赀/有诬子纲请求受金者
C.嫂诉官/使人纳金宰相王钦若
D.转运使不实闻/反诬吏误问所亲语达钦若
3.与“见亲旧之孤贫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他邑讼不决者    
B.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C.民坐是不饥    
D.彼皆蕃臣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韩亿性格端方稳重,治家严整。有人诬陷他儿子韩纲受人请托接受了贿赂,韩亿请求自查此案,事情最终虽然明辨,但韩亿还是被降职。后又因其子韩综而被免职。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滁州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元月文理分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马人望,字俨叔。成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查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奸人黠吏莫得轩轾①,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五·能吏》,有删节)

  注:①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京城狱讼填,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

始至,府皆空           廪:粮仓

C.

凡库物出入,皆使别        籍:簿册

D.

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

帝问外事            若舍郑为东道主

B.

人望请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长

C.

他日必长厚敛弊         愿得将军首以献之

D.

贼弃所掠遁           侣鱼虾又麋鹿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

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C.

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

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4)

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自谦退,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宋庠兄弟见其文,自谓弗及,与为布衣交。

  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首礼部选者,必越次抗声自陈,率得置上列。吴育、欧阳修号称耿介,亦从众。镇独不然,同列屡趣之,不为动。至第七十九人,乃从呼出应,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自是旧风遂革。

  帝天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至污人以帷箔不可明之事。镇独务引大体,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言。陈执中为相,镇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镇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其咎。御史舍大责细,暴扬燕私,若用此为进退,是因一婢逐宰相,非所以明等级,辨堂陛。”识者韪之。

  举苏轼谏官,御史谢景温奏罢之;举孔文仲制科,文仲对策,论新法不便,罢归故官。镇皆力争之,不报。即上疏曰:“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谢事。臣言青苗不见听,一宜去;荐苏轼、孔文仲不见用,二宜去。李定避持服,遂不认母,坏人伦,逆天理,而欲以为御史,御史台为之罢陈荐,舍人院为之罢宋敏求、吕大临、苏颂,谏院为之罢胡宗愈。王韶上书肆意欺罔,以兴造边事,事败,则置而不问,反为之罪帅臣李师中。及御史一言苏轼,则下七路掎摭其过;孔文仲则遣之归任。以此二人况彼二人,事理孰是孰非,孰得孰失,其能逃圣鉴乎?言青苗有见效者,不过岁得什百万缗钱,缗钱什百万,非出于天,非出于地,非出于建议者之家,盖一出于民耳。民犹鱼也,财犹水也,养民而尽其财,譬犹养鱼而竭其水也。

  其后指安石用喜怒为赏罚,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臣知言入触大臣之怒,罪且不测。然臣职献替而无一言,则负陛下矣。”疏入,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颤,自草制极诋之。以户部侍郎致仕,凡所得恩典,悉不与。镇表谢,略曰:“愿陛下集群议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为腹心,以养和平之福。”天下闻而壮之。安石虽诋之深切,人更以为荣。既退,苏轼往贺曰:“公虽退,而名益重矣!”镇愀然曰:“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来前,无所屈。笃于行义,奏补(上报填补空缺)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九十六》)

(1)

对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子弟讲学傅:使

B.

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故事:先例、成法

C.

同列屡趣之,不为动趣:打趣、取笑

D.

识者是主之道:认为……正确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范镇“谦退”和“识大体”的一组是

[  ]

A.

①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

②宋库兄弟见其文,自谓弗及,与为布衣交

B.

①至第七十九人,乃随呼出应,退就列,元一言

②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言

C.

①臣言不行,元颜复立于朝,请谢事

②安石虽诋之深切,人更以为荣

D.

①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②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范镇认为宰相陈执中没有学问和能力,不适宜担任宰相。但当御史因陈执中的家人打死婷女而要求撤掉陈执中的宰相职务时,范镇却认为御史舍大责小,不应当以这件事为理由撤掉宰相的职务。

B.

范镇举荐苏轼担任谏宫,但御史谢景温上奏罢免了苏轼;推荐孔文仲制科,文仲又因批评新法不好而被罢免。对此,范镇据理力争,甚至以辞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C.

