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犯我,②我不犯人;③人若犯我,④我必犯人。

A.① || ② | ③ || ④  
   假设 并列  假设
B.① || ② | ③ || ④
   并列 并列  并列
C.① || ② | ③ || ④
   递进 并列  递进
D.① || ② | ③ || ④
   选择 并列  选择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21分)
流逝的古典 
黄 晖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12版)
【小题1】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的作用。(3分) 
【小题3】第⑤段“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中“抚摸”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4】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原因。(2分) 
【小题5】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文中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不至于流逝。 
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E.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F.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小题6】根据全文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举例谈谈“古典”给你带来的独特体验。(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21分)
流逝的古典 
黄 晖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27日第12版)
小题1: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的作用。(3分) 
小题3:第⑤段“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中“抚摸”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4: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原因。(2分) 
小题5: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文中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只有多读古书,才能让“古典”不至于流逝。
D.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E.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F.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小题6:根据全文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举例谈谈“古典”给你带来的独特体验。(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名声远扬,某报撰文颂日:《人桥》!

  ②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③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

  ④姑娘没有勇气涉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渡水了。(1)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排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⑤(2)她给文教办写信,向教育局长报告,跟乡长争吵,还掏出自己的工资,把一位关键人物屡屡灌得大醉如泥。(3

  ⑥不久,小溪上架起一座桥。钢筋水泥结构。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

  ⑦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四个年级的50名学生。

  1.第②段与第①段、第③段、第⑦段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答:第②段与第①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

  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

  第②段与第⑦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对本文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姑娘开始了奔波”是文中的一句话,它应该在何处?( )

      A.(1)处            B.(2)处         C.(3)处        

  4.下面哪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最合适?( )

      A.人桥             B.桥              C.过河            D.小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惊悸的浊浪,滑溜溜的卵石,使他名声远扬,某报撰文颂日:《人桥》!

  ②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③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

  ④姑娘没有勇气涉过小溪,更谈不上背孩子渡水了。(1)于是,一到雨天黄昏,对岸就排着一支家长的队伍,一律裤腿高挽。

  ⑤(2)她给文教办写信,向教育局长报告,跟乡长争吵,还掏出自己的工资,把一位关键人物屡屡灌得大醉如泥。(3

  ⑥不久,小溪上架起一座桥。钢筋水泥结构。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

  ⑦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四个年级的50名学生。

  1.第②段与第①段、第③段、第⑦段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答:第②段与第①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

  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

  第②段与第⑦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对本文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姑娘开始了奔波”是文中的一句话,它应该在何处?( )

      A.(1)处            B.(2)处         C.(3)处        

  4.下面哪一个作为本文的题目最合适?( )

      A.人桥             B.桥              C.过河            D.小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雪域夜色

邹济时

十月的雪域,杨树叶子已褪去绿色,换成了一身鹅黄的衣裳。

从日喀则出发时已是黄昏时分,太阳逐渐消散了所有的炙热,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着行人的皮肤。远处荒凉的山脊统统被镀上了层金黄色的暖意,迭荡在岁月的漩涡深处,直逼人的视线。此刻,浩瀚的广漠与窗外的朔风纠缠在一起,卷动地上堆积的树叶,穿透那牛皮线装书的史帙,令凝滞的美与动态的美在无垠的空间纠缠。车沿着雅鲁藏布江继续在窄窄的柏油路上奔驰,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当太阳被时光拽入玄宇,把所有橘红的辉茫收敛入匣子时,夜的幕帷才轻缓地拉开,令高原顿时失去了白日的生机。

飞翔的野鸽早早地收起自己的羽翅,栖身于悬崖或是桥洞里打着盹,聒噪的麻雀也躲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哑了声,田垅里的虫子在失去青稞的庇护也不再歌唱,周边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安静与宁谧,惟有的仅是车轮辗过路面发出的“唰唰”声。

透过车窗望去,蒙胧地可以看到身后迅速消逝的灌木,灌木后面只是一团深邃的黑,因为黑夜遮断视眼。

  黑,是短暂的。稍时,月牙儿就从前方的山巅羞涩地闪了出来,像海礁上的灯塔散发着淡淡的清辉,却指引着夜行人前行的路。不知何时,月的银色已像泉水涌入车内,塞得满满的,侧身看到同行的人面部都呈现出肃穆安详,皆是眯着眼睛假寐。的确,享受这月下难得的惬意是种幸福。

