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覆:倾倒
C.而后乃今风——培:凭
D.时则不至而于地而已矣——控:投落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覆:倾倒
C.而后乃今风——培:凭
D.时则不至而于地而已矣——控:投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一语文 第二学期 期末试卷(二) 题型:013

  阅读《五人墓碑记》中的一段文字。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对下列加粗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民间。

B.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

C.而又有剪发门:塞、闭。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头脑,领导人。

2.下列各句加粗的字与“视五人之死”的“视”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缦立远,而望幸焉

B.子孙之不甚惜

C.然言其户口,则三十年前增五倍焉

D.回日观以西峰

3.下列语句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是“能不易其志之缙绅”的倒置,是定语后置。

B.“激昂大义”是被动句,句中省略了表示被动的介词“于”。

C.“亦曷故哉”是疑问句,句中“曷”通“何”,是表疑问的代词。

D.“不敢复有株治”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是朝廷。

4.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不同寻常的计谋难以立刻想出来。

B.佯狂不知所之者——(也有)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的。

C.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在朝廷显露出来。

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叹惜?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改变志节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作对比,突出了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B.文中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了五人之死的意义重大。

C.在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末句点明写作目的,歌颂“五人”的品格,暗含着号召人们向他们学习,继续跟阉党余孽作斗争的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牡丹的拒绝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惟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

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的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

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借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的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在阴冷的四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

B.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藉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真率无邪的情致。

C.“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

D.“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它表现出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E.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

2.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4分)

3.解释下列语句加粗的文字的含义。(4分)

(1)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2)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么?一字之差。

4.“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金题金卷丛书 高中毕业班热点测试金卷·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牡丹的拒绝

  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赋诗慨叹:“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它与洛阳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噪天下,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每年阳历4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去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节”。可花期逼近时,却连日阴云苦雨,4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看花人依然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座又冷又静的洛阳城,让你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吸一口气,掩藏好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成公园。你相信牡丹喜欢热闹,不像幽兰惯于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然而,满园一片绿色,虽枝繁叶茂却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饱满的花苞,形如仙桃。细看,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放的意思。从云缝中漏下来的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它木然,无动于衷。

  愕然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赏。于是,看花人遗憾地暗怨,于是,洛阳人尴尬地辩解……人们都不解:当年专横的女皇可以役使百花连夜速发,菊栀梅兰谁敢不从?唯独牡丹抗旨不遵,宁可发配洛阳。如今,莫非它改了禀性?

  于是,你只得面对绿色的牡丹园竭尽想象,想象牡丹在春晖中的激情与璀璨——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放浪形骸,宏伟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短短的几天里迸发;不开则已,一开则挥洒尽净,国色天香倾城倾国!

  想象中,你吻了花魁,你嗅过花香。你看到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你置身于延续千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的盛况之中……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对来年的希望。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把牡丹作为富贵化身而膜拜的人,但愿你能目睹一次落花的情景。一阵清风,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便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依然娇艳鲜嫩。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体味至深,你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吗?一字之差

  在阴冷的4月里,没有出现什么奇迹。游人自可为扫兴而腹诽,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遵循天情地意设定的花期,遵循自己坦荡行事的规律。我想,人们不会因牡丹拒绝寒冷而拒绝牡丹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牡丹的拒绝”,即牡丹的权利,它有权拒绝自然界规定的花期,也有权拒绝好奇者的膜拜。文章题目透露了牡丹的个性信息。

B.

这篇散文不但将洛阳牡丹人格化,而且将其“诗化”,作者借以颂扬一种令人敬慕的品格,讴歌率真无邪的情致。

C.

“花开花落二十日”,牡丹花期短暂,个性难现;而在漫长的“没有牡丹的日子里”牡丹才有个性。为此,作者提倡“拒绝”。

D.

“放浪形骸”,在文中属于成语翻新使用,没有贬义。它表现出牡丹在怒放时热情奔放的形象,符合所在段落的语境。

E.

作者取材于真实的经历,但文章冲破“写真”的疆域,说传闻、引佳句,驰骋想象,清丽的文字中兼容了崇敬与鄙视。

(2)

为什么说“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真看过牡丹”?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文字的含义。

(1)牡丹壮美的告别,留给世人净化心灵的体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值得膜拜,是富贵吗?一字之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牡丹之美,惊世骇俗。”作者这样评价牡丹,自有寓意。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文成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文言文阅读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

对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B.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跟……比,哪一个……

C.

畏廉将军哉      独:唯独

D.

吾念之        顾:只不过

(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与例句中加粗的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  ]

A.

先破秦入咸阳者

B.

则思知止以

C.

项伯杀人,臣

D.

且庸人尚

(3)

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

A.

选文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

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

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D.

选文善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语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语言简洁生动。

(4)

翻译选段中划线的句子。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5)

请问蔺相如躲避廉颇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选文段,简要评价一下蔺相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急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注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深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委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至于此也。”连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尝以部曲事江夏太守蔡遣所白,蒙无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荐遣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祁奚邪?”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则陈请:“天下未定,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宁,卒得其用。

注:脱误:倘若,如果。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锋,亲枭就首。           勒:统率

B.肃造次应曰:“临时施。”        宜:恰当

C.权遂宁。                     厚:厚待

D.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        辅导:辅佐指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东西虽为一家                       B.因为肃画五策

C.于是越席就之                       D.不可以故意待也

4.下列叙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随姐夫邓当击贼,回来后母亲本要处罚他,但听了他的解释后,便谅解了他。

B.鲁肃与吕蒙从前有矛盾,当吕蒙谈了与西蜀相处的五条建议后,鲁肃便刮目相看,与吕蒙结友而别。

C.吕蒙在征黄祖一役中,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对待邓当第三将的后代上,表现出重义气、不贪权的品质。

D.吕蒙为人胸襟宽广,以大局为重,这些优良品质从他对待蔡遣和甘宁两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