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三子何于丧乎——患:担忧
  故不遗,则民不偷——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三子何于丧乎——患:担忧
  故不遗,则民不偷——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也罔极,二三其

德:情意

B.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要

C.以尔车来,以我贿

贿:贿赂

D.今我来,雨雪霏霏

思:思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也罔极,二三其

德:情意

B.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要

C.以尔车来,以我贿

贿:贿赂

D.今我来,雨雪霏霏

思:思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以为也!仲尼不可也——毁:诽谤
B.其何于日月乎——伤:受伤
C.之弥高,钻之弥坚——仰:仰望,向上看
D.吾无而不与二三子者——行:行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考三人行 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仲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仲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仲孺,未及求问。会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仲孺。仲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仲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仲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曾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病笃,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主涕泣。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注释】

①女弟:妹妹。

②扶服:俯伏、匍匐。

③诸曹:各分科办事的官署。侍中:汉代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侍从皇帝左右以应杂事,出入宫廷。

④禁闼(t4):皇宫中的门。

⑤地节:汉宣帝年号。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光西至长安  将:带着。

B.稍诸曹侍中   迁:迁移。

C.众庶莫不光   多:称赞。

D.光       薨:死。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仲孺

B.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

C.郎仆射窃视之

D.天下想闻其风采

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相”意思相同,两个“以”意思不同。

B.两个“相”意思不同,两个“以”意思相同。

C.两个“相”意思不同,两个“以”意思不同。

D.两个“相”意思相同,两个“以”意思相同。

4.下列各句,全都说明霍光“资性端正”的一项是

①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②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③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不失尺寸

④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甚谊之

⑤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

⑥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⑦初辅幼主,政自己出

[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⑥⑦      D.②④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霍光的父亲是霍仲孺,母亲是卫少儿。

B.“平阳传舍”,传舍是招待宾客的馆舍。

C.“尚符玺”为人名,郎是尊称。

D.皇上及皇太后亲自参加霍光的丧礼,是出于对霍光的敬重,也是霍光的荣耀。

6.翻译下面一句话。

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中学教材全解 高考总复习全解 语文 一轮复习·必修课程 山东人民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短文,做下题。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①、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②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后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愿君留意臣之计。”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张耳详弃旗鼓,走水上军③。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禽赵王歇。……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赵王,名歇,系项羽所封的诸侯王。②樵苏:苏,取草。③水上军:汉军在水边的营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樵苏后,师不宿饱。 爨:灶台

B.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 罢:疲惫

C.

诸将皆莫信,应曰:“诺。” 详:佯,假意

D.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 陈:列阵

(2)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汉军)野无所掠。

B.

(韩信派出的侦探)知其不用,还报。

C.

水上军开(赵军)入之。

D.

善,(将军韬略)非臣所及也

(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左车认为韩信定会利用井陉之险背水而战,故提议“深沟高垒”以“绝其后”。

B.

汉军在水边高竖帅旗擂鼓壮行,韩信则乘机亲领二千精兵偷袭赵军的大本营。

C.

韩信井陉“背水一战”,虽违背《兵法》教义,但依情势而定阵势确属高明之举。

D.

汉将对韩信设计的战术本有疑虑,战后韩信说透布阵意图,他们才心悦诚服。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________

2.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三明一中2008-200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目之所及,未暇问名。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释][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2]垂纶:垂钓。[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4]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第:但是

B.

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急迫

C.

先生,悉在下风      视:比较

D.

余窃愧未之也,遂为之记   逮:比得上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能强,致礼焉       之以饥谨

B.

夕矣,舟泊前渚    句读不知

C.

人稍定,呼舟子劳酒   皆美于徐公

D.

二子,不多乎哉?   或取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趁这次乘船送公文北上的机会到严子陵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

B.

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C.

刚看到奇特秀丽、环境幽美的钓台,作者就想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直到晚上停船靠岸,用酒慰劳完船夫后,作者才得以登上钓台。

D.

钓台指的就是七里滩边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相传是严子陵钓鱼的地方。东西各一,山岩高傲,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4)

把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玄宗之,召试文章  奇:奇特

B.

甫自京师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

严武之,有时不冠  过:拜访

D.

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玄宗奇     卒相与欢,为刎颈

B.

儿女饿殍数人  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

溯沿湘流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

D.

时琯宰相    拜相如上大夫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

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郑国公严武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

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

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责备

B.

则虽死不恨     恨:仇恨

C.

女为说己者    容:打扮

D.

今日之事,臣固诛 伏:服罪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  ]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他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B.

赵襄子开始放掉行刺未果的豫让,是因为豫让是个义士,后来赵襄子不想释放再次行刺的豫让,是因为赵襄子认为自己对待豫让已经仁至义尽了。

C.

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D.

豫让要舍命为智伯复仇,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但这个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他的人格。

(4)

把阅读材料中或课内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2)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