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增加)少
C.填然鼓(代词,代“鼓”)
D.弃甲(拖着)兵而走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增加)少
C.填然鼓(代词,代“鼓”)
D.弃甲(拖着)兵而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版 2009-2010学年 第43期 总第199期 粤教版 题型:013

对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内          凶:有战乱

②邻国之民不少      加:增加

③鸡豚狗彘之,勿失其时  蓄:喂养

④弃甲兵而走       曳:拖着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胜:尽

⑥七十者衣帛肉      食:吃

⑦填然鼓         之:代词,代“鼓”

⑧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检查

[  ]
A.

①③⑤⑦

B.

②③⑥⑦

C.

③④⑤⑥

D.

④⑤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海南省嘉积中学2011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使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府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正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逆贼杨异等                 降:使……投降

B.

闻贼欲北度                  规:谋划

C.

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雅:儒雅

D.

视事七年,正化大行               视事:任职

(2)

下列句均能表现杜诗尽心朝廷,直方善策的一项是

(1)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2)诗雅好推贤

(3)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4)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5)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6)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

[  ]

A.

(1)(2)(3)

B.

(4)(5)(6)

C.

(2)(3)(4)

D.

(1)(3)(6)

(3)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

B.

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法,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

C.

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

D.

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

(4)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名师全程点拨》丛书高三语文 题型:013

阅读分析。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①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④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⑤,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⑥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⑦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魏是国名),因魏都大梁,故又称梁惠王。②[河内]指黄河北岸。凶:荒年。③[河东]黄河以东。④[填然]形容擂鼓的声音。⑤[数罟(g()不入洿池]指细孔的网不入池塘。数:细密。罟:网。洿池:池塘。⑥[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⑦[养生丧死]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操办丧事。

1.下列四句话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是

[  ]

①弃甲兵而走②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罟不入洿池④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A.y8
sh8ng
s%u
w4ng
B.y8
sh5ng
c)
w4ng
C.y5
sh5ng
shu^
w4ng
D.y8
sh8ng
c&
w2ng

2.本文所说的“王道”,指的是

[  ]

A.“望民之多于邻国”

B.反对进行掠夺性的战争

C.不能像梁惠王那样采取些临时性的“抚民”措施

D.能做到“养生丧死无憾”,这仅是王道的开端

3.对“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可以,只是没照直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走了呀!

B.不应该,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但是也逃跑了呀!

C.不应该,只不过不到一百步罢了,这也算是逃跑了呀!

D.不可以,只是逃跑没超过一百步,但也算是逃跑了呀!

4.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耳、矣”三词的分析,较为确切的一项是

[  ]

A.“焉”、“耳”、“矣”是三个句尾语气词连用,目的在加强语气,意思是“的的确确是尽了心啊”。

B.“焉”是一个兼词,解释为“于此”;“耳”和“矣”都是句尾语气词,连用等于“啦”,语气较强。

C.“焉”是个代词,指代“国家”;“耳”和“矣”是句尾语气词。

D.“焉”是个疑问代词,“耳”和“矣”都是句尾语气词,意思为“(于国)难道不尽心吗”。

5.孟子讲“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其用意何在?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打仗不能贪生怕死,不应战事稍有不利就逃之夭夭,应该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B.梁惠王虽然为老百姓做了些好事,但是做得还不够,应该做得更好一些。

C.梁惠王在残酷压迫、剥削老百姓方面,与其他国家的统治者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稍有点不同罢了。

D.梁惠王想为老百姓办事,在这方面是尽了心的,只是效果还不理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分析。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①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②,则移其民于河东③,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④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⑤,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⑥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⑦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魏是国名),因魏都大梁,故又称梁惠王。②[河内]指黄河北岸。凶:荒年。③[河东]黄河以东。④[填然]形容擂鼓的声音。⑤[数罟(g()不入洿池]指细孔的网不入池塘。数:细密。罟:网。洿池:池塘。⑥[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⑦[养生丧死]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操办丧事。

1.下列四句话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是

[  ]

①弃甲兵而走②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

罟不入洿池④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A.y8
sh8ng
s%u
w4ng
B.y8
sh5ng
c)
w4ng
C.y5
sh5ng
shu^
w4ng
D.y8
sh8ng
c&
w2ng

2.本文所说的“王道”,指的是

[  ]

A.“望民之多于邻国”

B.反对进行掠夺性的战争

C.不能像梁惠王那样采取些临时性的“抚民”措施

D.能做到“养生丧死无憾”,这仅是王道的开端

3.对“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可以,只是没照直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走了呀!

