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B.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C.轮扁,斫轮者也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

A.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B.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C.轮扁,斫轮者也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2012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使)B.或命巾车,或孤舟(长桨)
C.眄庭柯以颜(使……现出愉悦)D.翳翳以将入(日光)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①舟遥遥以轻飏②木欣欣以向荣③乐琴书以消忧④请息交以绝游⑤问征夫以前路
⑥农人告余以春及⑦眄庭柯以怡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⑦/⑤/④⑥
C.①②/③⑦/④/⑤⑥D.①②/③/⑤⑦/④⑥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D.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4】对文意概括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段交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作铺垫。
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性大发。
D.第四段抒发了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顾:不过     B. 请备论其效 备:准备

C. 此理而谕之也    谕:使……明白  D. 悟则明,惧则恭 恭:谦逊有礼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范睢以无王耻秦

    以机智勇辩济其忠

B. 此理而谕之也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C. 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游说炽于列国

  D. 自是世有其人

    以机智勇辩济其诈

7、 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是(  )                           (3分)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9、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第三段加“ :”部分断句。(4分)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3分)

                                       

②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效实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领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上疏曰:“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破其四十余营。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对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权大笑称善,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

  评曰: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注:寇恂:东汉光武帝刘秀部下,开国名将。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

逊开仓谷以贫民       振:救济

B.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之  拔:动摇

C.

君何以初不诸将违节度者邪  启:陈述

D.

摧而克之,罔不如      志:心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权之识才”和“逊之谋略”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

B.

C.

D.

(4)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陆逊年轻时就在孙权帐下任职,到地方上后能关心百姓疾苦,勉励督促农桑;会稽郡守认为这是劳民、扰民,陆逊不以为意,反而加以肯定。

B.

刘备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从巫峡到夷陵建起几十座营寨。陆逊临危受命,沉着冷静,仔细分析形势,识破敌人计谋,坚定必胜信念。

C.

陆逊认为夷陵是要害之地,并从刘备“舍船就步,处处结营”的战法弱点中找到破敌良策,终以火攻一举打败刘备。

D.

面对部下居功自傲,不听调度,陆逊能忍辱负重,化解将领仇恨,并晓之以理,喻之以法,以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尊重。

(5)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又 此 诸 将 或 任 腹 心 或 堪 爪 牙 或 是 功 臣 皆 国 家 所 当 与 共 克 定 大 事 者 臣 虽 驽 懦 窃 慕 相 如 寇 恂 相 下 之 义 以 济 国 事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2)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

(3)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①险诐(bì):不正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之之术何如耳       顾:不过          
B.请论其效      备:准备 
C.此理而之也       谕:使……明白   
D.悟则明,惧则       恭:谦逊有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睢无王耻秦         机智勇辩济其忠
B. 此理谕之也子贡          以内忧教田常,齐不得伐鲁    
C. 致君之道尽此矣        游说炽列国    
D. 自是世有人        以机智勇辩济
3.全都符合作者“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的进谏方法的一项(   )    
①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②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
③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④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
⑤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⑥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国君纳谏的目的,不取决于进谏的形式,只看使用的进谏方法怎么样。
B.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表示自己要向龙逢、比干和苏秦、张仪学习,效法他们的忠心和和游说方法,以便供进谏时取法。
D.文章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第三段加“【 】”部分断句。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②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时文须学《东莱博议》,甚是。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即不读亦可。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

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陈季牧最喜谈字,且深思善悟。吾见其寄岱云信,实能知写字之法,可爱可畏!尔可从之切磋,此等好学之友,愈多愈好。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1、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      每:每次

B.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慢亵:傲慢、无礼

c.若果威仪可,淳实宏通,师之可也        则:效法

D.吾作诗最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        短:不喜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近来觉限人课程         ②不赂者赂者丧

B.①睹京都无人可与畅语。      ②人马烧溺死甚众

C.①五古则喜读《文选》       ②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①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可也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本文作者“读书”观点的一组是(  )

①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

②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

③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

④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⑤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

⑥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优秀的人才,叫弟弟要拜他们为师,不要对他们等闲视之。如果怠慢亵渎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

B.作者认为《史记》是一本不可不熟读的书。读《史记》时,其他书就暂时不要读了。

C.作者对自己过去教育弟弟的方式进行了反省,认为强人所难的教育方式,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D.虽然作者喜欢杜甫的七律诗,但自己却不擅长七律的写作,其他体裁却还自认有心得。因此对弟弟要学诗,他提议专攻一种体裁,学好某一体裁,其他的就都明白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尔自为审择。

译文:

(2)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5题。

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

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时文须学《东莱博议》,甚是。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即不读亦可。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

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陈季牧最喜谈字,且深思善悟。吾见其寄岱云信,实能知写字之法,可爱可畏!尔可从之切磋,此等好学之友,愈多愈好。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1、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      每:每次

B.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慢亵:傲慢、无礼

c.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       则:效法

D.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       短:不喜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近来觉限人以课程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睹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        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①于五古则喜读《文选》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①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本文作者“读书”观点的一组是

①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

②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

③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

④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⑤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

⑥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优秀的人才,叫弟弟要拜他们为师,不要对他们等闲视之。如果怠慢亵渎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

B.作者认为《史记》是一本不可不熟读的书。读《史记》时,其他书就暂时不要读了。

C.作者对自己过去教育弟弟的方式进行了反省,认为强人所难的教育方式,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D.虽然作者喜欢杜甫的七律诗,但自己却不擅长七律的写作,其他体裁却还自认有心得。因此对弟弟要学诗,他提议专攻一种体裁,学好某一体裁,其他的就都明白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尔自为审择。