范镇批评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来赏罚人,并亲自替皇帝起草批文极力抨击王安石。王安石见到范镇的奏疏愤怒得手直发抖,虽然还让范镇担任户部侍郎的职务,但却把范镇应得的皇帝的恩典统统扣除。

D.

范镇为人清白坦诚,恭俭行义,从不随便谈论别人的过错,帮助邻里乡亲先人后己,谁家如果没有能力办理婚葬,他就帮他们操办。

机密启用前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1)民犹鱼也,财犹水也,养民而尽其财,譬犹养鱼而竭其水也。

译文:________

(2)君子言听计从,消患于未萌,使天下阴受其赐,无智名,无勇功;吾独不得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译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舆马者     假:借助。

C.

臂非长也    加:增加。

D.

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2)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取之蓝而青于蓝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

①故木受绳直    ②醉更相枕以卧

C.

①吾尝终日思矣   ②人非生知之者

D.

①蛟龙生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

(3)

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圣心备焉

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4)

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

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gu ān无妻或丧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填(zhèn戴在耳垂上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者不          说:通”,高兴
B.亦无恙耶      岁:年景,收成
C.书未              发:发出
D.困穷              振:通”,救济
2.对下列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助王养其民者也
③苟无岁,以有民
为至今不杀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3.对赵威后感叹齐王、子万民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钟离子助王养民却没有被任用
B.叶阳子助王息民却没有被任用
C.子仲这样的人至今还没有被除去
D.婴儿子侍亲至孝却没有得到封赏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齐国使者因为赵威后没有先问齐王的情况而有些不高兴。
B.赵威后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所以她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问齐王怎样。
C.叶阳子、钟离子都是齐国的隐居不仕的贤人,赵威后认为应该给他们官职。
D.於陵子仲是无所事事的百姓代表,赵威后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杀掉。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新内参·高考(专题)模拟测试卷·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韦景骏为肥乡令,县界漳水,连年泛滥。景骏审其地势,增筑堤防,遂无水患,至今赖焉。时河北大饥,景骏躬自巡抚贫弱,人吏立碑,以纪其德。肥乡人有母子相告者,景骏谓之曰:“吾少孤,每见人养亲,自痛终天无分。汝幸在温清①之地,何得如此?锡类②不行,令之罪也。”因泪下呜咽,仍取《孝经》与之,令其习读。于是母子感悟,各请改悔。迁赵州长吏,路由肥乡,人吏惊喜,竞来犒饯,留连弥日。有童幼数人,年甫十岁,亦在其中,景骏谓之曰:“计吾北去,此时汝辈未生,既无旧思,何殷勤之甚也?”咸对曰:“比闻长老传说,县中廨宇、学堂、馆舍、堤桥并是明公遗迹。将谓古人,不意得瞻睹,不觉欣恋倍于常也。”终于奉先令。子述,开元、天宝之际,为工部侍郎,代吴兢修国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①温清:冬温夏凉的简称。冬天温被使暖,夏天扇席使凉。侍奉父母之礼。

②锡类:锡,赐予;类,善。

1.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赵州长吏:升任

B.留连日:多日

C.千十岁:刚刚

D.闻长老传说:接连地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河北大饥

B.于是母子感悟

C.何殷勤之甚也

D.将谓古人,不意得瞻睹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韦景骏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

①增筑堤防,遂无水患  ②于是母子感悟,各请改悔

③景骏躬自巡抚贫弱   ④人吏惊喜,竞来犒饯

⑤终于奉先令      ⑥县中廨宇、学堂、馆舍、堤桥并是明公遗迹

[  ]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韦景骏任肥乡令时,漳河水泛滥成灾,他察看河道地势,筑高堤坝,消除水患;河北之饥时,他赈恤饥民,百姓因此立碑纪念他。

B.肥乡有一对母子相互告状,韦景骏现身说法,动之以情,并让那儿子习读《孝经》,这对母子深有感悟,各自决定改掉自己的不足。

C.韦景骏改任赵州长吏离开肥乡时,百姓竞相前来饯别,连从未见过他的幼童也随大人们一道前来送别。

D.韦景骏为官一心为百姓,为政有方有德,富有仁爱之心,赢得了肥乡吏民的爱戴。最后死于官任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语文 题型:048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题。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于楚也(从属二主)

B.

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

C.

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假设)

D.

