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或命巾车,或孤舟
B.园涉以成趣
C.乐琴书以消忧
D.倦飞而知还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

A.或命巾车,或孤舟
B.园涉以成趣
C.乐琴书以消忧
D.倦飞而知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非常讲解·教材全解全析 高中语文 必修5 (山东版) 山东版 题型:048

  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孤独,孤独是一笔财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孤独而活得酣畅,孤独的到来和失落同样令人不悦。孤独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但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

  当一位老人把孤独的身影留在香榭丽舍大街,留在枫丹白露树林,留在巴黎郊外草丛中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已没有风采,已完成了他那登峰造极的人生而走向天国的花园。还指望他创造奇迹吗?没有人会再去关注这位老人,也无人去探求他那曾经倾倒一代人的心底是否还闪着火花,更没有人去留意时代会留给这位孤独者什么东西。

  然而,伟大的总归是不朽,杰出的并不因被人抛弃、诋毁、诅咒而变得卑劣。卢梭那洋溢着生命热血的心灵赋予了孤独以新的寓意。他面对孤独,浮想连翩,欲罢不能。他在孤独中找到了一个“不幸者在断绝了和人类交往,再也不能做点于他人、于自己有用或有益的事情时”的补偿。这补偿便是“有感而发的内心情境”与“四周的客观事物相融合”的创作。孤独提供了他晚年创作的唯一灵感。因为只有在那时,心底无拘无束,思潮可以尽情涌流。卢梭在他迟暮的余晖中展开了双翅,在静谧的湖面上划出点点涟漪,并让它悠悠地波及心底深处。他再一次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从野花杂草的根茎花蕾中去领略人生的百味,从圣皮埃尔岛的欢乐中去享受大自然的甜蜜,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甜蜜啊!那是在巴黎的觥筹交错中绝对无法获得的。他感谢那些为了积怨排斥他的人们为他提供了这次孤独的旅程。孤独使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的勇气。这位老人清醒地意识到要“活得更为恬静”。于是他在悠闲的孤独中忙得不亦乐乎。“排除异念而感到自身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和宁静的珍贵情感。”他使得孤独不再那么可怕和黑暗了,他用孤独之火,照亮了余生,又点燃了生命。于是这黄昏暮色中朦胧的生命又变得光芒四射起来。卢梭这位智者,充分利用这孤独的时光,寻找到一个人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自身平衡,并留下盖世无双的佳作。

  孤独的老人走了。这位“自然之子、真理之子”在孤独中走完了他的全部历程。然而,他的“遐想”,仍在延续他的生命,使后人百读不厌。“我常常想,若是把我困在巴士底狱或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室里,我也仍然可以悠悠幻想。”孤独曾使许多杰出的人士最终黯然无光,而惟独卢梭不同凡响地为孤独谱下了华美的乐章。“我喜欢孤寂”——于是他拥有了孤独,也便拥有了财富。

(1)

下列两句话中加粗的词各指什么?

(1)他在悠闲的孤独中得不亦乐乎。“忙”指的是:__________

(2)他的“遐想”仍在延续他的生命。“遐想”指的是:________

(2)

如何理解“卢梭在他迟暮的余晖中展开了双翅,在静谧的湖面上划出点点涟漪,并让它悠悠地波及心底深处”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说“孤独”是卢梭的“财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要概括本文的中心,下面必不可少的两项是

A.

卢梭是一位真正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智者。

B.

卢梭的孤独是这位智者的宝贵的人生财富。

C.

卢梭拥有了孤独,在孤独中获得了满足。

D.

卢梭不同凡响地为孤独谱下了华美的乐章。

E.

卢梭摆脱了孤独,走出了孤独所带来的黑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乱世中的美神
梁 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十月》,有删改)
1.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早期创作的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她当时生活的幸福。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于容颜的美,更在于她的才藻的美、心灵的美。
E.多灾多难之世成全了作为词中伟丈夫的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把一己的愁怨与山河破碎的痛楚都融入了诗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下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早期创作的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她当时生活的幸福。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更在于她才藻的美,心灵的美。

E.多灾多难之世成全了作为词中伟丈夫的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把一己的愁怨与山河破碎的痛楚都融人了诗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下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甜蜜的爱情激发了李清照的早期创作的灵感,也丰富了她的词作内容。从她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她当时生活的幸福。

