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口之宣言
B.亲戚补察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沛公居山东时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而后王斟酌焉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期中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口之宣言
B.亲戚补察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沛公居山东时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而后王斟酌焉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粱,粱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盂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选自《史记》,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业子思之门人——受业:跟随老师学习。
B.天下方于合从连衡——务:致力。
C.退而与万章之徒《诗》、《书》——序:依次排列。
D.语连三日三夜无倦——壹:专一。
2.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客有见髡梁惠王②年五十始来游学
B.①独坐而再见②子称淳于先生
C.①客谓髡②惠王欲卿相位待之
D.①寡人屏人,然私心在彼②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学说在当时没有被国君采纳实行,不是孟子的学说不好,是因为当时的诸侯争霸,不重视武力,就会被吞并,也就是说,没有条件实行。
B.淳于髡一言不发,是因为梁惠王心在骏马和歌伎身上却没有在自己身上,对自己不够尊重,很有意见。
C.淳于髡才华横溢,彻底折服了梁惠王,但他并不想以此求得个一官半职,这一点,就是今天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
D.作者对于荀卿,谈到了他总结儒、墨、道三家得失从而改造儒学的功绩,并说明他同样遭遇坎坷而坚守正道。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或谗苟卿,苟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高二版 2009-2010学年 第4期 总第160期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

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当时流辈推之    咸:都

B.

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一起做事

C.

移为柳州刺史    例:按照惯例

D.

时人之       义:认为很有义气

(2)

下列各组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监察御史   ②如母子异方,便永诀

B.

①当时流辈咸推 ②著述盛,名动于时

C.

①吾禹锡执友  ②之图事

D.

①动必文    ②请柳州授禹锡

(3)

下列各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柳宗元小的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

B.

王叔文特别看重柳宗元,让他做了大官,但不久因为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也因此被贬官,做了柳州刺史。

C.

刘禹锡被移做播州刺史,柳宗元认为刘禹锡母亲年事已高,恐为永别,因此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D.

柳宗元在柳州期间,周围的人都慕名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很多人因为受到其指点而成为名士。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导练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

有……杜赫之为之谋      属:属下。

C.

百万之师,关而攻秦      叩:攻打。

D.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命下吏  委:交给。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句中活用现象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

外连衡而斗诸侯

C.

却匈奴七百余里

D.

以弱天下之民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的武器,对外实行连衡的策略,使诸侯各国相斗。

B.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企图(用这个办法)使百姓愚昧无知。

C.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战旗,天下百姓汇集起来,一起响应,担着粮食,如影随形那样紧紧跟着。

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译文: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朝拜六国。

(5)

文章最后,作者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此理解最妥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所以才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由攻势转入守势。

B.

秦国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仁义。

C.

由于秦始皇不施仁义,才使陈涉转为攻势,秦始皇变为守势。

D.

秦国的攻势和九国的守势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导练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众;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

有……杜赫之为之谋      属:属下。

C.

百万之众,关而攻秦      叩:攻打。

D.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命下吏  委:交给。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之士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

奋六世余烈

以致天下

C.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则不可同年语矣

D.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3)

下列各句中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

外连横而斗诸侯

C.

却匈奴七百余里

D.

以弱天下之民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的武器,对外实行“连横”的策略,使诸侯各国相斗。

B.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企图使百姓愚昧无知。

C.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战旗,天下的百姓汇集起来,一起响应,担着粮食,如影随形那样紧紧跟着。

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译文: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朝拜六国。

(5)

文章最后,作者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此理解最妥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所以才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由攻势转入守势。

B.

秦国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仁义。

C.

由于秦始皇不施仁义,才使陈涉转为攻势,秦始皇变为守势。

D.

秦国的攻势和九国的守势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训练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

有……杜赫之为之谋      属:属下。

C.

百万之众,关而攻秦      叩:攻打。

D.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命下吏  委:交给。

(2)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致天下之士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

奋六世余烈

以致天下

C.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矣

则不可同年语矣

D.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3)

下列各句中活用现象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

外连横而斗诸侯

C.

却匈奴七百余里

D.

以弱天下之民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的武器,对外实行“连衡”的策略,使诸侯各国相斗。

B.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企图用这个办法使百姓愚昧无知。

C.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文:他们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战旗,天下百姓汇集起来,一起响应,担着粮食,如影随形那样紧紧跟着。

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5)

文章最后,作者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此理解你认为最妥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所以才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由攻势转入守势。

B.

秦国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始皇却不施仁义。

C.

由于秦始皇不施仁义,才使陈涉转为攻势,秦始皇变为守势。

D.

