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

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13

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13

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茨威格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⑤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基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⑥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

己的那一份幸福。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不但不给人以哕嗦重复之感,反而一下子就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这就是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B、第②段通过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一段同时又是过渡段,自然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描写上来。

 C、第⑤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一句指明前文所写的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便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D、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揭示托尔斯泰形貌的矛盾统一,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可以说,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E、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选文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试举例说明。

  答:                                                                         

                                                                                  

                                                                                 

鲁迅这位我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曾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 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选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选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  福”的含义?请联系托尔斯泰(或你认识的古今中外文学家如杜甫、苏东坡、鲁迅),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浙江省高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间接、侧面回答,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两个重要特点: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珠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琵琶的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尖、堂、松、脆、爆”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     )
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2.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3.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赴。
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4.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四川省南充高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题型:048

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题

  中文信息处理,是用计算机对中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转换、传输、存贮、分析等加工的科学。

  中文信息处理是一门与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声学、自动化技术等等多种学科相联系的边缘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包括汉字信息处理和汉语信息处理两个方面。

  汉字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和基础,其难点是汉字编码问题。汉字编码的设计,应当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用户(专业录入员、一般用户等)的需要制定出不同的技术标准,如:输入速度、存储空间、处理效率以及掌握输入方法所需的训练时间等。并且,应由国家统一评选出几种标准的编码方案,以实现汉字编码方案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了数百种汉字编码方案,其中部分方案已通过上机实验,或已被采用。除此之外,还研制出了各种汉字输入键盘、汉字字库、仿真汉字终端、汉字打印机。汉字的内码有效地解决了中西文兼容的问题;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已研制成功;同时,手写体和印刷体汉字识别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汉语信息处理是汉字信息处理的进一步发展,它要在汉字输入的基础上,研究汉语的词汇、句法、语义、语境的自动处理问题,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高级阶段。目前,汉语信息处理在机器翻译、汉语的人机对话和中文情报检索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机器翻译目前已经研制出英汉、俄汉、法汉、日汉和汉外等系统,其中有的系统已经迈向了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道路。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不少研究情报检索系统的单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情报检索的关键是情报检索语言的建立,词的切分问题也将直接影响情报检索系统的工作;目前,中文情报检索系统已经实用化。至于汉语的人机对话,目前还只限于书面部分,有关汉语语音的人机对话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有的学者正在设计中文听写机,以实现汉语口语的自动听写。

  汉语信息处理,还包括言语设计、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编制各种语言教学软件)、语音识别、各种言语合成编辑照排系统、方言研究、修辞学研究(用系统的方法研究风格特征,并进行风格比较等)、索引、词表和词典的编制工作等。其中言语统计工作,由于自动切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所以许多统计是在人工辅助切词的基础上进行的。

  用计算机对汉语进行研究,即让计算机对各种方言特征,如声母、韵母、声调、鼻化、腭化等现象进行描写和比较。目前,我国已开始用计算机进行方言研究和绘制方言地图的工作了。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自然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它需要以大量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为依据,对中文信息的人脑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当前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处理过程,尤其是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还需要对汉语本身进行研究,附加某些必要的选择条件和限制。例如,词汇限制,语句形式限制,语义和语境知识的限制等等。

——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有改动

(1)

下列对“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汉字信息处理和汉语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其中汉字信息处理是关键和基础,汉语信息处理是它的高级阶段。

B.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离不开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声学、自动化技术等多种学科,又不限于这些学科。

C.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目前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汉字信息处理已进入高级阶段。

D.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需要大量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为依据,对中文信息的人脑处理过程进行模拟。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有关汉语的人机对话的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

B.

利用计算机对汉语进行方言研究,就是让计算机对各种方言牲进行描写和比较。

C.

由于自动切词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汉语信息处理目前还是在人工辅助的切词的基础上进行的。

D.

目前已经研制出的英汉、俄汉、法汉、日汉和汉外机器翻译系统,都已迈向了实用化和商品化的道路。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将会被更加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B.

没有汉字输入方法作基础,汉语信息处理将寸步难行。

C.

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的成功研制,为汉语信息处理中词典的编制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D.

汉字编码问题是汉字信息处理的难点,这个问题如果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其相关问题将会不攻自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4-7题。

大地的语言

阿来

今天,在远离它们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己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就因为在让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 就在这样的心情中,我们到达了周口市淮阳县。我是说到达了淮阳县城,因为此前,已经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中国人自己不再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中国还有这样的农业大县,我们应该感到心安。国家有理由让这样的地方,这样地方的人民,这样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仍然维持和发展了土地的生产力而感到骄傲。为此而自豪,而不因另外一些指标的相对滞后而气短。

我相信利奥波德所说:“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是认为热量来自火炉。”其实,就是引用这句话也足以让人气短。我们人口太多。没有什么人拥有宽广的农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森林供应木柴燃起熊熊的火炉。更令人惭愧的是,这声音是一个美国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发出来的,而如今我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那么多精英却只热衷传递那个国度华尔街上的声音。
    离开淮阳前,我去龙湖漫步,水气氤氲,水生植物生机勃勃,“有蒲与荷”,“有蒲与莲”,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因为这宽广的土地,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选自《人民文学》2009.1.有改动)

注:阿来,当代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4、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作者将“高速路”比作“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作者这样说,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和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以“大地的语言”为题?通观全文,说说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试从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角度,各举一例予以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反复出现“心安”一词,作者在强调什么?如今,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作者的观点是否有点不合时宜?联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