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项是 |
A.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B.是其故何也 C.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 D.此何难之有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举匏樽以相属属:同“嘱”,嘱咐。 | B.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用。 |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 D.而天地曾不能一瞬曾:竟,简直。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游于是乎始 |
B.何为其然也輮使之然也。 |
C.哀吾生之须臾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耳得之而为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暗示了时间不会停止流逝,超脱只能是暂时的,及时在大自然中行乐是忘怀人生苦闷的正途。 |
C.《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它既有传统赋体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 |
D.文中客的观点和感情可看做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时的领悟,这一切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发的。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广东省东莞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 B.实为狼狈 | C.臣之辛苦 | D.举臣秀才 |
A.夙兴以求,夜寐以思夙遭闵凶 |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慈父见背 |
D.薄田五十顷但以刘日薄西山 |
A.今臣亡国贱俘 |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广东省东莞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
B.实为狼狈 |
C.臣之辛苦 |
D.举臣秀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夙兴以求,夜寐以思夙遭闵凶 |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慈父见背 |
D.薄田五十顷但以刘日薄西山 |
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臣亡国贱俘 |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却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一位以“面壁写书”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啬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看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做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灵。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是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日出”是艺术,是大自然最重视的一幅杰作。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增添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种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的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抱怎样的态度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仔细想想,也许确定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一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忪,满脸疲态的你,被浩荡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挤出车站。踏上站前广场的一刹,一束极细的猩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拂了你一下,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然而这一闪念并没打动你,你早被沉重的身体击垮,眼皮浮肿,头昏脑涨,除了赶紧找地方睡一觉,你什么也不想,一刻也不愿意再多呆……
当然,也曾有过对“光明”超强重视的时刻。不知谁发明了“新世纪第一缕曙光”这个诗化概念,再经吸引投资和权威论证,竟打造出一个诱人的旅游品牌。一时间,媒体喧哗,山票陡涨,那峦顶便成了寸土寸金的摇钱树……
其实,大自然从无等级之别。而看日出,本是一种私人性极强、朴素而平静的生命美学行为,对一个习惯了对自然的漠视、又素无关学心理积淀的人来说,即使那一刻,你花大钱购下了山的制高点。你又能领略到什么呢?又能比别人多争取到什么呢?
爱默生在《论自然》中道:“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
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一定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1)文章开头部分说,“我”被“每天看日出”这句话“猝然绊倒”,又说“浑身打个激灵”,根据文意解释“猝然绊倒”和“打个激灵”的含义。
(2)作者把福楼拜“按时看日出”,看作是“精神明亮”的标志,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条简述其理由。
(3)文章末尾引用了爱默生的话:“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在作者看来,福楼拜“按时看日出”,不仅是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命哲学,一种精神美学。
B.作者认为普通人对晨曦、对日出的麻木、混沌是因为他们为生活所迫,应该同情他们才对。
C.“透过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的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这句话是对福楼拜“按时看日出”的生命哲学、精神美学意义的形象概括。
D.作者认为类似“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的炒作,不是真正地热爱生活、体悟自然,而是精神贫乏的表现。
E.作者把福楼拜和生活中的某些人对自然的态度作对比,是为了说明欣赏自然必须具有美学心理积淀。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却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一位以“面壁写书”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啬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看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做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灵。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矗”和“伊始”,是富有动感、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充满了新的热力。
“日出”是艺术,是大自然最重视的一幅杰作。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生命最易受鼓舞、最能增添信心和热望的时刻,也是最能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体内某种沉睡的细胞,使我们看到远方的事物,看清了梦想、光明、生机和道路……
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力量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认真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种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按时看日出”,是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的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与福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抱怎样的态度呢?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仔细想想,也许确定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一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忪,满脸疲态的你,被浩荡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挤出车站。踏上站前广场的一刹,一束极细的猩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拂了你一下,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然而这一闪念并没打动你,你早被沉重的身体击垮,眼皮浮肿,头昏脑涨,除了赶紧找地方睡一觉,你什么也不想,一刻也不愿意再多呆……
当然,也曾有过对“光明”超强重视的时刻。不知谁发明了“新世纪第一缕曙光”这个诗化概念,再经吸引投资和权威论证,竟打造出一个诱人的旅游品牌。一时间,媒体喧哗,山票陡涨,那峦顶便成了寸土寸金的摇钱树……
其实,大自然从无等级之别。而看日出,本是一种私人性极强、朴素而平静的生命美学行为,对一个习惯了对自然的漠视、又素无关学心理积淀的人来说,即使那一刻,你花大钱购下了山的制高点。你又能领略到什么呢?又能比别人多争取到什么呢?
爱默生在《论自然》中道:“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至多他们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
值得尊敬的成年人,一定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1)文章开头部分说,“我”被“每天看日出”这句话“猝然绊倒”,又说“浑身打个激灵”,根据文意解释“猝然绊倒”和“打个激灵”的含义。
(2)作者把福楼拜“按时看日出”,看作是“精神明亮”的标志,为什么这样说?请分条简述其理由。
(3)文章末尾引用了爱默生的话:“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在作者看来,福楼拜“按时看日出”,不仅是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命哲学,一种精神美学。
B.作者认为普通人对晨曦、对日出的麻木、混沌是因为他们为生活所迫,应该同情他们才对。
C.“透过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的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这句话是对福楼拜“按时看日出”的生命哲学、精神美学意义的形象概括。
D.作者认为类似“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的炒作,不是真正地热爱生活、体悟自然,而是精神贫乏的表现。
E.作者把福楼拜和生活中的某些人对自然的态度作对比,是为了说明欣赏自然必须具有美学心理积淀。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B.数罟不入洿池 |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夫晋,何厌之有 |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北京市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
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
2.对下列加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夫晋,何厌之有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5.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核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201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神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 ”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 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下之器启示着形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中国人喜 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 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万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 (选自《艺境》,有删节)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 权力的秘密”。
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C.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 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D.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A.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B.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C.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
D.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
B.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C.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