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
②小学而
③然而不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上食埃土,饮黄泉
⑥七十者帛食肉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③⑥/④/②⑤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③⑥/④⑤/②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假舟楫者,非能
②小学而
③然而不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上食埃土,饮黄泉
⑥七十者帛食肉
A.①③/④⑤⑥/②
B.①③⑥/④/②⑤
C.①③/④⑥/②⑤
D.①③⑥/④⑤/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也不是凭一时的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

②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感情,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才够得上称为文艺鉴赏。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更深切。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察觉出来,不至于照单全收。

③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说:“这样一个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如果说作者让孔乙己把四种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有的说:“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下流,却处处要面子,处处显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这一篇中,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句子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这种寂寞之感不只属于这一篇中的小酒店小伙计,也普遍属于一般人,‘也便这么过’,谁能跳出寂寞的罗网呢?”

④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⑤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赞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的方法发展。

⑥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读,其原因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还要反复阅读?

⑦另外有一类也称为文艺的东西,粗略的阅读似乎也颇有趣味。但只要细细的一想,就不再认为这一类东西有什么趣味了。

⑧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________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慢慢地成长起来。

⑨采取走马看花态度的,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地位的,也谈不到文艺鉴赏。

⑩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作者叶圣陶)

1.第③自然段谈到对《孔乙己》的鉴赏时,列举了“有耐心去鉴赏的人”的三种看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这三种看法的实质。(每条不超过16个字)

①第一种看法:                                                 ]

②第二种看法:                                                 ]

③第三种看法:                                                 ]

2.填入第⑧自然段中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B.不但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也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

C.随时不但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D.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随时也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3.文中“晶莹的宝石”和“粗劣的瓦砾”各比喻什么?(回答不超过16个字)

4.第⑨自然段是从反面来谈文艺鉴赏的,如果换成正面的说法,该怎样表达?(回答不超过20个字)

5.下面摘引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说明文艺鉴赏的意义和作用的几项是(    )

A.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自然更深切。

B.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C.给你一点赞美的兴趣。

D.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的方面发展。

E.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慢慢地成长起来。

F.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也不是凭一时的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

②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感情,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才够得上称为文艺鉴赏。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更深切。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察觉出来,不至于照单全收。

③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说:“这样一个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如果说作者让孔乙己把四种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有的说:“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下流,却处处要面子,处处显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这一篇中,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句子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这种寂寞之感不只属于这一篇中的小酒店小伙计,也普遍属于一般人,‘也便这么过’,谁能跳出寂寞的罗网呢?”

④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⑤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赞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的方法发展。

⑥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读,其原因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还要反复阅读?

⑦另外有一类也称为文艺的东西,粗略的阅读似乎也颇有趣味。但只要细细的一想,就不再认为这一类东西有什么趣味了。

⑧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________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慢慢地成长起来。

⑨采取走马看花态度的,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地位的,也谈不到文艺鉴赏。

⑩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作者叶圣陶)

1.第③自然段谈到对《孔乙己》的鉴赏时,列举了“有耐心去鉴赏的人”的三种看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这三种看法的实质。(每条不超过16个字)

①第一种看法:                                                 ]

②第二种看法:                                                 ]

③第三种看法:                                                 ]

2.填入第⑧自然段中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B.不但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也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

C.随时?坏?岱⑾志вǖ谋κ??不岱⑾执至拥耐呃??/span>

D.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随时也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3.文中“晶莹的宝石”和“粗劣的瓦砾”各比喻什么?(回答不超过16个字)

4.第⑨自然段是从反面来谈文艺鉴赏的,如果换成正面的说法,该怎样表达?(回答不超过20个字)

5.下面摘引叶圣陶先生的一些论述,说明文艺鉴赏的意义和作用的几项是(    )

A.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自然更深切。

B.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C.给你一点赞美的兴趣。

D.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的方面发展。

E.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慢慢地成长起来。

F.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的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全优设计必修三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爱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州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的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不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杯水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儿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行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别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地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定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第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吝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取材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

“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

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

丈夫说“不为物役”,妻子回他一句“但为书痴”。看来这对夫妇也存在着沟通障碍。

E.

