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宾语前置句)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
D.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定语后置)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句)
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宾语前置句)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
D.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定语后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

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一②题。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年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①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
C、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②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
B、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 高二(上) 题型:013

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从句式的角度看,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樊侯庙灾记

欧阳修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象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欤!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

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然当盗之剚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反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邪!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以骇其耳目邪风雷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以滥用之邪

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邪?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佐沛公至成皇帝                  佐:辅佐

B.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        级:首级

C.故庙而食之                      庙:庙宇

D.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暴:残暴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有入樊庙刳神像之腹者  ②然当盗之剚刃腹中  ③而反移怒于无罪之民  ④凝结而为雹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作者用证据或推论否定“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以下各组句子中,角度相同的一组是(  )

①《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欤     ②其勇力足有过人者

③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           ④疑有不和而凝结者

⑤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邪         ⑥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A.①③⑥B.①②⑥ C.③④⑤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侯的神像被辱和风雹成灾虽然是同时发生的,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侯怒而为之”这一说法是荒唐的。

B.文章第二段极力推崇樊侯生前的能力过人,死后应是聪明正直的神灵,是为下面的批驳树立靶子。

C.文章第三段在反驳前面的迷信说法时,连用反诘式语句,层层推进,令人不得不信服。

D.文章主要是反驳迷信的观点,但作者一开始并未急着反驳,而是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跌宕起伏,抑扬有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阳笑曰                 通“佯”

B.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   张贴告示

C.如言迹之                 留下痕迹

D.盗遁久矣                 逃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呼为张一包                因醉而擒之

B.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       下令劫夺者死

C.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          以理卜

D.复教之请以妇代系            此盗捕之急则遁

7、下列各句,与“何神之有”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                B.何为其然也

C.牛何之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淳担任永康知县后,日夜翻阅公事文书。虽然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但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而且只要百姓送一包饭就处理诉讼案。

B.张淳限定三个月一定抓到卢十八,并请求御史在一个月内下达数十份缉捕公文。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又急得睡不着觉。

C.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张淳规劝非常耐心,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保全性命活下来的女孩无以数计。

D.张淳任浙江副使时,浙江有招募来的士兵,张淳与巡抚商量将他们解散,士兵们知道后都骚乱不宁。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是 骄 悍 者 留 则 有 用 汰 则 叵 测 不 若 汰 其 老 弱 而 留 其 壮 勇 则 留者 不 思 乱 汰 者 不 能 乱 矣 从 之 事 遂 定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3分)

翻译:                                                                             

                                                                            

②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翻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2分)

盲 者 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                     审:判断,辨别

    B.而亦无颠危之患                         危:跌倒

    C.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        第:常理

    D.喜为非礼之貌                            非礼:不合礼制

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天下其谁非盲也        其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                 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                 D.邪正在前不能释

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表现了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②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③ 焉用亡郑以陪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C.荆轲顾笑舞阳,前为曰  谢:谢绝。

D.图而匕首见            穷:穷尽。

11.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③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    )

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

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铜柱

⑤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    8.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