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无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B.至于他邦
C.吾尝终日不食
D.富而好礼者也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无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B.至于他邦
C.吾尝终日不食
D.富而好礼者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1~5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也退,故进之——退:退缩
B.旧令尹之,必以告新令尹——政:政事
C.由也兼人,故退之——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
D.弃而之——违:离开
2.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求退,故进之——师道之不传久矣
B.旧令尹之政,必告新令尹——皆美于徐公
C.未知。得仁——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一邦——二虫,又何知
3.下列各句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句是(     )
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B.三已之,无愠色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赤也惑,敢问
4.下面对于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的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
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
D.在孔子看来,“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
5.翻译下列各句。
(1)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四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②法,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   省:知道。

B.

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  僻:怪僻。

D.

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  ]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①②⑤

D.

②④⑥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5)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三语文语文版 语文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

省:知道。

B.

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

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

僻:怪僻。

D.

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  ]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①②⑤

D.

②④⑥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5)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人入坐       延:邀请
B.书生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厚而遣之       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显著,显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何向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亚父,范增也
B.今烦尔妪一煮芋也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无不同于芋于是余有叹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甘也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了“时位移人”的一项是(  )                                 
①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
②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④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⑤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⑥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③④  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3分)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3分)
(3)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