  窗外的月铺满了河山,可以借着这清幽令人欣赏到外界另一种非凡的美。河面荡漾着一层银波,碎鳞般地倒映着月牙儿粗糙的轮廓,隔河的山峦像一幅巨大的屏风以淡蓝色的天幕为背景,逶迤伫立,虽然只是黝墨的影像,正前方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牙儿的周边是一圈银晕,浸润着无际的穹窿,几枚稀疏的星盏遥遥地闲搁在月亮的周际,较往日少了几分颜色。

车继续行走,过了曲水县,公路两侧的树林愈加浓密起来,密密匝匝的像一列列古阵中站立的士兵,令路面显得逼仄起来。当车绕过聂当大佛,闯入了开阔的河谷,右侧的拉萨河默无声息的像条墨绿的色带流淌,月出现在河对岸的山巅,清幽而寂寥的在天空中徜徉。突然公路侧几只水鸟,许是被汽笛声所惊扰,鸣叫着窜出栖身的树木,划过天空消逝于茫茫的月色之下。

月明、水幽,看着窗外的美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句不由从心隅飘然而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虽月是残月,但毫无疑问,面对此景我无法找到适当的词语加以描述和修饰。雪域夜色之美,大概也就是这种自然之美、纯粹之美,天地和谐之美吧。

是夜,枕着那月色清风酣然一梦。

(摘自《散文百家》2009年第9期)

文章第2段写的雪域黄昏时分景色,似乎跟“雪域夜色”没有联系,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1)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2)公路两侧的树林愈加浓密起来,密密匝匝的像一列列古阵中站立的士兵,令路面显得逼仄起来。

作者写雪域夜色做到了“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和主要描写手法。

本文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雪域奇异的夜色引发了作者多种情愫,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探究。

(2)谈谈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雪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用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雪域夜色
邹济时
十月的雪域,杨树叶子已褪去绿色,换成了一身鹅黄的衣裳。
从日喀则出发时已是黄昏时分,太阳逐渐消散了所有的炙热,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着行人的皮肤。远处荒凉的山脊统统被镀上了层金黄色的暖意,迭荡在岁月的漩涡深处,直逼人的视线。此刻,浩瀚的广漠与窗外的朔风纠缠在一起,卷动地上堆积的树叶,穿透那牛皮线装书的史帙,令凝滞的美与动态的美在无垠的空间纠缠。车沿着雅鲁藏布江继续在窄窄的柏油路上奔驰,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当太阳被时光拽入玄宇,把所有橘红的辉茫收敛入匣子时,夜的幕帷才轻缓地拉开,令高原顿时失去了白日的生机。
飞翔的野鸽早早地收起自己的羽翅,栖身于悬崖或是桥洞里打着盹,聒噪的麻雀也躲到了不知名的地方哑了声,田垅里的虫子在失去青稞的庇护也不再歌唱,周边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安静与宁谧,惟有的仅是车轮辗过路面发出的“唰唰”声。
透过车窗望去,蒙胧地可以看到身后迅速消逝的灌木,灌木后面只是一团深邃的黑,因为黑夜遮断视眼。
  黑,是短暂的。稍时,月牙儿就从前方的山巅羞涩地闪了出来,像海礁上的灯塔散发着淡淡的清辉,却指引着夜行人前行的路。不知何时,月的银色已像泉水涌入车内,塞得满满的,侧身看到同行的人面部都呈现出肃穆安详,皆是眯着眼睛假寐。的确,享受这月下难得的惬意是种幸福。
  窗外的月铺满了河山,可以借着这清幽令人欣赏到外界另一种非凡的美。河面荡漾着一层银波,碎鳞般地倒映着月牙儿粗糙的轮廓,隔河的山峦像一幅巨大的屏风以淡蓝色的天幕为背景,逶迤伫立,虽然只是黝墨的影像,正前方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牙儿的周边是一圈银晕,浸润着无际的穹窿,几枚稀疏的星盏遥遥地闲搁在月亮的周际,较往日少了几分颜色。
车继续行走,过了曲水县,公路两侧的树林愈加浓密起来,密密匝匝的像一列列古阵中站立的士兵,令路面显得逼仄起来。当车绕过聂当大佛,闯入了开阔的河谷,右侧的拉萨河默无声息的像条墨绿的色带流淌,月出现在河对岸的山巅,清幽而寂寥的在天空中徜徉。突然公路侧几只水鸟,许是被汽笛声所惊扰,鸣叫着窜出栖身的树木,划过天空消逝于茫茫的月色之下。
月明、水幽,看着窗外的美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句不由从心隅飘然而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虽月是残月,但毫无疑问,面对此景我无法找到适当的词语加以描述和修饰。雪域夜色之美,大概也就是这种自然之美、纯粹之美,天地和谐之美吧。
是夜,枕着那月色清风酣然一梦。
(摘自《散文百家》2009年第9期)
1.文章第2段写的雪域黄昏时分景色,似乎跟“雪域夜色”没有联系,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5分)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太阳悄然翻过山坳,地面于是便呈显山岭投下的巨大阴影,在光与影的分割线中,“冷竣”从深潜的地府渗了出来,给人的心灵以哆嗦。
(2)公路两侧的树林愈加浓密起来,密密匝匝的像一列列古阵中站立的士兵,令路面显得逼仄起来。
3.作者写雪域夜色做到了“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和主要描写手法。(6分)
4.本文意蕴丰富,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雪域奇异的夜色引发了作者多种情愫,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探究。(4分)
(2)谈谈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雪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用意?(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黄冈题库·练考新课堂》高一语文(全册) 题型:04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已发现延缓人类细胞老化的方法,即通过修补基因物质,为老化的细胞注入新的活力,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这是分子基因学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它将为治疗癌症及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带来希望。

