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中加粗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有常
②君子其常
③天高山
④彼矣,文王康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有常
②君子其常
③天高山
④彼矣,文王康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会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绳——中:合乎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绝:断
D.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假:借助
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字的用法与“鞣使之然也”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于蓝
B.不如登高博见也
C.蚓无爪牙
D.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楚,说理透彻。
B.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是因为后天善于思考、探索。
C.文章第四段通过骐骥和驽马、朽木和金石、螃蟹和蚯蚓三组对比,阐述了要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的道理。
D.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槐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成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腹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相称,符合
B.而其堂曰“万柳之堂”——榜:标榜
C.今卧于水中矣——欹:倾斜
D.方忧之不暇——殷:殷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偶一至而已/微波人,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B.力又不足为之/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C.则好游者成予言此地之胜/不足外人道也
D.则向飞梁架于水上者/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夫贤公卿勤劳王事
B.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
C.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
D.又何必腹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贤能的公卿大夫整天忙于国家事务,根本不会有时间来为自己建造别墅;而那些庸俗贪婪的人,才会建造别墅来供自己寻欢作乐或向别人夸耀。
B.冯公在雍正时做了宰相,于是他在京城的东南角修建了一座别墅园林“万柳之堂”;等他后来犯了罪,被判处死刑,万柳之堂里便柳也没了,亭也塌了,万柳之堂便成了一片废墟。
C.万柳之堂曾是京城的一大胜景,园内曲径通幽,遍栽柳树,有池沼、假山、芦荻,有亭台水榭,云彩和池水错落映衬,景色非常可爱。
D.作者写作此文,是希望士大夫们能够从万柳之堂的兴衰中吸取教训,不再羡慕富贵这样的身外之物;那些已经置身于富贵之中的人,更不应该靠搜刮民脂民膏来为自己修建园林。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司门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时鲁简肃公宗道方为司户参军,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每贷于王,犹不足,则又恳王予贷俸钱。

  鲁御下严,库吏深怨之,诉鲁私贷缗钱,州并劾王。王谕鲁曰:“第归罪某,君无承也。”鲁曰:“某贫不给,以干于公,过实自某,公何辜焉。”王曰:“某碌碌经生,仕无他志,苟仰俸入,以养妻子,得罪无害,况以官物贷人,过不及免。君年少有志节,明爽方正,实公辅器,无以轻过辄累远业,并得罪何益?”卒明鲁不知,而独受私贷之罪。鲁深愧谢不自容,王处之裕如,无慊恨色。由是沉困铨管二十余年。

  晚用荐者,引对吏部,状其功过,奏内有鲁姓名。时鲁已参大政,立侍殿中。仁庙目鲁曰:“岂卿耶?”鲁遽称谢,且具陈其实。仁庙叹曰:“长者也。”先是有私过者,例改次等,由是得不降等,诏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郡,晚年田园丰腆,子孙蕃衍,寿八十九卒,亦庇贤为善之报也。

——《宋史》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  给:丰厚

B.某贫不给,以于公    干:求取

C.过实自某,公何焉    辜:对不起

D.仁庙鲁曰        目:用如动词,看

2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加粗部分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引对吏部,状其功过  B.鲁遽称谢,且具陈其实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轻过辄累远业   故不积小流则无成江海

B.禄俸不给,每贷王  吾惛,不能进是矣

C.过实自某,公何辜  以予故,咸以愚辱

D.亦庇贤善之报也   然此可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成为王缮甘愿独当罪过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鲁)“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 ②鲁御下严 ③(王)“仕无他志”,“得罪无害” ④(王)“过不及免” ⑤(鲁)“实公辅器” ⑥(鲁)“已参大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宗道做司户参军时家贫,人口多,俸禄不够开销,常常借贷,还不够用,不得已挪用了公家的钱。

B.王缮认为鲁宗道年轻,有志向操守,豪爽正直,是朝廷的有用人才。

C.王缮晚年因有人举荐,被召到吏部述职对答;由于鲁宗道说出了当年的实情,而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

D.王缮庇贤为善,终于得到好报,晚年不但升官发财,而且多子多孙,尽享天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司门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时鲁简肃公宗道方为司户参军,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每贷于王,犹不足,则又恳王予贷俸钱。

  鲁御下严,库吏深怨之,诉鲁私贷缗钱,州并劾王。王谕鲁曰:“第归罪某,君无承也。”鲁曰:“某贫不给,以干于公,过实自某,公何辜焉。”王曰:“某碌碌经生,仕无他志,苟仰俸入,以养妻子,得罪无害,况以官物贷人,过不及免。君年少有志节,明爽方正,实公辅器,无以轻过辄累远业,并得罪何益?”卒明鲁不知,而独受私贷之罪。鲁深愧谢不自容,王处之裕如,无慊恨色。由是沉困铨管二十余年。

