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如寡人用心者
  邻国民不加少
B、君臣固守窥周室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不拘
D、吾尝终日思矣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无如寡人用心者
  邻国民不加少
B、君臣固守窥周室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C、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不拘
D、吾尝终日思矣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高二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009-2010学年 第21期 总第177期 粤教版(选修) 题型:0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又怪不为之中州

B.

其上睥睨、梁之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C.

故楚南少人而多石

又怪其不为中州

D.

神者傥不宜如,则其果无乎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秦、楚之王悦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B.人之所以异禽兽者几希
C.舜明于庶物,察人伦
D.万物皆备我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指南录后序》,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

中兴机会,庶见在此

D.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  ]

A.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就当面揭露元军统帅不讲信用,多次指出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为。

C.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我想元军也还是可以用语言来劝说动的。

D.

予更欲一觇北——我更想(趁此机会)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

(3)

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文章第一段写当时的混乱形势和自己出使元军的原因及目的,表现出作者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B.

作者被元军扣留不得归国,本想以身殉国,但他忍辱活着,其目的是要寻找机会,以图对国家有所作为。

C.

文天祥出使元营前对形势估计不准,对敌人抱有幻想;到元营后,深感形势复杂,问题严重,国事危险,但他并不考虑个人安危,勇敢的同敌人斗争。

D.

这三段文字以叙述经历为主,间有抒情;语言精练,句式灵活,感情充沛,气势豪迈,很有表现力。

(4)

请选出对①②两段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  )

[  ]

A.

第①段先叙出使元军背景,后抒发了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爱国挚情。

B.

第②段先叙出使后慷慨陈辞、据理力争,惊动北营,又抒发了对奸佞小人的憎恶之情。

C.

“分当引决”、“隐忍以行”写出了作者为挽救国家而忍辱负重的爱国感情。

D.

①②两段话寓记叙于抒情之中,抒为国献身之情,叙领命出使之事,记叙与抒情紧密结合。

(5)

请翻译下列句子: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上海市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题型:文学作品阅读

 

永恒的《蒙娜•丽莎》

①去夏访巴黎卢浮宫,得摩挲《蒙娜•丽莎》肖像的原迹,这是我生平一件最快意的事。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出终古。达•芬奇的这幅半身美人肖像纵横都不过十几寸,可是她的意蕴多么深广!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特殊精神都在这一幅画里表现无遗。我虽然不知佩特所谓希腊的生气,罗马的淫欲和中世纪的神秘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从那轻盈笑靥里我仿佛窥见人世和谐静穆的意境。这种境界在贝多芬乐曲里,在《密罗斯爱神》雕像里,在《浮士德》诗里,也常隐约领略过,可是都不如《蒙娜•丽莎》所表现的深刻明显。

②我穆然深思,我悠然遐想,我想象到中世纪人们的热情,想到达•芬奇作此画时费四个寒暑的精心结构,想象到丽莎夫人临画时听到四周的缓歌慢舞,如何发出那神秘的微笑。

③正想得发呆时,这中世纪的甜梦忽然被现世纪的足音惊醒,一个法国向导领着一群四五十个男的女的蜂拥而来了。向导操很拙劣的英语指着说:“这就是著名的《蒙娜•丽莎》。”那些人照例露出几种惊奇的面孔,说出几个处处用得着的赞美的形容词,不到三分钟又蜂拥而去了。一年四季,人们尽管川流不息地这样蜂拥而来蜂拥而去,丽莎夫人却时时刻刻在那儿露出你不知道是怀善意还是怀恶意的微笑。

④从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回想到《蒙娜•丽莎》的作者,我登时产生一种不调和的感触,从中世纪到现世纪,这中间有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中世纪的旅行家一天走上二百里已算飞快,现在坐飞艇不用几十分钟就可走几百里了。中世纪的著作家要发行书籍须得请僧侣或抄手抄写,一个人朝于斯夕于斯的,一年还不定能抄完一部书,现在大书坊每日可出书万卷,任何人都可以出文集诗集了。中世纪许多书籍是新奇的,连在近代,以培根、笛卡儿那样渊博,都没有机会窥亚理斯多德的全豹,近如包慎伯,三四十岁时才有一次机会借阅《十三经注疏》。现在图书馆林立,贩夫走卒也能博通上下古今了。中世纪画《蒙娜•丽莎》的人须自己制画具自己配颜料,作一幅画往往须三年五载才可成功,现在美术家每日可以成几幅乃至于十几幅“创作”了。中世纪人想看《蒙娜•丽莎》须和作者或他的弟子有交谊,真能欣赏他,才能侥幸一饱眼福,现在卢浮宫好比十字街,任人来任人去了。

⑤这是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据历史家说,我们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得多了。话虽如此说,我对着《蒙娜•丽莎》和观赏《蒙娜•丽莎》的群众,终不免有所怀疑。

