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越国以远——鄙:把……当做边邑
B.焉用亡郑以邻——陪:陪伴
C.朝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又欲其西封——肆:扩张、延伸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越国以远——鄙:把……当做边邑
B.焉用亡郑以邻——陪:陪伴
C.朝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又欲其西封——肆:扩张、延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2007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钟用尚书蹇、胡濙等荐,擢知苏州  提升官职

B.

锄豪强,良善  培,帮助

C.

宜皆如诏书事  应该

D.

钟尝丁母  忧愁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长安君何自托于赵

B.

命部、院臣举属之廉能者补之

安陵君许寡人

C.

有邹亮者,献诗

义而死焉者

D.

匿名书毁亮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

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于官职,后因尚书蹇义、胡濙等推荐做了苏州知府。

B.

况钟刚到苏州的时候,装着办事无主意的样子,僚属都认为他容易对付,他摸清情况后,严厉惩治了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员。

C.

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他锄豪强,植良善,做了很多对民有利之事。

D.

况钟任满时,当地百姓都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

(4)

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________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________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

译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3+X高考高分精点 语文 综合例析与模拟高三 题型:013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8)题。

  后岁余,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举兵加诛焉。”田横与其客二人乘诣雒阳。

  未至三十里,至尸乡①厩置②,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雒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到,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以王者礼葬田横。

(《史记·田儋列传》)

[注释]

  ①尸乡:乡名。

  ②厩置:驿站。

(1)与“而横乃为亡虏”中‘亡’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

B.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D.是故燕虽小而后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田横因曰 谢:请罪。

B.与其客二人乘诣雒阳 传:驿车。

C.留 止:停留。

D.兄弟三人更王 更王:交替为王。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B.两个“且”字相同,两个“乃”字也相同。

C.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D.两个“且”字不同,两个“乃”字也不同。

(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北面事 (之:高帝)

②纵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 (彼:郦生)

③齐人贤者多附 (焉:高帝)

④与弟并肩而事其主 (其:郦生)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判断(5)~(8)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

(5)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

[  ]

A.敢于动一动他的随行人员的要处以灭族的罪。

B.他的随行人员中敢有二心的要处以灭族的罪。

C.敢动一动他的随行人员,就会造成族人被杀。

D.他的随行人员敢有二心,就会造成族人被杀。

(6)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

[  ]

A.形体容貌还没有腐烂,仍旧可以观看。

B.容貌神态还不会改变,仍旧很值得看。

C.形体容貌还没有腐烂,仍旧值得观看。

D.容貌神态还不会改变,仍旧可以观看。

(7)①其耻固已甚矣 ②有以也夫

[  ]

A.①这羞耻一定已十分厉害了

②有缘由啊

B.①那羞耻本来就已够大的了

②有缘由啊

C.①这羞耻一定已十分厉害了

②有忠义之心啊

D.①那羞耻本来就已够大的了

②有忠义之心啊

(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岛上的贤能之士都归附了田横,因此高帝担心这帮人会借田横之名作乱,于是便赦免了田横的罪并召他到洛阳。

B.田横开始不肯应召的主要原因是他曾重重地处罚过郦生,如果再与郦生同殿为臣,觉得于心有愧。

C.田横半路自刭的主要原因是他觉得昔日与刘邦同样南面称孤,今天自己却被迫要北面事之,他不愿意忍受这样的耻辱。

D.高帝久闻田横十分贤能,深得齐人贤者拥戴,于是很想见一见,便软硬兼施,一再催促田横到洛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徙倚:迁徙依靠。

C.落晖: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将落之时。

2.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通过写景来间接抒发诗人喜欢田园生活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彷徨苦闷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徙倚:迁徙依靠。
C.落晖: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将落之时。
2.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通过写景来间接抒发诗人喜欢田园生活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彷徨苦闷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二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

(1)

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

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君之所知也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下面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B.

越国以远(边远。)

C.

行李之往来,其乏困(通“供”,供给。)

D.

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缺,损害。)

(3)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4)

下列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①意动

②名词作状语

③名词作动词

④宾语前置

(1)越国以鄙远(  )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3)夫晋,何厌之有(  )

(4)夜缒而出(  )

(5)

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  ]

A.

亡郑以陪邻

B.

越国以鄙远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C.

君之所知也

“所知”的内容是“晋国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7)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①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A.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些您是知道的啊。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B.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两城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C.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把焦、瑕两座城池给了他,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他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了它的边邑,势必会继续向西边扩展疆土。

D.

