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居则曰:不吾知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臣之所好者,道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
D.异乎三子者之撰——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居则曰:不吾知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C.臣之所好者,道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
D.异乎三子者之撰——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辱问于长者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C.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奚以知其然也

D.皆山水之奇者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举匏樽以相属:同“嘱”,嘱咐。B.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C.酾酒临江,横赋诗槊:长矛。D.而天地不能一瞬曾:竟,简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游是乎始
B.何为其也輮使之也。
C.哀吾生须臾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耳得之为声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小题3:下面对《赤壁赋》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C.《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D.文中客的观点和感情可看做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时的领悟,这一切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
小题4:翻译(6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吴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期山东为三处。

    C.几何不从汝而也。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见其难为          ②视为止,行为迟

    B.①汉军乃觉之          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得养生焉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不忍杀之,以赐公。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两国的君王,才开始有谋略。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C.文段(二)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二)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B.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C.《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吴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B.期山东为三处。
C.几何不从汝而也。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A.忧劳可以兴国。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见其难为②视为止,行为迟
B.①汉军乃觉之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盘盘焉,囷囷焉②得养生焉
D.①提刀而立,为之四顾②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C.赵尝五战于秦。D.不忍杀之,以赐公。
小题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能够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所遇到的对手都被我击破了,所打击的敌人都臣服了。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燕赵两国的君王,才开始有谋略。
小题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带领八百壮士夜间突围成功,一路逃亡,又被农夫所骗误入沼泽,逃到东城县,只剩下二十八人,而追兵数千。
B.东城快战中,项羽明知必死,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主要表现他知耻重义。
C.文段(二)从“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D.文段(二)依次从齐燕赵三国分析各自灭亡的原因之后,进一步从反面作假设推论,以证明确实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题7:下列各句中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在议论的文字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是说理委婉而令人深思;全文以“呜呼”起笔,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咏叹中显示委婉的韵致。
B.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项羽之死》中对项羽的写法是通过三个连续事件集中表现了他的性格特点。
C.《六国论》首段从论古入,收尾以慨今出,表面上是历史论文,实际上论古讽今,现实针对性很强。
D.《阿房宫赋》一文文采焕然,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如写阿房宫的占地之广、建筑之高就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宫中歌舞的感受使用白描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二模考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8分)
我们平时所熟悉的污染物,多是“物质流污染物”,如粉尘、废水、毒物、固体废弃物等,它们可见可闻,容易被人感知。而“能量流污染物”就不同了,如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次声等,其特点是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不占空间,也不留痕迹,更不易被人感知。
“能量流污染物”中的电磁辐射,是一种从电磁源向外发出电磁能量的现象。换句话说,电磁辐射借辐射现象传递能量。太阳发出光和热,就是如此。电磁辐射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我们身边的任何电子、电器设备在运行时,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见,不论在何处,我们都会受到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场和磁场的复合照射,它们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污染。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场中,可能增加癌症发病的概率,也有可能引起人体染色体的畸变。这是因为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体温升高,进而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即使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也会对脑细胞产生影响,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如果机体过多或过久地暴露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就会“受激”而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出现急性损害或慢性损害。平时电磁辐射的慢性损害比较多见,且是以功能性危害的表现为主,器质性损害的表现较少。受到电磁辐射污染,一般会出现头疼、失眠、记忆衰退、心律不齐等中枢神经的问题,也会出现皮肤病以及视力下降等现象。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发育组织的生理活动十分活跃,所以更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我防护。远离辐射源,尽量缩短使用电器的时间,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易被人感知的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次声等都属于“能量流污染物”。
B.太阳发出光发热,也是一种电磁辐射现象,不仅产生电磁能量,也产生电磁污染。
C.电磁辐射污染带来的头疼、失眠、皮肤病等问题,都是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器质性损害。
D.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小题2】在生活中,为什么对“电磁污染”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二模考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8分)
我们平时所熟悉的污染物,多是“物质流污染物”,如粉尘、废水、毒物、固体废弃物等,它们可见可闻,容易被人感知。而“能量流污染物”就不同了,如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次声等,其特点是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不占空间,也不留痕迹,更不易被人感知。
“能量流污染物”中的电磁辐射,是一种从电磁源向外发出电磁能量的现象。换句话说,电磁辐射借辐射现象传递能量。太阳发出光和热,就是如此。电磁辐射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其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我们身边的任何电子、电器设备在运行时,也会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见,不论在何处,我们都会受到许多不同频率的电场和磁场的复合照射,它们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污染。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场中,可能增加癌症发病的概率,也有可能引起人体染色体的畸变。这是因为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当人体接受电磁辐射时,体内分子会随着电磁场的转换快速运动,使体温升高,进而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即使吸收辐射不足以引起体温增高,也会对脑细胞产生影响,使大脑皮质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如果机体过多或过久地暴露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就会“受激”而产生不利的生物效应,出现急性损害或慢性损害。平时电磁辐射的慢性损害比较多见,且是以功能性危害的表现为主,器质性损害的表现较少。受到电磁辐射污染,一般会出现头疼、失眠、记忆衰退、心律不齐等中枢神经的问题,也会出现皮肤病以及视力下降等现象。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发育组织的生理活动十分活跃,所以更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自我防护。远离辐射源,尽量缩短使用电器的时间,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易被人感知的电离辐射、电磁辐射、次声等都属于“能量流污染物”。