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书都一丝不苟。

(2)

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4)

文章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完成9——15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公从之
B.卮酒安足辞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夫晋,何厌之有                   不然,籍何以至此
D.刑人如恐不胜                     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起,立而饮之                 夜缒而出
B.其意常在沛公也               吾其还也
C.臣死且不避                   且贰于楚
D.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劳苦而功高如此                   秦王目眩良久
B.沛公居山东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项王许诺                        行李之往来
1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素善刘侯张良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欲止不内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范增数目项王      ⑨共其乏困       ⑩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⑦/④/③⑨/⑤⑧/⑥⑩            B.①②⑦/③/④⑨/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⑤⑧/④⑥/⑦/⑨⑩            D.①②⑩/③/④⑤/⑥⑨/⑦⑧
1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无能为也已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共其乏困    ④秦王必说见臣    ⑤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⑦张良出,要项伯    ⑧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⑩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③⑥⑦                   B.①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⑦⑨                   D.③⑤⑥⑨⑩
1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因击沛公于坐
15.关于节选语段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此段亦然。
B.鸿门宴上的情节波澜起伏,可谓三起三落。三起是: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三落是:项王赐座、项王赐酒、沛公如厕。
C.在两位武将的较量中,项庄虽勇而无谋;樊哙举止粗犷却心思缜密,一番慷慨陈词其实是巧言善辩,而且迎合了项羽的自大心理。
D.古代宴客,东面为上位,张良西向而坐,坐的正是东面,因为张良是沛公的主要谋臣,也体现了项羽礼贤下士的气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活题巧解巧练·高考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文艺作品的鉴赏(节选)

  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也不是凭一时的现象,给文艺加上一些形容词语。

  文艺中间讲到一些事物,我们就得问:作者为什么要讲到这些事物?文艺中间描写风景,表达感情,我们就得问:作者这样描写和表达是不是最为有效?我们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不但说了个“不好”就算,还要说得出不好在哪里。这样,才够得上称为文艺鉴赏。这样,从好的文艺得到的感动更深切,文艺方面如果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也会察觉出来,不至于一味照单全收。

  鲁迅的《孔乙己》,现在小学高年级和初级中学都选作国语教材,读过的人很多了。读过的人说:“这样一个偷东西被打折了腿的瘪三,写他有什么意思呢?”但是,有耐心去鉴赏的人不这么看,有的说:“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如果说作者让孔乙己把四种写法都写出来,那就索然无味了。”有的说:“这一篇写的孔乙己虽然颓唐一流,却处处要面子,处处显出他所受的教育给与他的影响,绝不同于一般的瘪三,这是这一篇的出色处。”有一个深深体会了世味的人说:“这篇中,我以为最妙的文字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个句子传达出无可奈何的寂寞之感。这种寂寞之感不只属于这一篇中的小酒店小伙计,也普遍属于一般人,‘也便这么过’,谁能跳出这寂寞的网罗呢?”

  可见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高的方面发展。

  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其原因在此,否则明明已经知道那文艺中间讲的是什么事物了,为什么还要反复阅读?

  另外有一类也称为文艺的东西,粗略地阅读似乎也颇有趣味。但只要细细地一想,就不再认为这一类东西有什么趣味了。

  可见阅读任何东西不可马虎,必须认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于是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慢慢地成长起来。

  采取走马看花态度的,谈不到文艺鉴赏;纯处于被动地位的,也谈不到文艺鉴赏。要认真阅读,在阅读中要研究、考察,这样才可以走上文艺鉴赏途径。

(1)第三段中列举了“有耐心去鉴赏的人”的三种看法,请分别归纳各自的鉴赏角度。(每种看法均不超过10个字)

(2)“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四点原因。

(3)本文谈了文艺鉴赏两个方面的任务。一个方面的任务是________,另一个方面的任务是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没有涉及文艺鉴赏的两项是

[  ]

