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句序已被打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 ⑤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A.③①②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②①⑤③④ D.④②③①⑤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面句子的语序已经被打乱,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时刻见证和感受着这一切
②新中国却用这短暂的60年,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天翻地覆、惊涛拍岸
③太多太多的成就无须赘述
④而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⑤放眼神州,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⑥60年,对于一个人的生命,也许很长
A.⑤①⑥④③② B.⑤③①⑥②④
C.⑥④②⑤③① D.⑥④⑤③②①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已被打乱,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
②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
③怎样的事物才能永存。
④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⑤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
⑥能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⑤②①⑥④ C.③①⑥④⑤② D.⑤①②④⑥③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有一段时间,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运用借代,以脑袋代指人,既诙谐生动,又暗合何爹剃头的营生。 |
B.“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用生活化的口语活脱脱地写出了何爹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
C.何爹耍一杆青龙偃月刀,刮、弹、铲、刨、剔,如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不但技艺精湛,还有一种古典之美。 |
D.“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这句话主要表现了三明爹与何爹一样,固守传统而又重情重义。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运用借代,以脑袋代指人,既诙谐生动,又暗合何爹剃头的营生。 |
B.“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用生活化的口语活脱脱地写出了何爹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
C.何爹耍一杆青龙偃月刀,刮、弹、铲、刨、剔,如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不但技艺精湛,还有一种古典之美。 |
D.“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这句话主要表现了三明爹与何爹一样,固守传统而又重情重义。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华东师大版 一课一练 (S版)高一第一学期 题型:048
语段分析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②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③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④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 (A) 不可。⑤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B) ,情感还没有 (C) 。⑥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⑦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1.上文秩序已被打乱,请按正确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
2.“咬文嚼字”原意为__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A)处与“斤斤计较”意思相近的词语应该是________。
4.第①句中加粗词“有时”,与下文________一词相照应,作用在于________。
5.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6.第⑤句中(B)处应填入________,(C)处应填入________。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
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河南省方成一高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7分)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4分)
2.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3.请根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4分)
4.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访李政道博士》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三)穿过岑寂的碎片(有删节)
朱以撒
那方不毛之地一直为我神往。
我常常会留意典籍上、画册上的一些残破纸片。这些纸片总是令我心弦一颤:该不会又是楼兰的碎片吧?凑近前一瞥,十有八七,真是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
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
曾经想过,楼兰于我来说,已不是地域上的一个名称了,而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烙印。
我分外喜爱楼兰的残纸,从外观上看,边缘都被时光的风霜啃噬得斑驳陆离,犹如一片片洞见筋脉的黄叶。这些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汉字,古朴而稚拙。只是原先,贯穿纸片使其排列有序的细韧皮条,经不起风雨磨洗,不知哪一日清晨呼啦啦分崩离析,这一摞摞记载楼兰心迹的古纸本霎时如天女散花,散乱而破碎,再也无从整理。一些重要的记载被风吹雨打腐烂去,一些关键的词组也剥蚀风化,神秘的气息开始飞扬,越往后越神秘莫测。我想会有一些人,面对那无尽荒漠的方位,踮起脚神往地张望。
我们完全可以在精神上还原、再现当年丰饶的场景啊!
两千多年前的楼兰,何等富庶和滋润呀!这个美丽的绿洲王国有如丰满而妩媚的少妇,林木葱茏,水草茂盛,波光荡漾,百鸟啁啾,真正是一片乐土。它使黄河文化、恒河文化和古腊文化水乳交融。楼兰以它的消失,使人感到再滋润饱满的生命,也会如流星一般,在瞬间化为虚无。
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只看到那些舞文弄墨的楼兰人迷蒙的背影。楼兰残纸墨迹总是那么素朴,淡墨青衫一般天然动人。当然,有些笔画真的没有写好,读起来真让我皱眉头,不像是专门训练过的书手所为。只是书写中一如既往地不作态,则是我屡屡赞美的。
我觉得没有必要回避斯文赫定这个也许会让人不愉快的名字。20世纪初,这个具有探险血统的人就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荒漠上,发现了遗弃千年的楼兰遗址,挖掘的序幕就此拉开。有些人有着狼狗一般敏锐的嗅觉,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伙、一群。只要破旧的中国哪里有宝藏浮出土面,都会把这伙人招引过来。斯坦因不是到了敦煌,轻易就把藏经洞的珍贵经卷搬走了一大批吗?华尔纳则动了点科学的脑筋,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胶水,专门用来粘走那些活灵活现的鲜艳壁画。
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这种登堂入室的文化搬运行径,曾使我们蒙羞并且愤慨不已。
风沙越来越沉重地覆盖在楼兰遗址上,终日无绝,漫过基础,漫过墙堞,漫过城楼,着力剥蚀着突兀处。一切绚丽和辉煌,在如许长的岁月中,被黄沙摧残成一片迷蒙。
只余下楼兰残纸了。它们尽管是残片,却必将长存,就像楼兰上空的长风和楼兰身体上的沙丘一样长存。
我慢慢地走进楼兰,当然是心路历程接近了。楼兰在我心目中破碎万端,和碎片的纸本一个模样。从史料的完整性要求来衡量,碎片使人怜爱不已,但它的物质价值已抵不上完好者。若从审美价值上说,碎片却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性,借残象以会意,妙在存残之间、藏显之外。
1.作者为什么说:“楼兰,真是离我太遥远,又太亲近了。”(尽量结合原文语句回答)
(1)太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亲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这类事情在那个时节委实太多了。
“这类”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古典的碎片由于没有完整性,它使人们也就看到一个碎片的楼兰……
“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从文中任选两个比喻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面对古楼兰出土的残破纸片,自由地驰骋思想,从而突显自己的文化关怀和审美情趣。 |
B.作者透过历史残片,再现出古楼兰的辉煌,为我们串连出古楼兰王国的全景舆图。 |
C.作者对古楼兰出土的大量古籍残片,进行了深入而严密的分析考证,从而为读者还原了古楼兰王国当年丰饶的场景。 |
D.作者面对他在古楼兰腹地考察中发现的历史残片浮想联翩,抒发了对那片古老土地的种种感怀。 |
E.作者以精神漫游的方式,在古籍残片上营造出历史的氛围,从而予人以美感和启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