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马之千里者
②而今安在哉
③不拘于时
④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固一世之雄也
⑧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⑨何为其然也

A.①⑤/ ②⑨ /③/ ④⑦ /⑥⑧
B.①⑤/ ②⑨ /③④/ ⑥⑧/ ⑦
C.①②⑨/ ③④/⑥⑧/⑤/⑦
D.①②⑤ /③④ /⑥⑧ /⑦ /⑨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1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马之千里者
②而今安在哉
③不拘于时
④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固一世之雄也
⑧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⑨何为其然也
A.①⑤/ ②⑨ /③/ ④⑦ /⑥⑧
B.①⑤/ ②⑨ /③④/ ⑥⑧/ ⑦
C.①②⑨/ ③④/⑥⑧/⑤/⑦
D.①②⑤ /③④ /⑥⑧ /⑦ /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安塞腰鼓        刘成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捶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①文章的主体部分(从第5自然段到倒数第4自然段)对安塞腰鼓的描写先后有所侧重,作者先写          ,次写          ,后写             。(3分)

②联系全文,说说文章赋予安塞腰鼓的象征意义。(3分)

2.①“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文中的“你”之所以感到“惊异”,其原因是                   。(2分)

②“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易碎的玻璃”在这里的含义是                    。(2分)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写作上都运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但具体作用又各有不同。请你就下列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

①开头(第四自然段):“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2分)

②结尾(倒数第三自然段):“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它十分陌生了。”(2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加横线的四个语段用“好一个……”的句式,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文中加点的三段“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磅礴能量,渲染出了它的奇特效应。

C.文末的“另一个星球”指鼓声喧腾的世界。“渺远的鸡啼”既可以看作是写实,又可以看作是写虚,给读者以警醒和鞭策。

D.作者抓住安塞腰鼓的特点来写鼓写人,是以鼓来衬托人、用鼓来比喻人,展现了陕北农民古朴粗犷和雄浑豪迈的美。

E.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疾猛的节奏和跌宕的高潮,类似大泼墨、大写意,酣畅淋漓地宣泄了内心中激越澎湃的情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7年广东华师附中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一)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消息,完成下题

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

  “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张乡林王宏林当兵20多年,记者参加过多次种类军事演练。提到大型战术演习,脑海里立即浮现的是“漫山遍野都是兵,冲声杀声破天”的景象。可是,9月25日,军区组织的“铁拳--2004”机步师山地进攻作战演习,却彻底改变了记者的“演习印象”。

  10时20分,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升空,“红军”阵地上突然传来低沉的马达轰鸣声,“蓝军”无人侦察机临空“偷窃”“红军”阵地。侦察监视、电子干扰、精确打击,“蓝军”率先向红军发起攻击。“蓝军”的“三板斧”,并未能迟滞“红军”快速机动的步伐。多次演练过“新三打三防”课目的“红军”部队,巧妙周旋,与“蓝军”的攻击一次次“擦肩而过”。与此同时,在空中、地面各种火力的支援下,“红军”部队迅速向预定地域集结。只见百余辆涂满迷彩的坦克,数百辆满载战斗员的战车,披裹着层层伪装的火炮,在弥漫硝烟掩护下,消融在秋色斑斓的演习场。短暂的沉默之后,战火骤起。各型炮弹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在敌纵深目标上,一枚枚导弹精确射向“蓝军”“死穴”。空中,歼击机、强击机穿云破雾、呼啸而来,攻击直升机成编队俯冲射击,炸得“蓝军”阵地四处开花。

  “铁甲奔流,空地协同,电磁对抗,精确打击……万余人参加的大型演练,整个战场却不见几个兵,好一派现代作战的新景观,传统的作战模式难觅踪影了。”置身这样的战场,记者热血喷涌,感慨万千。

  演习指挥部的专家介绍说,这次“铁拳--2004”实兵实弹演习,动用新装备比较多,参演兵种比较全,增强了演习的复杂性、针对性和对抗性,演习中的战术情况具有像、活、动、抗等特点。

  担负此次演习任务的某机步师,曾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是北伐战争中的先锋,素有“铁军”之称。“铁军”铸“铁拳”,军演展军威。他们着眼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将战场感知、指挥控制、火力运用、陆空协同、信息对抗,贯穿演习全过程,重点演练了“动得快、打得准、破得开、突得进、攻得下”等作战行动、指挥协同和综合保障,全面检验和提高了机械化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演习结束,官兵们激动地说:“今天,我们不再是喻义上的铁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铁拳了!”