  主持这项研究的得克萨斯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莱特说,他的研究小组已经证明,至少在细胞分子层次上,人类可以中止老化过程,但这并不等于人能长生不老。就像给一部旧车换上新引擎,虽不能让车子永远不坏,但却会跑得更久。他说:“我们可以把患者的细胞取出,予以活化,做必要修补,再将其注回患者身体,以治疗基因性和其他各种疾病

  这个研究小组发现,生殖细胞产生的酵素可使端粒(细胞染色体端的着丝点)重新生长,而一般细胞无法分泌这种酵素。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使端粒受到耗损,变得愈来愈短,老化与这种耗损有关。该小组以人体皮肤、视网膜、动脉内层的细胞做实验,这种酵素能使端粒再生出来,而不像一般细胞那样逐渐停止分裂,以致死亡。

  发现人类细胞老化原因的旧金山加州大学解剖教授汉夫林力克说:“在医药及细胞工程学方面,染色体端基因酵素可能有许多重要用途。”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含义是

[  ]

A.以充满活力的细胞取代老化的细胞,可以中止人类老化过程,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

B.以充满活力的细胞取代老化的细胞,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能使人延年益寿。

C.对患病细胞的“活化”和“修补”,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能使人延年益寿。

D.对患病细胞的“活化”和“修补”可以中止人类老化过程,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

2.对第二段中有关延缓人类细胞老化说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项研究证明,人类中止老化的过程,只可以在细胞分子的层次上进行。

B.操作时注回患者身体的,就是从患者身体内取出的,予以活化并做过必要修补的细胞。

C.这项研究最直接的功效,是可以治疗基因性的和其他性质的疾病。

D.将患病细胞“取出——激活——修补——回注”是治疗基因性疾病的程序。

3.从第三段看,下列有关端粒、酵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种刺激端粒生长的酵素,是由生殖细胞分泌出来的,而一般细胞无法分泌这种酵素。

B.能促使端粒再生的酵素,不会像一般细胞那样逐渐停止分裂以致死亡。

C.细胞的每次分裂都耗损了端粒,这是导致人体老化的原因之一。

D.通过人体细胞实验证明,生殖细胞产生的酵素具有促使端粒再生的特殊作用。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修补基因物质,为老化的细胞注入新的活力,延长细胞的寿命,这属于分子基因学领域研究的课题。

B.这项研究工作如果成功,将为治疗癌症及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带来希望,在分子基因学领域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细胞老化与端粒受损有关。端粒变得愈来愈短,是细胞每次分裂对其造成耗损的结果。

