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于三辅——游:游览
B.其牙机巧,皆隐在尊中——制:形制、构造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政治清明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衡少善属文,于三辅——游:游览
B.其牙机巧,皆隐在尊中——制:形制、构造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政治清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衡少善属文,于三辅 游:游览

B.其牙机巧,皆隐在尊中 制:形制、构造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应验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衡少善属文,于三辅 游:游览

B.其牙机巧,皆隐在尊中 制:形制、构造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应验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1 期末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加粗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衡少善属文,于三辅——游:游学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让:责备
B.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辟:(被)征召
  召有司图——案:通“按”,察看
C.安帝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挡
D.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阴:暗中
  既至匈奴,置遗单于——币: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名师全程点拨》丛书高三语文 题型:013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衡少善文。
属:连缀
B.因入京师,太学。
观:游学。
C.于三辅。
游:旅游。
D.衡乃班固《两都》。
拟:模仿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本指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现则专指为革命献身的人。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之情况相似的一项是

[  ]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遂通五经,贯六艺。
D.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遂通五经,贯六艺。

4.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于”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③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5.张衡写作《二京赋》的原因是

[  ]

A.通五经,贯六艺
B.拟班固《两都》
C.时天下承平日久
D.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衡少善文。
属:连缀
B.因入京师,太学。
观:游学。
C.于三辅。
游:旅游。
D.衡乃班固《两都》。
拟:模仿

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烈士”本指有抱负有操守的男子,现则专指为革命献身的人。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之情况相似的一项是

[  ]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遂通五经,贯六艺。
D.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遂通五经,贯六艺。

4.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于”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③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5.张衡写作《二京赋》的原因是

[  ]

A.通五经,贯六艺
B.拟班固《两都》
C.时天下承平日久
D.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甘肃省兰州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

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衡少善属文   写文章

B.

迁为太史令  又

C.

中有柱    大

D.

又多豪右    豪族大户

(2)

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连词,表转折

B.

精思傅会,十年成      副词,才

C.

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连词,表顺承

D.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    代词,代指张衡

(3)

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张衡深谙祸福相依的道理,常常考虑皇上安全的事,不用实话回答皇帝就是很典型的表现。

B.

文章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反衬了张衡的政治才干。

C.

文章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的表现了张衡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D.

张衡在管理了三年政事之后,请求卸职,体现了他的明智。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2、4段文字介绍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详细描写了他在浑天仪与候风地动仪制造方面的情况。

B.

第5段文字写张衡对时政的思考,因受皇上的重用而遭嫉恨,以及在那种特定的处境中作赋寄情的情形。

C.

第6段重点写张衡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当时的皇帝骄奢淫逸,不遵守典章法制,张衡整饬法律制度,严明法纪,政绩卓著。

D.

文章在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时,详略得当,既有概括说明,又有重点介绍,语言绮丽精美。

(5)

将下面课本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28 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写文章
B.迁为太史令——又
C.中有柱——大
D.又多豪右——豪族大户
2.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连词,表转折
B.精思傅会,十年成——副词,才
C.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连词,表顺承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代词,代指张衡
3.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张衡深谙祸福相依的道理,常常考虑皇上安全的事,不用实话回答皇帝就是很典型的表现。
B.文章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反衬了张衡的政治才干。
C.文章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的表现了张衡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D.张衡在管理了三年政事之后,请求卸职,体现了他的明智。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4段文字介绍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详细描写了他在浑天仪与候风地动仪制造方面的情况。  
B.第5段文字写张衡对时政的思考,因受皇上的重用而遭嫉恨,以及在那种特定的处境中作赋寄情的情形。
C.第6段重点写张衡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当时的皇帝骄奢淫逸,不遵守典章法制,张衡整饬法律制度,严明法纪,政绩卓著。
D.文章在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时,详略得当,既有概括说明,又有重点介绍,语言绮丽精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连公府不就——辟:征召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明
C.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阴:暗中,暗地里
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官吏初到任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振声激扬,伺者此觉知——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顺帝初,再转复太史令——谁为大王此计
C.虽才高世,而无骄尚之情——冰,水为之,而寒
D.寻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句子与“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去结交庸俗之人,也无意入世为官。 B.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C.张衡研制成浑天仪后,又研制了候风地动仪,通过里面设置的机关,可以测定地震的发生和方位。
D.永和初年,张衡被调出京城,去当河间王刘政的相国。他预先打听到河间的奸邪豪右,上任前将他们一举收擒,河间从此安宁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核心学习与完全检测(高一语文上) 题型:013

阅读理解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武帝时,献王为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宜谥曰献王。”

(《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是一项是

[  ]

A.其推道术而言

   对:对于,对付。

B.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

   繇:由,从。

C.与汉朝

   等:相等,等同,齐一。

D.七十之徒所论。

   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里指孔子的学生。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河间献王德孝景前二年立

②加金帛赐招之

③多奉奏献王

④中尉常丽

A.①句和④句不同②句和③句相同
B.①句和④同相同②同和③句不同
C.①句和②同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3.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与“山东诸儒多从而游”中的“游”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①衡少善属文,于三辅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③末技食之民,转而缘南畮

④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

⑤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之乐也

A.①④
B.②⑤
C.③⑤
D.①②

4.下列各加粗词中,跟其他三个含意不同的一项是

[  ]

A.从民善书
B.献王所书皆古文先秦旧书
C.故书多
D.事之中

以下5~6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5.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

[  ]

A.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法,所收罗的大多数是些浮滑善辩的人。

B.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籍,所收集大多数是些空谈无用的书。

C.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法,所收集的占比率多数的是些空泛浮浅的书籍。

D.淮南王刘安也爱好书籍,所收罗的大多数是些浮滑善辩的人。

6.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  ]

A.必定将写得好的抄本给人,自己留下真实的一本。

B.一定将原书认真抄写一遍送给献书人,自己留下正本。

C.必定将写得好的抄本给自己,将原本留给献书人。

D.一定认真将原书抄写一遍还给献书人,把原来的正本留下来。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献王修学好古的一组是

[  ]

①必为好写与之

②故得书多,与汉朝等

③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

④其学举六艺

⑤修礼乐,被服儒术

⑥温仁恭俭,笃敬爱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