①您曾经对晋君有恩,他答应以焦、瑕作为酬谢,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这些您是知道的。

②等到他在东边把疆土扩大到郑国,就会再向西边扩展疆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宝坻王泗和,余姻家也。尝示余书艾孝子事一篇,曰:艾子诚,宁河之艾邻村人,父文仲,以木工自给,偶与人斗,击之踣,误以为死,惧而逃。虽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传闻似出山海关尔。是时妻方娠,越两月,始生子诚,文仲不知已有子。子诚幼鞠于母,亦不知有父也。迨稍有知,乃问母父所在,母泣语以故,子诚自是惘惘如有失,恒絮问其父之年齿状貌,及先世之名字,姻娅之姓氏里居。亦莫测其意,姑一一告之。
  比长或欲妻以女子诚固辞曰乌有其父流离而其子安处室家者?始知其有志于寻父,徒以孀母在堂,不欲远离耳。然文仲久无音耗,子诚又生未出里闾,天地茫茫,何从踪迹?皆未信其果能往,予诚亦未尝议及斯事,惟力作以养母,越二十年,母以疾卒。营葬毕,遂治装裹粮赴辽东,有沮以存亡难定者,予诚泣然曰:“苟相遇,生则共返,殁则负骨归,苟不相遇,宁老死道路间,不生还矣。”众挥涕而送之。
  子诚出关后,念父避罪亡命,必潜踪于僻地,凡深山穷谷,险阻幽隐之处,无不物色,久而资斧既竭,行乞以糊口,凡二十载,终无悔心。
  一日,于马家城山中遇老父,哀其穷饿,呼与语,询得其故,为之感泣,引至家,款以酒食。俄有梓人携具入,计其年与父相等,子诚心动,谛审其貌,与母所说略相似,因牵裙泣涕,具述其父出亡年月,且缕述家世及戚党,冀其或是。是人且骇且悲,似欲相认,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诚具陈始末,乃嗷然相持哭。盖文仲辗转逃避,乃至是地,已阅四十余年,又变姓名为王友义,故寻访无迹,至是始偶相遇也。
  老父感其孝,为之谋归计,而文仲流落久,多逋负,滞不能行。子诚乃踉跄奔还,质田宅,贷亲党,得百金再往,竟奉以归。归七年,以寿终。子诚得父之后,始娶妻,今有四子,皆勤俭能治生。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诚幼于母——鞠:养育
B.稍有知——迨:接近
C.审其貌——谛:仔细
D.已四十余年——阅:经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众挥涕送之——某所,母立于兹
B.必潜踪僻地——圣人不凝滞
C.子诚踉跄奔还——今其智反不能及
D.款酒食——申之孝悌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子诚的父亲本来是一个木匠,有一次和别人打架,把人家打得晕倒在地上,自以为打死了人,畏罪潜逃。
B.艾子诚自小立志寻找父亲,但因为母亲在,他从未说起,只是在家尽力供养母亲。
C.艾子诚出山海关寻找父亲,历经二十年,寻遍了大小城镇和偏远山区,始终没有半点儿后悔。
D.因为父亲负债多,艾子诚先返回家乡卖了田地房子,向亲戚借债,筹得一百两银子,替父亲还债后父子一同回家乡。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比 长 或 欲 妻 以 女 子 诚 固 辞 曰 乌 有 其 父 流 离 而 其 子 安 处 室 家 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其妻莫知所往,第仿佛传闻似出山海关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人且骇且悲,似欲相认,而自疑在家未有子,子诚具陈始末,乃嗷然相持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共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日:“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日:“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西山道口北  径:径直。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其上为睥睨  睥睨: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其疏偃仰  数:音(c)),稠密。

(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环可上
B.又怪其不为于中州
C.其气
D.是二者,余未信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②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5)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同《游褒禅山记》在篇章结构上有相同点,都是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在此基础上议论、抒情、说理。

B.本文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成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共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日:“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日:“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西山道口北  径:径直。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其上为睥睨  睥睨: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其疏偃仰  数:音(c)),稠密。

(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的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下列句中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环可上
B.又怪其不为于中州
C.其气
D.是二者,余未信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②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5)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同《游褒禅山记》在篇章结构上有相同点,都是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在此基础上议论、抒情、说理。

B.本文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成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