⑥在这个现世纪忙碌的生活中,哪里还能找出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的人?哪里还能找出深通哲学的磨镜匠,或者行乞读书的苦学生?现代科学和道德信条都比从前进步了,哪里还能迷信宗教崇尚侠义?我们已没有从前人的呆气,也没有从前人的苦心与热情了。别的不说,就是看《蒙娜•丽莎》也只像看破烂朝报了。

⑦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征服环境的能力愈大,的确是人生一大幸福,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如果从纽约到巴黎还像从前乘帆船时要经许多时日,冒许多危险,美国人穿过卢浮宫决不会像他们穿过巴黎香谢里雪街一样匆促。

⑧现代人所谓“效率”以外究竟还有其他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么?拿法国理姆、亚眠各处几个中世纪的大教寺和纽约一座世界最高的钢铁房屋相比较,或者拿一幅湘绣和杭州织锦相比较,便易明白。最高的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注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要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乃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如果它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即使结果失败了,我们也得承认它是有价值的。

(节选自朱光潜《永恒的〈蒙娜丽莎)》有改动)

1.作者认为“第一流美术作品”的共性是                                 (2分)                                  

2.第②段写作者的“深思”“遐想”有什么作用(2分)

                                                                           

                                                                           

3.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6分)

A.文中两次出现的“多么深多么广的一条鸿沟”都是指中世纪和现世纪在生活和创作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

B.第④段借助大量的对比,目的是让我们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上,越是条件差、效率低就越可能出精品。

C.“创作”一词加了引号,颇含讽刺意味,表明现时代有许多草草完成的作品,其质量令人堪忧。

D.对历史家所谓“现代文化比中世纪进步”表示“怀疑”,原因是现代人并没有创作出《蒙娜丽莎》般的伟大作品。

E.第⑥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示作者认为现代人轻浮粗率,难成大器。

F.作者欣赏的是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景仰的是不计成败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4.作者反对现代人过分强调的“效率”,他认为估定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2分)

                                                                           

                                                                           

5.根据文章提供的材料,写一段介绍《蒙娜丽莎》的文字(不超过60字)(3分)

                                                                            

                                                                           

                                                                           

6.“科学愈进步,人类征服环境的能力也愈大……但是它同时也易生流弊。”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举例加以阐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1)

选出与“戎车既驾”中的“既”字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  )

[  ]

A.

始皇没,余威震于殊俗。

B.

相如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C.

宋人成列。

D.

来之,则安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  ]

A.

小人所腓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B.

四牡翼翼 小心翼翼

C.

君子之车 无君子莫治野人

D.

四牡业业 兢兢业业

(3)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维常之华——那是常棣的花

B.

岂敢定居——怎么安心住下来

C.

一月三捷——一月打了三次胜仗

D.

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天警惕

(4)

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直接写战争,却没有写战争的场面,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如马、车、象弭、鱼服等。

B.

从另一个侧面书写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C.

文段对比上文,进一步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居无定所,归家无望,思乡心切的情景。

D.

把战争带来的痛苦,算在猃狁头上,用夺取胜利的豪气冲淡思家的悲伤,化悲为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1-3题。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

B.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C.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D.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还部府君;便可公姥

B.言谈大有;渠会永无

C.六合正应;登即许和

D.语速装束;广市鲑珍

(3)诗段极力渲染太守家操办婚事的热闹、豪华、气派。下列对这种写法的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目的是与后文的悲剧形成强烈对比。

B.目的是造成一种紧迫感,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C.目的是从一个侧面揭露郡守的剥削罪行。

D.目的是表现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品质和对爱情的忠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1-3题。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

B.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C.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D.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还部府君;便可公姥

B.言谈大有;渠会永无

C.六合正应;登即许和

D.语速装束;广市鲑珍

(3)诗段极力渲染太守家操办婚事的热闹、豪华、气派。下列对这种写法的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目的是与后文的悲剧形成强烈对比。

B.目的是造成一种紧迫感,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C.目的是从一个侧面揭露郡守的剥削罪行。

D.目的是表现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品质和对爱情的忠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素质教育新学案 高中语文 第一册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子路从而后

《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杀鸡为黍而食

  异乎三予者

B.杖荷蓧

  如其礼乐,俟君子

C.子路从

  宗庙会同,非诸侯何?

D.明日,子路行,

  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欲其身,而乱大伦

B.子路宿

C.君子之仕也,其义也

D.其二子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荷蓧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蓧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门徒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行矣——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B.杖荷莜——明日,子路行
C.鲁孔丘之徒与——滔滔者天下皆
D.使子路问津——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欲其身,而乱大伦
B.子路宿
C.君子之也,行其义也
D.其二子焉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葆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莜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