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或:副词,或者,也许 B.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C.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介词,相当于“比”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其:副词,表推测,“大概”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语文 课文练习 第五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对“仁”的内容的规定,也有其具体的特殊的方面和普遍性方面。孔子答颜回问“仁”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个“礼”是具体的。在社会条件变化之后,后代的儒家,即使是最“正统”的儒家,也并不主张要按这个“礼”的要求去做了。孔子说孝悌是“仁”的根本,这个孝悌也是具体的,反映了当时的宗法制度的要求。这些都是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仁”的具体的特殊的内容。透过这些具体的时代内容,我们又可以看到“仁”还具有其普遍性的内容和意义。“仁”的学说,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普遍性的问题:在社会中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汉儒说“仁者相人偶”,“相人偶”就是讲人与人相处。“仁”的思想,立足于个人,但不把个人看作孤立的单一的个体,而是看成存在于社会集体中的一员。因此,人的一切言行,要顾及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从处理好这种关系出发。
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原则是“爱人”、是“忠恕”。简言之,就是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做,也就是体现了“爱人”。
(二)
组成孟子思想的主体是伦理学思想。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是植根于伦理学思想的沃土的。蔡元培先生认为:“孟子之伦理说,亦推广而为政治论。”这是对孟子思想源流相当精妙的梳理。伦理学是属于“善”的范畴,它是立足于现实,真切而直接地关注现世人生的。它也可以说是社会关系学,在这中间,儒家思想可以有“民主”的因素,但却与真正的精神“自由”无缘。照孟子的伦理理想,人追求的有这样几个层次:“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的伦理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仁、义的推崇和对利、欲的鄙薄上。关于仁、义的含义,孟子是这样解释的:“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仁”,是从自我的人格修养角度讲的;“义”,则是从对待他人的态度上讲的。对待他人,要知羞恶礼义;对待自己,要像一个人那样有爱心。所以,在《告子章句(上)》中孟子进一步指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并认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章句(上)》)。也就是说,仁是一个人性情的基础,义就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
“在孟子看来,他的“仁爱”不等同于墨子的“兼爱”,“仁爱”应当是在“礼”的轨道上运行,而不能像“兼爱”那样自由漫步。孟子的理想是仁爱不但要主宰政治,而且也应为政治所利用;不愿为政治所利用的“兼爱”,孟子是绝不允许的。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孝悌( )
②相人偶( )
③羞恶之心( )
④鄙薄( )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①这是对孟子思想源流相当精妙的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仁爱”应当是在“礼”的轨道上运行,而不能像“兼爱”那样自由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指出孔孟对“仁”的内容看法一致的地方(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一)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对“仁”的内容的规定,也有其具体的特殊的方面和普遍性方面。孔子答颜回问“仁”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个“礼”是具体的。在社会条件变化之后,后代的儒家,即使是最“正统”的儒家,也并不主张要按这个“礼”的要求去做了。孔子说孝悌是“仁”的根本,这个孝悌也是具体的,反映了当时的宗法制度的要求。这些都是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仁”的具体的特殊的内容。透过这些具体的时代内容,我们又可以看到“仁”还具有其普遍性的内容和意义。“仁”的学说,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普遍性的问题:在社会中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汉儒说“仁者相人偶”,“相人偶”就是讲人与人相处。“仁”的思想,立足于个人,但不把个人看作孤立的单一的个体,而是看成存在于社会集体中的一员。因此,人的一切言行,要顾及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从处理好这种关系出发。
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原则是“爱人”、是“忠恕”。简言之,就是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做,也就是体现了“爱人”。
(二)
组成孟子思想的主体是伦理学思想。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是植根于伦理学思想的沃土的。蔡元培先生认为:“孟子之伦理说,亦推广而为政治论。”这是对孟子思想源流相当精妙的梳理。伦理学是属于“善”的范畴,它是立足于现实,真切而直接地关注现世人生的。它也可以说是社会关系学,在这中间,儒家思想可以有“民主”的因素,但却与真正的精神“自由”无缘。照孟子的伦理理想,人追求的有这样几个层次:“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章句(下)》)。
孟子的伦理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对仁、义的推崇和对利、欲的鄙薄上。关于仁、义的含义,孟子是这样解释的:“仁者爱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仁”,是从自我的人格修养角度讲的;“义”,则是从对待他人的态度上讲的。对待他人,要知羞恶礼义;对待自己,要像一个人那样有爱心。所以,在《告子章句(上)》中孟子进一步指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并认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章句(上)》)。也就是说,仁是一个人性情的基础,义就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
“在孟子看来,他的“仁爱”不等同于墨子的“兼爱”,“仁爱”应当是在“礼”的轨道上运行,而不能像“兼爱”那样自由漫步。孟子的理想是仁爱不但要主宰政治,而且也应为政治所利用;不愿为政治所利用的“兼爱”,孟子是绝不允许的。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孝悌( )
②相人偶( )
③羞恶之心( )