译文:

(2)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

译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固实。予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选自《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②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1.下列各句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善赏者,费少而众——劝:勉励
B.善取者,多而无怨——入:获取
C.子以奸我者也——事:事情
D.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者——还:立刻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赵襄子围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B.犬食骏马之肉,不还饮酒者,伤人——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C.遂克晋,虏惠公归——(侯生)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观公子
D.孔子诛少正卵而鲁国邪塞——明道德广崇,治乱之条贯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补充后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盐令)察子之事
B.遍饮(野人)而去之
C.(百姓)以伐不义而征无道
D.此人多而(齐桓公)无怨者也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     )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
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5.下面对本文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作者通过几个事例,论述了“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就可以“守约而治广”的道理。
B.赵襄子赏高赫,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齐威王烹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的欺上瞒下。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有利于国家的治理。
C.野人杀了秦穆公的骏马,穆公非但不怪罪,反而怕他们伤身,这件事使他在后来秦晋之战中得到野人的帮助,反败为胜。
D.倡导仁政的孔子担任司寇时杀了聚徒讲学的少正卯,国相子产杀掉兴办私学的邓析,文章借此说明劝善禁奸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宜黄何尉序
陆九渊
①民甚宜其尉,甚不宜其令;吏甚宜其令,甚不宜其尉,是令、尉之贤否不难知也。尉以是不善于其令,令以是不善于其尉,是令、尉之曲直不难知也。东阳何君坦尉宜黄,与其令臧氏子不相善,其贤否曲直,盖不难知者。夫二人之争,至于有司,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臧贪而富,且自知得罪于民,式①遄其归矣;何廉而贫,无以振②其行李,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思其贤而为之歌诗以送之,何之归亦荣矣!
②比干剖心,恶来知政;子胥鸱夷③,宰噽谋国。爵刑舛施,德业④倒植,若此者班班见于书传。今有司所以处臧、何之贤否曲直者,虽未当乎人心,然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况其民心士论,有以慰荐扶持如此其盛者乎?何君尚何憾!
③鲁士师如柳下惠,楚令尹如子文⑤,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三黜三已之间,其为曲直多矣!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况今天子重明丽正,光辉日新。大臣如德星御阴辅阳,以却氛祲⑥。下邑一尉,悉力卫其民,以迕墨令,适用吏文,与令俱罢,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何君尚何憾!
④虽然,何君誉处若此其盛者,臧氏子实为之也。何君之志,何君之学,遽可如是而已乎?何君是举亦勇矣!诚率是勇以志乎道,进乎学,必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吾所望于何君者。不然,何君固无憾,吾将有憾于何君矣!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古代卷》)
【注】①式:通“轼”,装上车。②振:通“整”,整治,置办。③鸱夷:本意是皮囊,这里指沉尸河中。④业:恶业,罪孽。⑤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掌管刑狱,三次被贬。子文:春秋时楚国令尹,曾三次被贬。⑥祲:古代迷信的人所说的不祥之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以是不善于其令善:友好
B.爵刑舛施,德业倒植舛:相违背,错乱
C.其平狱治理之善狱:监牢
D.以却氛祲却:退,驱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是不善于其尉举予人,如弃草芥
B.哀其穷而之裹囊以饯之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舟
C.今有司所以处臧、何贤否曲直者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D.吾将有憾何君矣故燕王欲结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认为何坦应无憾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有司不置白黑于其间,遂以俱罢            ②县之士民,哀其穷而为之裹囊以饯之
③揆之舛施倒植之事,岂不远哉              ④其平狱治理之善,当不可胜纪
⑤何之归亦荣矣                            ⑥是岂终遗逸厄穷而已者乎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阳人何坦担任宜黄县尉,正直清廉,与贪赃枉法的县令不和,却与县令一同被上司罢免。
B.在作者看来,评价官员贤否曲直的标准是民心向背,何坦因受处罚而赢得了民心,实在是一件好事。
C.作者拿柳下惠和楚子文多次被贬却能保持平和心态来开导何坦,并认为他将来仍可施展才华。
D.作者对何坦不仅仅是安慰,还对他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希望他成为高尚有为的人。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之士民,谓臧之罪,不止于罢,而幸其去;谓何之过,不至于罢,而惜其去。(5分)
(2)而《语》《孟》所称独在于遗逸不怨,厄穷不悯,仕无喜色,已无愠色。(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梁惠王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洒之③,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④。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之而不见所畏焉。”

(《梁惠王》上,节选)

【注】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  ③比,音bì,为、替。洒,音xǐ,洗也,洗雪。

④梁襄王:梁惠王的儿子,名嗣,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296年在位。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吾国        利:使……得利、获利。

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交征:互相争夺。

C.愿比死者洒之      一:一致。

D.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接近,靠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亦将有利吾国乎      何利吾身

B.地方百里,可以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C.入以事父兄         天下之欲疾君者

D.王往而征         孰能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粱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一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正符合孟子关于“仁”的思想。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刑期无刑;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努力稼穑,增加生产。这体现了其“养民”的政治思想。

C.人民饱食暖衣之余,就要提高其教育水准,为此孟子提出“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这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另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结论:只有采取爱民的行为方式的人才无敌于天下。这不仅是指秦、楚、齐等国,其实也直指梁惠王。

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