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徘徊将何见(来回走)夜中不能寐(夜里)
B.气变悟时易(时节变换)不眠知夕永(夜长)
C.义士还家尽锦衣(华丽的衣服)云中谁寄锦书来(写在锦帛上的信)
D.望影不见(疾速,忽然)归定留滞(通“否”)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徘徊将何见(来回走)夜中不能寐(夜里)
B.气变悟时易(时节变换)不眠知夕永(夜长)
C.义士还家尽锦衣(华丽的衣服)云中谁寄锦书来(写在锦帛上的信)
D.望影不见(疾速,忽然)归定留滞(通“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四语文语文版 语文版 题型:013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及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箜篌k#ng h$u

m():公婆,这里偏指婆婆

伶俜l0ng p9ng):孤单的样子

B.r*):齐腰的短袄

葳蕤w5i ru0):草木繁盛的样子

遗施y0):赠送、施与

C.

瑁(d4i m4o

石(p2n):厚重巨大的石头

违(qi1n):过失

D.

踯躅zh0 zh*):徘徊不前

钱(j9):聘礼

珍(xi6):鱼类菜肴,各种美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高中课程新学案 高三年级 语文 题型:013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抚孤松而盘桓      盘桓:徘徊

B.睇眄于中天      睇眄:看

C.三餐而后反,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

D.臣之辛苦        辛苦:劳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月考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歌,完成1~4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老不复:通“娶”,娶妻
B.何意致不:宽厚
C.何乃太区区:见识短浅
D.会不从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你”。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还必迎取/会不从许
B.非织作迟/君家妇难
C.府吏得闻/便可速遣
D.吾今报府/洵美
3、选出下列与“孔雀东南飞”中“东南”活用相同的一项(      )
A.自名秦罗敷
B.槌床便大怒
C.昼夜勤作息
D.留待作遗施
4、下列关于文段的说法有错误的两项是(     )
A.本文段选自汉乐府诗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它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选文以孔雀起兴,叙述兰芝自诉、自请谴归,仲卿求情、遭母训斥,兰芝辞别、夫妻分手,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C.第二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她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其的同情。
D.从选文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的根源是焦仲卿对母亲的言听计从。
E.选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民歌中常用的起兴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奠定全诗悲剧基调,同时,在结构上又引起下文的故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黑龙江“五校联谊”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对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浩浩:水势很大

B.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渺渺:悠远的样子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D.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苍苍:(草木等)深绿色

(2)

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窈窕之章    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

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

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

蜉蝣于天地   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3)

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  ]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

而今安在哉?

(5)

《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

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

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

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黑龙江省拜泉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对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浩浩:水势很大

B.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渺渺:悠远的样子

C.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D.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苍苍:(草木等)深绿色

(2)

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窈窕之章    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吟。

B.

幽壑之潜蛟   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C.

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伴侣。

D.

蜉蝣于天地   蜉蝣:名词作状语,像蜉蝣那样。

(3)

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C.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D.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4)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  ]

A.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

而今安在哉?

(5)

《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

以景抒情,融情入景。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

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

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砚说

[明]许 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谬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日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有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释:①僇(l))辱:羞辱,侮辱。②哓(xi1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往年得之友人所者 遗:赠送

B.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必尽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 厌:满足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导学大课堂必修二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阅读汉乐府《双白鹄》一诗,完成下题。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妻卒猝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乐者新相知,忧者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随。

(1)

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十十五五(  )

(2)吾欲汝去(  )

(3)五里一反(  )

(3)毛羽何颓(  )

(2)

写出《孔雀东南飞》中与《双白鹄》相应的诗句。

(1)与“乃从西北来”相应的是________

(2)与“五里一反顾”相应的是________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诗与《孔雀东南飞》都采用了以美禽起兴的艺术手法。

B.

本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对话的形式,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夫妻别离的悲剧。

C.

通过本诗可以体现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D.

“十十将五五”一句,是以白鹄们结伴而飞,反衬出一双白鹄因雌鸟而不得不分离的悲剧画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陕西省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13

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吞声踯躅(徘徊不前)不敢言  天涯霜雪(雨过天晴)寒霄

B.

出师一表真名世(在当世有名) 径须(买)取对君酌

C.

(醒来)时之枕席     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D.

吴楚东南(干裂)      戎马(代指战争)关山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福建省师大附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1]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寻拜监察御史里行,改监察御史。又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2]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二十四史·宋史》有改动)

[注][1]鬻:b@卖。[2]大茔:大墓。

(1)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平居无私书           书:藏书

B.

闻者皆之           惮:害怕

C.

虽甚嫉恶,而未尝不以忠恕也  推:推举

D.

请去刻薄,抑侥幸        刻薄:刻薄且不厚道的风气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包拯“清廉自律”和“为官正直”的一组是

[  ]

A.

①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

②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B.

①犹徘徊不忍去

②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C.

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②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D.

①尝曰:“后世子孙仁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②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包拯考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老,在家赡养双亲,一直到给二老送终后,才去赴任。

B.

有人偷割别人的牛舌头,包拯巧妙破了此案。

C.

包拯在朝廷上刚强又有毅力,贵戚宦官们有所收敛。凡听到包拯名字的人,都很怕他。

D.

包拯为官清正廉洁,多谋善断,不畏权贵,深受老百姓的称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