B.读李清照的词要善于解读她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的“愁”都包含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但她也写过一些比较豪放、意境开阔的词作,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以及《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

D.乱世中美神的美,不仅在容颜的美,更在于她才藻的美,心灵的美。

E.多灾多难之世成全了作为词中伟丈夫的李清照,她的作品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她把一己的愁怨与山河破碎的痛楚都融人了诗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9 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于红极一时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引起电脑使用方式彻底革命的新设备。不过,早在23年前,《星际迷航》的艺术家们已经想象出了iPad最初的原形
B.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失之轻率。
C.就信誉而言,国内乳企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那种试图以精巧的危机公关重新唤回公众信任的臆想,都不过是自欺欺人和可耻投机。唯有孤注一掷,重塑金身,或许才有可能重拾信誉和生存发展的机会。
D.9月底一读者匿名向本报爆料称,花都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刘荣福以休假名义到美国旅游,至今一月有余,久假不归,而工资奖金照发。该事件被披露后,引起了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兵法同步学案  高二语文(下) 题型:01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悲剧的情节一般是好人由福转祸,结局一般是悲剧的。这种情节和结局,如果单从道德观点来看,是不易说得通的。

B.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或是任何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如果要显得美,就不仅要在各部分的安排上见出一种秩序,而且还需有一定的体积大小,因为美就在于体积大小和秩序。

C.要了解这部论著的地位和重要性,我们最好拿它和《论诗艺》作一比较,看哪些论点是和《论诗艺》基本一致的,哪些论点是《论诗艺》所没有的,因而能见出它的独创性的。

D.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是“活的光辉”,世间美的事物的光辉就是这种“活的光辉”的反映,不过人从事物的有限美可以隐约窥见上帝的绝对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重点作业 高一语文(下)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边的题目

一只木屐

冰 心

  ①淡金色的夕阳,像这条轮船一样,懒洋洋地停在这一块长方形的海水上。两边码头上仓库的灰色大门,已经紧紧地关起了。一下午的嘈杂的人声,已经寂静了下来,只有乍起的晚风,在吹卷着码头上零乱的草绳和尘土。

  ②我默默地倚伏在船栏上,周围是一片空虚沉重,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苍茫的夜色,笼盖了下来。

  ③猛抬头,我看见在离船不远的水面上,漂着一只木屐,它已被海水泡成黑褐色了,它在摇动的波浪上,摇着,摇着,慢慢地往外移,仿佛要努力地摇到外面大海上去似的!

  ④啊!我苦难中的朋友!你怎么知道我要悄悄地离开?又怎么知道我心里丢不下那些把你穿在脚下的朋友?你从岸上跳进海中,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

  ⑤过去几年的、在东京的苦闷不眠的夜晚相伴我的只有瓦檐上的雨声,纸窗外的月色,更多的是空虚沉重的、黑的长夜;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我都听到戛达戛达的木屐声音,一阵阵的从我楼前走过。这声音,跳在石子路上,清空而又坚实;它不像我从前听过的、引人憎恨的、北京东单操场上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北京饭店的大厅上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是日本劳动人民的、风里雨里寸步不离的、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的声音……

  ⑥我把双手交叉起来,枕在脑后,随着一阵一阵的木屐声,在想象中从穿着木屐的双脚,慢慢地向上看,我看到悲伤憔悴的穿着外褂、套着白罩衣的老人、老妇的脸;我看到痛苦愤怒的穿着工裤、披着蓑衣的工人、农民的脸;我看到忧郁彷徨的戴着四角帽、穿着短裙的青年、少女的脸……这些脸,都是我白天在街头巷尾不断看到的,这时都汇合了起来,从我楼前戛达戛达地走过。

  ⑦“苦难中的朋友!在这黑黝黝的长夜,希望在哪里?你们这样戛达戛达地往哪里走呢?”在失眠的辗转反侧之中,我总是这样痛苦地想。

  ⑧但是鲁迅的几句话,也常常闪光似地刺进我黑暗的心头,“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⑨就这样,这清空而又坚实的木屐声音,一夜又一夜地从我的乱石嶙峋的思路上踏过;一声一声;一步一步地替我踏出了一条坚实平坦的大道,把我从黑夜送到黎明!

