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形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惠子
B.离而
C.凿一窍
D.非能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形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惠子
B.离而
C.凿一窍
D.非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形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是以圣人犹
B.非能也,而绝江河
C.为无为,无事
D.夫轻必寡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指南录后序》,回答下列各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

中兴机会,庶见在此

D.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2)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  ]

A.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B.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就当面揭露元军统帅不讲信用,多次指出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为。

C.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我想元军也还是可以用语言来劝说动的。

D.

予更欲一觇北——我更想(趁此机会)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

(3)

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

文章第一段写当时的混乱形势和自己出使元军的原因及目的,表现出作者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操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B.

作者被元军扣留不得归国,本想以身殉国,但他忍辱活着,其目的是要寻找机会,以图对国家有所作为。

C.

文天祥出使元营前对形势估计不准,对敌人抱有幻想;到元营后,深感形势复杂,问题严重,国事危险,但他并不考虑个人安危,勇敢的同敌人斗争。

D.

这三段文字以叙述经历为主,间有抒情;语言精练,句式灵活,感情充沛,气势豪迈,很有表现力。

(4)

请选出对①②两段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  )

[  ]

A.

第①段先叙出使元军背景,后抒发了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爱国挚情。

B.

第②段先叙出使后慷慨陈辞、据理力争,惊动北营,又抒发了对奸佞小人的憎恶之情。

C.

“分当引决”、“隐忍以行”写出了作者为挽救国家而忍辱负重的爱国感情。

D.

①②两段话寓记叙于抒情之中,抒为国献身之情,叙领命出使之事,记叙与抒情紧密结合。

(5)

请翻译下列句子: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彭程

  ①一年的日子,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自春到夏,经秋涉冬,次第流淌。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白山黑水。

  ②对于这一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岁月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呈现出自己的风貌。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中国人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日,一样有丰厚的内涵。

  ③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④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颗是牵牛星,哪颗是织女星,一串轻轻地笑声。

  ⑤“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

  ⑥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⑦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农耕时代的生活、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遮蔽了周遭街巷。这些节日,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计量时间的功能之外,还负载了灵魂的喜悦和哀伤,蒙披了一层温润柔和的光辉,仿佛月光笼罩下的一切。四季递嬗,岁月轮回,它们在时间的缓缓流动中闪现,使大地上飘荡着渺远的诗意。

  ⑧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参与了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代代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⑨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在有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⑩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时光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让旅人暂时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以“一条长长的河流”比喻“一年的日子”,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

B.

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的特点。

C.

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的字里行间既充溢着浓烈的感情,又散发着强大的理性,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D.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旨在说明民俗节日大体经历了形成、流传和衍生出更为丰富内容的过程。

E.

文章借用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的故事,表达了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2)

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这四个节日来详写?

(3)

仔细阅读第⑩段,理解加粗词“码头”在文中的妙用。

(4)

文章中揭示了民俗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请任选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领悟。(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不少于20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核心学习与完全检测(高一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在文中□中加上标点。

2.下列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  ]

A.推辞
B.告诉
C.告别
D.言词

②若郑以为东道主

[  ]

A.住宿
B.舍得
C.放弃
D.休息

③又欲其西封

[  ]

A.扩张
B.尽,极
C.店铺
D.放肆

君图之

[  ]

A.只
B.希望
C.因为
D.即使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粗字,哪一个跟该组例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

①例:无能也已

[  ]

A.此何若人?
B.君我呼入
C.恐操所先
D.君家妇难

②例:越国以

[  ]

A.肉食者
B.先帝不以臣卑
C.蜀之有二僧
D.人贱物亦

③例:失其所

[  ]

A.赢而不助五国也
B.则斗卮酒
C.子非三闾大夫
D.竖子不足

④例:夫人之力不及此

[  ]

A.不足道
B.斯人,吾谁与归
C.童伺其睡
D.但颔之

4.选出与“何厌之有”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卿欲何言
C.唯命是从
D.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5.下列句中哪两句中加粗词活用情况相同?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  ]

A.晋函陵
B.臣之也,犹不如人
C.今击求子
D.与郑人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其”与“吾其还也”中的“其”词性相同

[  ]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王之好乐甚,则齐围其庶几乎    D.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7.填空

①第一段中郑伯所以说:“吾不能早用子”,是因为烛之武的语中讲到____________以表歉意。

②“敢以烦执事”是个省略句,在“____________”字后边省略了“____________”指代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的“公曰”,根据前文及本段最后一句“亦去之”,可以推知这里的“公”,是指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

④文中除注解提到的“陪”、“共”是通假字外,还有两个通假字,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8.简答题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句中的“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与“邻之厚,君之薄也”两句中的“邻”是不是指同一个国家?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东道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④“共其困乏”中的“其”指代谁?

