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各句所用说明方法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打比方) B.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列数字) C.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 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下定义) D.有些星球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 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作比较)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共19分)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自夸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准许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8.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文中,李密刻意提到自己曾经“少仕伪朝”的重大问题,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而不事二主,希望借此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第二段,作者还着重陈述了刘氏病重至“朝不虑夕”的情形,以及与之血肉相连须臾难分的亲情,以此表明不赴命的意愿。
C.李密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用古代贤君治国之道,为自己孝敬祖母找到不能立即奉诏的依据,也更暗示武帝要以孝治国。
D.为人臣当“尽节”于陛下,为人孙当“报养”于祖母,在两难境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先尽孝道,后报皇恩。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 _
⑵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福建晋江季延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 |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 |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 |
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 |
A.非以其物,以其人也王好战,请以战喻 |
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C.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D.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0113 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小说情节发展似乎有些“突兀”,但细细看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试就文中的“伏笔”和“铺垫”各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容貌魁伟,有筹策。
和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日暮,敌将收军。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有账下督雷五安于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遂相得。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方得还。……
十二年,加特进、荆州刺史。州境卑湿,城堑多坏。思政方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治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颖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岳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思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岳众不敢当,引军乱退。岳知不可卒攻,乃多修营垒。又随地势高处,筑土山以临城中。飞梯火车,昼夜攻之。思政亦作火攒,因迅风便投之土山。又以火箭射之,烧其攻具。仍募勇士,缒而出战。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齐文襄更益岳兵,堰洧水以灌城。……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容永珍共乘楼船以望城内,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俄而大风暴起,船乃飘至城下。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绍宗穷急,投水而死。丰生浮向土山,复中矢而毙。生擒永珍。……
齐文襄闻之,乃率步骑十一万来攻。自至堰下,督励士卒。水壮,城北面遂崩。水便满溢,无措足之地。思政知事不济,率左右据土山,谓之曰:“吾受国重任,本望平难立功。……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因仰天大哭。左右皆号恸。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
思政初入颍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思政常以勤王为务,不营资产。尝被赐园地,思政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及还,见而怒曰:“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命左右拔而弃之。故身陷之后,家无畜积。
(选自《周书·王思政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 踣:仆倒
B.悉封金送上 悉:全部
C.齐文襄更益岳兵 益:更加
D.今力屈道穷 穷:穷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因迅风便投之土山
因拔刀斫前奏案
C.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作《师说》以贻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思政忠勇的一组是()
①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
②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
③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
④思政选城中骁勇, 开门出突
⑤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
⑥思政初入颖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桥之战,王思政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以至气绝。幸运的是老天和他的穿着让他躲过一劫,苏醒过来后被帐下督雷五安找到。
B.高岳等人攻打颖川,倚仗人多势众,四面围攻,王思政选择勇士,突袭敌军,高岳军队溃散逃窜,大将刘丰生也在此时中箭身亡。
C.齐文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颖川,由于水势迅猛,颖川北面城墙坍塌,堰水漫进城里,王思政率军占领土山,决心以死殉国。
D.朝廷赐给王思政一片园地,他出征后,家里人种上了桑树和果树,等到他归来,大为生气,命身边的人拔出树苗丢弃了。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战唯著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
(2)仍募勇士,缒而出战。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
(3)及还,见而怒曰:“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A.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踣:仆倒 |
B.悉封金送上悉:全部 |
C.齐文襄更益岳兵益:更加 |
D.今力屈道穷穷:穷尽 |
A.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
B.因迅风便投之土山 因拔刀斫前奏案 |
C.令善射者俯射城中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D.唯当效死,以谢朝恩 |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A.河桥之战,王思政奋勇杀敌,身负重伤,以至气绝。幸运的是老天和他的穿着让他躲过一劫,苏醒过来后被帐下督雷五安找到。 |
B.高岳等人攻打颖川,倚仗人多势众,四面围攻,王思政选择勇士,突袭敌军,高岳军队溃散逃窜,大将刘丰生也在此时中箭身亡。 |
C.齐文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颖川,由于水势迅猛,颖川北面城墙坍塌,堰水漫进城里,王思政率军占领土山,决心以死殉国。 |
D.朝廷赐给王思政一片园地,他出征后,家里人种上了桑树和果树,等到他归来,大为生气,命身边的人拔出树苗丢弃了。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唯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唐诗中的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108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奇怪的是,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声竞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是三、四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按佛经的说法:“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归途羁旅枫桥,冷月西斜,栖鸟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限于此,当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个中的滋味。要学禅事进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正由于这样,我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泰。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正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是春风得意亦或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往往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1)文章中说《枫桥夜泊》这首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有什么理由?
(2)为什么“眼下还是正午时分,钟楼里的钟声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悟惮”的?这里的“禅”指的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叙写了作者游览寒山寺的经过,以张继的诗为线索,把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B.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些传说、故事、诗句和名言。既为自己所感悟的人生哲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美感。
C.作者对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理解与一般传统的认识不同,他认为“夜半钟声”震撼了诗人,激发他刻苦攻读而不是“愁情更加浓烈”。
D.古代一些著名文人仕途不顺又无法超脱,只好写诗来排解失意的苦恼,比如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的一些诗句就是他们心灵的写照。
E.穿着各异、打扮新潮的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祈求保佑,构成了寒山寺一道新的风景,那就是人们既追求物质文明又追求精神文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唯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唐诗中的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108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奇怪的是,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声竞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是三、四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按佛经的说法:“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归途羁旅枫桥,冷月西斜,栖鸟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限于此,当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个中的滋味。要学禅事进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正由于这样,我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泰。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正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是春风得意亦或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往往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1)文章中说《枫桥夜泊》这首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有什么理由?
(2)为什么“眼下还是正午时分,钟楼里的钟声竟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悟惮”的?这里的“禅”指的是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叙写了作者游览寒山寺的经过,以张继的诗为线索,把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B.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些传说、故事、诗句和名言。既为自己所感悟的人生哲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学美感。
C.作者对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理解与一般传统的认识不同,他认为“夜半钟声”震撼了诗人,激发他刻苦攻读而不是“愁情更加浓烈”。
D.古代一些著名文人仕途不顺又无法超脱,只好写诗来排解失意的苦恼,比如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的一些诗句就是他们心灵的写照。
E.穿着各异、打扮新潮的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祈求保佑,构成了寒山寺一道新的风景,那就是人们既追求物质文明又追求精神文明。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河北省邢台二中200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题型:048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