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舟:乘船游玩
B.(月)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C.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澄明的江水
D.倚歌而和之——倚歌: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舟:乘船游玩
B.(月)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C.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澄明的江水
D.倚歌而和之——倚歌: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到
B.倚而和之——歌:动词,唱
C.举酒客——属:通“嘱”,劝酒
D.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壬戌秋——泣孤舟嫠妇
B.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月出东山之上
C.不知其所止——倚歌和之
D.而不知所止——何为然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同时写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B.后人习惯把苏轼所作的两篇《赤壁赋》的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我们的课文选的就是这一篇。
C.这篇赋中作者谈到的三国赤壁之战,周瑜破曹军于赤壁,其地方就是黄州的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有这样的明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这篇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书何易于
孙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笼筦,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划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划去,罪愈重。吏止死,明府公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邑民死丧,子弱业破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庭有竞民,易于皆亲自与语,为指白枉直。罪小者劝,大者杖,悉立遣之,不以付吏。治益昌三年,狱无系民,民不知役。改绵州罗江令,其治视益昌。是时故相国裴公出镇绵州,独能嘉易于治。尝从观其政,道从不过三人,其察易于廉约如是。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贷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日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由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日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交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如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注]①筅:同“管”。榷筅,指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管理。②划:同“铲”。③常赋:指按规定要交纳的赋税,与临时增收的苛捐杂税相对。④传符:古代官员、使者外出,按品级给券由各地驿站供应食宿、车马。⑤膺命:承受皇帝诏命。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丧失,耽误
B.矧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C.改绵州罗江令,其治益昌——视:和……一样
D.尝从观其政,从不过三人——道:道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易于挺身为民——勇气闻于诸侯
B.子弱业破不能具葬——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C.而易于考止中上,哉——来时甚急,去后
D.指白枉直——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此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易于亲为刺史挽舟,是对刺史不理政务、游春扰民的否定与谴责,不卑不亢的回答显示了他的人品、智慧和勇气。纵火焚诏一事则显示了他的刚正与爱民。
B.本文还概述了何易于助民治丧、尊老问政、立遣竞民、为政简约等情况,使人物形象更趋完整、丰满。
C.邑民责问孙樵何易于“考止中上”的原因,听了孙樵的解释,邑民心悦诚服,微笑着离去。
D.本文详略交叉,虚实相应,事理相连,情理相生,将一个普通县令的政绩、遭遇放到全国官吏的横断面上来考察,放到漫漫历史长河中来评述,平实朴素而又举重若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有史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斜线(/)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余 居 长 安 岁 闻 给 事 中 校 考 则 日 某 人 为 某 县 得 上 下 考 由 考 得 某 官 问 其 政 则 日 某 人 能 督 赋 先 期 而 毕 某 人 能 督 役 省 度 交 费 某 人 当 道 能 得 往 来 达 官 为 好 言 某 人 能 擒 若 干 盗 县 令 得 上 下 考 者 如 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高手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太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NFA60?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

下列句中加粗字与其他各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之二虫又何

B.

呜呼!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

小知不及大

D.

奚以其然也

(2)

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彼且奚适也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彼且恶乎待哉

(3)

下列句中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D.

背负青天

(4)

下列句中加粗的“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化而为鸟,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

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C.

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5)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后世也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C.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古文家,“唐宋派”代表人物。《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至情至性的散文。

D.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对后代影响极大。《庄子》是庄子一生心血的著作,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唐高祖),上皇以为中书令。及(唐太宗)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萧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  隔阂

B.

叔达皆不敬,免官     因……被定罪

C.

果有违,御史自应纠举   差错、差失

D.

臣诚心服,不敢遂。    错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皆疏萧亲德彝       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

B.

上皇欲强宗室镇天下    垣墙周庭,当南日

C.

遍封宗子,天下利乎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D.

天下务,当尽至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3)

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上皇以(封德彝)为中书令

B.

会(萧)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

C.

(我)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诸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巴结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B.

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肆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C.

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D.

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②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初,萧荐封德彝于上皇(唐高祖),上皇以为中书令。及(唐太宗)即位,为左仆射,德彝为右仆射。议事已定,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萧而亲德彝,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庚辰,叔达皆坐不敬,免官。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若遍历诸司,搜括疵,太为烦碎。”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贞观元年六月,辛巳,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薨。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德彝数反于上前,由是有 隔阂

B.

叔达皆不敬,免官    因……被定罪

C.

果有违,御史自应纠举  差错、差失

D.

臣诚心服,不敢遂。   错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皆疏萧亲德彝

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

B.

上皇欲强宗室镇天下

垣墙周庭,当南日

C.

遍封宗子,天下利乎

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D.

天下务,当尽至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3)

下列对省略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上皇以(封德彝)为中书令

B.

会(萧)与陈叔达忿争于上前

C.

(我)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诸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由于不满萧的独断专横,极力拉拢巴结封德彝,最终使萧得罪了皇上而被免官。

B.

上皇为了达到强大宗室、威震天下的目的,大肆册封他的宗室,无论他们有功还是无功、年长还是年少。

C.

封德彝认为当时没有值得推举的奇才,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向太宗推荐人才,结果受到了太宗的批评而惭愧不已。

D.

