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老之将至 ③兴感之由 ④后之览者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相同。 |
B.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也不同。 |
C.两个“窃”字的意思相同,两个“子”字的意思不同。 |
D.两个“窃”字的意思不同,两个“子”字的意思相同。 |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也不同。 | D.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也相同。 |
A.左师公请求太后,让其少子补黑衣之数,其目的是以此为话题,委婉劝谏太后。 |
B.左师触龙私下里认为赵太后爱燕后不如爱长安君。 |
C.左师触龙认为,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的子女。 |
D.燕后远嫁,赵后思念她,每次祭祀时,赵后必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左师认为这才是真正为子女作长远打算。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曹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不可得也。”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家焉 家:安家。
B.宠简除烦苛 简:选择。
C.或狗吠竟夕 竟:整个。
D.今闻当见弃去 见:表被动。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仁惠为民所爱 ②人赍百钱以送宠 ③二年,以日食策免 ④整顿洒扫,以待刘公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刘宠仁惠的一组是( )
①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③后四迁为豫章太守 ④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 ⑤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⑥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宠的祖父原是齐王的后代,后来迁居牟平。其父刘丕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儒。
B.刘宠年轻时跟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后授东平陵县令,因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C.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白了的老人,拿着钱来谢刘宠,以表示对他惩处扰民官吏的感谢。
D.刘宠曾多次担任卿相大官,但他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因不认识他而把他拒之门外。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若邪山谷间出。
(2)父老何自苦?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曹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不可得也。”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家焉 家:安家。
B.宠简除烦苛 简:选择。
C.或狗吠竟夕 竟:整个。
D.今闻当见弃去 见:表被动。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仁惠为民所爱 ②人赍百钱以送宠 ③二年,以日食策免 ④整顿洒扫,以待刘公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刘宠仁惠的一组是( )
①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③后四迁为豫章太守 ④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 ⑤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⑥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宠的祖父原是齐王的后代,后来迁居牟平。其父刘丕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儒。
B.刘宠年轻时跟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后授东平陵县令,因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C.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白了的老人,拿着钱来谢刘宠,以表示对他惩处扰民官吏的感谢。
D.刘宠曾多次担任卿相大官,但他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因不认识他而把他拒之门外。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若邪山谷间出。
(2)父老何自苦?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节选自《礼记·礼运》
(1)下面加粗字读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男有分②幼有所长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以正君臣”的“正”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3)下列三句中“此”字所指找的对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兵由此起 ②由此其选也 ③如有不由此者
(4)“在势者去,众以为殃”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有权势的人就要离开,因为百姓认为他是祸害
B.在位的统治者就要被罢免职位,因为百姓认为他是祸患
C.有权势的人只好离开,因为百姓以他不用礼为祸害
D.在位的统治者就要被罢免职位,因为百姓以他不用礼为祸害
(5)对“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翻译正确的是
[ ]
A.(人们)不让财物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
B.财物不好就把它扔在地上,不一定把它藏在自己的家里
C.(人们)不让财物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把自己藏起来
D.财物不好就把它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收藏在自己家里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语文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2分,每小题3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子哂之哂:微笑。 |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
C.因之以饥馑因:趁着 |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或:有人 |
A.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B.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②为国以礼 |
C.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D.①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②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A.①③④⑥相同, ②⑤不同。 |
B.③④⑥相同, ①②⑤都不同。 |
C.③④⑤相同,②⑥相同,①与其它不同。 |
D.③④⑤⑥相同,①②不同。 |
A.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万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也是一个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这正好符合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
B.此篇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子路性急直率,有点粗疏鲁莽;冉有、公西华谦虚谨慎,平易谦和;曾晰则显得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甚至有点狂放不羁。 |
C.这段文字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
