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我为天子,犹可也——之:主谓之间,取消主子独立性
B.行不辍——遂:终,竞
C.走及匠石——走及:跑着赶上
D.冬日皮毛——衣:穿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我为天子,犹可也——之:主谓之间,取消主子独立性
B.行不辍——遂:终,竞
C.走及匠石——走及:跑着赶上
D.冬日皮毛——衣: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一语文(下) 题型:01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D.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觉得话费“明降暗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四语文语文版 语文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

下面是对这支曲子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申冤报仇的心理。

B.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有冤难诉、有口难辩的悲愤之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C.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D.

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主要表现了窦娥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2)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一个是起义领袖,一个是读书人,泛指武将和文人)

B.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比喻乘便行事,此处作趋炎附势解)

C.

错勘贤愚做天(冤屈)

D.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寿命延长)

(3)

曲中清浊、善恶、贤愚、软硬指的两类人是

[  ]

A.

穷人和富人

B.

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

C.

天地鬼神和窦娥自己

D.

为善的与作恶的

(4)

[滚绣球]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视为神圣,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以下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

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

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

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

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5)

本曲词中有两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而在《古名家杂剧》本中是:“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念奴娇 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本词作于1935年10月。

(1)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横空出世,昆仑。莽:庞大粗犷,磅礴雄伟。

  B.尽人间春色。阅:观看,观察。

  C.而今我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谓:认为。

  D.一截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遗:读y0,留给。

(2)对这首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写昆仑山的高大雄伟和岿然屹立,写昆仑山看尽了人世间的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B.“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写巍峨蜿蜒的昆仑山从远处望去,像数百条白龙腾空飞舞,搅得整个天空都冷透了。

  C.“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主要写昆仑山给人类带来的水灾。

  D.“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着重强调昆仑山的功劳和罪过,自古以来有谁曾经评判过呢?

(3)下列各项对全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拟人的手法,这样写突出了昆仑山的高峻、雪多、危害大。

  B.词的下阕,直抒胸臆,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体现了作者改造旧中国,开创新中国的雄心壮志。

  C.全词上实下虚,咏物言志,借景抒情,将自然与现实联系起来,丰富了本词的表达范围。

  D.下阕首句用口语入词,与全词多处用典、炼字的文言句式相映衬,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天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举:________     妻子:________

 庶几:________    羽旄: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重复“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句中“极”的含义是否相同?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文一、二两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孟子没有直接从道理上推论,而是为齐王描画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这样说理,直观生动,令人回味无究。

B.这两段的文字有许多重复之处,结构也大致相同,这样可以加强文字形式上的排列美,说起来气势贯通,情理并茂。

C.在这两段中孟子都是以“今王鼓乐于此”和“今王田猎于此”为假设话题,而且,每一段中百姓两次反映的心声也是一模一样的。这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D.孟子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思想:他反对国君享乐,主张国君考虑到民生疾苦,要与民同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一课3练  高三(全年)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天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一、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举:________     妻子:________

庶几:________    羽旄:________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两次重复“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句中“极”的含义是否相同?在文中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上文一、二两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孟子没有直接从道理上推论,而是为齐王描画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这样说理,直观生动,令人回味无究。

B.这两段的文字有许多重复之处,结构也大致相同,这样可以加强文字形式上的排列美,说起来气势贯通,情理并茂。

C.在这两段中孟子都是以“今王鼓乐于此”和“今王田猎于此”为假设话题,而且,每一段中百姓两次反映的心声也是一模一样的。这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D.孟子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思想:他反对国君享乐,主张国君考虑到民生疾苦,要与民同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蜉蝣于天地
寄:寄托
C.飞仙以遨游
挟:挟持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2)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樵”的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左右欲刃相如

D.置人所罾鱼腹中

(3)比较下列两组词语“然”“虽”,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何为其然也

②苏子愀然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

A.何为其然也——何必吹出这样悲伤的音乐呢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何况我和你是在江边打鱼砍柴的人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一生太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知道不能突然有所收获,只好借迎风吹萧来寄托情怀

(5)解释下列句中“如”的意义。

①如怨如慕
_____________
②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
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_____________
④如期而至
_____________

(6)对这两段选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的兵力强大和地盘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个字勾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在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选文第一段紧承上段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选文的第二段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主要阐述的是“不变”这一层意思,并以此表达豁达乐观的态度。

D.选文第二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反驳客人的观点,稍嫌牵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蜉蝣于天地
寄:寄托
C.飞仙以遨游
挟:挟持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适应

(2)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樵”的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项是

[  ]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左右欲刃相如

D.置人所罾鱼腹中

(3)比较下列两组词语“然”“虽”,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何为其然也

②苏子愀然

①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

A.何为其然也——何必吹出这样悲伤的音乐呢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何况我和你是在江边打鱼砍柴的人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一生太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

D.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知道不能突然有所收获,只好借迎风吹萧来寄托情怀

(5)解释下列句中“如”的意义。

①如怨如慕
_____________
②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
③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_____________
④如期而至
_____________

(6)对这两段选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的兵力强大和地盘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个字勾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在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选文第一段紧承上段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选文的第二段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主要阐述的是“不变”这一层意思,并以此表达豁达乐观的态度。

D.选文第二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反驳客人的观点,稍嫌牵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高一人教新课标第三单元测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赤壁赋》选段,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B.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坐立不安

C.

而卒莫消长也    消长:消减和增长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共同享受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2)①自其不变者而观 ②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  ]

A.

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

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

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

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3)

把“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果要加上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如果……,即使……也……

B.

只要……,虽然……也……

C.

只要……,即使……那么……

D.

如果……,虽然……那么……

(4)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  ]

A.

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

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

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

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5)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怀古从诵古诗句写起,再写目中所见地形,后写古人曹操。

B.

“方其”以下八句,是推测,是想像,极力渲染,此即“铺”,是赋之正统写法。

C.

“寄蜉蝣”以下八句,表现的是客人的出世思想和消极情绪,这是苏轼所不能赞同的。

D.

体现这一段主要内容的重点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