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对下列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
B.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C.进不入以尤兮——离:通“罹”,遭受
D.俪规矩而改——错:通“挫”,挫折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
B.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C.进不入以尤兮——离:通“罹”,遭受
D.俪规矩而改——错:通“挫”,挫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环”,圆环。
B.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C.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D.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下列对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环”,圆环。
B.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明显。
C.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D.延伫乎吾将反
反:通“返”,返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101网校同步练习 高一语文 苏教版(新课标·2004年初审)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②曰“舜目盖重瞳子③”,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④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矣。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也。自矜功伐⑥,奋其私智而

(《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舣:y!,附船着岸。②周生:汉时的儒者。③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④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⑤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⑥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

(1)

为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身亦被十余创________ 何兴之暴________

羽岂其苗裔________ 自功伐________

(2)

文中划“”的句子各有一个通假字,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同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吾为若 德:恩德

B.

马童面之 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C.

陈涉首难 首难:首先遇难

D.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经营:筹划营谋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兴暴也

②谓霸王

③不忍杀之,赐公

④欲力征经营天下

[  ]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

A.

天之亡,我何渡

政由羽出,号“霸王”

B.

众数十万人,亦足

先破秦入咸阳者

C.

相与并争,不可

沛公不桮杓

D.

吾为

入前为寿

(6)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遂将五诸侯灭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是《史记》中描绘最精彩的人物,也最能展现司马迁的史才与文才,对此李晚芳曾评价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对于项羽最终“乌江自刎”的结局,司马迁也以超绝的历史眼光,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因此,后人赞叹说:“一赞中,五层转折,唱叹不穷。”那么,这五层转折体现在哪里?司马迁是如何评价项羽的失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翔命为功雷,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鸟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徽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a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於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研究
C.有性不协俗,多见谤毁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假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3分)
①至于轻出徽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②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③翻数犯颜谏争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⑥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市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收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成,愿少留意。(3分)
(2)且大王以能荣贤蓄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4分)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能事宜邪?(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           研究

C.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                 假装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 ) 

①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②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③翻数犯颜谏争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⑥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是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城郭,必致不虞          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易      研究

C.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         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醉         假装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

①至于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②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③翻数犯颜谏争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⑥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是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杀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

(2)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连,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延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命运多(不顺当)       B.扶摇可(到达)

C.天路请缨(做官)       D.盛筵难(第二次)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俨骖骅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爽籁发而清风生  ②控蛮夷而引瓯越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自己的不得志归结于命运不好,不认为皇上不圣明,可见他认识的局限性。

B.文中作者并不消沉,既有自我安慰,又有自我鼓励。

C.第二段,作者直抒胸臆,深感报国无门,空有报国之志。

D.第三段,一声长叹,深感生不逢时,最后诗人洒酒长江,以祭奠天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都督阎公之望,綮戟遥临   雅:高雅。

B.宇文新州之范,檐帷暂驻   懿:美好。

C.鹤汀凫,穷岛屿之萦回     渚:水中小洲。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7.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访风景于崇阿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所赖君子见机,知人达命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对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示出一幅阔大高远的江南秋景。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动中有静,色中有声,对偶严整。

C.“渔舟唱晚”一句,对“雁阵惊寒”,但上句词序有改变,这是为了使句子押韵。

D.“渔舟唱晚”一句写湖面,“雁阵惊寒”一句写天上。上下两句,给人一种飘逸脱俗的感觉。

9.翻译下列句子。

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这三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写了登滕王阁的时间和登楼所见的景色。

B.在描写景物时,作者先用自然景致衬托滕王阁的壮美,写阁在山水之间;再写阁高望远,阁在山水之外。

C.第三段,作者用“遥襟”二句过渡,收回笔写宴会的“娱游”之乐;笔锋一转,又衬托出“失路之人”的悲凉心情。

D望长安”“北辰远,用比喻,写远离京师,才能不能得到发挥的感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连,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延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命运多(不顺当)       B.扶摇可(到达)

C.天路请缨(做官)       D.盛筵难(第二次)