  晚用荐者,引对吏部,状其功过,奏内有鲁姓名。时鲁已参大政,立侍殿中。仁庙目鲁曰:“岂卿耶?”鲁遽称谢,且具陈其实。仁庙叹曰:“长者也。”先是有私过者,例改次等,由是得不降等,诏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郡,晚年田园丰腆,子孙蕃衍,寿八十九卒,亦庇贤为善之报也。

——《宋史》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  给:丰厚

B.某贫不给,以于公    干:求取

C.过实自某,公何焉    辜:对不起

D.仁庙鲁曰        目:用如动词,看

2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加粗部分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引对吏部,状其功过  B.鲁遽称谢,且具陈其实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轻过辄累远业   故不积小流则无成江海

B.禄俸不给,每贷王  吾惛,不能进是矣

C.过实自某,公何辜  以予故,咸以愚辱

D.亦庇贤善之报也   然此可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成为王缮甘愿独当罪过的理由的一组是( )

①(鲁)“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 ②鲁御下严 ③(王)“仕无他志”,“得罪无害” ④(王)“过不及免” ⑤(鲁)“实公辅器” ⑥(鲁)“已参大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宗道做司户参军时家贫,人口多,俸禄不够开销,常常借贷,还不够用,不得已挪用了公家的钱。

B.王缮认为鲁宗道年轻,有志向操守,豪爽正直,是朝廷的有用人才。

C.王缮晚年因有人举荐,被召到吏部述职对答;由于鲁宗道说出了当年的实情,而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

D.王缮庇贤为善,终于得到好报,晚年不但升官发财,而且多子多孙,尽享天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司门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时鲁简肃公宗道方为司户参军,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每贷于王,犹不足,则又恳王予贷俸钱。

  鲁御下严,库吏深怨之,诉鲁私贷缗钱,州并劾王。王谕鲁曰:“第归罪某,君无承也。”鲁曰:“某贫不给,以干于公,过实自某,公何辜焉。”王曰:“某碌碌经生,仕无他志,苟仰俸入,以养妻子,得罪无害,况以官物贷人,过不及免。君年少有志节,明爽方正,实公辅器,无以轻过辄累远业,并得罪何益?”卒明鲁不知,而独受私贷之罪。鲁深愧谢不自容,王处之裕如,无慊恨色。由是沉困铨管二十余年。

  晚用荐者,引对吏部,状其功过,奏内有鲁姓名。时鲁已参大政,立侍殿中。仁庙目鲁曰:“岂卿耶?”鲁遽称谢,且具陈其实。仁庙叹曰:“长者也。”先是有私过者,例改次等,由是得不降等,诏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郡,晚年田园丰腆,子孙蕃衍,寿八十九卒,亦庇贤为善之报也。

  (《宋史》)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贫,食口众,禄俸不  给:丰厚

B.某贫不给,以于公    干:求取

C.过实自某,公何焉    辜:对不起

D.仁庙鲁曰        目:用如动词,看

2.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句子加粗部分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引对吏部,状其功过

B.鲁遽称谢,且具陈其实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无轻过辄累远业

  故不积小流则无成江海

B.禄俸不给,每贷

  吾惛,不能进是矣

C.过实自某,公何辜

  以予故,咸以愚辱

D.亦庇贤善之报也

  然此可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成为王缮甘愿独当罪过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鲁)“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

②鲁御下严

③(王)“仕无他志”,“得罪无害”

④(王)“过不及免”

⑤(鲁)“实公辅器”

⑥(鲁)“已参大政”

[  ]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宗道做司户参军时家贫,人口多,俸禄不够开销,常常借贷,还不够用,不得已挪用了公家的钱。

B.王缮认为鲁宗道年轻,有志向操守,豪爽正直,是朝廷的有用人才。

C.王缮晚年因有人举荐,被召到吏部述职对答;由于鲁宗道说出了当年的实情,而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

D.王缮庇贤为善,终于得到好报,晚年不但升官发财,而且多子多孙,尽享天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归去来兮辞
陶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无心以出岫——无心:无意
B.悦亲戚之情话——情话: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C.既窈窕以寻壑——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
D.曷不心任去留——委:随,顺从
2.对下列句中“以”字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问征夫前路
②策扶老流憩
③舟遥遥以轻飏
④登东皋舒啸
⑤农人告余春及
⑥木欣欣向荣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②④/③⑤
D.①⑥/②⑧/④⑤
3.对《归去来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提到“松菊犹存”,后又写到“抚孤松而盘桓”,则借松、菊表现了诗人傲世遗俗的精神面貌。
B.“归去来”即归去之意,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C.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景物亦有人情和个性。“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就是动人的例证。
D.本文是辞中名篇,语言华美,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翻译下列句子。
(1)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  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饥馑  因:趁着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或:有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②为国以礼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对下列各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与点也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山东省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饥馑因:趁着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有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②为国以礼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3.对下列各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与点也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C.因之以饥馑因:趁着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有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②为国以礼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与点也        ② 唯求则非邦也与   
③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④鸟兽不可与同群   
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