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yīng) 
B.(luò)言    
C.(pán)石  
D.无(帮助)于事  
安之若(平常)   
(之于)于众
不可理(明的)
不言而(明白)  
(使……丧失)命
(喻兄弟)之情
(诺言)
(nǚ)行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yīng)  安之若(平常)  (使……丧失)命

B.(luò)言       公(之于)于众  手足(喻兄弟)之情

C.(pán)石       不可理(明的)  承(诺言)

D.无(帮助)于事  不言而(明白)  (nǚ)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坎(kě) 安之若(平常) 命(招致、导致)
B.言(ruò) 法律(之于) 手足之情(喻兄弟)
C.石(pán)  千金(誓言) 义愤填(胸)
D.行(nǚ)  于事(帮助) 不言而( 明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愤填(yīng) 
B.(luò)言    
C.(pán)石  
D.无(帮助)于事  
安之若(平常)   
(之于)于众
不可理(明的)
不言而(明白)  
(使……丧失)命
(喻兄弟)之情
(诺言)
(nǚ)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导学大课堂必修二语文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13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义愤填y9ng)  安之若(平常)   命(使……丧失)

B.

言(lu^)     公于众(之于)   手足之情(喻兄弟)

C.

石(p2n)     不自拔(能)    承(诺言)

D.

于事(帮助)   不言而(明白)   行(n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发散思维大课堂 高二语文(下) 题型:048

赏析《庄子·秋水》中的三段文字,理解后,筛取信息作答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注释:曲士——穷乡僻壤的书生

1.下面各项中加粗词的注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少sh3o 多 年 翩翩年 仲尼之闻

B.为w6i 以 了 天下笑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C.间ji1n 离 时 为河相 两涘渚崖之

D.长ch2ng 城 缨 此以往 见笑于大方之家

2.选出书写无误及有两个错别字的项来

书写无误的一项是________

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________

[  ]

A.秋水时止,百川贯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

B.于是乎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D.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不信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百川灌河,泾流之大

B.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选出带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的项

[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两组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6.对下列三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两渚崖之间 ②今吾睹子之难

[  ]

A.①水中的小陆地  ②尽,尽头,即无边无际

B.①水边  ②尽,尽头,即无边无际

C.①水边  ②您的困境

D.①水中的陆地  ②您的困境

7.以下6句,能够显示河伯愧疚的一项是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吾非至于子之门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⑤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⑥望洋向若而叹

[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必修二导练语文粤教版 粤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陈留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①苍头②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骖乘③,宣于夏门亭候之,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⑤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⑥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⑦诸吏。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

(选自《后汉书·董宣传》)

  注:①湖阳公主: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下文又称“主”。②苍头:奴仆。③骖乘:在车右边陪乘。④帝:即汉光武帝。⑤黄门:指太监。⑥文叔:刘秀的字。⑦班:分发。

(1)

“大言数主之失”的“数”、“强使顿之”的“强”,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sh)  qi2ng

B.

sh(  qi2ng

C.

sh)  qi3ng

D.

sh(  qi3ng

(2)

对下列四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奴杀人      纵:放纵。

B.

使宣叩头主     谢:感谢。

C.

强使之       顿:指磕头。

D.

以班诸吏     悉:全,都。

(3)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叩”字也相同

B.

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叩”字相同

C.

两个“因”字相同,两个“叩”字不同

D.

两个“因”字不同,两个“叩”字也不同

(4)

与“而纵奴杀人”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愿乞一言

B.

翁长铨

C.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操皆冒行之

D.

表恶其能不能用也

(5)

与“宣悉以班诸吏”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将何治天下

B.

头击楹

C.

宜别图之,济大事

D.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分人

(6)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A.

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发出一个命令吗?

B.

现在你作为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使一个命令执行吗?

C.

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伏一个县令吗?

D.

现在你作为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使县令执行吗?

(7)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董宣在湖阳公主出行时,查堵公主、列举公主过失并打死了杀人犯;公主告诉皇帝,皇帝大怒,欲棰杀董宣。

B.

面临被棰杀,董宣没有畏惧,借允许说话之机,阐明应严明法律才能治国之理。

C.

董宣的一番话使皇帝醒悟,以头击楹流血被面的自杀之举更使皇帝感动,而释放董宣并赐钱给他。

D.

湖阳公主对皇帝所说的话,是要皇帝想想她的恩德,而为她出气,不能放过董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设计必修二语文苏教版 苏教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③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1)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清行称       致:得到

B.

于是召谭议郎、给事中 拜:拜见

C.

不与席而之曰     让:责备

D.

而今数郑声      进:演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弘闻之不,悔于荐举

B.

所以荐子者

C.

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

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

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

④谭见弘,失其常度

⑤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  ]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

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

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D.

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新教材新学案 配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②必修(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48

胡质之子威,字伯武。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①,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注释:①爨,音cu4n,烧火煮饭。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

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

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

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

B.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

他信,具以白质。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群居终日,言不

(3)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食毕,复随旅进道。

译: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

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译: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

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译: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译: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4)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  ]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砺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

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

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

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以“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回答,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①,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注释:①爨,音cu4n,烧火煮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群居终日,言不义。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毕,复随旅进道。

译: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译: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译: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译: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以“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回答,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①,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注释:①爨,音cu4n,烧火煮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威自京都之。

省:探望。

B.不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具以白质。

信:使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

B.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C.后他信,具以白质。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群居终日,言不义。

(3)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毕,复随旅进道。

译: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伴上路。

B.先其将归,请假还家。

译:早就要带他回去,于是请假回家。

C.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译: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他。

D.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译:于是拿出先前给自己的绢答谢他,并把他打发走。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

[  ]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以“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回答,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