⑤又欲肆其西封”的“其”指代哪国?____________

⑥“子犯请击之”中的“之”指代谁?____________

9.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意思是

[  ]

A.反映了他谦虚、谨慎

B.隐含对郑伯过去没有重用他的不满

C.不愿去见秦伯的托辞

D.为了衬托与突出下一句的意思

10.烛之武成功地说服秦伯退兵的原因,下列分析哪几项正确

[  ]

A.烛之武善于抓住敌方的矛盾

B.烛之武遇事谦虚、做事谨慎,不草率鲁莽

C.烛之武在分析斗争形势时,能处处以秦国的未来利益为着眼点

D.秦伯见郑国有烛之武这样善于辞令,长于分析的人才,估计郑国有许多能人,真的打起来,一定会失利,还是主动退兵的好

E.烛之武能从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和秦晋之间的历史交往阐述郑之存亡与秦之未来存在着重大利害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 新同步 语文 高二下册 配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朔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像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1)

文中概括巴尔扎克作品批判现实主义特点的语句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加粗短语分别表现了巴尔扎克作品的哪一方面成就?

①既是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是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上文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其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

B.

“突然撕破表面”含有揭示貌似太平民主自由的法国社会污浊、肮脏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思。

C.

“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是说他的作品将触角伸展到法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范围广阔。

D.

“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是说巴尔扎克本人对法国的现实深恶痛绝,决心根治其各种弊端。

(4)

对“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意在表明《人间喜剧》这部书真实无误的“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B.

作者意在指出这部书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的社会生活内容,读者无需怀疑。

C.

作者用“其实”一词,意在强调这部书题作“历史”比“喜剧”更恰当。

D.

作者意在评价并赞赏这部书的现实主义精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

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蜱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追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1.与“牧羊于道畔”的“畔”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无超思,如农之有     B.沉舟侧千帆过

C.寡助之至,亲戚       D.主背亲

2.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凝听    翔:止       B.若有所  伺:奉侍

C.妇始而谢  楚:痛楚     D.毅之曰  诘:问

3.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而将诉于舅姑       B.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C.言讫,故廖歔欷流涕       D.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4.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

但是痛恨已入肌骨,又怎么惭愧回避呢?

B.是何可否之谓乎?

这怎么可能有否决的说法呢?

C.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致使辜负了你诚心的托付,又违背了你恳切的愿望。

D.脱获回耗,虽死必谢。

倘若获得回信,虽然去死,也当报答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夫婿  ②诚人心  ③夫乃  从云合  ⑤而能  望愁泣  ⑦愿得  ⑧引别

A.①⑤⑦/②③/④⑥⑧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⑤⑦/②③④/⑥⑧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呢?

B.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那么洞庭同京城并没有两样。

C.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命人安排酒宴,互相举杯劝饮,以尽款待的礼节。

D.见辱问于长者。         被侮辱向你询问办法。

7.下列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②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④洞庭君安在哉  ⑤此吾君也  ⑥是何可否之谓也  ⑦古之人不余欺也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②⑤/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②⑤⑥/④⑦

8.下列有关“唐代传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时期,写小说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他们创作的古白话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代传奇。

B.唐代传奇是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市民文学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C.唐代传奇的创作多用浪漫主义手法,因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传奇”。唐代传奇大都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文辞华美。

D.著名的唐代传奇有: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元稹的《莺莺传》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

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蜱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追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1.与“牧羊于道畔”的“畔”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无超思,如农之有     B.沉舟侧千帆过

C.寡助之至,亲戚       D.主背亲

2.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凝听    翔:止       B.若有所  伺:奉侍

C.妇始而谢  楚:痛楚     D.毅之曰  诘:问

3.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而将诉于舅姑       B.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C.言讫,故廖歔欷流涕       D.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4.选出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

但是痛恨已入肌骨,又怎么惭愧回避呢?

B.是何可否之谓乎?

这怎么可能有否决的说法呢?

C.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致使辜负了你诚心的托付,又违背了你恳切的愿望。

D.脱获回耗,虽死必谢。

倘若获得回信,虽然去死,也当报答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夫婿  ②诚人心  ③夫乃  从云合  ⑤而能  望愁泣  ⑦愿得  ⑧引别

A.①⑤⑦/?冖?④⑥⑧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D.①⑤⑦/②③④/⑥⑧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呢?

B.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那么洞庭同京城并没有两样。

C.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命人安排酒宴,互相举杯劝饮,以尽款待的礼节。

D.见辱问于长者。         被侮辱向你询问办法。

7.下列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  ②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④洞庭君安在哉  ⑤此吾君也  ⑥是何可否之谓也  ⑦古之人不余欺也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②⑤/④⑥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②⑤⑥/④⑦

8.下列有关“唐代传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代时期,写小说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他们创作的古白话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代传奇。

B.唐代传奇是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市民文学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C.唐代传奇的创作多用浪漫主义手法,因其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传奇”。唐代传奇大都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文辞华美。

D.著名的唐代传奇有: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传》、元稹的《莺莺传》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