D.汉夫林力克教授发现了人类细胞老化的原因,并指出染色体端粒基因酵素将在医药及细胞工程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春期期终质量评估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 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这篇小说以一件特定的物品为标题,围绕提琴展开故事情节,提琴既是一个具体的道具,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B.小说第二段为舅舅决定忍痛卖琴、父亲去卖琴、舅舅把它作为财产送“我”、母亲舍不得卖琴、我去卖琴等情节提供了依据。
C.这篇小说通过舅舅和父亲两个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舅舅的伪善和父亲的虚荣,而“我”为了不揭穿亲人的谎言,又以善意的谎言隐瞒了事实。
D.父亲和“我”两次卖琴,又都没有卖出,其真相在“我”卖琴时才由乐器店老板揭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此可见小说艺术构思之精巧。
E.这篇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尤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表现了人物的复杂的关系和复杂的情感,揭示了社会下层人物不幸的命运,读起来倍感沉重。
【小题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4分)
①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②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小题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小题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探究提琴在作品中象征了什么。(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陕西省延安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长夜如歌
栾中惠
(1)夜深沉,丈夫的鼾声如一支歌。
(2)歌儿任意挥洒,一会儿滚滚而来,如惊涛奔涌;一会儿飘忽而去,如雾霭游移;一会儿起伏跌宕,如山峦连绵;一会儿戛然而止,如路断悬崖。韵律有高有低,节奏有急有缓——有时慢三,有时快四。丈夫用他的鼾声支起一座夜的舞台:晶莹的月光是舞台的灯光,蓝色的天宇是舞台的幕布,微风中摇曳的红玫瑰是其伴舞,喧哗不已的梧桐叶是忘情的掌声……这是一种热烈的静谧,又是一种静谧的热烈!丈夫夜夜都睡得这么踏实,这么香甜。
(3)而我,却迟迟难以入梦。失眠人的夜是个黑幽幽的陷阱。各种各样的追忆,各色各等的希冀,像蝴蝶、像落叶、像雪花、像穿雨的燕子,在眼前翻飞,在脑海中飘洒,使人神经突跳,头晕目眩,思绪纷乱……辗转反侧,无可奈何,我摇摇他。
(4)“怎么?”丈夫似醒非醒地问。
(5)我述说了我的苦衷。
(6)“白天——你太累了。”丈夫咕哝道。
(7)也许我真的太累了。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我竭尽全力奋而拼搏;为一次无关紧要的小挫折,我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为一丝突发的奇想,我心驰神往乐此不疲……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欲望萤火虫般明明灭灭地昭示我,我则像投火的飞蛾,为捕捉到每一个燃烧的亮点,义无反顾地付出惨重的代价。
(8)我仿佛是穿上了魔鬼的红舞鞋,在一刻不停地追逐、旋转……丈夫从不这样。他说,欲望不多,烦恼就少。在待人接物上,他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事业上,他信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志向上,他崇尚“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个人品格上,他追求“寒不减色,暖不增华”……心境至此,还参与什么世事纷争?功名利禄哪能撼动他半点?白天,他勤勤勉勉地做人,夜晚,他安安然然地入睡。
(9)我嫉妒他,说,你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他笑笑,说,你呀,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看来,在“大家”上我们是殊途同归了。
(10)在我累到极处,也恼到极处时,就想试着走进丈夫的舞台,扯一段鼾声给他做和弦,说一通梦话给他当台词……这很难。
(11)哲人说,夜晚是白天的延续,梦境是心境的映衬。若想有个好梦境,首先得有好心境。
(12)我希望有个轻松的白天。
(13)我学着丈夫,尽量用理智的明矾来沉淀混浊的脑海,尽量用意志的堤坝来拦截感情的潮水,什么亲戚朋友、婚丧嫁娶、利益争执、友谊得失,什么体育比赛、影视轶闻全不闻不问不管,也不喜不怒不哀,家庭、单位、幼儿园三点连成一条线,机械般按轨迹运行。
(14)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夜歌——可惜自己听不到。但我从丈夫的笑意里琢磨得出,从自己映在梳妆镜中的清澈眼波中捕捉得住。
(15)可是,我的梦并不美。在寒冷的冰山上孤零零地开放着一朵雪莲——那就是我;在狂暴的风雨中有一只离群的小鹿在拼命奔逃——那也是我;在干涸的田野里有一棵枯萎的嫩苗——那也是我……孤寂的梦和梦的孤寂,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觉得我的灵魂在孤寂中萎缩,徒剩一具空空的躯壳了。
(16)揣摩我的梦境,方知丈夫的鼾声一发而不可遏制的原委了。丈夫鼾声的那种滚滚而来,也许就是灵魂在搏斗;那种飘忽而去,也许就是灵魂在逃逸;那种起伏跌,也许就是灵魂的挣扎;那种戛然而止,也许就是灵魂的失落……那种人为的自身压抑所造成的深层次的痛苦,在白天得不到宣泄,在梦中也只有凄惨了!我想,人活在世上谁都不容易,超脱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沉重的另一种形式罢了。就连那些跳出三界外的出家人,哪个身后没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无花果也并非真的无花,植物学家说,它的花生在花托内,是一簇隐藏的淡红。对花来说,这是一种悲哀!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结果,虽能界定人生的价值,却无法表明人生的滋味儿。
(17)我终于品出丈夫鼾声的苦涩和无奈,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仿效的盲目与愚笨了。
(18)丈夫的超脱与旷达是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的。
(19)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生活的内涵繁纷复杂,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力去应付尚不能周全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体验尚不能经历万一,何必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用超然的姿态躲避人生的酸甜苦辣呢?哭当淋淋漓漓地哭,笑当痛痛快快地笑。心扉洞开了,心情舒畅了,我又恢复了本来的我,该追求的追求,该参与的参与,该苦恼的苦恼……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白天没有什么遗憾,晚上竟也能入梦!丈夫问我怎么回事,然后愕然。
(20)又是如歌的长夜。
(21)“叭”的一声,壁灯亮了,这次失眠的不是我,是丈夫。他摇醒我,像我过去对他那样对我述说失眠的苦恼。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我想,该轮着他听我的夜歌了。
(22)我的夜的舞台是什么样子?也是热烈的静谧抑或静谧的热烈吗?我才不去想它呢!
(选自Internet,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我终于品出丈夫鼾声的苦涩和无奈,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仿效的盲目与愚笨了。”作者终于明白在人生当中没有人可以真正的超脱,对于生活一切顺其自然,坦直率真,充实酣畅就好。
B.“白天,他勤勤勉勉地做人,夜晚,他安安然然地入睡。”表明文中的丈夫是一个超脱、豁达,内心达到完全淡泊宁静的人。
C.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夜歌”但 “梦并不美”,于是她终于明白,丈夫的超脱与旷达是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的。超脱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沉重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D.文章第二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了丈夫的鼾声,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于丈夫浓浓的爱。
E.作者经过对于丈夫以及自己生活方式认真反思,并经过自己的尝试以后,作者终于明确了自己想过的就是丈夫那样的生活。
【小题2】结合文意,请分别分析“我” 起初和“丈夫” 后来失眠的原因。(6分)
【小题3】第⑵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下文起什么作用?(6分)
【小题4】你同意第⑼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分别说出你的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陕西省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长夜如歌