  ⑩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但是我还常常想起那时日本横滨码头旁边水上的那只木屐。对于我,它象征着日本劳动人民,也使我回忆起那几年居留日本的一段生活,引起我许多复杂的情感。

  (11)从那日那时离开日本后,我又去过两次。这时候,日本人民不但是我的苦难中的朋友,也是我的斗争中的朋友了,我心中的苦乐和十几年前已大不相同。但是,当同去的人们,珍重地带回了些与富士山或樱花有关的纪念品的时候,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屐……

1.(1)“一只木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加粗的两个“朋友”指代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指代什么?如果不相同,分别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第⑥段写十多年前日本人民的怎样的情景,请用文中词语简要作答。(限15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里的记叙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日本人民处在怎样的阶段?(主要从思想角度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木屐“清空而又坚定”的声音特点和⑨⑩段的内容,谈谈“我”为什么把码头水面上的木屐看作是日本劳动人民的象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两段景物描写,其主要作用是烘托“我”离开日本朋友时的惆怅、眷恋的心情。

B.文章第③段中描写水上漂着的一只木屐,连用了四个“摇”字,主要用意是为了形象地表达“我”漂泊在异乡的孤寂处境。

C.第⑤段中,说木屐声不像日本军官的军靴声,也不像日本官员、绅士的皮鞋声,这样写是用军靴声、皮靴声的沉重,反衬木屐声的清脆动听。

D.末段中说,这时候,日本人民“也是我的斗争中的朋友了”,这反映了日本人民已经觉醒,走上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道路。

E.文章先写一只木屐“万里迢迢地在船边护送着我”,结尾写“我”十几年后再回日本,回时,“我却收集一些小小的引人眷恋的玩具木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突出地表达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F.文章引用了鲁迅的话,表达了作者深信日本人民一定会觉醒,一定会走上革命斗争的道路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长安一中2011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魏公主,而害吴起,因谓武侯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节选自《史记·吴起列传》有删节)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鲁欲将吴起       将:将领,名词活用为动词,任命……为

B.

以明不与齐也      与:亲近,攀附将

C.

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崇尚,崇敬

D.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捐弃,除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于打仗”和“残暴无义”的一组是

[  ]

A.

将而攻齐,大破之/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B.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C.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D.

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为了消除鲁君的疑虑,吴起忍痛割爱,杀掉了齐国的妻子,这为一度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B.

吴起能被魏文侯信任,既是因为李克客观地评价、没有借机陷害他,也由于他确实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C.

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最终招致杀身大祸。

D.

太史公借俗语“能做的人未必能说,能说的人未必能做”,对吴起的为人做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