B.不应该,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但是也逃跑了呀!

C.不应该,只不过不到一百步罢了,这也算是逃跑了呀!

D.不可以,只是逃跑没超过一百步,但也算是逃跑了呀!

4.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焉、耳、矣”三词的分析,较为确切的一项是

[  ]

A.“焉”、“耳”、“矣”是三个句尾语气词连用,目的在加强语气,意思是“的的确确是尽了心啊”。

B.“焉”是一个兼词,解释为“于此”;“耳”和“矣”都是句尾语气词,连用等于“啦”,语气较强。

C.“焉”是个代词,指代“国家”;“耳”和“矣”是句尾语气词。

D.“焉”是个疑问代词,“耳”和“矣”都是句尾语气词,意思为“(于国)难道不尽心吗”。

5.孟子讲“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其用意何在?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打仗不能贪生怕死,不应战事稍有不利就逃之夭夭,应该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B.梁惠王虽然为老百姓做了些好事,但是做得还不够,应该做得更好一些。

C.梁惠王在残酷压迫、剥削老百姓方面,与其他国家的统治者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程度稍有点不同罢了。

D.梁惠王想为老百姓办事,在这方面是尽了心的,只是效果还不理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题库·练考新课堂》高一语文(全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上,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农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面加粗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内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寡人之民不

加:增加

C.弃甲曳兵而

走:跑,这里指逃跑

D.涂有饿

莩;饿死的人

2.对下列加粗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好战,请以战喻

  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弃甲曳而走

  非我也,

[  ]

A.两个“王”字相同,两个“兵”字也相同

B.两个“王”字相同,两个“兵”字不同

C.两个“王”字不同,两个“兵”字相同

D.两个“王”字不同,两个“兵”字也不同

3.下面四句话里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①兵刃既接

②河东凶亦然

[  ]

A.①军队锋利的兵器既然接触了 ②河东地区也这样收成不好

B.①军队锋利的兵器既然接触了 ②河东地区遇到灾荒,也这样做

C.①兵器已经交锋上了     ②河东地区也这样收成不好

D.①兵器已经交锋上了     ②河东地区遇到灾荒,也这样做

5.对“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翻译正确的是

[  ]

A.很多网不放入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品就吃不完

B.很多网不放入池塘里,鱼鳖就会吃得很好

C.细密的网不放入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品就吃不完

D.细密的网不放入池塘里,鱼鳖就会吃得很好

6.从分句间语意关系考虑,相同的一组是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③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梁惠王以赈灾救民为例自诩“于国尽心”,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他希望老百姓能更多地归附自己。

B.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熟悉的战争为例,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自己的主张。

C.孟子阐述了“仁政”的具体内容:发展生产,教养百姓等,指出这才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文章最后阐述了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指出统治者不应归罪于岁,只要做到了不怪罪年成,老百姓就一定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坏 、凶恶
B.填然之,兵刃既接               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
2.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激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孝悌之义                  晋 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D.邻国民不加少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 分。
4.翻译下列句子。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23 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加粗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少——增加
C.填然鼓——代词,代“鼓”
D.弃甲兵而走——拖着
2.下面的加粗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春心莫共花争
B.弃甲曳而走——斩木为
C.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亦走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B.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C.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语言上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文章中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比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D.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是“王道”,具体内容是:顺应农时,使民生有保障,并进而对他们实行伦理道德教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东北四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冲帝又崩,冀立质帝。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容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散其苑囿,以业穷民。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能书计    通“才”

B.

商以冀    退让

C.

融自刺不   死

D.

洛阳令收考授 暗示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梁冀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

扶风人士孙奋空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

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

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