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句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实际上不相信会有真正的原形出现。 B.作者会以艺术的名义否定掉即将出现的真正的原形。 C.作者对否定真正的原形的行为怀着一腔怒火。 D.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北京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远来的和尚……
冰心
我叫钱清,他叫钱宓,我们是三十多年前在美国认识的。
如今他就坐在我的对面,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却戴着一条黄色绣着金龙的缎子领带,似乎显得俗气,这就是钱宓。他也许看着我这一身褪了色的蓝布中山装觉得寒伧呢。
我是四十年代末期在国内一所名牌大学得了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又得了美国东部一所名牌大学的奖学金去进修的。因为成绩还不错,得到了系主任威尔逊博士的欣赏,我跟他写了硕士和博士论文。得到博士学位后,他又留我在系里当了他的助手。
也就在这时,我认识了我的妻子艾帼。她是台湾人,可是对于大陆祖国的一切,十分向往。她学的也是生物,和我接触很多,又知道我是从北京来的,总是追着我问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说是“要能回去看一看多好!”她还说:她的名字本来叫“帼英”,因为热爱祖国,自己把“英”字去掉了,因为“艾帼”,叫上去就是“爱国”。那时台湾和大陆还绝对不能来往,我本来就从心里喜欢她,就和她开玩笑说:“除非你和我结婚,我就能把你带回去。”她红着脸打了我胳臂一下,她一向很拘谨,这种表示是她从来没有过的。我就大着胆子,拉着她的手说:“你如和我结婚,回到大陆,就不能回台湾去了。”她还是红着脸,低下头去说:“我台湾家里,上有兄姐,下有弟妹,我的父母是不会太想我的。”就这样,我们在美国结了婚,一年后我们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一个叫“纪中”,一个叫“念华”,也是艾帼给她们起的名字。
也就是这时,钱宓从国内来了,他是自费留学的,也想学生物,知道系里有中国老师,便来找我,拉起同胞的关系来,亲热得了不得!但是他的英文程度很差,我就推荐一个急于找工作的女生,帮他补习。这个女生叫琳达(她的母亲是个黑人,她长得却完全是白种人的样子,白皮肤,蓝眼睛,一头浅黄的卷发,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她便姓了母亲的姓),钱宓和她不久就恋爱上了,钱宓家里大概很有钱,因为我们看见琳达戴上了一只很大的钻石戒指。(他们结婚后,钱宓还花了一大笔钱,把琳达的母亲送到芝加哥她的兄弟处去,因为他怕朋友看见他有个黑人的“丈母娘”。)
钱宓结婚后,两年中间也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琳达,一个叫露西,她们常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在家里都说中国话,琳达和露西都听不懂,因为她们的父亲,从来不教她们说中国话,哪怕是简单的一两个字!但是纪中和念华上的都是美国小学,她们可以用英语交谈。
在美国的十几年,匆匆过去了,在威尔逊博士的苦留和祖国母校的敦促下,我还是选择了回国的道路。这时钱宓又来找我,问我能不能在我任教的这所大学里替他找个位置,他笑着说:“我听他们都亲昵地叫你‘钱’、‘钱’的,也许他们会让我这个姓‘钱’的顶了你的缺。”
我腻烦地看了他一眼,说:“你自己去同威尔逊主任说说看。”我们一家就忙着收拾回国了。
这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这二十年来,他回国来了好几次,在蒋介石未死之前,他是回大陆一次,也必到台湾一次,也都说是探亲访友,也想法到各大学去演讲。蒋介石死后,他就不去台湾了,专跑大陆。据我在美国的中国朋友信中说,他自称是国内大学请他回去讲学的。他每次回来总要通过外事部门以美籍华人教授的身分请见政府领导,于是报纸和电视上,也有政府领导接见他的短短报道和镜头……
他对我倒是很殷勤的,这时正问着我们的近况,我说:“我还是教我的书,艾帼在生物试验室里当了个副教授。纪中是个北师大的毕业生,现在正教着中学。念华是医科大学毕业了,正在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实习。”同时我也问他,他笑说:“琳达是个地道的美国式的贤妻良母,我的两个女儿都和美国人结了婚,对方都是商业界人士,至于他们做什么买卖,我也没有细问,反正她们都过得不错,因为她们都不必出去工作。”
艾帼把整治好的茶点端了出来,放在茶几上,我们正要开始吃茶,外面的汽车喇叭响了,钱宓赶紧扔下茶巾,站了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去受领导的接见了……你见过这几位领导没有?”
我也笑着站起来,说:“我一个普通的教授会有被召见的荣幸?只不过在开政协会议的时候,在台下静听他们的报告……”钱宓也不知听见没有,脚步早已跨出了门外。
我们把他送上了车,艾帼关上了院门,回头撇着嘴对我笑,“这真是远来的和尚好念经!”
