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郑知亡矣(已经)
B.既东郑(扩张)
C.秦之遇将军,可谓矣(刻毒)
D.吾其还也。亦之。(离开)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天津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知亡矣(已经)
B.既东郑(扩张)
C.秦之遇将军,可谓矣(刻毒)
D.吾其还也。亦之。(离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黄冈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各句中对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  疆界

B.

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的原因

C.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明天

D.

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置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贵州省遵义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於是信孰视之,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①连敖:接待宾客的小官。

(1)

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屡次

B.

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犯法

C.

数以策项羽,羽不用    谋取

D.

於是信视之        熟悉

(2)

全都能体现韩信是难得的人才的一组句子是

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③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④虽为将,信必不留。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

滕公感到韩信的话不同凡响,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把这事报告汉王,汉王一开始就很赏识韩信,觉得他才能出奇超众,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C.

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D.

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要汉王选择吉日,斋戒后,设一个拜将坛,礼仪安排周到,这样才可以留住韩信。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________________

(2)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题型:048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B.

以乱整,不武(替代)

C.

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D.

又欲其西封(肆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晋军函陵”句子中的“军”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封郑

B.

吾妻之我者

C.

衣冠

D.

其达士,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4)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夫人之力不及此

B.

屠自后断其

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争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B.

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有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临危受命,最后义无反顾地去说秦师。

C.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

烛之武退秦师后,但子犯建议攻打郑国,顿时关系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的大道理,最后才平息了战争。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扬州市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高一语文 题型:048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题。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于楚也(从属二主)

B.

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节)

C.

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假设)

D.

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2)

下列各组加粗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

夫晋,何厌

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

用亡郑以陪邻

不阙秦,将取之

C.

还也

又欲肆西封

D.

人之力而敝之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3)

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叙事完备,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叙述中多用伏笔,暗含意味。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表面交代晋军、秦军分驻两地,实际上为下文烛之武分化秦晋提供可能,为瓦解秦晋联盟埋下伏笔。

B.

本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张弛有度,波澜起伏。如第二段先写佚之狐荐贤,语气非常肯定,让人看到解围的希望;再写烛之武的拒绝和牢骚,为解围又蒙上阴影;然而郑伯的自责与劝告,又最终打动了烛之武,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堪称“尺水兴波”。

C.

本文集中表现出《左传》善于“记言”的特点,烛之武的一段说辞,由郑国必亡入手,以退为进;进而分析亡郑于秦有害,于晋有益;然后指出晋国亡郑以后,必然进犯秦国;最后点出晋国过河拆桥的不光彩历史,不卑不亢,步步深入,显示出高超的外交才能。

D.

本文除了成功刻画了烛之武这一主要人物,一些次要人物也写得极有光彩,如写晋文公,在盟友变故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盲目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寥寥几句,就把一个具有广阔胸怀和深远谋略的政治家的形象勾画了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

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焉用亡郑陪邻/其无礼于晋

B.

君知难也/吾还也

C.

舍郑以为东道主/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唯君图/君壮也,犹不如人

(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吉林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陪邻/其无礼于晋
B.君知难也/吾还也
C.舍郑以为东道主/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君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天津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用亡郑陪邻 / 其无礼于晋
B.君知难也 / 吾还也
C.舍郑以为东道主 / 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  / 君壮也,犹不如人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 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言文回答1—3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沛公安在?
3.翻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山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B.

以乱整,不武(替代)

C.

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D.

又欲其西封(进军)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其无礼于晋   阙秦利晋

B.

夫晋,何厌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

C.

夜缒出     又前为歌曰

D.

无礼于晋   吾还也

(3)

下列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夫人之力不及此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D.

不能早用子

(4)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

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深明大义,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去劝说秦师。

C.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

烛之武说退秦师后,子犯建议晋文公攻打郑国,晋文公不同意,最后率军回国。

(5)

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