2.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俨骖骅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B.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爽籁发而清风生  ②控蛮夷而引瓯越  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相同  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把自己的不得志归结于命运不好,不认为皇上不圣明,可见他认识的局限性。

B.文中作者并不消沉,既有自我安慰,又有自我鼓励。

C.第二段,作者直抒胸臆,深感报国无门,空有报国之志。

D.第三段,一声长叹,深感生不逢时,最后诗人洒酒长江,以祭奠天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都督阎公之望,綮戟遥临   雅:高雅。

B.宇文新州之范,檐帷暂驻   懿:美好。

C.鹤汀凫,穷岛屿之萦回     渚:水中小洲。

D.山原旷其盈视,川泽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7.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访风景于崇阿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所赖君子见机,知人达命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对下列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示出一幅阔大高远的江南秋景。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动中有静,色中有声,对偶严整。

C.“渔舟唱晚”一句,对“雁阵惊寒”,但上句词序有改变,这是为了使句子押韵。

D.“渔舟唱晚”一句写湖面,“雁阵惊寒”一句写天上。上下两句,给人一种飘逸脱俗的感觉。

9.翻译下列句子。

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这三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写了登滕王阁的时间和登楼所见的景色。

B.在描写景物时,作者先用自然景致衬托滕王阁的壮美,写阁在山水之间;再写阁高望远,阁在山水之外。

C.第三段,作者用“遥襟”二句过渡,收回笔写宴会的“娱游”之乐;笔锋一转,又衬托出“失路之人”的悲凉心情。

D望长安”“北辰远,用比喻,写远离京师,才能不能得到发挥的感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版 2009-2010学年 第48期 总第204期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八岁时,坐客有言孔子无兄弟者,恕应声曰:“以其兄之子妻之。①”一坐惊异。年十三,欲应制科,从人假《汉》、《唐书》,阅月皆归之。谒丞相晏殊,问以事,反复诘难,殊不能对。恕在钜鹿时,召至府,重礼之,使讲《春秋》,殊亲帅官属往听。未冠,举进士,时有诏,能讲经义者别奏名,应诏者才数十人,恕以《春秋》、《礼记》对,先列注疏,次引先儒异说,末乃断以己意,凡二十问,所对皆然,主司异之,擢为第一。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试不中格,更下国子试讲经,复第一,遂赐第。调钜鹿主簿、和川令,发强擿②伏,一时能吏自以为不及。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③峻诋。

  笃好史学,自太史公所记,下至周显德末,纪传之外至私记杂说,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司马光编次《资治通鉴》,英宗命自择馆阁英才共修之。光对曰:“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即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恕于魏、晋以后事,考证差缪,最为精详。

  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恕以不习金谷为辞,因言天子方属公大政,宜恢张尧、舜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利为先。又条陈所更法令不合众心者,劝使复旧,至面刺其过,安石怒,变色如铁,恕不少屈。

  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①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②擿(zh@):挑,揭发。

  ③深文:法律条文苛细。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人假《汉》《唐书》,月皆归之  阅:阅读

B.

又面转运使深文峻诋       数:责备

C.

遇史事纷错难治者,辄以诿恕    诿:委托

D.

宋次道亳州           知:主管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恕魏、晋以后事

②故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B.

①宜恢张尧、舜之道佐明主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

①恕能言行事始终

②芳菲菲弥章

D.

①尽其书

②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恕有才华的一组是

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②凡二十问,所对皆然

③恕为人重意义,急然诺

④恕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

⑤上下数千载间,巨微之事,如指诸掌

⑥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刘恕从小就十分聪慧,书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八岁时就通晓《论语》,还不到二十岁,就登进士第。

B.

刘恕为人很重情义,守信用,他虽然弹劾了郡守,但体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像对待自己的骨肉一样。

C.

刘恕十分爱好史学,上下数千年间的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因此被司马光挑选来参与编写《资治通鉴》。

D.

刘恕与王安石有老交情,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以至于当面指责王安石的过失,并且没有丝毫屈从。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

(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馆阁文学之士诚多,至于专精史学,臣得而知者,唯刘恕耳。

________________

②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