15、对于钱宓这个人,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哪些方面,请结合文中内容内容进行分析。(4分)
16、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除了运用细节描写,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呢?试简要分析。(4分)
17、小说结尾可谓戛然而止,你认为有什么妙处?(5分)
18、这篇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这是针对哪一类社会病态现象而进行的有意创作呢?现代社会还存在这一现象么?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小题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
B.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
C.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08 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任务16---19题。
春 之 怀 古
张晓风
⑴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⑵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⑶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⑷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春”。
⑸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⑹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⑺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6.“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何作用?(6分,每点2分)
17.张晓风写春,用语巧妙,请简析以下两句话的妙处。
①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4分)
②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2分)
18.文章以“春之怀古”为题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5分)
19.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为了思路的清晰,作者特意在每一段都设置了一个领起句,使得全文一气呵成。
B.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触,多角度、多色彩、多层面地描绘了春天的妩媚与温情。
C.第4段关于春天名字由来的描写,作者更是构想独特,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冲击。
D.“冷脸”“荒村”“枯梗”等残败的意象选择与文章欢快、明媚的风格不太协调。
E.文章先扬后抑,到最后才真正表露出其写作意图,随即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教育的目的当代世界所遵循的教育目的一般表述为:“每一教育目的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客观与现实必然制约着每一个国家根据其特殊背景所定的当前教育目的,同社会的一般目的一样,也是那些参加教育活动的个人意志行动与主观选择的结果。”教育目的是“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现代教育目的和启蒙运动相联系,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基础上。启蒙运动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摆脱了宗教迷信,具有理性和自主性的人,应该是自身命运的唯一主宰。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着客观的、终结的、不需要任何媒介的“现实世界”。对于这个现实世界,人能运用语言对每件事物的本质做真实的说明,并由此而获得客观的知识。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通过理性分析存在一个客观的、完美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教育之外确立了“完人”形象。教育试图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完人”模式规定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理解为对“完人”这一标准的无限接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事实上是对“完人”教育目的的客观反映。
完人主义必然导致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取向。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成为忽视的对象。在现实教育中,用完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必然会忽视学生未成熟性、生成性的本质。一部分学生由于暂时未达到完人标准,最终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和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同时,由于“完人”标准是预先存在的,它自身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用完人的规格塑造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必然会出现“完人”标准下的“后进生”。后现代主义者吉鲁认为:“‘现代性’的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教育目的要从优势文化决定的解释中解放出来,而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学生逐渐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乌托邦。人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是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背景中的个体。作为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完人理论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是一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的异质主体。教育只有从外在目的转向个体的人,关注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其本真目的——培养人。否则,在塑造一批标准件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选自赵艳平《单向度的教育制度与后进生的形成》
(1)下列各项是对“教育目的”这一概念的理解,理解最准确的
[ ]
A.教育目的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紧密联系的,基本上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也不排斥参加教育活动的那些人所起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B.现代教育目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而那两种思想都主张培养标准化的“完人”。
C.吉鲁认为“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他肯定了这一先进性的一面。
D.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但无法避免在培养大部分人的同时又毁了一小部分人。
(2)根据原文,对“完人主义”的论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完人主义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不利于学生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B.完人主义必然使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而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最终会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
C.现在我们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做法表明,我们今天的教育深受“完人主义”的影响。
D.“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一种终极理想,它在现阶段太难以实现了。
(3)对全文论述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蒙运动认为的“理想的人”和文中所说的“完人”以及“精英”各不相同。
B.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的“现实世界”就是完入主义教育者所追求的“乌托邦”。
C.作者认为带有完人主义取向的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其实是“外在目的”,而以吉鲁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注意到教育应关注“个体的人”。
D.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所以如果方法得当,都有可能培养成“完人”。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教育制度完全科学,那么人人都是标准的人才,后进生就不存在了。
B.培养“完人”的教育模式是存在的,只是具体操作上还有待改进。
C.一直以来教育目的是由优势文化决定的,将来会由特殊文化来决定。
D.坚持“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必然有学生成为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教育的目的当代世界所遵循的教育目的一般表述为:“每一教育目的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客观与现实必然制约着每一个国家根据其特殊背景所定的当前教育目的,同社会的一般目的一样,也是那些参加教育活动的个人意志行动与主观选择的结果。”教育目的是“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现代教育目的和启蒙运动相联系,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基础上。启蒙运动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摆脱了宗教迷信,具有理性和自主性的人,应该是自身命运的唯一主宰。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着客观的、终结的、不需要任何媒介的“现实世界”。对于这个现实世界,人能运用语言对每件事物的本质做真实的说明,并由此而获得客观的知识。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通过理性分析存在一个客观的、完美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教育之外确立了“完人”形象。教育试图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完人”模式规定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理解为对“完人”这一标准的无限接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事实上是对“完人”教育目的的客观反映。
