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
      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积极倡导“新乐
      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无题诗是他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
      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
D.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他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
      的人所铭记。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无题诗是他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两首。
D.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他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人所铭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8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拜右拾遗。房琯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栗,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自京师遁 宵:夜里
B.右拾遗 拜:授予官职
C.严武之 过:拜访
D.牛肉白酒 啖: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谒肃宗彭原 //皆以美徐公
B.出甫华州司功参军 //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
C.严挺之有此儿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自棹舟迎甫还 //后人哀之不鉴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虽生于官宦世家,但他仕途不顺,后来因为献赋才侥幸被皇上赏识。
B.杜甫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
C.杜甫与严武交情甚厚,在言行上常常对严武不讲礼节,十分傲慢。
D.晚年的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文中对杜甫死的说法值得参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2)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陕西省高二下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8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拜右拾遗。房琯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栗,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自京师遁       宵:夜里

B.右拾遗           拜:授予官职

C.严武之           过:拜访

D.牛肉白酒         啖: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谒肃宗彭原 //皆以美徐公

B.出甫华州司功参军 //于是长安君约车百乘

C.严挺之有此儿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自棹舟迎甫还 //后人哀之不鉴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虽生于官宦世家,但他仕途不顺,后来因为献赋才侥幸被皇上赏识。

B.杜甫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

C.杜甫与严武交情甚厚,在言行上常常对严武不讲礼节,十分傲慢。

D.晚年的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文中对杜甫死的说法值得参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2)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     第:落第        B.玄宗之     奇:引以为奇

C.房琯布衣时与甫       善:友好        D.恃恩放          恣:放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琯兵败陈涛斜       ②一夕而卒耒阳

B. ①帝许               ②久,召补京兆府功曹

C. ①严挺之有此儿       ②游东蜀依高适

D. ①既至适卒           ②未维舟江陵乱

3.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杜甫“生活困顿”和“为人傲诞”的一项是(3分)

A. ①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②尝凭醉登武之床

B. ①自负薪采梠                 ②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 ①武卒,甫无所依             ②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D. ①游衡山,寓居耒阳           ②自棹舟迎甫而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参加科举落第,却因文章写得好得到玄宗赏识。

B.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肃宗大怒,将两人都贬出了朝廷。

C.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刚到东蜀投靠高适,高适又去世了。

D.杜甫举家到荆楚之地避难时,江陵发生了变乱,耒阳聂县令亲自划船迎接杜甫。

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3分)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3分)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落第 B.玄宗之奇:引以为奇
C.房琯布衣时与甫善:友好 D.恃恩放恣:放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琯兵败陈涛斜 ②一夕而卒耒阳
B.①帝许②久,召补京兆府功曹
C.①严挺之有此儿 ②游东蜀依高适
D.①既至适卒②未维舟江陵乱
【小题3】下列句子能分别表现杜甫“生活困顿”和“为人傲诞”的一项是(3分)
A.①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②尝凭醉登武之床
B.①自负薪采梠②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①武卒,甫无所依 ②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
D.①游衡山,寓居耒阳②自棹舟迎甫而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参加科举落第,却因文章写得好得到玄宗赏识。
B.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肃宗大怒,将两人都贬出了朝廷。
C.严武去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刚到东蜀投靠高适,高适又去世了。
D.杜甫举家到荆楚之地避难时,江陵发生了变乱,耒阳聂县令亲自划船迎接杜甫。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1)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3分)
(2)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3分)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美意朦胧

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都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雾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子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尽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秋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杜甫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主》、《江衅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留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消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以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铿然而出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记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自发悲,班马呜,生死、离合、荣尽、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歇千秋人之未歇。这一抹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更见其朦胧的美意,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21.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4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                                

22.“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6分)

(1)                                                                        

(2)                                                                        

23.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6分)

(1)                                                                         

(2)                                                                        

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予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与无诗同。予遂为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知音者其舍诸?”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宫商不高耳。”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棠有闻,而诗无(见闻).    B.兴旨卑,与无诗同(局限)

C.誓脱常态,虽欲勿(自夸).    D.文字太,宫商不高(冷僻)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海棠诗序》云   君亲谓予何

B.予遂为题,不愧不负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兴旨卑泥,无诗同  蠃而不助五国也

D.蜀海棠有闻,诗无闻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       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     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  )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2)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见闻).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局限)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自夸).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冷僻)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海棠诗序》云君亲其谓予何B.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与蠃而不助五国也D.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小题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   )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A.①②⑤B.①③⑥C.①②④D.③④⑤
小题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2)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 ti)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隋末以罪西域徙:调职B.若令先臣故事执:继承,发扬
C.少贫不自振:奋起,振作D.还,客巴西遁:逃走,逃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高自称道;②项王即日留沛公饮。
B.①遂摘其诗激杨贵妃;②作《师说》贻之。
C.①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②孰能讥之乎。
D.①召入,时白已醉;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A.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C.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常侍帝。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
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
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
坐在船中。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
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
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2分)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2分)                                                                 
(3)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