(2)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泸沽湖
(1)“泸沽湖有多么美?”人们总爱这么问。
(2)只能这么说:面对泸沽湖,任何一个傻瓜用一种傻瓜相机,顺手这么一按——行了,这张照片准能参加全国影展,说不定还能得奖!
(3)这就是泸沽湖。
(4)“神仙姿态”“天上人间”这一类的华丽辞藻你都可以给她,她当之无愧也不稀罕。像所有遗世独立的无名风景区一样,她们的美是孤傲的,是拒绝世俗的探访的,因为她们的美原本是由于世俗社会的遗忘和冷漠而造成的。九寨沟也好,张家界也好,哈纳斯湖也好,现在都著名了。泸沽湖也会著名的,但是,随着著名而来的是什么呢?有时候真希望制定一个参观这类风景区的法,规定只有高教养的人才有资格参观。不然,这类风景区很快会荡然无存。
(5)泸沽湖是摩梭人的伊甸园。
(6)她是人类遥远的母系社会时期遗失在今天这个世界上的一粒最后的种子,一册字迹不清的孤本,一部有关远古先民们的电影,一滴保存到了本世纪末的单纯水珠儿。
(7)我不想多说自然,自然风光如若没有人和其他一些生命,便是浑然无觉的。开辟鸿蒙,盘古创造了世界。作为先祖和先知,他临终看到的是一个生机无限的世界。但是盘古没有料到,仅仅只过了3000年,人口已经膨胀得使地球的自转减速,也使整个地球变得乖僻起来。
(8)他留给我们的那些伟大的本钱,已经快花光了。
(9)而泸沽湖,恰是当初不小心遗落在某个角落的一枚。它还存在,是因为人们在忙乱中没能注意到它,就像一个人偶然从过去的裤子口袋里翻出了一枚钱币。
(10)咦?他看着它,奇怪而又欣喜。
(11)他会用它赶快去酒馆再喝一杯酒吗?
(12)没准儿。
(13)但是摩梭人不会花它。摩梭人也许没有经济头脑,但绝对有生命意识。他们视这枚遗落的金币为自己的族徽、为自己生存的依据;他们虽然没有导弹而只有弓弩,却学会了和谐地与泸沽湖共存。
(14)摩梭人!
(15)当夜晚来临,当清澈的湖水轻轻舔着沙滩,款款涌向村落;当村落较为空旷的一角点燃了篝火,火光和笛的声音首先召唤了青年男女,然后是小孩,然后是老人……
(16)舞蹈就自然而然地跳起来了,摩梭人!
(17)男子多为高大健美的,穿着类似藏民的袍子,戴着硬边的礼帽,有些像牛仔。女子多是美丽轻盈的,穿了镶边的长裙,像一排舞蹈演员似的整齐。
(18)男子和女子很自然的拉起手来,臂挽着臂;他们很自然,看起来心理活动单纯而健康。没有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子,也没有理论上赞美劳伦斯实际上受困于朱熹的矛盾。他们非常坦然,因坦然而纯洁无邪;我们却有些窘迫,因窘迫而证明我们想得太多。这不太好,可是我们正是因为念头复杂才进化成“文明人”的呀?这时候,我们或多或少会发现自己回不去了,想使自己单纯已经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了。
(19)但是摩梭人舞蹈起来了!
(20)一支短笛引领者的舞蹈,高大的青年男子在前面,姑娘们拖曳着白裙随着舞步整齐地抖动;男子和女子挽着手臂有节奏地摇起又落下;男子的腿长而有力,踏跺和旋扭如同一群骏马的腿不停地运动着,节奏强烈,充满着粗犷单纯的力度;女子的面部表情是一种平静的微笑,是含蓄的陶醉,她们间歇着唱歌和呼喊;所有的女子都天赋地拥有金属般的嗓音和唱歌的天才,这一切都在夜色的掩护和篝火的照耀下,得以凸现,显得神秘,显得光彩迷人!
(21)围绕着火又被水围绕,水和火这一对不相容的美丽的矛盾,就这样和谐地共存了。
(22)至于“歌星”这样的词,我想会使摩梭人惊讶不解的。在他们看来,每一个人都会唱歌,就像每一只百灵鸟都会唱歌一样自然。另外,我们现在使用得很多的名词和概念,我想也会令他们费解。譬如“离婚”这个词吧,我猜他们会这么问:“就是他和她的阿助(摩梭人语,朋友。)不好了吧?”
(23)“对,是这么回事儿。”
(24)“那她的阿助就不会再来她家了。”
(25)“这……一言难尽!”
(26)究竟是我们文明呢还是他们文明?我们进步了3000年怎么还没走到人类的起点呢?摩梭人可能什么主义都没有,什么古典主义,什么浪漫主义,什么超现实主义,她们都不懂。但是都比我们像一些,唯独我们,正搁浅在昨天与明天的礁区,拼命挣扎。
(27)摩梭人,小心啊!
(28)泸沽湖——最后的伊甸园。
(29)这湖畔派兼高蹈派的舞蹈就这么跳着,精力充沛不狂不躁地舞蹈着,欢唱着,直到深夜。
(30)连续好多个夜晚,我的耳朵里总是升起那短笛的声音,若隐若现;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在很近的地方响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篇虚写泸沽湖的自然美,只需一个傻瓜用一种傻瓜相机顺手这么一按,照片准能参加全国影展,有吸引读者急于卒读下文之功效。
B.所有遗世独立的无名风景区一旦声名鹊起,世俗社会的探访,很快会使风景区荡然无存。泸沽湖被人发现后,她的美将会消失。
C.第⑹段用排比兼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地表现了泸沽湖的弥足珍贵。
D.⑼--⑿段作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再现了世人发现泸沽湖后的奇怪而欣喜的心态,也表现出作者隐隐的担忧——泸沽湖会被人糟蹋掉。
E. 末段写短笛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在很近的地方响着”含蓄隽永:这美妙的乐音来自俗世之外,久久地在我的耳边回响;这绝版的生活图景,永存我的心中。
【小题2】第⑺段首句“我不想多说自然,自然风光如若没有人和其他一些生命,便是浑然无觉的”在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作者认为“泸沽湖是摩梭人的伊甸园”,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点,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