完人主义必然导致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取向。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成为忽视的对象。在现实教育中,用完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必然会忽视学生未成熟性、生成性的本质。一部分学生由于暂时未达到完人标准,最终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和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同时,由于“完人”标准是预先存在的,它自身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用完人的规格塑造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必然会出现“完人”标准下的“后进生”。后现代主义者吉鲁认为:“‘现代性’的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教育目的要从优势文化决定的解释中解放出来,而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学生逐渐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乌托邦。人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是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背景中的个体。作为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完人理论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是一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的异质主体。教育只有从外在目的转向个体的人,关注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其本真目的——培养人。否则,在塑造一批标准件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选自赵艳平《单向度的教育制度与后进生的形成》
(1)下列各项是对“教育目的”这一概念的理解,理解最准确的
[ ]
A.教育目的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紧密联系的,基本上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也不排斥参加教育活动的那些人所起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B.现代教育目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而那两种思想都主张培养标准化的“完人”。
C.吉鲁认为“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他肯定了这一先进性的一面。
D.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但无法避免在培养大部分人的同时又毁了一小部分人。
(2)根据原文,对“完人主义”的论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完人主义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不利于学生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B.完人主义必然使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而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最终会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
C.现在我们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做法表明,我们今天的教育深受“完人主义”的影响。
D.“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一种终极理想,它在现阶段太难以实现了。
(3)对全文论述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蒙运动认为的“理想的人”和文中所说的“完人”以及“精英”各不相同。
B.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的“现实世界”就是完入主义教育者所追求的“乌托邦”。
C.作者认为带有完人主义取向的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其实是“外在目的”,而以吉鲁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注意到教育应关注“个体的人”。
D.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所以如果方法得当,都有可能培养成“完人”。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教育制度完全科学,那么人人都是标准的人才,后进生就不存在了。
B.培养“完人”的教育模式是存在的,只是具体操作上还有待改进。
C.一直以来教育目的是由优势文化决定的,将来会由特殊文化来决定。
D.坚持“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必然有学生成为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西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题型:048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题。
文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节选)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要真正得到实现,端赖(端赖:的确依赖)读者的参与和确认。建议大家多看一些经典,少看那种过把瘾就完的注水文学,并不再满足于“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年轻人追逐流行虽可理解,但我不能不说,任何对流行的追逐都是缺乏主见和定力的表现。它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但终将被时间遗忘。这种遗忘,大家一定经历过。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要容易得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虽然,现在文学正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我要说的是,这种活跃的进入并不能说明文学的意义与价值已被人充分地认知。有时情况恰恰是这样的,当人们在说文学的时候,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这自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重心和欣赏趣味的改变有关,但也与创作和阅读双方对文学意义与价值的认知缺乏分不开。
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这只是就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而言的。如果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这样的定义显然太过单薄,尤其缺少对由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把握。而一旦基于这样的系统把握来看文学,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它是语言艺术,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更准确些。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一个以物质来衡量和平准一切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合理诉求的掩盖下,人受制于物的现象悄然滋生,善恶不分、见利忘义的“道德迷失”,重当下轻未来、跟着感觉走的“存在迷失”,还有……国人眼睁睁地看着欲望在生活中横行,变得日渐紧张和焦虑,有着身心不得回旋的疲累与窘迫。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为什么会对文学感兴趣,会自己掏钱买小说,或试着写小说呢?不正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拯救与摆脱吗?不正是感到在文学中,自己可以释放浪漫,获得心的平静和自由吗?
文学既可以表现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一切的复杂世相,并适度地予以容忍,还其世俗的合理性,从而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信,更重要的是,它还批评它们,让人看到其如何的不合理,从而至少在那个时刻,把自己交给了神圣的真理与正义,进而培植起理想,涵养出道德,抚平心底的创痛,获得前行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站在生活的反面的,通过批评,它使社会保持了健全的理想,同时也因与生活的反差,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必须强调,说文学是生活的反面,不是说文学不能赞美生活,或者无视生活的发展和潮流的变化,而是说它在任何时候都对生活保持着一份警惕和冷峻,尤其拒绝与世俗同流,更不向愚昧和丑恶低头。
为什么说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容易受流行趋势的影响
B.易于满足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
C.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了人们的关注重心
D.文学中有对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的表现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实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读者的参与和确认比作者的创作努力更加重要。
B.追逐流行虽然不值得肯定,但是它在文学的传播中却意义重大
C.优秀的文学既要适度地顺应生活,而又需始终站在生活的反面,与生活保持必要的反差。
D.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
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文学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恰恰说明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
B.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欣赏趣味的改变,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认知和选择。
C.“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依赖于文学并不一味地容忍生活中的伪美与假善,而是始终站在生活的反面。
D.作者和读者对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明确的认知,真正有意义的文学方有可能进入到人们的生活。
下列根据原文所作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有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更有批评、干预和引领生活的作用。
B.现代化进程中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亦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C.作家应该是生活的冷峻的观察者和睿智的批评者。
D.生活并不总是一个合理的展开过程,有时它还可能催生罪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