御史大夫杜淹之所以不和封德彝争辩该不该派“御史就司检校”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封德彝深得大体,令自己心悦诚服。

(5)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②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二语文(上册)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思旧赋并序

向 秀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①。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②,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③,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④,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⑤。济黄河以汎舟兮⑥,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兮⑦,悲《麦秀》于殷墟⑧。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⑨;悼嵇生之水辞兮,________。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⑩,遂援翰而写心。

  ①居止:住处。

  ②博,多;综,集、合。

  ③逝:将,助词,无义。

  ④虞渊:古时相传日入的地方。

  ⑤徂:往。

  ⑥汎:同“泛”

  ⑦《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说周王朝东迁洛阳后,周大夫看到故都宗庙宫室都长了禾黍,伤感而作此诗。“愍”同“悯”。

  ⑧《麦秀》:箕子经过殷代的故都,见宫室毁坏,生了禾黍,很悲伤,作《麦秀歌》。

  ⑨李斯被秦二世处死前对其子说:“吾欲与若复率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⑩言、其,都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1.仔细阅读序文,然后在第4章的横线处填写上与分号前一句相对应的句子(共六字)(4分)

□□□□□□□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并有不羁之才

后各以事见法

③经旧庐

逝将西迈

[  ]

A.三个“其”字都是指代嵇康、吕安,都作主语,④句中的“余”字指代作者向秀。

B.①、③句中的“其”都指代嵇康、吕安,②句中的“其”字译为“大概”,是副词,④句中的“余”字是“剩余时间”。

C.①句中的“其”是指示代词;②句中的“其”字是代词,作主语;③句中的“其”字的是代词,作定语;④句中的“余”字是代词,代作者向秀。

D.①、②、③句的“其”字和④句中的“余”字都是人称代词。

3.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邻人有吹笛者”,是定语后置句。

B.“其后各以事见法”,是被动句。

C.“形神逝其焉如”,是宾语前置句。

D.“将命适于远京兮”,是省略句。

4.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追思曩昔游宴之

[  ]

A.然嵇志远而

B.大行不顾细谨

C.叹《黍离》之周兮

D.大王必欲

5.与例句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余驾乎城隅

[  ]

A.序八州而同列

B.匈奴七百余里

C.今殴民而之农

D.余命于寸阴

6.分别选出下列译文中正确的项。(4分)

①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  ]

A.(曾经)跟着嵇康、吕安来到他们前人留下来的地方啊,穷巷中的空房子已经成了历史的陈迹。

B.踏着他们二人留下的足迹啊,经过没有居住的空房穷巷。

C.(曾经)跟着嵇康、吕安留下的足迹,走遍了巷中的无人的房子。

D.踏着他们二人留下的足迹啊,走遍了巷中无人住的房子。

②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  ]

A.只有古时的人才值得今人怀念啊,我的思绪踯躅不前(因为眼前太黑暗)

B.追思往昔而怀今日啊,我的心踌躇而徘徊不前。

C.只有古时的人才值得今人怀念,我的心踌躇而徘徊不前。

D.追思往昔而怀今日啊,我的思绪踯躅不前(因为眼前太黑暗)

7.下面是对《思旧赋并序》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全赋分两部分。一是序,写了作《思旧赋》的原因;二是赋本身,作品虽短,却清晰地表露作者伤逝思旧的情感,直叙了司马氏统治集团的凶狠残暴。

B.全赋写作的最大特点是简炼含蓄。作者对友人怀念之情的表露和自己伤逝之情的描写,集中在了“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一句中。

C.正文共四章,第一章是对“经其旧庐”情景的描述;第二章是对“形神逝其焉如”进行沉痛追忆;第三章用李斯临刑的典故,替嵇康倾吐那琴中的寄寓的感情;第四章写“妙声绝而复寻”,暗示文人志士是杀不完的!

D.全文篇幅短小,情意深长,感情真切,意在言外,不愧是一篇抒情佳作。

8.将下面八个句子搭配成四个骈偶句:(2分)

①鸟无声兮山寂寂

②叱咤则风云变色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

④夜正长兮风渐渐

⑤志意修则骄富贵

⑥暗呜则山岳崩颓

⑦道义重则轻王侯

⑧秋水共长天一色

(  )和(  ) (  )和(  )

(  )和(  ) (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白诗集》后序
[宋]曾巩
  《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抵歧、邠,历商於,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浔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鳞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遏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放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
  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广:增补
B.以女白——妻:嫁给
C.系浔阳狱——坐:因为
D.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回复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新编辑《李白诗集》或写下这篇序文原因的一组是(     )
①《李白诗集》二十卷,……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
②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
③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④白之诗,连类引义,……近世所未有也
⑤《新书》又称白流放夜郎,……,皆不合于白之自叙
⑥《旧史》称“……”,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集》原有七百七十六篇,后经宋次道增补,成为一千零一篇,杂著六十篇。作者就是在宋次道编本的基础上予以重新排序编订的。
B.李白是唐代蜀郡人,曾经隐居山中,后来广泛游历,先后到过荆楚、齐鲁、洛阳、浔阳、宿松等地,有时“一日千里”有时“终年不移”。
C.在安史之乱中,李白曾经在永王李磷帐下为幕僚,也正因此被流放夜郎。遇赦回到浔阳,又因故被关进监狱,是宋若思最终释放了他。
D.李白的诗,虽然大多都不符合当时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但其诗词句博大奔放,隽永奇伟,表现出奔逸的才气,宏伟奔放的志向气概。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