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从反面阐述了只有实行“仁政”,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
      化,懂得礼仪,才能使他们归顺。
B.《劝学》一文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以喻代
      议,寓议于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D.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和柳宗元在这次运动中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寡人之于国也》从反面阐述了只有实行“仁政”,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化,懂得礼仪,才能使他们归顺。
B.《劝学》一文紧扣“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D.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和柳宗元在这次运动中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有关常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B.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善用譬喻、说理平易明晰。文中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用“五十步笑百步”作喻,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使自己的治国之策易为对方接受。

C.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不同于一般的书序,以“痛逝者”之情和“勖国人”之理贯穿全篇,恰当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把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D.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前者如在论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列举了大量事实,使人充分感到失去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后者如论述剩余价值发现的意义时,将之前谓之“在黑暗中摸索”,而发现后誉为“豁然开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年浙江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指用兵。

B.陈力列                     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寡而患不均               患:担心

D.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名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社稷之臣                 曰:“非我,兵也”。

B.固近于费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C.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斧斤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       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指用兵。

B.陈力列                     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寡而患不均               患:担心

D.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名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社稷之臣                 曰:“非我,兵也”。

B.固近于费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C.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斧斤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       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1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B.陈力列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D.无乃尔是与过:过错,名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社稷之臣曰:“非我,兵也”。
B.固近于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C.昔者先王为东蒙主斧斤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小题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B.陈力列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寡而患不均患:担心
D.无乃尔是与过:过错,名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社稷之臣曰:“非我,兵也”。
B.固近于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C.昔者先王为东蒙主斧斤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忧,不在颛臾寡人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小题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寒起,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力解,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节选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国士之目:名称。B.议者之刘真长方:比拟。
C.得白鹿会:恰巧。D.文长作表属:隶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切可惊可愕状羁人寒起
B.山阴诸生故其
C.公是益奇之不模拟损才
D.遂放浪曲蘖张太史元忭力解,得出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说明徐渭有才气及孤傲的一组是(  )(3分)
①然数奇,屡试屡蹶。     ②好奇计,谈兵多中。
③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   ④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⑤其名不出于越。         ⑥以疑杀其继室下狱。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徐文长是山阴县生员,他在巡抚胡宗宪幕中,曾经为胡写奏章,嘉靖皇帝看了大为高兴。此后,一切奏疏计划,都出自徐文长之手。
B.徐文长在科举上不得意,纵情于饮酒、山水,写出高水平的诗文。他追求高雅,不和流行格调相合,对当时的所谓文坛盟主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名气不能超出越地。
C.徐文长还擅长书法,笔意奔放苍劲,正如欧阳修所说的,美女虽老风韵犹存。他还以余力作画,超逸有致。
D.到了晚年,徐文长装疯卖傻更加厉害。有时带钱到酒店,叫下层仆役一起喝酒。还用斧头砍自己的脑袋,用锥子刺自己的耳朵,结果都没有死。
小题5: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B.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C.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D.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6分,共6分)
(1)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4分)
(2)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节选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国士之目     目:名称。   B.议者方之刘真长   方:比拟。

C.会得白鹿       会:恰巧。   D.属文长作表       属:隶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切可惊可愕之状           B.为山阴诸生

羁人之寒起                    故其为诗

C.公以是益奇之               D.遂乃放浪曲蘖

不以模拟损才                  张太史元忭力解,乃得出

3.从结构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寡妇之夜哭            ③膝语蛇行

②然匠心独出              ④沙起雷行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中丞胡宗宪听说他的名声,聘请他当幕客。

B.其体格时有卑者——那些诗歌的格调有时显得低下

C.韩、曾之流亚也——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终于因为被怀疑杀死继室而关进监狱,经讨论,判死刑。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渭“才”“傲”的一组是

①然数奇,屡试屡蹶。      ②好奇计,谈兵多中。

③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    ④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⑤其名不出于越。          ⑥以疑杀其继室下狱。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文长是山阴县生员,他在巡抚胡宗宪幕中,曾经为胡写奏章,嘉靖皇帝看了大为高兴。此后,一切奏疏计划,都出自徐文长之手。