B.太阳发出光发热,也是一种电磁辐射现象,不仅产生电磁能量,也产生电磁污染。

C.电磁辐射污染带来的头疼、失眠、皮肤病等问题,都是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器质性损害。

D.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2.在生活中,为什么对“电磁污染”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句子中,和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夫晋,何厌之有?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混沌世界里的临界点

                                                                                  王春永 

在法国的一个小村落外有一个小池塘。人们在里面取水,孩子在里面洗澡。 池塘里面有一片荷花,每天荷花自由生长。按照传统线性思维,这一小片荷花要覆盖池塘,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一天,一点污水流进池塘里面,污水里刚好含有荷花的助长剂,使得荷花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快,荷时的数目每天增加一倍。只需要30天,整个池塘就会布满荷时。

但是在前28天,根本没人发觉池塘中的变化。到第29天,村里的人才注意到池塘的一半突然充满了荷时,他们开始担心,但这时候他们已无能为力。第二天早上,整个水面都布满了荷叶。

自牛顿以来,直线和简化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很多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现,其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它并非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在关联和交互影响中进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充满着各种不可预测的混沌,这是线性思维无法解释的。多数生态危机的形成都是这样。物种的灭绝也是如此:开始时通常不易发觉,慢慢地加速衰退一段很长的时期后,接着很快绝迹。

美国前副总统小艾伯特·阿诺德·戈尔在其《平衡中的世界:生态与人类精神》一书中,介绍了美国物理学家普·巴克和唐超所做的一个研究。在研究中,他们让沙子一粒一粒落下,形成逐渐增高的一堆,借助慢速移动录影和电脑模拟,精确地计算在沙堆顶部每落一粒沙会连带多少沙粒移动。初始阶段,落下的沙粒对沙堆整体影响很小。但是当沙堆增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使落下一粒沙也可能导致整个沙堆发生坍塌。巴克和唐超由此提出“自组织临界”的理论。

沙堆达到“临界”时,每粒沙与其他沙就处于“一体性”状态。那时每粒新落下的沙都会产生一种“力波”  ,尽管微细,却能通过“一体性”的接触贯穿沙堆整体,将碰撞传给所有沙粒,沙堆的结构将随每粒沙落下逐渐变得脆弱。说不定哪一粒落下的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沙堆整体发生结构性失衡——坍塌,也可以说崩溃。

这就类似于那句来自阿拉伯文化的谚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一匹健壮的骆驼身上放一根稻草,骆驼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骆驼还是丝毫没有感觉… … 一直往骆驼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它身上后,骆驼最终会不堪重负瘫倒在地。在社会学里,有人把这种作用的原理取名为“稻草原理”。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在线性系统中,整体正好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因此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可能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其他部分,如此比较容易做数学分析。而在非线性系统中,整体并不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它可能大于所有的部分的相加,因为系统中的一切都是相关联的。

观察物理学、生物学或社会学上的非线性系统,我们往往会发现它们的基本组成个体和基本组织法则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这些简单的组成因素自动地相互发生作用,复杂性于是出现于组织之中:一个系统的组成个体有无数可能的方式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无数可能性的相互作用,非线性的系统展现出一系列与我们以往的认识全然不同的特点,突破了我们最为大胆的想像力。其中最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也最富有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的结论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一旦超越了它的多样性临界点,就会发生爆炸性的变化;而且原来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不可能自行恢复。

在问题被注意到的时候,或许已经太晚了。而起因,只是一片小小的“荷叶”,甚至比荷叶更小的东西。每一个相关对象的偶然性因素,都包含了对象必然发展的结果的信息。一个十分微小的诱因,在各内外因素参与下,有时会产生极其重大、极其复杂的后果。

(选自王春永 《博弈论的诡计—— 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有删改) 

(小题1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人们对于即将布满池塘的荷叶无能为力,因为流进池塘中的一点污水含有助长剂。

B.戈尔在其 《平衡中的世界:生态与人类精神》一书中记录了一个他对沙子的研究。 

C.巴克和唐超的沙堆实验证明,导致沙堆整体坍塌的可能仅仅是因为一粒沙子的落下。 

D.“ 自组织临界”理论与阿拉伯谚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E.一切重大而复杂的后果的产生都包含着必然的发展的信息,在被注意时则为时已晚。 

2.关于非线性系统的特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具有复杂的、非直线发展的特点,是在关联和交互影响中进化的。 

B.比较容易做数学分析,因为整体正好等于所有部分的相加。 

C.系统中的基本法则并不复杂,但组成因素间会自动发生相互作用。 

D.原来的系统平衡一旦发生爆炸性变化后,就不可能自动恢复。 

3.本文标题“混沌世界里的临界点”中“混沌世界”和“临界点”各指什么?(4分) 

4.为什么稳定地保持了几百万年的古代物种,在地质期的某一瞬间灭种或演变为新的物种?请运用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