栾中惠

(1)夜深沉,丈夫的鼾声如一支歌。

(2)歌儿任意挥洒,一会儿滚滚而来,如惊涛奔涌;一会儿飘忽而去,如雾霭游移;一会儿起伏跌宕,如山峦连绵;一会儿戛然而止,如路断悬崖。韵律有高有低,节奏有急有缓——有时慢三,有时快四。丈夫用他的鼾声支起一座夜的舞台:晶莹的月光是舞台的灯光,蓝色的天宇是舞台的幕布,微风中摇曳的红玫瑰是其伴舞,喧哗不已的梧桐叶是忘情的掌声……这是一种热烈的静谧,又是一种静谧的热烈!丈夫夜夜都睡得这么踏实,这么香甜。

(3)而我,却迟迟难以入梦。失眠人的夜是个黑幽幽的陷阱。各种各样的追忆,各色各等的希冀,像蝴蝶、像落叶、像雪花、像穿雨的燕子,在眼前翻飞,在脑海中飘洒,使人神经突跳,头晕目眩,思绪纷乱……辗转反侧,无可奈何,我摇摇他。

(4)“怎么?”丈夫似醒非醒地问。

(5)我述说了我的苦衷。

(6)“白天——你太累了。”丈夫咕哝道。

(7)也许我真的太累了。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我竭尽全力奋而拼搏;为一次无关紧要的小挫折,我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为一丝突发的奇想,我心驰神往乐此不疲……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欲望萤火虫般明明灭灭地昭示我,我则像投火的飞蛾,为捕捉到每一个燃烧的亮点,义无反顾地付出惨重的代价。

(8)我仿佛是穿上了魔鬼的红舞鞋,在一刻不停地追逐、旋转……丈夫从不这样。他说,欲望不多,烦恼就少。在待人接物上,他喜欢“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事业上,他信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志向上,他崇尚“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个人品格上,他追求“寒不减色,暖不增华”……心境至此,还参与什么世事纷争?功名利禄哪能撼动他半点?白天,他勤勤勉勉地做人,夜晚,他安安然然地入睡。

