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马之千里者 ②而今安在哉 ③不拘于时 ④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固一世之雄也 ⑧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⑨何为其然也 A.①⑤/ ②⑨ /③/ ④⑦ /⑥⑧ B.①⑤/ ②⑨ /③④/ ⑥⑧/ ⑦ C.①②⑨/ ③④/⑥⑧/⑤/⑦ D.①②⑤ /③④ /⑥⑧ /⑦ /⑨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1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①文章的主体部分(从第5自然段到倒数第4自然段)对安塞腰鼓的描写先后有所侧重,作者先写 ,次写 ,后写 。(3分)
②联系全文,说说文章赋予安塞腰鼓的象征意义。(3分)
2.①“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文中的“你”之所以感到“惊异”,其原因是 。(2分)
②“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易碎的玻璃”在这里的含义是 。(2分)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写作上都运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但具体作用又各有不同。请你就下列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
①开头(第四自然段):“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2分)
②结尾(倒数第三自然段):“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2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加横线的四个语段用“好一个……”的句式,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文中加点的三段“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磅礴能量,渲染出了它的奇特效应。
C.文末的“另一个星球”指鼓声喧腾的世界。“渺远的鸡啼”既可以看作是写实,又可以看作是写虚,给读者以警醒和鞭策。
D.作者抓住安塞腰鼓的特点来写鼓写人,是以鼓来衬托人、用鼓来比喻人,展现了陕北农民古朴粗犷和雄浑豪迈的美。
E.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疾猛的节奏和跌宕的高潮,类似大泼墨、大写意,酣畅淋漓地宣泄了内心中激越澎湃的情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广东华师附中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一)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高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疾:快,引申为响亮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
B.而绝江河绝:横渡功在不舍 舍:停止 |
C.小学而大遗遗:遗忘士大夫之族族:类 |
D.用心一也一:专一驽马十驾驾:马走一天的路程 |
A.吾未见其明也日与其徒上高山 |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C.顺风而呼倚歌而和之 |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 |
A.句读之不知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渺渺兮予怀 | D.凌万顷之茫然 |
A.吾从而师之 | B.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
C.望西山,始指异之 |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A.《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说文,为了阐明作者观点,都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
B.荀子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等五个比喻,反复说明学习的作用。 |
C.韩愈的“求师问道”,以荀子的观点来审视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D.韩愈将“句读之师”与“问道之师”比较,含重“问道”轻“句读”之意。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声非加疾也疾:快,引申为响亮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
B.而绝江河绝:横渡功在不舍 舍:停止 |
C.小学而大遗遗:遗忘士大夫之族族:类 |
D.用心一也一:专一驽马十驾驾:马走一天的路程 |
A.吾未见其明也日与其徒上高山 |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C.顺风而呼倚歌而和之 |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 |
A.句读之不知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渺渺兮予怀 | D.凌万顷之茫然 |
A.吾从而师之 | B.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
C.望西山,始指异之 |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A.《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说文,为了阐明作者观点,都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
B.荀子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等五个比喻,反复说明学习的作用。 |
C.韩愈的“求师问道”,以荀子的观点来审视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D.韩愈将“句读之师”与“问道之师”比较,含重“问道”轻“句读”之意。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7.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同“性”,性格) 而绝江河(横渡)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士大夫之族(类)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其可怪也欤 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 则群聚而笑之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善假于物也
9.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10.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是岁,元和四年也
11.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
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②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同“性”,性格)而绝江河(横渡) |
B.声非加疾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
C.则耻师焉,惑矣(疑惑)士大夫之族(类) |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
B.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
C.吾尝终日而思矣则群聚而笑之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是岁,元和四年也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