B.徐文长在科举上不得意,纵情于饮酒、山水,写出高水平的诗文。他追求高雅,不和流行格调相合,对当时的所谓文坛盟主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名气不能超出越地。

C.徐文长还擅长书法,笔意奔放苍劲,正如欧阳修所说的,美女虽老风韵犹存。他还以余力作画,超逸有致。

D.到了晚年,徐文长装疯卖傻更加厉害。有时带钱到酒店,叫下层仆役一起喝酒。还用斧头砍自己的脑袋,用锥子刺自己的耳朵,结果都没有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渭字文长,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得白鹿,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寒起,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力解,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节选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国士之目:名称。B.议者之刘真长方:比拟。
C.得白鹿会:恰巧。D.文长作表属:隶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切可惊可愕状羁人寒起
B.山阴诸生故其
C.公是益奇之不模拟损才
D.遂放浪曲蘖张太史元忭力解,得出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说明徐渭有才气及孤傲的一组是(  )(3分)
①然数奇,屡试屡蹶。     ②好奇计,谈兵多中。
③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   ④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⑤其名不出于越。         ⑥以疑杀其继室下狱。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徐文长是山阴县生员,他在巡抚胡宗宪幕中,曾经为胡写奏章,嘉靖皇帝看了大为高兴。此后,一切奏疏计划,都出自徐文长之手。
B.徐文长在科举上不得意,纵情于饮酒、山水,写出高水平的诗文。他追求高雅,不和流行格调相合,对当时的所谓文坛盟主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名气不能超出越地。
C.徐文长还擅长书法,笔意奔放苍劲,正如欧阳修所说的,美女虽老风韵犹存。他还以余力作画,超逸有致。
D.到了晚年,徐文长装疯卖傻更加厉害。有时带钱到酒店,叫下层仆役一起喝酒。还用斧头砍自己的脑袋,用锥子刺自己的耳朵,结果都没有死。
【小题5】下面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B.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C.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D.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6分,共6分)
(1)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4分)
(2)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节选自明袁宏道《徐文长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国士之目    目:名称。   B.议者方之刘真长  方:比拟。
C.会得白鹿      会:恰巧。   D.属文长作表      属:隶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切可惊可愕之状           B.为山阴诸生
羁人之寒起                   故其为诗
C.公以是益奇之               D.遂乃放浪曲蘖
不以模拟损才                 张太史元忭力解,乃得出
3.从结构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寡妇之夜哭           ③膝语蛇行
②然匠心独出             ④沙起雷行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中丞胡宗宪听说他的名声,聘请他当幕客。
B.其体格时有卑者——那些诗歌的格调有时显得低下
C.韩、曾之流亚也——是韩愈、曾巩一类的人。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终于因为被怀疑杀死继室而关进监狱,经讨论,判死刑。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渭“才”“傲”的一组是
①然数奇,屡试屡蹶。      ②好奇计,谈兵多中。
③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    ④放浪曲蘖,恣情山水。
⑤其名不出于越。          ⑥以疑杀其继室下狱。
A.①③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徐文长是山阴县生员,他在巡抚胡宗宪幕中,曾经为胡写奏章,嘉靖皇帝看了大为高兴。此后,一切奏疏计划,都出自徐文长之手。
B.徐文长在科举上不得意,纵情于饮酒、山水,写出高水平的诗文。他追求高雅,不和流行格调相合,对当时的所谓文坛盟主很不客气,因此他的名气不能超出越地。
C.徐文长还擅长书法,笔意奔放苍劲,正如欧阳修所说的,美女虽老风韵犹存。他还以余力作画,超逸有致。
D.到了晚年,徐文长装疯卖傻更加厉害。有时带钱到酒店,叫下层仆役一起喝酒。还用斧头砍自己的脑袋,用锥子刺自己的耳朵,结果都没有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