④鄙薄( )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①这是对孟子思想源流相当精妙的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仁爱”应当是在“礼”的轨道上运行,而不能像“兼爱”那样自由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指出孔孟对“仁”的内容看法一致的地方(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仁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⑤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⑥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⑦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论证方法,意在强调_________。
2.第③④段中有两处加粗的词语,请分别指出它们具体指代什么。
(1)“这样的发现”指的是_________
(2)“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中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
3.说说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
(1)“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__________________
(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三新丛书·高考语文专项练习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创造性活动主要是指对已知材料(知识)的整理、重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联系,是在对已有认识的审视和反思基础上实现的突破和创新,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索活动。因此,________仅把创造活动视为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技能。________充其量只能使儿童的想象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________不能保证形成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和能力。________它与主动、能动的探索活动,与艰苦的科研劳动,与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境界毫不相关,不具备创造性活动的一般能力。相反,如果使学生沉湎于“思维的游戏”、或者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力表现,那么就与创造性的培养“南辕北辙”了。
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创造性活动是以美的规律为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性的活动不仅具有打破常规或新奇性的特点,更具有比以往解决问题的方式、效果更胜一筹的特点,这就是以“美”的规律重新组合“真”的材料,使之不断逼近客观终极真理的过程。因此,对创造性的培养,不仅要使年轻一代有探索和发现“真”的能力,而且要使他们具备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素养,使之能够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并进一步以美的规律为指导审视和重组真的事物,实现对世界的更高层次的把握。
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具备创造倾向和创造人格。创造倾向指的是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忱,对审美和理论问题的强烈兴趣;创造人格是与为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与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集思广益、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相适应的人格特征。与创造性能力相比,创造倾向和创造人格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这也就是生活中不少智能出众的人最终并未成为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原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2.文中第①段加粗的“它”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仅把创造活动视为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用诸如“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思维技能。
B.用“类比法”、“联结法”等方法来训练思维技能。
C.使儿童的想象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并不能保证形成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和能力。
D.使儿童的想象丰富一些,思维灵活一些。
3.文中第①段加粗的“相反”所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反”指的是使用“类比法”、“联结法”训练思维技能的儿童与具备创造性活动能力的儿童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B.“相反”指的是用“类比法”、“联结法”训练思维技能与使用创造性活动训练思维技能两种做法完全不同。
C.“相反”指的是对“创造性活动”的两种认识完全不同。
D.“相反”指的是“使学生沉湎于思维的游戏”,“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力表现”这种做法的结果,就与创造性的培养完全不同。
4.本文提出的进行创造性活动应具备的三方面条件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奇的思维、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更胜一筹的效果。
B.打破思维的常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素养、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能力。
C.创造性能力、创造倾向、创造人格。
D.思维活动不循常规、想象丰富、思维灵活。
5.本文给创造性活动下的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创造性活动主要是指对已知材料(知识)的整理、重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联系,是在对已有认识的审视和反思基础上实现的突破和创新,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索活动。
B.创造性活动是主动、能动的探索活动,与艰苦的科研劳动,与为人类造福的精神境界相关。
C.创造性活动是以美的规律为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
D.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具备创造倾向和创造人格。
6.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是发现事物更深层次的联系、实现对世界更高层次的把握。
B.与创造性能力比,创造倾向和创造人格更为重要。
C.创造性活动不是不循常规的思维活动。
D.创造性活动具有打破常规或新奇性和比以往解决问题的方式、效果更胜一筹的特点。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效实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