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2)

下列各组加粗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夫晋,何厌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用亡郑以陪邻

不阙秦,将取之

C.

还也

又欲肆西封

D.

人之力而敝之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3)

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叙事完备,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叙述中多用伏笔,暗含意味。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表面交代晋军、秦军分驻两地,实际上为下文烛之武分化秦晋提供可能,为瓦解秦晋联盟埋下伏笔。

B.

本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如第二段先写佚之狐荐贤,语气非常肯定,让人看到解围的希望;再写烛之武的拒绝和牢骚,为解围又蒙上阴影;然而郑伯的自责与劝告,又最终打动了烛之武,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堪称“尺水兴波”。

C.

本文集中表现出《左传》善于“记言”的特点,烛之武的一段说辞,由郑国必亡入手,以退为进;进而分析亡郑于秦有害,于晋有益;然后指出晋国亡郑以后,必然进犯秦国;最后点出晋国过河拆桥的不光彩历史,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显示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D.

本文除了成功刻画了烛之武这一主要人物,一些次要人物也写得极有光彩,如写晋文公,在盟友变故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盲目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寥寥几句,就把一个具有广阔胸怀和深远谋略的政治家的形象勾画了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襄阳五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观,蒲圻人。元季隐居蒲山。太祖下武昌,聘授国子助教,再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使。为起居注。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未几,又命偕文原吉、詹同、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遗才,所举多擢用。三年,转太常卿,考订诸祀典。旨,改侍读学士,寻迁祭酒。明年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知龙南县,旋召为礼部主事。五年,廷臣荐观才,出知苏州府。前守陈宁苛刻,人呼“陈烙铁”。观尽改宁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建黉舍。聘周南老、王行、徐用诚,与教授贡颍之定学仪;王彝、高启、张羽订经史;耆民周寿谊、杨茂、林文友行乡饮酒礼。政化大行,绩为天下最。明年擢四川行省参知政事。未行,以部民乞留,命还任。

  初,张士诚以苏州旧治为宫,迁府治于都水行司。观以其地湫隘,还治旧基。又浚锦帆泾,兴水利。或观兴既灭之基。帝使御史张度廉其事,遂被诛。帝亦寻悔,命归葬。

摘自《明史·一百四十卷》

(1)

下列加粗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入为起居注    入:与“出”相对,外官进朝廷

B.

称旨,改侍读学士 称:适合

C.

课绩为天下最   课:劝勉

D.

或谮观兴既灭之基 谮:诬陷

(2)

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魏观的才干的一项是

①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王经

②访求遗才,所举多擢用

③廷臣荐观才,出知苏州府

④以部民乞留,命还任

⑤政化大行,课绩为天下最

⑥观尽改宁所为,以明教化、正风俗为治

[  ]

A.

①⑤⑥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魏观是湖北蒲圻人,当初隐居山中,是朱元璋南下武昌时聘请他出来做官的。

B.

魏观博学多才,深受太祖恩宠,先后受命寻访遗贤,教授诸王,考订祀典。

C.

魏观在苏州知府任上,明教化,正风俗,深受百姓爱戴,最终朝廷命其留任。

D.

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魏观还迁苏州府,并治理了旧址,又浚通水道,兴修水利。

(4)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

________________

(2)明年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知龙南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________________

(3)帝使御史张度廉其事,遂被诛。帝亦寻悔,命归葬。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15分)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遂命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③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②顿舍:停驻,休息。③怚(cū)中:粗心。④超距:跳远。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信还(奔:逃跑)
B.故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 (及:趁着)
C.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于我(委:托付)
D.王翦坚不与战(壁: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为将才干”的一组是(   )(3分)
①入两壁,杀七都尉                     ②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③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王翦坚壁不与战
⑤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⑥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信带领二十万秦军最初也取得节节胜利,但战事深入后走向失败,秦王意识到原先的错误,向王翦认错,重新取用了王翦。
B.王翦尽管有情绪,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义无反顾带领军队攻打楚军,这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C.此次秦楚之战规模大,秦王让王翦率领了将近一半的秦兵来攻打楚国,而为了迎战,楚国更是出动了所有全国的兵力。
D.王翦实事求是,重视敌人,做事谨慎,讲究策略,运用闭门不出,等楚军松懈后再主动出击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