A.不但说了个“好”就算,还要说得出好在哪里。

B.文艺鉴赏犹如采矿,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

C.文艺鉴赏并不是摊开了两只手,专等文艺给我们一些什么。

D.认真阅读,吸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

E.采取走马看花态度的,谈不到文艺鉴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下列对加粗字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是(     )
A.有橐驼者/像
B.橐驼非能使木寿且也/滋长、繁殖
C.驼种树/以……为职业
D.而幼孩/名词作动词,教……识字,教育
2.下面各组句子都能表现郭橐驼注重做事顺应事物本性的一组是(     )
①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③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④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⑤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⑥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郭橐驼”并不是真正的名字,只是由于此人患病,只能弯腰伏行,人们戏称他“驼”。郭橐驼知道后反而觉得人们说的很形象,就也用“橐驼”来称呼自己。
B.郭橐驼认为,想要把树种好很难,不能随随便便、置之不理,要时常去检查自己的树是否枯萎、松动,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育出好的树木。
C.虽然郭橐驼只是一个种树的,但有人问他做官的道理时,郭橐驼竟然根据自己种树的经验讲出了一番道理。
D.作者把郭橐驼与其他种植者对比来写,其实是在暗指部分地方官吏的行为看似“爱民”,实则“害民”。
4.翻译文言文中画线句子。
(1)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南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毛泽东传·序曲
(美)罗斯·特里尔
  黑发分头下温和的面容,柔软的双手,透人肺腑的目光,使首脑持重的如轮大耳,在没有皱纹、宽阔而苍白的脸上,尤显突出的下颚上的黑痣。“一位典型的中国大人物”,一位认识他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缅甸人评论道:“他没有周恩来的清秀,但是显得慈祥宽厚。”
  年逾82岁,毛泽东的外貌没有很大的改变。青年时看上去略有焦虑,在官邸里,这位领袖显得雅致、悠然自得。他渐渐地发福,同时也失去了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神态,对一切事情应付自如。“他看上去像一头海象”,一位在他有生之年见过他的泰国领导人说:“一切都显得气宇轩昂。”
  他总是处在人们注意的中心。富于自制力。给人的印象是能同时眼观六路。毛从来没有失去他的两重性:脑弦紧绷如满弓,机敏似猫。
  他善穷经据典,使来访者大惑不解,或以沉默静思使对方不知所措。他把手伸进口袋般的裤子扪虱子的粗举又会把另一来访者吓得目瞪口呆。脸部的上半部分显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宽阔的前额,探索的眼睛,长长的头发。下半部则表明他是一个感觉论者:厚厚的嘴唇,高隆的鼻子,稚童般的圆圆的下巴。毛泽东的步态并不优雅,他步履蹒跚。美国妇女活动家史沫特莱带着政治的和个人的热情在三十年代曾试图让毛唱歌跳舞——与她轻易地跟其他中共领导人所做的一样——但最后不得不怏怏地放弃这种努力。“高傲和自重妨碍了他的跳舞。”在这同一时期认识毛的一位流放中的日本共产党人野扳参三说,他的舞姿看上去像在做操。毛泽东跳舞不合节奏。
  毛泽东出击时从不错过目标。而他的这种平衡——如果存在平衡的话——是来自对手的撞击。他说自己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他的性格中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幻想狂热的一面不断交替出现。
  他的笔迹表明,他是一位随心所欲而不会为戒律所困的人。那些字体则大则小,龙飞凤舞,用绅士派学者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好”书法。
  因为毛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所以人们绝不知道他深深的城府里会随时流出些什么。尽管毛是一位温和的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也有脾气。来自密苏里州的记者艾德加·斯诺,早在三十年代就见到毛,他说,毛对任何事情从不持中立或消极态度。毫不奇怪,毛并不能经常博得众人的爱戴,至少不像周恩来那样——这位高级官员甘愿立于毛的身影之下;或者不像朱德那样——这位中国共产党军队的总司令坚韧、不拘小节、笑口常开(史沫特莱成功地使他们二人与自己跳舞)。
  “我简直不知怎样与毛交谈,”一位与毛和周恩来都打过交道的印尼人说,“与周恩来而不是与毛在一起——可以有热烈的讨论,你会完全知道你的位置。”
  毛生于1893年,逝于1976年。这一时期,中国几乎天翻地覆。封建王朝被推翻。战争像有轨电车一样去而复来,成千上万的人死亡。密友翻脸。斗争的火炬传给新的一代,而他们并未感到像毛在燃烧时的那种热度。
  他活着就是以铲除所有的不平等、让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为毕生使命,这位幸存下来的农家子看上去更像一位先祖而不是政治家。在几十年的战争生涯中——这一战争摧毁了占人类五分之一人口的古老帝国,同时也使他家中四分之三的人以身许国——他却从未负过一次伤,没有缺胳膊少腿或失去眼睛。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怎样说才贴合毛泽东的形象?农民造反者?他劝导并率领从湖南稻田里和江西绿林中来的群氓游民组成的弱小军队,夺取了地主手中的统治权。
  军事统帅家?他说过,他的胃口从未像战争时期那样好过。诗人?如果他不置一切不顾,去吟上几句诗以表达令人振奋的斗争激情,描绘中国山河的壮丽,就难以结束一场战斗。近代以来,许多中国的爱国者出国寻求到了使苦难中国获得新生的手段吗?毛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有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帝王?他教会中国三代人去公然藐视束缚中国人民两千年之久的禁条和权威,然而最终,或许他自己也感到绝望,他树立了一面天子出言皆金科玉律的镜像,这可怕地表明,旧世界老是附在新世界身上而再生。(摘编自《毛泽东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传记开篇刻画毛泽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从形和神两方面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
B.本传记在评说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展开。
C.跟自甘居于毛泽东之下的周恩来和笑口常开的朱德相比,毛泽东并不能博得众人更多的爱戴。
D.传记写了跟毛泽东有过接触的多位外国人各自对毛泽东的评价,这些外国人的“一面之词”,汇聚起来,比较全面地描绘了毛泽东的多个侧面,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毛泽东的“复杂”。
E.毛泽东形象复杂,经历丰富,因此,本传记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一个农民造反者、一个军事统帅、一位诗人,甚至是一个帝王。
(2)毛泽东性格中的“两重性”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他个人的身躯里含藏着中国革命的故事”这句话言简而意丰,请简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传记的作者给毛泽东贴了几个“标签”——“农民造反者”“军事统帅家”“诗人”“帝王”等,对此你有什么认识?请任选其中一个“标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