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环绕 B.与禽兽奚择哉——择:选择 C.舜为法于天下——法:榜样 D.礼人不答——答:答应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①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②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③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谖草:亦作“萱草”,古代传说中一种使人忘忧的草。 ②易,指《易经》。③瞒,通“樠”,流出的样子。
1.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益处
B.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完备
C.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过分
D.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游览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有节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人道有变,其节乃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获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喜好和好玩。同样,选取别的一些物什也是为了体现某种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很有才能但还没有开始施展,他仍然心境淡泊,崇尚节操,没有在外营谋的念头,作者对此也表示赞赏。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有了节,就能枝繁叶茂,春夏秋冬四季有了节,阴阳寒暑就有了转移的时机,作者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关键是节操,不要去追名逐利,力求贤达。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有未雨绸缪,从平时闲居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一旦遇到事,才能做到应对自如。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诗歌欣赏。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对下面加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
B.兔从狗窦人 窦:洞穴。 |
C.不知贻阿谁 贻:送给。 |
D.出门东向看 东向:从东向西。 |
(2)下列对诗歌中的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了老兵六十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的苦难之深。
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
C.最后两句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了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D.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
(3)对此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整首诗歌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B.整首涛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C.此诗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运用白描手法,注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只是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
(4)对这首汉乐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
B.从十五到八十,六十余年未着一字,而笔重于“归”,真可谓匠心独运。
C.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D.该诗语言文辞华美,情调悲怆幽远,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十分成功。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诗歌欣赏。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1)对下面加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
B.兔从狗窦人 窦:洞穴。 |
C.不知贻阿谁 贻:送给。 |
D.出门东向看 东向:从东向西。 |
(2)下列对诗歌中的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了老兵六十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的苦难之深。
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
C.最后两句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了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D.这首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
(3)对此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整首诗歌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B.整首涛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C.此诗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运用白描手法,注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只是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
(4)对这首汉乐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
B.从十五到八十,六十余年未着一字,而笔重于“归”,真可谓匠心独运。
C.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D.该诗语言文辞华美,情调悲怆幽远,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十分成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