秦国的攻势和九国的守势发生了变化,是因为秦始皇不施仁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行矣——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B.杖荷莜——明日,子路行
C.鲁孔丘之徒与——滔滔者天下皆
D.使子路问津——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欲其身,而乱大伦
B.子路宿
C.君子之也,行其义也
D.其二子焉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葆丈人看重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这一点比孔子要高明,但他避世隐居,对政治的态度是消极的。
B.孔子不因洁身自好而离开政治,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C.文中的荷莜丈人是乱世中的隐者。他对于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而不从事农业,表示不满,可是对孔子这位思想家是敬佩、赞赏的。
D.孔子虽然也深感自己的“道”不被诸侯采纳,但是仍然率弟子周游列国。他认为不逃避现实,积极行道,这是人臣应尽的职责。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核心学习与完全检测(高一语文上) 题型:048

阅读理解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在文中□中加上标点。

2.下列句中加粗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  ]

A.推辞
B.告诉
C.告别
D.言词

②若郑以为东道主

[  ]

A.住宿
B.舍得
C.放弃
D.休息

③又欲其西封

[  ]

A.扩张
B.尽,极
C.店铺
D.放肆

君图之

[  ]

A.只
B.希望
C.因为
D.即使

3.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粗字,哪一个跟该组例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

①例:无能也已

[  ]

A.此何若人?
B.君我呼入
C.恐操所先
D.君家妇难

②例:越国以

[  ]

A.肉食者
B.先帝不以臣卑
C.蜀之有二僧
D.人贱物亦

③例:失其所

[  ]

A.赢而不助五国也
B.则斗卮酒
C.子非三闾大夫
D.竖子不足

④例:夫人之力不及此

[  ]

A.不足道
B.斯人,吾谁与归
C.童伺其睡
D.但颔之

4.选出与“何厌之有”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卿欲何言
C.唯命是从
D.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5.下列句中哪两句中加粗词活用情况相同?

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  ]

A.晋函陵
B.臣之也,犹不如人
C.今击求子
D.与郑人

6.下列句子中哪一句的“其”与“吾其还也”中的“其”词性相同

[  ]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王之好乐甚,则齐围其庶几乎    D.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7.填空

①第一段中郑伯所以说:“吾不能早用子”,是因为烛之武的语中讲到____________以表歉意。

②“敢以烦执事”是个省略句,在“____________”字后边省略了“____________”指代____________

③最后一段中的“公曰”,根据前文及本段最后一句“亦去之”,可以推知这里的“公”,是指____________而不是指____________

④文中除注解提到的“陪”、“共”是通假字外,还有两个通假字,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8.简答题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句中的“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与“邻之厚,君之薄也”两句中的“邻”是不是指同一个国家?____________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东道主”,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④“共其困乏”中的“其”指代谁?

⑤又欲肆其西封”的“其”指代哪国?____________

⑥“子犯请击之”中的“之”指代谁?____________

9.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意思是

[  ]

A.反映了他谦虚、谨慎

B.隐含对郑伯过去没有重用他的不满

C.不愿去见秦伯的托辞

D.为了衬托与突出下一句的意思

10.烛之武成功地说服秦伯退兵的原因,下列分析哪几项正确

[  ]

A.烛之武善于抓住敌方的矛盾

B.烛之武遇事谦虚、做事谨慎,不草率鲁莽

C.烛之武在分析斗争形势时,能处处以秦国的未来利益为着眼点

D.秦伯见郑国有烛之武这样善于辞令,长于分析的人才,估计郑国有许多能人,真的打起来,一定会失利,还是主动退兵的好

E.烛之武能从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和秦晋之间的历史交往阐述郑之存亡与秦之未来存在着重大利害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黑龙江龙东地区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教学联合体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曹掾,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驻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选自《三国志·姜维传》,有删改)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与母居       :失去父亲

B.

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  纳:使……进入

C.

既有胆义,解兵意    :非常

D.

复出西平,不而还    :能够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姜维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②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③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④姜伯约甚敏于军事

⑤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

⑥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  ]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姜维幼年时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他父亲姜冏曾经在战场上亲身护卫郡将并牺牲,他被赐予中郎的官职,参与郡里的军事。

B.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当时天水太守带领姜维等人外出巡视。太守听说蜀军将要来到,就怀疑姜维等人想反叛,于是连夜逃亡到上邽城中。

C.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姜维回到成都,被封为平襄侯,跟随大将军蒋琬在汉中驻扎。蒋琬升任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姜维屡次率军西征。

D.

姜维自认为熟悉西方的风俗,并且对自己的才能武艺非常自负,每次想大举出兵,费祎常常压制他不支持他,给他的士兵不超过一万人。

(4)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东省高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第宅苟完,裁蔽风雨。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和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华少实/我腾跃
B.卒不宗亲求位你/击破沛公军
C.欲代吴汉为大司马/但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里巷/其闻道也固先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