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加粗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管仲因而之——公子纠败,召忽
B.无不行而前——诸将及士卒多亡归
C.纵江东父兄怜而我——先入关者王之,吾当关中
D.管仲既任政齐——父老秦苛法久矣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0 月考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加粗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管仲因而之——公子纠败,召忽
B.无不行而前——诸将及士卒多亡归
C.纵江东父兄怜而我——先入关者王之,吾当关中
D.管仲既任政齐——父老秦苛法久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启东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各句加粗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管仲因而之     公子纠败,召忽

B.

无不行而前     诸将及士卒多亡归

C.

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先入关者王之,吾当关中

D.

管仲既任政齐    父老秦苛法久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新教材同步导学(高一·上) 题型:013

阅读下文,解答文后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惧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子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困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1.下列两句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是:

[  ]

①尝与鲍叔②俗之所

A.g(商人
f%u反对
B.ji3经商
p!坏
C.g(经商
f%u反对
D.ji3商人
p!坏

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召忽死之
B.因而予之
C.终善遇之
D.因而信之

3.管仲“常欺鲍叔”指的是:

[  ]

A.分财利多自与
B.鲍叔以身下之
C.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D.不以管仲为愚

4.与“世禄于齐”的“禄”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不羞小节
B.富国强兵
C.任政相齐
D.四维不张

5.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句正确解释是:

[  ]

A.天下赞扬管仲贤能的人,不如赞扬鲍叔的人多。

B.天下不赞扬管仲的贤能,却赞扬鲍叔能够知人。

C.天下知道管仲贤能的人不多,而知道鲍叔的人多。

D.天下认为像管仲这样贤能的人不多,而鲍叔这样知人的人多。

6.不属于管仲相齐后的成就的一项是:

[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上服度,六亲固
D.诸侯归齐

7.全都属于“诸侯归齐”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桓公南袭蔡

②管仲伐楚责包茅不入贡周室。

③桓公北征山戎

④管仲责燕修召公之政。

⑤桓公欲背约,管仲信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文,解答文后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惧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子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困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1)下列两句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是:

[  ]

①尝与鲍叔②俗之所

A.g(商人
f%u反对
B.ji3经商
p!坏
C.g(经商
f%u反对
D.ji3商人
p!坏

(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召忽死之
B.因而予之
C.终善遇之
D.因而信之

(3)管仲“常欺鲍叔”指的是:

[  ]

A.分财利多自与
B.鲍叔以身下之
C.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D.不以管仲为愚

(4)与“世禄于齐”的“禄”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不羞小节
B.富国强兵
C.任政相齐
D.四维不张

(5)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句正确解释是:

[  ]

A.天下赞扬管仲贤能的人,不如赞扬鲍叔的人多。

B.天下不赞扬管仲的贤能,却赞扬鲍叔能够知人。

C.天下知道管仲贤能的人不多,而知道鲍叔的人多。

D.天下认为像管仲这样贤能的人不多,而鲍叔这样知人的人多。

(6)不属于管仲相齐后的成就的一项是:

[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B.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上服度,六亲固
D.诸侯归齐

(7)全都属于“诸侯归齐”的原因的一组是:

[  ]

①桓公南袭蔡

②管仲伐楚责包茅不入贡周室。

③桓公北征山戎

④管仲责燕修召公之政。

⑤桓公欲背约,管仲信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

  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

  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注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

  [注]无由接:智力达不到的意思。

(选自《吕氏春秋》)

(1)

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愿仲父之无也      让:推让

B.

常之巫于死生      审:明察

C.

食不甘,宫不      治:治理

D.

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卫 下:投降

(2)

下列各组中加粗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易牙烹其子慊寡人   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B.

①愿仲父无让也     ②余于仆碑,又乙悲夫古书不存

C.

①其父死不敢归苦    ②空中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D.

①虫流出户       ②臣城恐见欺王而负赵

(3)

下列各句的意思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齐桓公的要求下,知人论世的管仲便清楚明白地分析出易牙、竖刁等四人的不同弊病。

B.

齐桓公驱逐了易牙、竖刁等四人后便有了后悔之意,一方面对管仲的话进行了怀疑,一方面又召回了他们。

C.

易牙、竖刁等四人在被召回的第二年便共同谋划了叛乱,齐桓公最终死在了在他们的囚禁中。

D.

尽管管仲有着深谋远虑,但是还是没能让齐桓公免于祸患,主要的原因在于齐桓公缺少明智的判断。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

下列加粗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鲍叔终遇之         善:很好地

B.

鲍叔遂管仲         进:举荐

C.

生我者父母,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

管仲因而令召公之政     修:修建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  ]

A.

①鲍叔知

②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赐。

B.

①管仲富拟公室。

②乃设九宾礼

C.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

②大阉之乱,缙绅能不易其志者

D.

①管仲既任政相齐,区区之齐在海滨

②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

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

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

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管仲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

泽命不,信也       渝:坚持

C.

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

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

B.

拱手问曰       朝济夕设版焉

C.

缓其刑政人不惧死   三人行必有我师

D.

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  此亡秦续耳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  ]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

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

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

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省上高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不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

泽命不,信也      渝:坚持

C.

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

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

B.

拱手问曰       临清流赋诗

C.

缓其刑政人不惧死   三人行必有我师

D.

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  二虫又何知

(3)

用“/”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开,正确的一项是

[  ]

A.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B.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C.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D.

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________________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高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B.泽命不,信也——渝:坚持
C.公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故燕王欲结
B.拱手问曰——朝济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三人行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此亡秦续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