D.弟子们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孔子表示了不同的态度:对曾皙表示非常赞同,甚至欣赏;对子路表示肯定,用微微一笑含蓄地表达对弟子的满意;对冉有、公西华没有表示可否。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选人胡宗尧者,翰林学士宿之子,坐小累,不得改京官。判铨欧阳修为之请,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充言:“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于是修复留,而充改知太常礼院。张贵妃薨,治丧越式,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不令同僚知。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出知高邮军。神宗谕以任用意,知谏院。
王安石参知政事,充子安持,其婿也,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三年,拜枢密副使。王韶取洮州,蕃酋木征遁去,充请招还故地,縻以爵秩,使自领所部,永为外臣,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时方以开拓付韶,充言不用。
八年,进枢密使。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安石去,遂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数十人。光亦以充可告语,与之书曰:“自新法之行,中外汹汹。民困于烦苛,日夜引领,冀朝廷觉悟,一变敝法。”充深思之,终不能用。王珪与充并相,忌充,阴掣其肘。而充素恶蔡确,确治相州狱,捕安持及亲戚、官属考治,欲钩致充语,帝独明其亡他。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数为所诎。安南师出无功而知谏院张璪又谓充与郭逵书止其进兵复置狱充既数遭同列困毁积忧畏疾益侵。元丰三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卒,年六十。充内行修饬,事兄甚谨。为相务安静,性沉密,对家人语,未尝及国家事,所言于上,人莫知者。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帝益悲之。世谓充心正而力不足,讥其知不可而弗能勇退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一)
1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相率设席受经 接受,学习
B.仇家谮修以为党宿,诏出修同州 诬陷
C.无庸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竭尽,耗尽
D.帝独明其亡他 无,没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判铨欧阳修为之请 数为所诎
B.判寺王洙命吏以印纸行文书 光亦以充可告语
C.民困于烦苛 充与议变法于前
D.自新法之行 及确之预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吴充性格沉稳周密的一组是(3分)( )
A.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充深思之,终不能用
B.引嫌解谏职,为翰林学士 充移开封治吏罪,忤执政意
C.充欲有所变革,乞召还司马光等数十人 及确之预政,充与议变法于前
D.无庸复列置郡县,殚财屈力 将终,戒妻子勿以私事干朝廷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吴充还未成年就考中了进士。做吴王宫教授时,得到宠爱。在与皇帝宗室亲密交往的同事中,要数吴充最年轻。
B.欧阳修因为替胡宗尧讲话被仇家陷害,吴充向皇上进言强调欧阳修的忠直,使得欧阳修免于外放,得以留在京城。
C.吴充虽然是王安石的亲家,但却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太相同;在王安石离开朝廷后,吴充也曾想改变他的一些做法,所以请求皇上召回司马光等人。
D.吴充很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但世人评价他是为人正直却能力不足,而且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时还不懂得急流勇退。
1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安 南 师 出 无 功 而 知 谏 院 张 璪 又 谓 充 与 郭 逵 书 止 其 进 兵 复 置 狱 充 既 数 遭 同 列 困 毁 积 忧 畏 疾 益 侵。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修忠直,不宜用谗逐。若以为私,则臣愿与修同贬。(3分)
②充不善安石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帝察其中立无与,欲相之。(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5月适应性练习(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七代①论
苏辙
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而英雄之士,常因其隙而入于其间,坚忍而不变,是以天下之势遂成而不可解。
自晋以下,天下何其纷纷也。强者不能以相吞,而弱者不能以相服,其德不足以相君臣,而其兵不足以相吞灭。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而为东西,其君臣又自相篡取而为七代,至于隋而后合而为一。盖其间百有余年之中,其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然而南不能渡河以有北之民;而北不能过江以侵南之地。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要入哉?盖亦其势之有所不可者也。七代之际,天下尝有变矣。宋取之晋,齐取之宋,梁取之齐,陈取之梁,而周、齐取之后魏。此五衅者,兵交而不解,内乱而无救,其间非小也,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盖其取之者,诚有以待之,而不可以乘其仓卒也。尝试论之。姚泓②、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姚兴既死,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兵不劳而关中定。此天下之一时也。及夫刘穆③之死,关中未安,席不及暖,兵不及息,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方强悍之虏,则天下之势已遂去矣。且此惟不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也,则夫天下之势亦随去之而已矣。
嗟夫!使武帝既入关,因而居之,以镇抚其人民,南漕江淮之资,西引巴汉之粟,而内因关中之盛,厉兵秣马,以问四方之罪戾。当此之时,天下可以指麾而遂定矣,而何江南之足以蒂芥夫吾心哉!然而其事则不可以不察也,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是以其心忧惧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故夫有可以取天下之势而不顾,以求移其君,而遂失之者,宋武之罪也。
【注】①七代:南北朝时期的七个朝代。②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最后一位君主,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③刘穆:宋武帝刘裕的左仆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五衅者,兵交而不解 衅:间隙、缝隙。
B、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 举:发动,率领。
C、席不及暖,兵不及息 息:呼吸,叹息。
D、南漕江、淮之资,西引巴、汉之栗 引:取得,拿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强者不能以相吞,而弱者不能以相服 ②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B、①其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C、①及夫刘穆之死,关中未安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①是以其心忧慎颠倒,面不见天下之势 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没有“因天下之势”的一组是
①天下大乱,离而为南北,北又离为东西
②而其四邻拱手远望,而莫敢入
③而秦地大乱,武帝举江南之兵长驱以攻秦
④而奔走以防江南之乱,留孺子孱将以抗四力强悍之虏
⑤南漕江、淮之资,西引巴、汉之栗,而内因关中之盛
⑥是以其心忧慎颠倒,而不见天下之势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势未有可以必成者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开篇就提出这一观点,开宗明义,观点鲜明,全文紧扣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B、作者认为自晋以来百余年国家没有统一的原因,是各当权者不善于抓住机遇,不敢采取果断行动,一味等靠而错失良机。
C、宋武帝刘裕秦顺利平定中关后,没有判断准形势,采取了错误的举措施,丧失了统一全国的机会,照作者的观点来看,刘裕并非“英雄之士”。
D、作者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说明宋武帝“见小利”而“大事不成”。边里的“小利”是指控制“江南”,“大事”则指攻取晋而统一天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其百年之间,南无间之足乘,而北无隙之可入哉?(4分)
(2)尝试论之,姚泓、宋武之际,天下将合之际也。(3分)
(3)其心将有所取乎晋,而恐夫人之反之于南。(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