  据悉,“铁拳--2004”演习,是我军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对外展示军事演习,“16个国家的60余名军队领导、军事观察员,在现场观摩了演习。

(1)

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综合,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品通过作者的亲临亲历,反映了我军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的征程中,军事领域发生的令人振奋的变化。

B.

这则消息以翔实的新闻事实向人们宣告:我军军事演习已彻底摆脱了传统作战模式,整体作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C.

这则消息从未来和现实的结合上,在人们最熟悉的场景中拨云见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成果。

D.

这篇“纯军事”新闻作品,围绕主题逐步展开,事件鲜活,信息量大,动感很强,结构巧妙。

E.

此文把“‘铁拳--2004’演习彻底摆脱我军传统作战模式”这一新闻核心放到历史对比中去审视,深化了主题。

F.

作品以第三人称的语气,采取叙述、介绍的方法去记录新闻事件,既有生动活泼的描写,又有画龙点睛的议论。

(2)

这则消息,标题引人入胜。

________

(3)

这则消息,导语别具一格,它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

(4)

“今天,我们不再是喻义上的铁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铁军、铁拳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重庆市高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区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娶妇必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责:索求
B.夏人循环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间: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
D.颜无子,不葬——克:能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少倜傥不羁,气节自许——梅曲为美,直则无姿
B.待侯君乎——北冥有鱼,名为鲲
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之遇——独乐乐,人乐乐,孰乐
D.卖吾庐不售——位尊无功
3.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引申为响亮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B.而江河绝:横渡功在不舍:停止
C.小学而大遗:遗忘士大夫之族:类
D.用心也一:专一驽马十驾:马走一天的路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吾未见明也日与徒上高山
B.师道不传也久矣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C.顺风呼倚歌和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而耻学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其身也,则师焉
A.吾从而B.幽泉怪石,无不到
C.望西山,始指D.攀援而登,踞而遨: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说文,为了阐明作者观点,都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B.荀子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等五个比喻,反复说明学习的作用。
C.韩愈的“求师问道”,以荀子的观点来审视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D.韩愈将“句读之师”与“问道之师”比较,含重“问道”轻“句读”之意。
【小题6】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引申为响亮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B.而江河绝:横渡功在不舍:停止
C.小学而大遗:遗忘士大夫之族:类
D.用心也一:专一驽马十驾:马走一天的路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吾未见明也日与徒上高山
B.师道不传也久矣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C.顺风呼倚歌和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而耻学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渺渺兮予怀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其身也,则师焉
A.吾从而B.幽泉怪石,无不到
C.望西山,始指D.攀援而登,踞而遨: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说文,为了阐明作者观点,都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B.荀子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等五个比喻,反复说明学习的作用。
C.韩愈的“求师问道”,以荀子的观点来审视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D.韩愈将“句读之师”与“问道之师”比较,含重“问道”轻“句读”之意。
小题6: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7.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非异也(同“性”,性格)            而江河(横渡)

B.声非加也(快、速,引申为“洪亮”)     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矣(疑惑)                  士大夫之(类)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

B.可怪也欤                      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思矣                  则群聚笑之

D.其身也,则耻师焉              善假物也

9.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10.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是岁,元和四年也 

11.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

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题目。(24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非异也(同“性”,性格)而江河(横渡)
B.声非加也(快、速,引申为“洪亮”)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C.则耻师焉,矣(疑惑)士大夫之(类)
D.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许多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
B.可怪也欤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思矣则群聚笑之
D.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物也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耻学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吾从而师之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其曲中规
【小题4】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5】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
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