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燕国看见欺凌的耻辱除掉了。
B.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
      事故。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国的大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
      常态。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燕国看见欺凌的耻辱除掉了。
B.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国的大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 越国以(边邑)远
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3. 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
①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 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 等到他在东边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  ① 您曾经 对晋君 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  ① 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劳,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 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4.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 越过秦国而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 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6. 下面是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其中正确的几项是(    )
A.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B.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C.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D.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E. 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F.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7. 用原文填空:烛之武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表现出他能言善辩、智能过人。其说辞大体可分三个层次,二 、三层次中又可各分两小层意义:
第一小层:不卑不亢,引出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小层:分析情势,说明利害:
a. 亡郑,对晋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存郑,对秦有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小层:回顾历史,预见未来:
a. 过去,晋国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___________________
 b. 将来,晋国必贪得无厌,进犯秦国: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今行而无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今行无信秦王必喜善见臣
B.愿得将军首以献秦而燕国见陵耻除矣
C.樊於期前曰今得闻教
D.樊将军穷困来归丹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小题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小题4: 翻译下面句子 (9分)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3分)
(3)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3 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注释:①相传项橐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
1.下面加线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其试臣,何叱乎——遽:急忙
B.应侯欲攻赵,武安君之——难:感到为难
C.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使:派……出使
D.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赵——报:告知
2.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 ②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③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④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
A.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不同
B.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也不同
C.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相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也相同
D.①②中的“为”字意义与用法不同,③④中的“于”字意义与用法相同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  )
A.秦始皇派遣张唐到燕国去任相国,但张唐曾带兵攻打过赵国,他觉得赵国一定会怨恨自己,对自己不利,所以以此为借口推托。
B.张唐不敢去,吕不韦虽然心里不快,但没也没有办法勉强他,结果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看出了吕不韦的心事,主要请求去说服张唐。
C.甘罗用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吕不韦,结果被吕不韦逼死的例子警告张唐,如果他不听吕不韦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
D.甘罗在出使赵国时,仔细分析了秦、赵、燕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劝说赵王割给秦国五座城池,后来秦国还不费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原属燕国的十一座城池。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犹恐不能自知;今贤非尧、舜、汤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由自知哉?荆成、齐庄不自知而杀,吴王、智伯不自知而亡,败莫大于不自知。
魏文侯燕饮,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以座为上客。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臣矣。
(选自《吕氏春秋·自知》,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有司过之士过:过失
B.魏文侯燕饮燕:通“宴”
C.次及翟黄次:依次
D.文侯微翟黄,则几失忠臣矣微:卑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 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夫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人本来就不能了解自身,君主尤其严重
B.文侯不说,知于颜色——魏文侯嘴上不说,但知道任座是给自己颜色看
C.忠臣毕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忠臣竭尽他的忠心,却不敢远离君主而获罪死亡
D.终以座为上客——最终把任座待为上等宾客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设立辅佐自己的大臣,设立负责批评教育的老师,就是用来指出天子的过失的。
B.尧设置了进谏的鼓,舜设立了供人书写批评意见的木牌,可还是担心自己有错不能自知。
C.任座认为魏文侯得到了中山之地没有封给弟弟却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不是贤德的君主。
D.翟黄以为任座直谏得罪了君主,会死在宫门外,出去见他还活着,就把他召进了宫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滨海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文言文阅读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宋史》)

  注:①台:御史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亿不民而营筑之     赋:征税

B.

亿独言岁饥,愿民租   贷:借款

C.

户部、参知政事    除:授官

D.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    饬:谨慎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  ]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

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

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

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范仲淹遭贬之后,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注:①台:御史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         赋: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     贷:借款

  C.遂除户部、参知政事       除: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       饬:谨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    )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3分)

                                                                    

(2)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3分)

                                                                       

(3)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雏、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曰:“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曰:“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注:①台:御史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赋: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贷:借款
C.遂除户部、参知政事除: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饬:谨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3分)     (   )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3分)
                                                                    
(2)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3分)
                                                                      
(3)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民而营筑之。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召甲出乳医示之,冤遂辨。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迭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角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角厮啰节制。亿日:“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日:“仲淹举臣以公,臣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大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卒,赠太子太保,谥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最燕居,未尝有情客。见素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宋史·列传第七十四》),有删节)

注:①台:御史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亿不民而营筑之        赋:征税   

B.亿独言岁饥,愿民租    贷:借款

C.遂户部、参知政事      除:授官

D.亿性方重,治家严      饬:谨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贿赂官吏拷打其嫂,欲使其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情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早,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因此没有遭受饥荒。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选拔官员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而所以绥御四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二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

(1)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君之所知也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下面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越国以远(边远。)

C.

行李之往来,其乏困(通“供”,供给。)

D.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缺,损害。)

(3)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4)

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①意动

②名词作状语

③名词作动词

④宾语前置

(1)越国以鄙远(  )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3)夫晋,何厌之有(  )

(4)夜缒而出(  )

(5)

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  ]

A.

亡郑以陪邻

B.

越国以鄙远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C.

君之所知也

“所知”的内容是“晋国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7)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①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A.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