(9)我嫉妒他,说,你太超脱了,成不了大家!他笑笑,说,你呀,太在意,也成不了大家!看来,在“大家”上我们是殊途同归了。

(10)在我累到极处,也恼到极处时,就想试着走进丈夫的舞台,扯一段鼾声给他做和弦,说一通梦话给他当台词……这很难。

(11)哲人说,夜晚是白天的延续,梦境是心境的映衬。若想有个好梦境,首先得有好心境。

(12)我希望有个轻松的白天。

(13)我学着丈夫,尽量用理智的明矾来沉淀混浊的脑海,尽量用意志的堤坝来拦截感情的潮水,什么亲戚朋友、婚丧嫁娶、利益争执、友谊得失,什么体育比赛、影视轶闻全不闻不问不管,也不喜不怒不哀,家庭、单位、幼儿园三点连成一条线,机械般按轨迹运行。

(14)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夜歌——可惜自己听不到。但我从丈夫的笑意里琢磨得出,从自己映在梳妆镜中的清澈眼波中捕捉得住。

(15)可是,我的梦并不美。在寒冷的冰山上孤零零地开放着一朵雪莲——那就是我;在狂暴的风雨中有一只离群的小鹿在拼命奔逃——那也是我;在干涸的田野里有一棵枯萎的嫩苗——那也是我……孤寂的梦和梦的孤寂,压得我喘不过气。我觉得我的灵魂在孤寂中萎缩,徒剩一具空空的躯壳了。

(16)揣摩我的梦境,方知丈夫的鼾声一发而不可遏制的原委了。丈夫鼾声的那种滚滚而来,也许就是灵魂在搏斗;那种飘忽而去,也许就是灵魂在逃逸;那种起伏跌,也许就是灵魂的挣扎;那种戛然而止,也许就是灵魂的失落……那种人为的自身压抑所造成的深层次的痛苦,在白天得不到宣泄,在梦中也只有凄惨了!我想,人活在世上谁都不容易,超脱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沉重的另一种形式罢了。就连那些跳出三界外的出家人,哪个身后没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无花果也并非真的无花,植物学家说,它的花生在花托内,是一簇隐藏的淡红。对花来说,这是一种悲哀!与其这样躲躲闪闪地偷生,还不如月季大起大落任凭风吹雨打去!结果,虽能界定人生的价值,却无法表明人生的滋味儿。

(17)我终于品出丈夫鼾声的苦涩和无奈,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仿效的盲目与愚笨了。

(18)丈夫的超脱与旷达是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的。

(19)人生苦短,去日苦多,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生活的内涵繁纷复杂,一个人用全部的心力去应付尚不能周全一二,用全部的感情去体验尚不能经历万一,何必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用超然的姿态躲避人生的酸甜苦辣呢?哭当淋淋漓漓地哭,笑当痛痛快快地笑。心扉洞开了,心情舒畅了,我又恢复了本来的我,该追求的追求,该参与的参与,该苦恼的苦恼……坦直而率真,充实而酣畅。白天没有什么遗憾,晚上竟也能入梦!丈夫问我怎么回事,然后愕然。

(20)又是如歌的长夜。

(21)“叭”的一声,壁灯亮了,这次失眠的不是我,是丈夫。他摇醒我,像我过去对他那样对我述说失眠的苦恼。他很矛盾,原先他以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想不到却失去了自我;如今觉得找到了自我,又不知是否应当摆脱这种生存方式……我想,该轮着他听我的夜歌了。

(22)我的夜的舞台是什么样子?也是热烈的静谧抑或静谧的热烈吗?我才不去想它呢!

(选自Internet,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我终于品出丈夫鼾声的苦涩和无奈,也终于意识到自己仿效的盲目与愚笨了。”作者终于明白在人生当中没有人可以真正的超脱,对于生活一切顺其自然,坦直率真,充实酣畅就好。

B.“白天,他勤勤勉勉地做人,夜晚,他安安然然地入睡。”表明文中的丈夫是一个超脱、豁达,内心达到完全淡泊宁静的人。

C.作者“终于有了自己的夜歌”但 “梦并不美”,于是她终于明白,丈夫的超脱与旷达是以支付人生情致为代价的。超脱只不过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沉重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D.文章第二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用诗一般的语言描摹了丈夫的鼾声,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于丈夫浓浓的爱。

E.作者经过对于丈夫以及自己生活方式认真反思,并经过自己的尝试以后,作者终于明确了自己想过的就是丈夫那样的生活。

2.结合文意,请分别分析“我” 起初和“丈夫” 后来失眠的原因。(6分)

3.第⑵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下文起什么作用?(6分)

4.你同意第⑼自然段划线句子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分别说出你的理由。(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