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9·11”之后,许多辩护律师发现为恐怖分子辩护不仅在感情上无法接受,而且还有冒天下之大不韪 的危险。 B、小明前几天很烦恼,上课听讲不专心,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和他谈心,烦恼已经涣然冰释了。 C、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 D、商场导购员要热情主动为顾客服务。面对一些顾客的反复深入咨询,更应该要言不烦,给顾客一个 满意细致的解答。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8.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的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2)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3)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4)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9.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毕,复随旅进道――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昊祜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祜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祜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成所望。姑书若成,则载之兼两2。昔马援以薏苡1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
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祜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
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祜共小吏雍乓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秸倨,请黜之。
太守日:“昊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
候相。祜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
阁里,_重相和解。啬夫3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恕日:“有君如是,何葱欺
之!”促归体罪。性惭惧,诣阁持表自首。砖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祜使归_谢其父,
还以衣遗之。祜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祜闻而
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秸赤径去。冀遂出祜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
仕,躬灌因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秸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②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③啬夫:农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为权戚所望 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 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 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 听:采纳,听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昔马援以薏苡兴谤 作《师说》以贻之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桔品节的一组是
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④
冀怒而起入室,祜亦径去 ⑤韦占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
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I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
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柑,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
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
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5汾)
译文:
(2) 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秸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5分).
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味、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 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善,陈孺子之为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行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操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⑴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
⑵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王适,好读者,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得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诫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钩致。君曰:“狂予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其妻上谷候高处士之女。高固奇士,自方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文书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遂得女。
(取材于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奇负气 负气:赌气
B.不肯随人后选举 选举:参加科举
C.一旦载妻子入阕乡南山不顾 一旦:忽然有一天
D.幸而听我 幸而: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见,辄诫门以绝
见过他一次,就告诫守门人不让他再进门
B.此非吾时邪
这不是一个适合我的时代啊
C.张甚,奴视法度士
嚣张得很,鄙视那些遵守法度的士人
D.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
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适参加招募士人的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出语惊人,最终没有考上,此后更加困窘。
B.昭义军节度卢从史听说了王适的经历,立即派人设法招致他,遭到王适的断然拒绝。
C.王适为人狂傲,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
D.侯高只肯把女儿嫁给有官职的人,王适在媒妪帮助下,骗过侯高,娶到了他的女儿。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1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的王适非常自信,行事张扬高调,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对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公 输 子 削 竹 木 以 为 鹊 成 而 飞 之 三 日 不 下 公 输 子 自 以 为 至 巧 子 墨 子 谓 公 输 子 日 子 之 力 鹊 也 不 若 匠 之 为 车 辖 须 臾 斫 三 寸 之 木 而 任 五 十 石 之 重 故 所 为 巧 利 于 人 谓 之 巧 不 利 于 人 谓 之 拙
(取材于《墨子·鲁问》)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人延入坐 延:邀请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厚资而遣之 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显著,显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亚父者,范增也
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无不同于芋焉 于是余有叹焉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 )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2.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人延入坐 延:邀请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厚资而遣之 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显著,显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亚父者,范增也
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无不同于芋焉 于是余有叹焉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 )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2.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人延入坐 延:邀请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厚资而遣之 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著:显著,显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亚父者,范增也
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无不同于芋焉 于是余有叹焉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 )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2.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康杰中学2010届高三5月模拟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1.[s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庭籓溷皆著笔纸 著:放置,安放 B. 思造而示之 造:拜访,探访
C. 世咸贵远而贱近 贵:显贵,地位高 D. 专意典籍 意:放在心上
2.[s2] 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 )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 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 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⑤⑥
3.[s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B. 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C. 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D. 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4.[s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
译文:
(2)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译文:
(3)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译文:
[s1]8.
[s2]9.
[s3]10.
[s4]11.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